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接收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学生6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其家长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童年其创伤问卷调查,分析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结果 躯体忽视、情感忽视、情感虐待、性虐待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情感虐待、性虐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抑郁症患者.随访6个月时,采用中文版抑郁情绪自我管理量表(DSSM)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其应对方式.调查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特征及应对方式的抑郁症患者中文版...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18-920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期受虐与其成年后酒依赖患者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酒依赖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戒酒科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愿意接受暴力调查研究的138例酒依赖患者,根据有无儿童期受虐分为受虐组(n=71)和无受虐组(n=67),采用自编酒依赖患者调查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2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结果受虐组患者积极应对分(31.61±5.03)显著低于无受虐组(35.01±4.89)(P<0.05)。受虐组患者消极应对分(20.89±4.27)显著高于无受虐组(18.78±4.48)(P<0.05)。受虐组患者的精神质(P)分值(6.51±3.97)及神经质(N)分值(10.53±3.96)显著高于常模(P<0.01,P<0.05)。无受虐组患者N分值(9.23±3.70)显著高于常模(P<0.05)。受虐组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无受虐组(P<0.01,P<0.05),而客观支持因子分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对酒依赖患者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更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常属情绪不稳定精神质个性,其社会支持度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4.
男性暴力行为青少年自尊与童年受虐及生活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暴力行为男性青少年自尊水平及其与童年受虐经历、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有暴力行为的128名男性青少年和非暴力行为的118名男性青少年进行对照研究,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暴力组自尊水平[(22.73±3.30)分]低于非暴力组[(23.81±3.30)分],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分别为(8.30±4.07)分,(7.23±2.26)分]高于非暴力组[分别为(7.27±3.27)分,(6.60±2.09)分],总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及"其他"[分别为(54.48±18.60)分,(10.09±3.84)分,(14.43±5.87)分,(4.93±3.15)分,(9.93±3.64)分]高于非暴力组[分别为(45.40±18.45)分,(8.42±4.13)分,(11.07±5.75)分,(3.66±2.81)分,(7.84±3.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暴力组青少年自尊水平与童年受虐经历和青少年生活事件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r=-0.143~-0.358),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③躯体虐待和受惩罚对暴力青少年自尊的预测作用占15.6%.结论 男性暴力行为青少年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并与童年受虐经历和青少年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childhood abuse, life events among male violent adolesc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 juvenile delinquents were divided into violent group (n = 128 )and nonviolent group (n = 118 ). All the participa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Esteem Scale (SES), 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28 Item Short Form (CTQ-SF) and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ASLEC) and conducted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①Violent group had lower self-esteem scores ( 22.73 ± 3.30 ) than the nonviolent group ( 23.81 ± 3.30, P < 0.05 ). Violent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physical abuse, sexual abuse, total life ev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unishment, and other (8.30 ±4.07, 7.23 ±2.26, 54.48 ±18.60, 10.09 ±3.84, 14.43 ±5.87, 4.93 ±3.15, 9.93 ±3.64), compared to the nonviolent group (7.27 ± 3.27, 6.60 ± 2.09, 45.40 ± 18.45, 8.42 ± 4.13, 11.07 ± 5.75, 3.66 ±2.81, 7.84 ±3.66, P<0. 05). ②The self-esteem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childhood abuse and life events( r= -0. 143 ~ -0. 358, P< 0.01 ) among violent male adolescents. ③The physical abuse and punishment had significant prediction function of 15.6% on self-esteem. Conclusions Violent adolescents have low self-esteem,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ldhood abuse and adolescent life event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测查 8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 (男 3 4例 ,女 47例 ) ,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男性组的积极应对分低于女性组 (P<0 .0 5) ,组消极应对分高于对照组 (P>0 .0 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分值比女性低 (P<0 .0 5)。结论 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比女性差 ,但消极应对方式与女性无差异。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抑郁症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比女性差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玉 《中外医疗》2010,29(33):144-1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2组均接受抗抑郁药的治疗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SDS、HAMD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有能缓解其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调查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自杀态度,并探讨其与病情、应对方式的临床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 000例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为合并组,另单纯抑郁症、单纯焦虑症患者各600例,为抑郁组和焦虑组。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比3组自杀态度、病情、应对方式得分,分析合并组自杀态度与病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结果 合并组各维度自杀态度调查评分[(19.43±2.01)分、(20.07±2.11)分、(11.06±2.01)分、(11.01±1.85)分]、积极应对评分[(17.12±2.07)分],均明显低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SDS[(65.85±3.95)分]和SAS[(65.38±3.37)分]评分均高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消极应对评分[(13.56±1.50)分]高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中F1、F2、F3和F维度自杀态度与SDS、SAS、消极应对均存在负相关性(均P<0.05),而上述维度自杀态度与积极应对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5)。 结论 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排斥不明显,且与病情、应对方式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方法 对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49例(男72例,女77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男性组的积极应对分高于女性组(P<0.05),消极应对分高于女性组( P>0.05).已婚男性组的积极应对分高于女性(P <0.05),消极应对分高于女性(P<0.0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组积极应对分高于女性(P<0.05).无论有或无宗教信仰的男性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值均高于女性( P>0.05). 结论 伴有自杀观念的男性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比女性好,但消极应对方式与女性无分别.已婚男性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的分值均高于女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比女性好.有无宗教信仰对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21-12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者在情绪调节、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差异,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和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9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等进行问卷调查,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情绪调节、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验证其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情绪调节方面,2组受试者在正情绪的重视、抑制、宣泄,负情绪的忽视、重视和抑制调节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情绪的忽视和负情绪的宣泄调节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应对方式方面,2组受试者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方面,2组受试者在力量性、乐观性、坚韧性3个因子及心理弹性总分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和乐观性对抑郁严重程度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消极应对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表现多种情绪失调,且应对方式不良,心理弹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统一指导语下,用应付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910名(男生577名,女生333名)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AS 8.1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男大学生的成熟型应付方式因子均分(24.68±3.30)和女大学生(25.02±3.12)无显著差异,而女生的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因子均分分别为49.55±5.22和17.48±1.80,明显高于男生得分的48.78±6.05和16.96±2.18(P<0.05);大学生EMBU的各个分量表得分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除FF1、FF4、MF4、MF5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学生组中FF2、FF5、MF3高于修订中文版组,而FF3、FF6、MF1、MF2低于修订中文版组。男女大学生组比较,女生的FF1高于男生,而FF2、FF5、FF6、MF3、MF4因子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5或<0.01)。大学生的成熟型应付方式与FF1、FF3、FF6、MF1、MF2呈负相关(P<0.05)。不成熟型与FF2、FF4、FF5以及MF2、MF3、MF4、MF5有关,混合型与FF2、FF5、FF6以及MF2、MF3、MF4有关(P<0.05)。结论:高校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存在性别上差异,父母养育方式可影响大学生应付方式,这些在大学生教育中都应当被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学生依恋模式及其对应对策略和情绪的影响,以期为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探索方向。方法采用关系问卷中文版、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应对方式问卷、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医科大学生898人进行调查,了解医科大学生依恋模式与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多地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P<0.01),抑郁焦虑得分最低(P<0.01);而惧怕型和焦虑型依恋者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策略(P<0.01),抑郁焦虑得分较高(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参与戏剧活动与幸福感指数及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的240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用自编的一般资料、幸福感指数问卷、应付方式问卷作为调查工具。结果喜欢戏剧组的大学生幸福感明显高于不喜欢戏剧组的大学生(P〈0.05);参加过戏剧表演组的大学生使用"求助"应付方式明显高于从未参加过戏剧表演组的大学生(P〈0.05),而喜欢戏剧组的大学生使用"幻想"应付方式明显低于不喜欢戏剧组的大学生(P〈0.05)。结论在高校开展戏剧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戏剧教育是能使学生更多使用成熟应付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应付方式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抑郁痖患者治疗前、后应付方式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评定78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应付方式的改变,并与86例正常对照比较,用HAMD评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疗效。结果 抑郁症患者退避、自责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求助、解决问题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退避、自责的因子分降低,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求助、解决问题的因子分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幻想、合理化的因子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者的退避、自责的因子分低于治疗无效者,而求助、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后者。HAMD的减分率与治疗后退避、自责的因子分呈负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抑郁症治疗前后应付方式发生改变,退避、自责、求助、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与疾病的变化有关,幻想、合理化的应付方式在抑郁症患者中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同疗效的忠者采用的应付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应付方式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9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1.7±0.5)分、成功性(5.8±1.7)分、文化性(3.3±1.9)分],娱乐性[(3.8±1.8)分],组织性[(4.7±1.7)分]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抑郁症患者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和成功性正相关(r=0.29,0.32,0.27,0.31,P<0.05),自责与情感表达呈负相关(r=-0.27,P<0.05),进一步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解决问题因子与家庭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观有关,回归方程为解决问题=0.168亲密度+0.060成功性+0.044道德宗教观-0.182.自责因子与情感表达有关,回归方程为自责=-0.035情感表达+1.039.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儿童进行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的评分,探索最佳的应对方式。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血病儿童,对其化疗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应对方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总体健康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逃避、幻想、自我安慰、远离、接受、负性情绪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治疗前;接受、幻想、自我安慰、远离的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学校功能、社会功能呈正相关;逃避、负性情绪反应和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呈负相关。结论:急性白血病儿童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功能等方面生活质量均降低,采取了幻想、接受、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疗期肺癌患者应对方式与胃肠道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化疗期肺癌患者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学应对问卷、胃肠道反应评估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回避得分与便秘得分、屈服得分与腹泻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面对、回避得分与患者胃肠反应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范围-0.419~-0.150,P<0.05),而屈服得分与患者胃肠反应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范围0.156~0.375,P<0.05)。进一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面对和屈服对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可解释相应胃肠道反应9.9%~21.9%的变异,屈服对其影响为正性,而面对为负性。结论应对方式与化疗期肺癌患者胃肠道反应密切相关,患者积极地应对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个体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式量表和岳冬梅修订后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一次性集体测试。结果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亲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直接因素,大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人格的内外向维度和来自工作环境的主观应激对高原军人的积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人格的神经质维度、来自适应和人际事件的主观应激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较大;路径分析表明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但通过人格特征的中介再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的作用更强. 结论: 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和人格特征对其应对方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间接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160名,利用一般资料问卷,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其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焦虑、抑郁、外向型激怒和内向型激怒;应对方式中选择积极应对的面对、回避,消极应对的屈服,得分分别为(10.32±2.76)、(18.39±3.24)和(15.08± 2.96)分;社会支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关分析显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即面对和回避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屈服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较明显,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加重其心理问题,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更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