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肺气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围术期的处理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2002年9月28日为1例肺气肿、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左肺移植。结果 术后93h顺利脱机,术后第9d发生1次急性排斥,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症状消退,术后40d胸部CT示左肺扩张良好,左肺血液灌注良好,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47d出院,现已恢复工作。结论 终末期肺气肿是肺移植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单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三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为3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进行单肺移植,其中例2、例3为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移植,其手术同期进行。结果第1例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47d出院,现已恢复工作,生存1年6个月以上;例2术后15d死于急性4级重症排斥反应;例3术后因对侧肺急性过度膨胀,而行胸腔镜下对侧肺减容术纠正,术后第71d出院,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终末期肺气肿是肺移植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单肺移植术后肺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利用同一供者单肺移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宜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可行性及手术技术。方法 2004年12月28日为1例肺功能重度低下且呼吸机依赖的终末期肺气肿病人进行了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结果 术后106h脱机,术后第15d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经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症状消退。术后28d胸部CT显示两肺扩张、血液灌注良好,左侧胸腔少量包裹性积液。病人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第41d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是可行的,该方法可和单肺移植一样在我国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方法 报告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9例,患者术前CT检查均以弥漫性肺气肿为主,均经2~3年不同程度的吸氧治疗,其中依赖呼吸机的有5例.手术方式分别为:单肺移植6例;单肺移植加对侧肺减容术7例;双肺移植6例.结合这19例患者的肺移植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单肺移植的受者中,术后第1天内有2例受者胸腔引流量超过2000 ml,再次剖胸探查止血.19例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3~22 d,平均呼吸机脱机时间为7 d.术后1个月内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1例、支气管吻合口漏1例、重症急性排斥反应(4A级)1例及重症细菌和霉菌感染2例.6例双肺移植的受者术后早期均康复出院.19例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73.7%、63.2%和52.6%.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最有效的方法;单肺移植口丁作为终末期肺气肿的常用术式,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术可以更好的利用供肺,同时又解除了术后对侧自体肺的并发症;对年龄较轻及有双肺感染的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应首选双肺移植,双肺移植较单肺移植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方法 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例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另3例为双肺重度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但肺大疱占据胸腔不足1/3。4例均接受尸体供肺移植,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的1例接受右肺移植,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的3例接受左肺移植,此3例分别于术中(1例)和术后(2例)接受右肺减容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给予达利珠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诱导治疗。结果4例手术经过顺利,1例术后第5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2例受者顺利出院,并存活至今,最长1例存活已超过2年。2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74d、77d死亡。结论 终末期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可行单侧肺移植治疗,如果对侧肺有重度弥漫性肺气肿,特别是部分融合成大疱易破裂者,可同期期行对侧肺减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术后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2004年7月我院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施行右肺移植,并同期行左肺减容术;随访观察3年来的肺功能、肝功能、免疫抑制剂血浓度、胸部CT以及治疗情况等。结果患者行肺移植术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实测值占预计值的59.0%(1.97/3.34),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占预计值的64.2%(79.24/123.3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FEV1.0实测值占预计值的14.2%(0.47/3.30),MVV实测值占预计值的11.4%(13.98/122.23)];因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反复出现肺结核菌等感染,抗结核等治疗加重肝损害;血液环孢素浓度波动不大;CT检查示移植肺情况较稳定而左肺气肿呈现加重趋势。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有助于其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我们为1例移植肺(右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合并左肺重度气肿的患者施行再次右侧单肺移植并同期左侧肺减容术,受者术后恢复顺利,肺功能明显改善.2009年6月22日,因左肺气肿加重,第3次手术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平稳,顺利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肺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序贯式双肺移植中的麻醉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方法2例重度肺功能减退合并呼吸机依赖的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和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手术均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麻醉诱导常规采用咪唑安定0.05~0.1mg/kg、芬太尼4μg/kg、依托咪酯0.2~0.4mg/kg及维库溴胺0.1mg/kg等药物;术中麻醉维持以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0.03~0.05mg.kg-1.min-1和维库溴胺1~2μg.kg-1.min-1。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根据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调节机械通气参数,必要时行手控通气。结果3例患者手术过程较为顺利,分别于术后6、11、10d脱离呼吸机。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分别于术后第41、67、30d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全面的监测和术中对移植肺的保护等措施,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序贯式双肺移植术中应尽可能不使用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9.
<正>肺移植是用手术方法将同种异体的健康肺移植入终末期肺病患者体内以取代丧失功能的病肺过程,是终末期肺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1]。肺移植的主要适应证是终末期肺部疾病(end-stage lung disease,ESLD)。对于儿童来说,肺移植是儿童终末期肺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要有合适的供体,各年龄段儿童均可手术,术后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儿童肺移植的适应证包括:肺囊性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α-l-抗蛋白酶缺乏症、Eisenmenger综合征及结节病等[2-4]。  相似文献   

10.
<正>肺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2011年的最新统计,截止至2010年底全世界共完成38 119例肺移植和4 248例心肺联合移植,且每年以2 700例的数目增长,肺移植最主要的适应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5%)、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3%)、囊性纤维化(17%),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肺气肿(6%),术后3个月、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79%、64%、53%和30%,术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均能得到明显改善[1]。  相似文献   

11.
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和探讨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经支气管活检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类和治疗。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分别为3例肺气肿、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了单肺移植。其中后2例为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第2例受者HLA无1个位点匹配。结果第1例左肺移植术后第9d发生1次急性排斥(A2b级),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症状消退;第2例右肺移植第7d持续发生急性排斥(A4c级),经甲泼尼龙冲击并用OKT3治疗无效,术后第15d死亡;第3例左肺移植第9d、第15d发生2次急性排斥(A3a级),经甲泼尼龙冲击并用OKT3治疗8d后缓解。结论选择组织相容性好的供、受者进行肺移植,是成功的保证。肺组织活检成为诊断急性排斥的金标准,对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及时诊治是减少术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Zhen MF  Chen JY  Liu F  Dong SM  He YJ  Zhu QK  Chen R  Ye SG  Wang YG  Zhu Y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44-144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05年2月为9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施行左侧单肺移植1例、右侧单肺移植1例、左单肺移植+术后1周对侧肺减容术1例、左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2例、右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2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双肺移植2例。结果 术后1d内2例胸腔引流量超过2000ml,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保守治疗控制。术后机械通气3~22d,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7例至今存活良好,均能生活自理,其中2例已恢复工作,目前存活最长时间30个月。1例因重症急性排斥(4A级)于术后15d死亡,1例因余肺重症细菌感染合并霉菌感染于术后1个月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单肺移植可作为终末期肺气肿的常用术式,单肺移植结合对侧肺减容术可以更好地利用供体,避免对侧自体肺过度膨胀等术后并发症。对存在感染的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应首选双肺移植。  相似文献   

13.
单肺移植同期行心内缺损修补术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同期行心内缺损修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2004年10月22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单肺移植,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44min,供肺冷缺血时间6h。术后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术后3d内移植肺出现中等度移植反应性肺水肿,术后7d气管切开,术后12d撤离呼吸机;术后14d出现急性排斥1次,治疗后缓解。术后肺动脉压力由术前的110/60mmHg降到53/39mmHg。术后30d胸片及胸部CT显示右侧移植肺清晰;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示右侧移植肺血流占90%;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内径较术前缩小17%,室间隔缺损修补完整,无残余分流;术后活动耐力明显改善,62d出院。结论对终末期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实施同种异体单肺移植的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是可行的。良好的供肺切取和保护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双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例IPAH患者接受双肺移植的临床资料,2例均经右心导管术确诊为IPAH.例1为男性,17岁,体重45kg,身高165 cm,术前心功能不全Ⅳ级,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分别为110和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心房压力为18mm Hg.例2为女性,16岁,体重58 kg,身高162 cm,术前心功能不全Ⅳ级,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分别为148和72 mm Hg,右心房压力为23mm Hg.术前胸部X线片及CT显示,2例患者心脏扩大并向左偏,肺动脉增粗突起,左下肺部的血管增粗扭曲.例1和例2均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术,先行右全肺切除,植入右供肺,后行左全肺切除,植入左供肺,完成双侧前外侧切口不横断胸骨序贯式双肺移植术.供、受者体型较为匹配,ABO血型相同或相容,供肺冷缺血时间为185~300 min.例1和例2术中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550和450 min,出血量分别为3000和1200 ml.结果 术后12 h患者胸部X线片和CT显示双侧移植肺清晰,心脏大小恢复正常.例1和例2分别在术后16和13 h撤离ECMO;术后第3和第4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于术后第3和6天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3和12天脱离呼吸机,术后第93和32天康复出院.出院时,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患者心脏形态及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达Ⅰ级.2例患者分别随访25和10个月,已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于终末期IPAH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是可行的.良好的供肺切取和保护技术、术中ECMO的支持以及术后左心功能衰竭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肺移植治疗儿童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儿童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方法 受者例1、2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AH)患儿,均经右心导管术确诊为IPAH,术前心功能不全Ⅳ级,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分别为11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和148、72 mm Hg,在全麻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术,术中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550 min和450 min,出血量分别为3000 ml和1200 ml.受者例3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内直视探查术后,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为110、60 mm Hg,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右侧单肺移植术,术中CPB时间244 min.3例受者与供者体型较匹配,ABO血型相同.结果 受者例1、2术后ECMO分别维持16h、13 h后撤离,术后第3、4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诊断为急性左心衰,均于术后第3、6天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3天、12天脱离呼吸机.受者例3术后3天内移植肺出现中等程度再植反应性肺水肿,术后第7天气管切开,第12天撤离呼吸机;术后第14天出现急性排斥1次,治疗后缓解.3例受者术后UCG提示心脏形态和心功能明显改善,受者例3室间隔缺损修补完整,无残余分流.分别于术后第93天、32天、62天康复出院,心功能均达Ⅰ级,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分别降为54、32 mm Hg,60、36 mm Hg和53、39 mm Hg.术后已随访41、21、82个月,患儿正常工作学习,至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终末期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PAH患儿行肺移植能很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Classic transplantation dogma mandated bilateral lung replacement for lung transplant candidates with end-stage emphysema to avoid air trapping in the native lung and subsequent crowding of the newly transplanted lung. During a recent 12-month period 11 patients with emphysema received a single lung transplant. There was no hospital mortality and only one patient had any notable degree of air trapping in the native lung.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pulmonary function was seen as early as 2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with significant functional improvement seen by 6 weeks, despite some residual ventilation-perfusion mismatch. We have demonstrated the utility and safety of single lung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emphysema, and it is our operation of choice in recipients more than 50 years of age.  相似文献   

17.
A 12-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nal failure whose primary disease was reflux nephropathy, was first admitted for augmentation cystoplasty by using an ileum segment because of contracted urinary bladder. Four months later, she had a renal transplantation from her father on March 28th 1997. The first three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uneventful. On the fourth day, she presented a severe rejection episode and was treated with steroid and ATG. A urinary fistula developed and she underwent surgery again on the 14th postoperative day. At surgery, apical resection + omentoplasty + nephrostomy + DJ replacement were performed.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after the second operation was full of problems for both the patient and the transplantation team. She wa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on the 40th postoperative day with excellent renal function (a serum creatinine level of 1 mg/dl) and with full reco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