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诊断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技术在后尿道狭窄或闭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术前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尿道三维重建、X线尿道造影,观察狭窄或闭锁部位、长度以及尿道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改变,并与开放性手术中发现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尿道造影检测狭窄或闭锁段长度为1.0~7.0 cm,平均4.0 cm,狭窄或闭锁长度相关系数为0.92,定位准确率为70%(21/30);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检测狭窄或闭锁段长度为1.2~7.6 cm,平均4.3 cm,狭窄或闭锁长度相关系数为0.96,定位准确率为93%(28/30);术中发现后尿道狭窄或闭锁长度为1.5~7.5 cm,平均4.2 cm.5例合并尿道直肠瘘者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瘘管位置、长度及大小;X线尿道造影则无法清楚显示.结论 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对了解伤后尿道的解剖结构改变、测量尿道狭窄或闭锁部位和长度、指导手术方式选择有较高价值,尤其对合并尿道直肠瘘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在术前复杂性外伤后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12月对25例外伤性尿道狭窄经尿道注入生理盐水,使用PHLIPS1.5TMRI机器,先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技术序列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T1WI、T2WI扫描成像,再行MRH检查,经尿道注入生理盐水,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技术及脂肪抑制技术行重T2WI成像。所有病例常规X线尿道造影,并外科手术评估。结果 MRH和X线尿道造影显示狭窄部位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6.0%(24/25)、92.0%(23/25),无统计学差异(χ2=0.350,P=0.552);狭窄长度分别为(1.92±0.90)cm、(1.53±0.67)cm,与手术测值(1.98±0.91)cm无统计学差异(t=0.235,P=0.815;t=2.008,P=0.051);22例MRH显示瘢痕范围(0.86±0.57)cm,与手术测值(0.98±0.59)cm无统计学差异(t=0.714,P=0.479),X线尿道造影未能显示瘢痕。结论 MRH是安全、有效的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结合常规MRI对尿道狭窄可获得很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并提供更全面的瘢痕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3.
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附154例报告)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提高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尿道狭窄或闭锁者共 15 4例 ,前尿道狭窄或闭锁 4 0例 ,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114例 ,发病原因 :外伤性 10 6例 ,炎症性 15例 ,医原性 33例。行开放手术 34例 ,腔内手术 12 0例。 结果  4 0例前尿道狭窄或闭锁者中行开放手术 18例 ,腔内手术 2 2例 ,均成功。随访 6个月~ 1年 ,均排尿通畅。 114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者中行开放手术 16例 ,术后排尿通畅者 10例 ,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者 6例 ,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 ;腔内手术 98例。术后排尿通畅 92例 ,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 5例 ,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 结论 对前尿道狭窄或闭锁者的治疗 ,开放和腔内手术效果均好 ;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首选腔内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尿道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尿道狭窄患者的诊疗过程:前尿道狭窄26例,行开放手术7例,腔内手术19例;后尿道狭窄42例,行开放手术9例,腔内手术33例,术后均给予抗瘢痕药物治疗1~3个月。结果 26例前尿道狭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排尿通畅。42例后尿道狭窄患者,行开放手术9例中,术后排尿通畅6例,排尿困难3例,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其中1例加行腔内手术治愈;行腔内手术33例中,术后排尿通畅29例,排尿逐渐困难4例,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随访6个月至1年,64例排尿通畅,4例排尿困难,经定期尿道扩张治愈。结论术前了解尿道狭窄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充分切除瘢痕组织,积极预防感染并配合抗瘢痕药物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黏膜重建尿道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的应用价值与疗效.方法:对既往已有平均2.5次不成功的尿道修复史的35例患者,采用结肠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其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所用结肠黏膜重建的尿道长10~20cm,平均14.6cm.术后分别行尿道造影,检测尿流率,部分患者行尿道镜检查.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8.5个月.31例术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 ml/s.1例因结肠黏膜新尿道与前列腺部尿道吻合区血供较差,术后继发尿道狭窄;1例在术后3个月并发尿道外口狭窄,经手术矫正后排尿通畅;2例分别在术后46,20个月时发生与重建尿道无关的球膜部尿道狭窄,采用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后排尿通畅.结论:利用结肠黏膜重建尿道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适合在较多常规方法治疗失败者.  相似文献   

6.
脱细胞尿道细胞外基质修复尿道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型替代材料修复尿道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组织工程学材料脱细胞尿道细胞外基质(ECM)修复男性长段尿道缺损8例.患者平均年龄56岁.病程3~60个月,平均16.7个月.其中陈旧性前尿道狭窄4例、球部尿道狭窄2例、狭窄段从前尿道延伸到后尿道2例.狭窄长度3~8 cm,平均5 cm.结果 8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6周拔除尿管2例,8周拔管6例.无狭窄、尿瘘,排尿通畅7例,1例排尿不畅者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后8周尿道造影显示尿道通畅,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 脱细胞尿道细胞外基质为机体提供了良好的供宿主组织爬行替代的框架,在修补后可有效地与宿主组织融合,修补后的尿道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内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长期效果. 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口腔内黏膜(颊黏膜和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前尿道狭窄255例.尿道狭窄段长度3 ~18 cm,平均6 cm.尿道成形采用保留原尿道板的扩大尿道成形术或埋藏黏膜条背侧替代尿道成形术.对49例尿道狭窄段≥8 cm者采取双侧颊黏膜拼接、颊粘膜与舌黏膜拼接或双侧连续长条舌黏膜尿道成形. 结果 术后随访8 ~120个月,平均37个月.230例患者排尿通畅,尿线粗,最大尿流率为16~51 ml/s,平均26 ml/s.尿道造影显示重建段尿道管腔通畅.总成功率90.2%.25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发生并发症,其中尿道再次狭窄17例,尿道皮肤瘘8例.17例尿道再狭窄患者中15例再次行口腔内黏膜尿道成形,2例吻合口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后排尿通畅;8例尿道皮肤瘘均接受尿瘘修补术后治愈. 结论 口腔颊黏膜和舌黏膜均是良好的尿道替代物,舌黏膜取材较颊黏膜更为便利;口腔内多种黏膜的组合移植重建尿道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 ≥8 c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结肠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的长期效果和影响因素. 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结肠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46例.年龄17 ~70岁,平均39岁.尿道狭窄段长10.0~20.0 cm,平均15.2 cm.术前有平均2.7次不成功的尿道修复史.通过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包括排尿情况和尿流率检查,部分患者行尿道造影和尿道镜检查等.以不需要任何处理包括尿道扩张,能正常排尿,尿流率在正常范围内者视为手术成功. 结果 结肠黏膜重建尿道的长度为11.0~21.0 cm,平均15.4 cm.1例失访,余45例随访20~120个月,平均62个月.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4例(8.9%),其中3例于术后3、8和24个月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例术后29个月发生结肠黏膜新尿道与尿道近端吻合口狭窄.另2例发生与结肠黏膜尿道成形术无关的尿道狭窄. 结论 结肠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术后长期效果理想;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是尿道口狭窄和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的三维成像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对正常控尿女性的膀胱、尿道进行CT的横截位连续扫描,在此基础上手工勾画尿道的轮廓,在个人电脑上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进行女性尿道三维成像的初步探索.结果 CT连续扫描显示,女性的尿道在增强影像上与周围组织可以区分开.经三维成像显示,女性尿道的平滑肌肉与膀胱的肌肉相连续,在中段较粗,对应于组织学上括约肌最丰富处;中外1/3处尿道有一个略向前的弯曲,与大体的病理观察、临床观察相吻合.结论 增强CT可以显示女性尿道;三维成像可以显示尿道的轮廓,这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口腔颊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颊黏膜腹侧扩大替代尿道成形术治疗25例前尿道狭窄,狭窄段长度为3.5~10 cm,平均5.74 cm.术前耻骨上膀胱造瘘16例,余9例术前最大尿流率2.4~7.6 mL/s,平均4.3 mL/s.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患者排尿通畅22例(88%),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最大尿流率为14~28mL/s,平均19.4 mL/s.3例(12%)吻合口处狭窄,经历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及尿道皮肤瘘发生,口腔颊黏膜移植物均成活.结论 口腔颊黏膜可作为较理想的尿道替代物,适合长段或多段狭窄的尿道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19-9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85例胰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根治切除组、姑息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分析多层螺旋CT、CA19-9及二者联合在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中的作用。结果:以CA19-9大于200作为评估不可切除的临界值,CA19-9评估胰腺癌可切除的准确率为65.6%,不可切除的准确率为56.6%。非手术治疗组CA19-9水平与根治切除组、姑息手术治疗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层螺旋CT对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准确率为71.4%,不可切除的准确率为77.4%。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率为78.6﹪,不可切除的准确率为95.7﹪。结论:CA19-9联合多层螺旋CT可以更好的评估胰腺癌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2.
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均行肝脏CT平扫、CT灌注成像及常规肝增强扫描并以三者作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手段。根据灌注扫描所得图像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和肝动脉指数(HAI)。以再次肝动脉造影结合临床随访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临床诊断试验与评价。结果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非瘤区肝组织的BF,BV,MTT,HA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S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0)。CTP的诊断正确率=91.07%;灵敏度-95.74%;特异度=66.67%;阳性预测值=93.81%;阴性预测值=75.00%;阳性似然比=2.74;阴性似然比=0.13;Youden指数=57.82%。结论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颈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次检查颈椎的椎间孔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 推拿治疗前所观测的300个椎间孔中,发生狭窄的有80个,推拿治疗后狭窄的椎间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像鉴别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黄山路院区)收治的86例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图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价值分析。观察腹股沟疝的发生侧别及类型;分析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观察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86例患者共有104个疝囊。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的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94.12%;直疝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5.35%。斜疝82个(95.34%)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扩大;所有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且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无侧新月征。直疝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正常,无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14个(82.35%)有侧新月征。股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腹股沟管内环正常,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无侧新月征。 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可提高斜疝、直疝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在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基础上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多平面重建(MPR)法,表面阴影遮盖(SSD)法和容积渲染成像(VR)法进行三维成像,观察3种方法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MPR法能清晰显示全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损害情况,但图像缺乏立体感;SSD法图像立体感强,但对细小骨折显示欠佳;VR法对所有骨折能清晰显示,特别是对细小骨折及无移位的骨折显示明显优于SSD法,但其对复杂解剖结构的立体显示则不及SSD.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PR法、SSD法和VR法显示病变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最好三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腹股沟疝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100例同时行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扫描及疝修补术的病例,观察疝的影像学征象,类型及发生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腹股沟疝的准确率、灵敏与特异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 结果100例患者共有116个疝囊,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扫描诊断腹股沟斜疝的灵敏及特异度分别为93.33%、94.44%,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73%和94.91%;腹股沟直疝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1.67%、95.65%、96.70%、89.19%;股疝上述指标均为100%。多排螺旋CT检查示股疝疝囊则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存在股三角填塞,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且不存在股三角填塞,但腹股沟斜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伴侧新月征。 结论斜疝、直疝和股疝具有特征性影像学征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以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对斜疝、直疝和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和3例输尿管息肉的CT资料。结果 16例输尿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3例、腔内充盈缺损7例和腔外肿块6例,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4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者CT表现为腔外软组织肿块3例、腔内充盈缺损1例,合并附件囊性灶2例。3例输尿管息肉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结论 MSCT在鉴别输尿管占位性病变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患者侧支循环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门静脉CTA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5例患者在经内镜套扎前、后分别接受门静脉CTA,对门静脉主干、主要属支和侧支循环血管进行显示和测量。结果经内镜套扎后,门静脉CTA可显示曲张静脉中的充盈缺损、胃左和门静脉内的血栓形成。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CTA图像,对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可靠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特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来对均为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的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总结螺旋CT检查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特殊价值,并与结肠镜、气钡双对比造影、B超等3种检查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与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对病灶的发现率几乎一致,明显高于B超。多排螺旋CT检查对发现患者浆膜层受侵及腔外肿块、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移等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检查手段。并且多排螺旋CT(结直肠充气后)扫描于工作站进行三维处理后对受侵肠管范围可以进行大致测量,比较直观显示病变形态范围,为术前手术计划制定提供参考。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具有特殊价值,应作为结直肠癌术前必备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经B超或IVU检查显示上尿路梗阻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3D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SCTU诊断输尿管结核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6例。输尿管末端狭窄2例,输尿管阴性结石3例。输尿管肿瘤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均显示出梗阻部位及尿路扩张的形态。手术结果与MSCTU诊断相符。结论 SCTU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侵袭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对患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