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咽拭子快速培养对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76例患儿分成A、B两组,A组94例,B组82例,A组为病程﹤7 d,B组为病程≥7 d。入院后两组中每个患儿均予以咽拭子MP培养及血MP-IgM检测,比较每组两种检查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 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36.2%)明显高于血MP-IgM(+)的阳性率(21.3%),χ2=6.0357,P=0.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咽拭子培养和血MP-IgM(+)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结论咽拭子快速培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在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MP-Ig M)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组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水平(MP-Ig M),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超敏hs-CRP水平,比较2组阳性率情况。并分析hs-CRP和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hs-CRP及MP-Ig 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hs-CRP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准确率为78.3%(235/300),敏感性为73.3%(110/150),特异性为83.3%(125/150),阳性预测值为81.5%(110/135),阴性预测值为75.8%(125/165);检测MP-Ig M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准确率为85.3%(256/300),敏感性为81.3%(122/150),特异性为89.3%(134/150),阳性预测值为88.4%(122/138),阴性预测值为82.7%(134/162)。结论支原体肺炎小儿hs-CRP和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水平升高,且具有高灵敏度及特异性,其在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内血清MP-Ig M抗体。结果:观察组患儿中,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作为A组,除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改善哮喘症状外,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非MP感染患儿为B组。A组患儿MP-Ig 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反复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咳喘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患儿(P<0.05)。结论: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控制不良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并常规行支原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支原体DNA(MP-DNA),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 M)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FQ-PCR检测BALF MP-DNA阳性55例(91.6%),血清MP-Ig M阳性29例(48.3%),BALF 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MP-Ig M阳性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增加,ELISA法检测血清MP-Ig M检测的阳性率增加(P<0.05);BALF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的阳性率不随病程变化(P>0.05)。结论 FQ-PCR检测BALF中MP-DNA是诊断早期支原体肺炎的可靠方法,优于血清MP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核酸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儿诱导痰中MP-Ig M、MPDNA,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及与金标准培养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MP-Ig M、MP-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测结果与金标准培养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咽拭子快速培养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260例,根据起病时间不同分别划分为快速组和普通组各13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统计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快速组的肺炎支原体咽拭子阳性检出率为27.69%,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3.07%,组内不同检测方法间阳性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普通组的肺炎支原体咽拭子阳性检出率为30.77%,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检出率为29.23%,组内不同检测方法间阳性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肺炎支原体咽拭子的快速培养并进行检测,能够在没有创伤,操作便宜的前提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DNA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1例门诊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MP-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1031例门诊患儿MP-DNA总阳性率33.37%(344/1031);男女患儿MP-D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467,P0.05);学龄组患儿阳性率最高42.19%(27/64),婴儿组阳性率27.91%(55/197)最低,幼儿组阳性率33.53%(115/343)、学龄前组阳性率34.43%(147/427);冬季患儿阳性率最高41.18%(168/408)、春季阳性率21.16%(40/189)最低,夏季阳性率27.02%(40/148)、秋季阳性率33.57%(96/286)。结论南京地区MP-DNA阳性率逐年上升、且随着年龄上升阳性率逐渐增高、冬季患儿阳性率最高,实时荧光定量MP-DNA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与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并评估不同咽拭子培养方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4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给予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与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比较其临床诊断效果,并评估不同采集方式咽拭子培养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P<0.05),两种检测方式在病程<7 d患儿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咽拭子采集方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采集方式(P<0.05)。结论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短病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断效果较好,采用改良咽拭子采集方式更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联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316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判定为上呼吸道感染者15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及研究组的(158例CVA患儿)的血嗜酸粒细胞,并将2组的MP-Ig M抗体阳性率及EOC计数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血清MP-Ig M抗体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其血清MP-Ig M抗体阳性率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MP-Ig M抗体阴性者更高,对比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具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9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研究结束后作统计学分析(阳性率)。结果检测患儿1500例,阳性数为537例,阳性率为35.8%。其中,≤1岁、2~3岁、4~6岁及7~12岁年龄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2%、42.7%、44.7%和26.7%;阳性率与性别无关。结论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最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恒温扩增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RNA对临床诊断儿科患者MP感染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住院急性呼吸系统感染178例患儿咽拭子/痰标本及血清标本,其中咽拭子/痰液标本同时检测MP-DNA及MP-RNA,血清标本检测MP-Ab。根据患儿病程分为A组(病程 ≤ 10 d)和B组(病程>10 d),分别以MP-Ab、MP-DNA检测为参考比较恒温扩增法检测MP-RNA在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并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MP-DNA、MP-Ab与MP-RNA总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MP-RNA阳性率(37.8%)高于MP-Ab阳性率(22.9%),B组中MP-RNA阳性率(10.6%)低于MP-Ab阳性率(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与MP-DNA结果相比,MP-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以MP-Ab、MP-DNA为参考方法评估MP-RNA的总体灵敏度为0.63/0.79、特异度为0.91/0.96、阳性预测值为0.67/0.85、阴性预测值为0.89/0.94。其中A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4/0.88、0.79/0.90。 结论 恒温扩增法检测MP-RNA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能,可应用于MP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65-267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2837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283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统计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年龄、性别、季节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2837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410例,阳性率14.4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性别方面:女性阳性率(15.70%)高于男性(13.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方面:0~3岁组儿童阳性率最高,为16.74%;10~12岁组儿童阳性率最低,为9.42%,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各年龄段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P<0.05)。季节方面:冬季阳性率最高为15.38%,夏季阳性率最低为11.62%,冬夏季节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0例阳性菌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性均在90%以上。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易发在秋冬季,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咽拭子培养法可快速鉴定肺炎支原体感染并进行药敏检测,对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38-234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比较。方法:应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分别对呼吸内科、儿科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诊患者同时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35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49例、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出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53例,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儿科组与内科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肺炎支原体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患儿咽拭子及痰液标本肺炎支原体的培养,比较两种标本的培养结果及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231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2例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急性期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5]或恢复期血清MP-IgG有4倍升高)的患儿作为试验组,选取其中42例年龄及性别与试验组相匹配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急性期血清MP-IgM及恢复期血清MP-IgG阴性)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均同时进行咽拭子及痰液标本的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并对两种标本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42例患儿中有26例痰液标本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阳性率61.9%(26/42例)。26例痰液标本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的患儿中,18例患儿为痰液标本阳性,阳性率69.2%(18/26),8例患儿为咽拭子标本阳性,阳性率30.8%(8/26),其中7例患儿的痰液标本和咽拭子培养均阳性。对照组42例患儿中有1例咽拭子MP快速培养阳性。结论痰液标本MP快速培养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培养的阳性率,与咽拭子相比,痰液标本是诊断支原体肺炎最佳的标本类型。对于ELISA法血清MP阳性的患儿,痰标本MP快速培养检测MP的临床意义远大于ELISA法血清MP阴性的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MP-Ig M,以MP-Ig M滴度大于1∶40为阳性,表示近期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在Bio-Rad450型酶标仪上运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s IL-2R和IL-4的水平,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42.50%(34/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Ig E和外周血EOS绝对值分别为(389.42±210.22)U/m L和(519.35±45.70)×10~6/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12±58.30)U/m L和(350.46±35.47)×10~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 IL-2R及IL-4分别为(483.5±43.8)ng/L和(33.6±3.1)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6.8±18.9)ng/L和(8.9±0.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一定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所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时,医生应该要考虑到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以便尽快找到诊断依据,同时应该尽早尽快地诊断并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四种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便于找出最佳的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6例经临床诊断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对比观察,取患者的咽拭子作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取患者的血清作血清MP被动凝集法和免疫斑点方法检测,回顾上述四种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结果:快速培养检验时间为二十四小时,其检测阳性率为43.65%(55/126);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时间为八小时,其检测阳性率为61.9%(78/126);血清MP被动凝集法检验时间为四小时,其检测阳性率为85.71%(108/126);免疫斑点法检验时间为一小时,其检测阳性率为78.57%(99/126)。结论:在临床上诊断患者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应根据患者病程、送检时间、检验方法的敏感性来选取最佳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MP-DNA联合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东阿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1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入院后24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2 m L并立即送检,于入院后24~48 h经喉罩或气管插管将支气管镜置入气管、支气管内,获取BALF放置细菌培养瓶内,并快速送检,分别进行血清MP-Ig M检测、BALF MP-DNA检测。对比BALF MP-DNA与血清MP-Ig M单项及联合诊断MP效果。结果 BALF MP-DNA与血清MP-Ig M联合诊断MP阳性率(92.24%)高于BALF MPDNA(77.59%)与血清MP-Ig M(46.55%)单项诊断MP阳性率,BALF MP-DNA诊断MP阳性率高于血清MP-Ig M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F MP-DNA联合血清MP-Ig M检测诊断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CVA(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两组血清MP-Ig M以及观察组MP-Ig M阳性和阴性血清标本中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Ig E水平。观察组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MP-Ig M阳性率55.00%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 M阳性率1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40例患儿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总疗效92.50%。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有密切关系,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陈奕霞  彭颂国  苏秀琼 《吉林医学》2014,(13):2733-2735
目的:探讨PCR定量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186例接受治疗的肺炎患者,分别用MP快速培养法和实时PCR进行检测。记录并比较两组检测方法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等相关数据。结果:快速培养法与实时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异性为85.5%(65/76),明显高于快速培养法的77.6%(59/76),假阳性率为14.5%(11/76),明显低于快速培养法的22.4%(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培养法与实时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度差别不大,而实时PCR法的特异性优于快速培养法。临床上应用这两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组合检测,取长补短,在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的同时,还可以互相佐证,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