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达  陈志远  谢陈孙 《新中医》2018,50(3):108-111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汤联合手法整复治疗肩周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周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2组均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加用小活络丸口服,观察组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联合加味葛根汤内服。治疗前后采用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情况,采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价肩关节功能,观察患者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PRI、VAS、PPI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5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5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A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葛根汤联合手法整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民航总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同期给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疼痛状况(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增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2组寒湿痹阻证候评分接近,治疗后2组患者寒湿痹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缓解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及该组合疗法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将156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8)给予常规肩部功能锻炼+中频电疗法,观察组(n=78)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MPQ肩关节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另外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MPQ评分中的PRI、VAS、PPI评分与总评分均明显低于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中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TNF-α、PGE_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推测抑制炎性介质分泌、降低SP与PGE_2水平可能是桂枝附子汤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桂枝附子汤加减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镇痛效应和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两组均参照指南进行肩部功能锻炼,对照组用中频电疗法,采用连续模式,20 min/次,1次/d,6次/周。观察组则采用桂枝附子汤加减中频导入,20 min/次,1次/d,6次/周。采用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评价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P物质(S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寒湿痹阻证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81.9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MPQ的3个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寒湿痹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P,TNF-α,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采用附子汤加减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能进一步的减轻疼痛、改善寒湿痹阻症状,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介质和下调SP和PGE2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肩脊同治”理念指导下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运用“肩脊同治”理念指导下手法治疗,均隔日1次,疗程4周。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状况(PPI);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并评定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计算复发率。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剔除1例,最终60例完成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愈显率为90.00%(27/30),对照组愈显率为66.67%(20/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评分(PRI、VAS、PPI)、肩关节功能评分(Melle评分量表中总分及各项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评分(PRI、VAS、PPI)、肩关节功能评分(Melle评分量表中总分及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腰经筋温通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两个疗程行病情评估,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颈痛量表(NPQ)评分两组随访时较治疗两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与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与随访时,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NPQ、PRI、VAS、PPI及SF-MPQ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结论:颈腰经筋温通法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颈腰经筋温通法起效更迅速,在改善疼痛相关的日常功能障碍、调整疼痛相关的情绪认知等方面具有优势,疗效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唐志仙 《新中医》2020,52(16):152-155
目的:观察消痛贴膏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符合要求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照射,照射后将吲哚美辛巴布膏贴于患侧肩关节,连续治疗3周;观察组采用消痛贴膏外用联合艾灸进行治疗,疗程3周。2组均进行心理护理、生活起居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和治疗措施护理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治疗期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皮肤刺激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痛贴膏联合艾灸治疗肩周炎寒湿痹阻证患者可明显减轻患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郑亚芹  王青  施江平 《新中医》2019,51(1):142-145
目的:观察康妇灵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的疗效。方法:筛选110例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采用头孢呋辛胶囊、奥硝唑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加服康妇灵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1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湿热瘀结证症状评分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湿热瘀结证各项症状(下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腰骶胀痛、带下色黄质稠、低热起伏、经期腹痛加重、神疲乏力、小便黄赤以及大便干燥)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PRI、PP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PRI、PP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康妇灵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症状和疼痛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火龙灸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媛 《新中医》2021,53(3):151-154
目的:观察火龙灸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艾灸治疗,研究组采用火龙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简式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常规组为8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MP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F-MPQ、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缓解肩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指标[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OM、CMS评分、SF-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PPI、PR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前屈、后伸、外展度及C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腰四味治疗老年性腰腿痛7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腰四味加减治疗老年性腰腿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服用杜仲壮骨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腰四味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简式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答表(OD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肾阳不足,寒湿痹阻证辨证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F-MPQ各维度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SF-MPQ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ODI和肾阳不足,寒湿痹阻证辨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关系3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环境维度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腰四味加减能减轻老年性腰腿痛患者的疼痛,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近期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熨背散热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侧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熨背散热敷,对照组仅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VAS)、Lysholm’s膝关节评分,以及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VAS、Lysholm’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膝关节液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熨背散热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中大骨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8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取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提供传统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熨贴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5例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以药熨贴外贴患处,对照组以坎离砂外贴患处,用药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药熨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 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 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下降程度、晨僵时间缩短程度、疼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SR、CRP、RF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应用药熨贴治疗寒湿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M-JOA下腰痛评分和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M-JOA下腰痛评分、SF-MPQ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M-JOA下腰痛评分、SF-MPQ的PRI、VAS和PPI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热熨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80例寒湿痹阻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急性期腰部制动、后期腰背肌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用可固定的热熨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观察2组炎性反应(IL-6、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治疗寒湿痹阻型LDH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彝药方口服配合熏洗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醋氯芬酸缓释片口服;观察组给予自拟彝药方口服配合熏洗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肩关节VAS、肩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肩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肩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彝药方口服配合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梅特兰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梅特兰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腰部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SF-MPQ)各项评分及Ose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0.5%和52.0%,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72.8%和20.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6、20 d后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Ose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0 d后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Ose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梅特兰手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痹散外敷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探讨通痹散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寒湿痹阻证的原发性KOA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通痹散外敷,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青鹏软膏外涂,每日2次,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及WOMAC评分的变化,统计分析以评价通痹散对原发性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VAS及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WOMAC综合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痹散、青鹏软膏均能有效改善原发性KOA(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疼痛及临床症状,且通痹散的临床疗效优于青鹏软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针刀疗法联合多维元素片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慢性疲劳 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5 例。对照组予多维元素片(29)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加用微针刀疗法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简式McGi1l 疼痛问卷(SF-MPQ)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FSS 评分、SF-MPQ 维度[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现有疼痛强度(PP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FSS 评分、SF-MPQ 维 度(PRI、VAS、PP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微针刀疗法联合多维元 素片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能明显缓解患者疲劳和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