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少华 《药物与人》2014,(5):140-14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术后1-2周所有患者均能下床活动和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随访1年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总优良率达92%。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防线髓内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以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为标准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就诶手股骨近端防线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即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行股骨近端防线髓内钉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吕胜 《中国卫生产业》2014,(15):132-133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1月-2013年02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4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两组患者,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Harri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实验组为(50.5±9.0)min,对照组为(71.3±8.6)min,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比不良事件,实验组共5例,对照组10例,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能取得较佳的疗效,但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选择同期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10.8±2.5)周比(12.1±3.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7.1±1.7)分比(6.0±2.1)分]、并发症发生率[4.5%(1/22)比13.6%(3/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补充传统内固定术的不足,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根据Evans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11例,Ⅳ型9例.32例患者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7例.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10~18(12.6±1.6)个月,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且关节恢复正常活动.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8%(30/32).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利于术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结果:该组28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harris评分,优8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更适合高龄患者的手术要求;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者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长柄双极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加长柄双极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结果 对32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伤前水平.未发现感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加长柄双极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肯定,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7月该院收治的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转换术进行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无严重术后并发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根据Harris 评分标准,优22例,良18例,中2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根据Evans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11例,Ⅳ型9例.32例患者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7例.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10~18(12.6±1.6)个月,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且关节恢复正常活动.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8%(30/32).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利于术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髋关节功能以Harris法进行评分,优(≥90分)有8例,占32%,良(80~89分)有10例,占40%,一般(70~79分)有5例,占20%,较差(<70分)有2例,占8%。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提高高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3~2005年收治的75岁以上手术并获得随访病例3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其术后半年、1年和3年疗效进行评定。结果71.9%病例恢复至受伤前髋关节功能,可以生活自理。大小股骨转子愈合率92.5%,愈合时间(4.2±0.7)个月。术后2年Harris评分(83.3±6.8)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尤其是存在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粉碎难以内固定者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予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结论:采用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能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振军 《中国保健》2008,16(11):468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新方法.方法:2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一期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22例经12~20个月的随诊,采用Harris评分,平均为86分(75~95分),优良率为86%(优16例良3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间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Harri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25个月,平均18.7个月,手术时间97.4±13.3(min),出血量539.8±22.7(ml),术前Harris评分34.3±10.9,术后Harris评分94.8±7.7,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约56min,出血量约150ml,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髋关节功能,未发现再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可减少骨折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翻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术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病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2例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采用动力DHS的治疗方法,65例术后DHS内固定物松动再次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DHS组有63.7%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人工股骨头翻修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两组患者松动率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DHS内固定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翻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术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病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2例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采用动力DHS的治疗方法,65例术后DHS内固定物松动再次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DHS组有63.7%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人工股骨头翻修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两组患者松动率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DHS内固定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评估应用普通双动人工股骨头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2009年使用普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例,EvansⅢ型7例,Ⅳ型5例,平均年龄82.7岁(78~89),术后随访8~32个月,平均19.4个月。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活动能力。术后2周内、3~6个月、1年拍患髋X线片,依据Cruen分区检查假体有无松动迹象。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m i,出血量平均300 m l,10例术后5~10 d下床负重行走,2例3周后开始负重。Harris评分:优4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83.3%。12例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现象。结论应用双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2年10月到2015年12月间,在我院选择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harris评分为优6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H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DHS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H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比较,H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