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绿汀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快速静脉滴注后缓慢给药的方法,治疗AMI患者199例,每天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3.6g,连用7d,并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及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mVcf)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12.6%(25/199),对照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46.0%(93/202),2组比较P〈0.001。其中治疗组再通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2例,占15.9%,对照组再通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8例,占34.3%,2组再通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AMI早期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不仅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溶栓再通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AMI1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选择正确的再灌注治疗策略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再灌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溶栓和介入两种,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在AMI再灌注治疗中极少采用。直接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90%以上AMI患者适合;而近1/3患者有溶栓治疗的相对或绝对禁忌征。直接PCI治疗血管再通率高达90%以上,对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选择正确的再灌注治疗策略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再灌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溶栓和介入两种,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在AMI再灌注治疗中极少采用.直接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1],90%以上AMI患者适合;而近1/3患者有溶栓治疗的相对或绝对禁忌征[2].直接PCI治疗血管再通率高达90%以上,对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显锋  张强 《右江医学》2005,33(2):181-182
目前,静脉溶栓疗法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措施。而且溶栓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我院1999年1 月~2004 年 6 月急诊收治 AMI 56 例,其中对 2例进行紧急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8例,女 7 例,年龄 48~8  相似文献   

5.
急诊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胜 《吉林医学》2012,33(3):459-460
目的:急诊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方法:通过对40例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和40例非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相关数据的调查、汇总、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急性介入治疗在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平均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数和平均左室射血分数方面表现优异。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使患者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时 ,冠状动脉堵塞的时间越长 ,心肌不可逆损伤越广泛 [1] ,愈后就越差。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坏死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1] 。缩短病人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病人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我院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 12月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早期溶栓治疗 15 2例 ,疗效观察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 (Acc/ AHA) 1999年修订的 AMI诊断标准 ,病人均在 6 h内发病 ,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心肌坏死的血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重视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50例患者治愈40例,占80%;好转8例,占16%;死亡2例,占4%。相较护理前,护理后HR、QTc、QTd改善均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视急诊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改善患者病情,达到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87-89
目的观察急诊PCI治疗与急诊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PCI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的脑钠肽(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心室射血分数(LEVF)、左侧心室舒张末径(LVE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急诊溶栓治疗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明显降低患者的BNP,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昕 《吉林医学》2014,(25):5646-5647
目的:研究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死亡率、心律失常率以及心力衰竭或者休克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心律失常率以及心力衰竭或者休克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低死亡率,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4),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其中观察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则不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的变化,同时比较出血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2~3级比例为95.83%,与对照组的93.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TMPG2~3级的比例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陈刚  吴旭庭  王镇波  王阳 《海南医学》2016,(22):3625-362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治疗,观察组于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以及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sICAM-1分别为(140.35±51.96)μg/L与(140.41±52.03)μg/L,vWF分别为(109.93±25.06)μg/L与(110.31±25.02)μg/L,NO分别为(55.49±8.58)μmol/L与(55.51±8.62)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sICAM-1、vWF为(144.21±52.01)μg/L和(111.19±24.98)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12±51.98)μg/L与(239.44±24.89)μg/L,而NO为(53.25±8.6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36±8.5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6%与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PCI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将99例拟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51例)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30 min开始给予10μg前列地尔+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1次/d,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及7 d的血清肌酐(SCr)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 SCr水平、SOD活性和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及7 d,观察组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及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可改善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可能减少此类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99例拟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51例)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30 min开始给予10 μg前列地尔+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1次/d,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及7 d的血清肌酐(SCr)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 SCr水平、SOD活性和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及7 d,观察组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及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可改善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可能减少此类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AMI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常规剂量 (12 0~ 15 0万U)和大剂量 (2 0 0~ 30 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 常规剂量组再通率 (5 5 5 6 % ) <大剂量组 (76 47% ) ,P <0 0 5 ;常规剂量组出血率 (5 5 6 % ) <大剂量组 (17 6 5 % ) ,P <0 0 5 ;常规剂量组 4周内病死率 (5 5 6 % ) <大剂量组 (5 88% ) ,P >0 0 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 ,剂量增大再通率就增大 ,但出血等并发症亦增加 ,总死亡率并未降低。因此主张应用 12 0~ 15 0万U为宜。  相似文献   

16.
俸秀兰 《华夏医学》2014,27(1):192-194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缺血而引发局部急性坏死.心肌梗死会引起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和猝死,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送到医院之前已病死,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来,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得到迅速发展,病死率下降,患者的康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邱安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375-376,37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合理、有效救护,显效19例,无效4例,1例并发牙龈出血,经局部压迫止血后停止。有效率为83.33%;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和心律失常。结论:良好的护理与溶栓治疗的成功密不可分,并可有效防治溶栓后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非梗死区心电图导联对应性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所见的梗死相关动脉(IRA)和非梗死相关冠脉病变情况,对比术前急诊体表心电图的改变,分析非梗死区心电图ST段下移(≥0.1 mV)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45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IRA为前降支(LAD),其中29例合并右冠脉(RCA)或回旋支(LCX)狭窄病变,25例(25/29,86.2%)相应STⅡ、Ⅲ、avF下移;16例无合并RCA或LCX病变者,仅3例(3/16,18.8%)有相应STⅡ、Ⅲ、avF下移.3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为RCA是30例,LCX 3例,其中22例合并LAD狭窄病变,相应前胸导联下移者18例(18/22,81.8%),11例无合并LAD狭窄病变者,仅1例(1/11,9.1%)有相应前胸导联下移.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上非梗死区ST段下移者,大部分合并IRA以外的血管狭窄病变,仅少数病例属纯电生理的“镜像”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急诊科比较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三组,UK组222例,SK组205例,r-tPA组201例。给予三种溶栓药物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心衰、休克等并发症。结果三组的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为81.3%,SK组为66.1%,UK组为58.7%。而病死率则反之,即r-tPA组为8.7%,SK组为9·2%,UK组为10.3%。r-tPA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SK组和UK组(6.2%,1.5%,0.6%),而轻度出血以SK组和UK组多见。血管再通后,病死率、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再缺血等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结论r-tPA再通率高,溶栓疗效好。但对高血压及老年患者应慎重,以防重度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