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邢宝忠 《北京中医药》2005,24(5):299-300
火针是将特制针用火烧红,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开始应用于内经时期,当时称为燔针、粹刺,其后又称为烧针、白针.它在贺普仁教授倡导的针灸三通法里,属温通法.我们将火针用在痔疮的治疗上,在直肠无痛区操作,扬长避短,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为痔疮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方法.现将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火针治疗单纯内痔、混合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宝忠 《北京中医》2005,24(5):299-300
火针是将特制针用火烧红,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开始应用于内经时期,当时称为燔针、粹刺,其后又称为烧针、白针.它在贺普仁教授倡导的针灸三通法里,属温通法.我们将火针用在痔疮的治疗上,在直肠无痛区操作,扬长避短,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为痔疮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方法.现将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桑伟  铁宝霞  高峰  张延生 《河南中医》2020,40(6):956-959
针灸治疗内痔常用方法有:灸法(天灸、温和灸)、针刺法(电针、火针、针刀、三棱针挑刺)、耳穴压丸、穴位注射(肛周穴位注射、远部穴位注射)等。穴位的选择主要以阳经为主(足太阳为首,督脉次之,手足阳明居后)二白、承山、长强等经验穴应用较多,其次是背俞针刺。针灸结合中药或针灸耳针治疗痔疮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文献报道较多,但针灸只是辅助治疗。针灸治疗内痔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这是针灸临床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痔疮术后用中药熏洗法联合针刺痔疮穴的效果。方法:180例随机分为3组各60例,中药组用中药复方汤剂熏洗治疗,针灸组用针刺痔疮穴位,针药组用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治疗,治疗20天。结果:总有效率针药组91.67%,中药组63.33%、针灸组61.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肛门出血、疼痛、水肿等临床症状改善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痔疮术后用中药熏洗联合针刺痔疮穴能促进创面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沈蓉蓉 《河南中医》2011,31(9):962-963
《伤寒论》中针灸用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以其疗效判断疾病的预后,倡导“三阳经痛宜针,三阴经病宜灸”的原则.提出表证忌用温针、火灸,阴阳虚忌火针,热证是火灸、温针等禁忌.但临床上针刺亦可用来治疗许多“三阴证”和虚证,灸法也应用于一些热证的治疗.只有灵活辨证地运用针灸和汤药,才能彰显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选穴、留针时间、疗程相同,观察组行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痔疮是直肠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其临床表现以排便时出血、脱出、肿痛为主要症状。痔疮的发病率很高 ,素有“十人九痔”之说法 ,中医认为 ,各种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风燥、湿热下迫 ,瘀阻魄门 ,瘀血浊气结滞不散 ,筋脉横解而成痔。针灸治疗本病以其操作方便、疗效快捷且痛苦小为患者所乐于接受。本文对近几年针灸治疗痔疮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1 .体针为主治疗体针是针灸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针刺经穴以通经活络 ,补虚泻实 ,调和肛门部位的气血运行来治疗痔疮。以体针为主 ,结合其他…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座疮的临床研究进展,介绍用耳穴、挑刺、刺血拔罐、埋针、火针及综合疗法等治疗痤疮的疗效情况。说明针灸治疗痤疮方法多样,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笔者采用挑刺、针灸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 15 0例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临床挑刺、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 15 0例 ,其中男 92例 ,女 5 8例 ;年龄最小者 2岁 ,最大者 66岁 ;发病时间最长者 0 5浕 ,最短者 1d。2 治疗方法用三棱针沿患侧口腔内颊粘膜咬合线挑刺数处 ,深度达粘膜下 ,凡有血管可见者可直接刺破出血为度。隔 2d挑刺治疗一次 ,一般患者挑刺治疗 2次~ 3次为宜。毫针刺取太冲 ,地仓透牵正 ,翳风、迎香、合谷、太阳等穴交替使用 ,每次取 6穴~ 8穴为宜 ,每日针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擦配合挑刺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服地榆散、局部擦拭“螺矾汁”、挑刺龈交穴的“痔反应点”的方式。结果:痊愈106例,好转3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8.9%。结论:中药内服外擦配合挑刺治疗痔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及GeMTC 0.14.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1项研究,涉及10种针刺相关疗法,共计4 96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 543例,对照组2 425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电针联合耳穴贴压、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温针灸、梅花针扣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刺络放血等疗法总有效率优于甲钴胺;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单纯针刺、针刺联合中药足浴、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温针灸、梅花针扣刺及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等疗法优于甲钴胺;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单纯针刺及电针疗法优于梅花针扣刺;在改善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单纯针刺、电针、电针联合耳穴贴压、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梅花针扣刺、穴位注射、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及针刺联合中药足浴等疗法优于甲钴胺;在改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电针联合耳穴贴压优于甲钴胺,电针联合耳穴贴压及穴位注射疗法优于温针灸。结论:10种针刺相关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综合疗法总体优于甲钴胺治疗,且电针联合耳穴贴压、针刺联合穴位注射以及单纯针刺总体优于甲钴胺治疗。针刺相关疗法安全,各类针刺综合疗法互有优劣,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肱骨外上髁炎多见于前臂及腕部活动强度较大的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针灸作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得到普遍应用。本文整理近5年各种针刺疗法包括毫针、温针灸、浮针、火针、电针、针刀、刃针等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经分析对比,各种针法疗效显著且均优于相应对照组。同时,将整理文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以期为肱骨外上髁炎的针刺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外冲击波在医学领域还仅用于粉碎肾结石。近几年产生了一种新型设备,它可以输出较为柔和的体外冲击波。这种新型的体外冲击波也可用于肌肉系统中的疼痛激发区治疗。这种冲击波被称为直线弹道式体外冲击波。2002年笔者构思了一种仪器,它可以产生直线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并应用在针灸穴位处。笔者采用此仪器,对500余名病人使用了这一方法。实践表明,对于多种疾病来说,这一方法比单纯使用针刺效果更好。体外冲击波针灸是在针刺、灸疗、穴位按摩、电针灸和激光针灸之外,又一种对针灸穴位施加刺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面瘫临床常用治法与刺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能否向临床实践提供有可靠依据的治法和刺法。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在实际检出的 96 3篇文献中 ,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文献 83篇 ,目前 RCT提供了针灸治疗面瘫有效的可靠依据及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治法与刺法。结论 针灸治疗面瘫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毫针、电针、灸法等 ,最常用的针刺方法是透刺法、浅刺法等 ,而且透刺法优于浅刺法。  相似文献   

15.
针灸在结肠癌术后康复,尤其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机研究、针灸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这3个方面对针灸治疗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现状进行综述。针灸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来调节神经通路、改善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肠动力、增加肠部血流量等。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是本病的病机,主要致病因素为虚、瘀、湿、热,针灸治疗上应辨证取穴,标本同治,临床常用疗法包括针刺、电针、灸法、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取得显著疗效,为临床结肠癌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热敏灸结合电针对中风肢体不遂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96例中风肢体不遂病例随机平分为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组及电针对照组,采用中医症状评分、运动功能评定及证候疗效评定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种治疗对于改善中风后患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症状方面均有一定疗效,其中以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时程效应与止痛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4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7例)予电针治疗,B组(23例)予电针+铺棉灸治疗,C组(24例)予电针+火针治疗,D组(20例)予电针+叩刺拔罐治疗。均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观察其时程效应与止痛作用的关系。结果 4种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总体止痛作用相当(P〉0.05);治疗1、2、3、8、10 d,4组患者的疼痛强度存在差异(P〈0.05);治疗2 d,电针+铺棉灸组的止痛作用较其他3组弱(P〈0.05);治疗4~7 d,电针组的止痛作用优于电针+铺棉灸组(P〈0.05)。结论本研究的4种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总体止痛作用相当,在治疗2 d、4~7 d不推荐采用电针+铺棉灸法用于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隔附子片灸治疗阳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阳虚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火针配合隔附子片灸组、火针组、隔附子片灸组等三组进行临床治疗,对三组临床症状和皮损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综合以上指标判断三种不同方法治疗阳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在治疗后疗效明显,炎症情况均有改善,且火针配合隔附子片临床症状和皮损的改善优于火针组和隔附子灸组,A组总有效率为90.00%,B组、C组分别为73.33%、70.00%。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配合附子片灸治疗阳虚型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Pubmed检索近年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针灸治疗颈椎病多针对不同分型辨证、辨经施治,临床除用常规毫针外,还配合电针、穴位注射、灸法、耳针、火针、腕踝针等多种手段,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疗效好。针灸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效果显著。存在的主要问题: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远期随访;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等。建议今后严谨科研设计,加大样本量,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找出治疗此病的热敏点。方法:将60例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在局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新发生长情况方面,两组间新发生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均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30例治疗组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热敏穴探寻中,其最高发部位为中脘穴,其次为关元穴、肾俞穴、肝俞穴、生发穴、带脉穴及足三里穴。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以及温和灸结合针刺对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热敏灸治疗的疗效优于温针灸治疗。中脘穴为最明显存在的一个热敏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