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后C5 7小鼠骨髓中CD34 细胞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 ;AnnexinV FITC试剂盒检测骨髓细胞的凋亡 ;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①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随照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 ,在 5 5Gy照射后 14d内小鼠CD34 细胞的减少表现为持续性 ;②小鼠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率最高 ,以 5 5Gy照射组最为明显 ;③ 5 5Gy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紊乱。 结论 γ射线损伤骨髓中的干祖细胞 ,造成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减少 ,其途径之一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2.5~5.5Gy中子及5.5~12Gy 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见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规律。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PE-CD34^ /FITC-AmnexinV/7AAD三色荧光法、多参数分析了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凋亡、坏死和存活的时效和量效变化特点。结果 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5Gy和8Gy照射后,和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是在照射后为期1周的连续性死亡,既有凋亡又有坏死,但是以凋亡为主;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10Gy和12Gy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则在受照后当天即大量坏死,在持续1周内全部死亡。结论 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照射后,造血干细胞在1周内发生了增殖期死亡而连续性空出所占据的龛位。  相似文献   

4.
三种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造血损伤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系统考察^60Coγ射线、环磷酰胺和综合放血法致血虚证发生发展的特点,为全面评价中医血虚证模型的病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法制作血虚证动物模型,检测外周血各血液成份、骨髓造血干/祖细胞、CD34^+细胞等指标变化。结果3种血虚证小鼠外周血中的主要血液成分下降,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集落生成能力降低,骨髓中CD34^+细胞减少。但从血虚证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3种血虚证小鼠又存在不同特点:辐射损伤法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环磷酰胺致血虚证小鼠白细胞变化明显,综合放血法直接造成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结论3种模型均符合血虚证表现,但血虚证发生发展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胚胎期受辐射对子鼠造血基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胚胎期 2 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对子鼠造血基质细胞的远期影响。方法 建立胚胎期受辐射小鼠模型 ;以细胞计数检测股骨骨髓有核细胞 (BMNCs)数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基质细胞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干细胞因子 (SCF)的表达 ;用体外小鼠骨髓细胞培养法以粒单细胞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为指标观察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支持功能。结果 胚胎期受辐射小鼠BMNCs数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P <0 0 1) ,其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因子GM CSF和SCF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小鼠 (P <0 0 5 ) ,同时 ,胚胎期受辐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支持能力也高于正常小鼠 (P <0 0 5 )。结论  2 0Gy137Csγ射线对发育中的小鼠胚胎的造血基质细胞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富氢水对辐射诱导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C57BL/6小鼠根据体重分层随机区组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富氢水组、照射组、照射+富氢水组,共4组,每组8只。富氢水组和照射+富氢水组小鼠于照射前5 min至照后7 d,每天灌胃给予0.5 ml富氢水,其余小鼠每天灌胃给予0.5 ml蒸馏水,照射组和照射+富氢水组小鼠接受2 Gy的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照后15 d取小鼠骨髓,检测骨髓中HSPCs比例、骨髓细胞的克隆形成和移植重建能力、骨髓中LSK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照射组相比,照射+富氢水组小鼠骨髓中造血祖细胞和LSK细胞比例升高(t=-4.935、-7.898,P<0.05),骨髓细胞形成克隆的数目增加(t=5.488,P<0.05),竞争性骨髓移植后受体小鼠的供体嵌合率升高(t=-12.769,P<0.05),骨髓中LSK细胞的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比例降低(t=4.380、3.954,P<0.05)。结论 富氢水对2 Gy电离辐射诱导的HSPCs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CD34在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辐射所致造血功能障碍时造血干/祖细胞表面CD34抗原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斑点杂交的方法,初步检测了昆明种小鼠受6.0Gy辐射后不同时相点时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表达量的变化,并对其可能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 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表达在受照后24h即明显增高,之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至照后15d时仍较正常时高50%。结论 在此照射剂量时小鼠骨髓内残存的、具有造血功能的早期造血祖细胞在骨髓造血的内稳态遭到破坏后,可代偿性地迅速增加其增殖能力和细胞数量,以加速造血的恢复过程。这可能是机体对损伤导致造血功能低下时的一种代偿性增生机理。  相似文献   

8.
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射线损伤骨髓细胞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5Gy^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小鼠。利用蛋白质组织学技术分离、分析和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差异蛋白质。结果3.5Gyγ射线可使小鼠骨髓细胞蛋白质18个上调,6个下调,这些蛋白质多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结论γ射线影响骨髓蛋白质表达,并可能由此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E803药物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E803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C57小鼠一次全身照射前灌胃给药E803和523,测定脾指数、CFU—S(7.5Gy)、外周血象(5.5Gy)、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3.5Gy)。结果 7.5Gy照后第7d测定各给药组的脾指数、CFU—S明显较照射组增多。5.5Gy照射引起的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的降低以白细胞发生最早,照后24h给药组的WBC数量均比照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E803各给药组最为明显,药物未能使照射引起的外周血细胞最低值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但给药对照射后期外周血象的总体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5Gy照后第7d观察给药组的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能力强于照射对照组,并且E803组明显优于523组。结论 E803对^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规律。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PE -CD34 FITC AnnexinV 7AAD三色荧光法 ,多参数分析了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 ,不同时间点的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凋亡、坏死和存活的时效和量效变化特点。结果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 5Gy和 8Gy照射后 ,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是在照射后为期 1周的连续性死亡 ,既有凋亡又有坏死 ,但是以凋亡为主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 10Gy和 12Gy照射后 ,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则在受照后当天即大量坏死 ,在持续 1周内全部死亡。结论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照射后 ,造血干细胞在 1周内发生了增殖期死亡而连续性空出所占据的龛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生物合成的游离NgR对新生大鼠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ViraPowerTM慢病毒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培养上清获得游离NgR.分离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将神经元种植到经含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实验组先将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含CNS髓鞘蛋白的培养皿中,孵育4 h后再植入DRG神经元.两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固定,进行β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48 h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可见胞浆内荧光表达.种植24 h后对照组DRG细胞很少有突起长出;而实验组DRG细胞中60%的神经元长出突起,且突起较长.结论 游离NgR能够竞争性结合脊髓损伤后局部分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从而保护生理性NgR,可能是促轴突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全面掌握新疆哈密市2019年牛羊包虫病感染情况,科学评估包虫病流行趋势以及高风险区域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剖检和ELISA方法对哈密市牛羊感染包虫病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19年哈密市共剖检牛470头,阳性率3.62%,羊920只,阳性率5.22%;检测羊血清311份,阳性率为3.11%;检测犬粪342份,阳性率为1.46%。按区县统计,巴里坤县牛包虫病感染率最高,伊州区羊包虫病感染率最高。按地理环境统计,山北牧区比山南农区家畜感染率高。结论:与2018年相比,2019年哈密市包虫病感染率有所增加,说明哈密市在包虫病防控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控制家畜包虫病感染率增高的趋势,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的特点:①多囊性;②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③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④增强扫描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⑤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⑥MSCT可以水平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结合显示病灶.结论:MSCT检查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在评价肿瘤侵犯方面优于超声和普通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新生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后3组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试验组新生鼠从出生当天至出生后第10天给予17β-雌二醇皮下注射,阴性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液).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中TNF-α表达的光密度值;通过HE染色测定各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 免疫组化测定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试验组TNF-α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559±0.0332、0.2538±0.0792、0.2672±0.0884、0.0496±0.0232,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310±0.465、17.250±4.573、16.36±3.773、0.450±0.500,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二醇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雌二醇可抑制视网膜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抗病毒、止咳等,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研究组采用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雾化吸入,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6例,治愈率65.2%;研究组治愈42例,好转4例,治愈率91.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P<0.05)。结论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愈率高,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宁刚  陈荟竹   《放射学实践》2011,26(4):385-389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分析小儿卵巢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例女性患儿共34个卵巢肿瘤病例资料,年龄1.1-18.0岁,平均(11.7±5.1)岁;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肿瘤扭转的急腹症患儿仅行平扫。结果:CT表现为单纯囊性肿瘤11个(11/34,占32.35%),实性肿瘤有9个(9/34,占26.47%),囊实性肿块14个(14/34,占41.18%)。增强扫描后有29个卵巢肿瘤可见卵巢血管蒂征,占87.88%。12例可见腹水,4例有腹膜种植。9例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钙化15个,13个畸胎瘤均见钙化,同时可见钙化及脂肪成分者11个,2个畸胎瘤未见确切脂肪成分。结论:CT扫描易于显示肿瘤囊实性、钙化及脂肪成分以及卵巢静脉的走行等征象,对于小儿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协助分期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注射用清开灵主要成分栀子苷的方法 ,研究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Gemini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4∶86),紫外检测波长:238nm,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40℃。3只家兔静脉滴注注射用清开灵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注射用清开灵中栀子苷与血浆中其他成分分离良好。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范围:0.11~7.32μg/ml(r=0.9979)。栀子苷高、中、低3种浓度方法回收率大于96.3%、萃取回收率大于94.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4.9%、3.2%,最低检测限为0.11μg/ml。将血药浓度数据采用3P97软件拟合,结果符合一室模型。栀子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0.33±0.03)h,V为(0.71±0.10)L,CL为(1.47±0.07)L/h,AUC0→4.5h为(3.71±0.20)μg.h/ml。AUC0→∞(4.22±0.37)μg.h/ml。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准确,其药代动力学数据为临床注射用清开灵中栀子苷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程  孙阳  夏云龙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1):封二-封二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智能研究和心律失常的结合给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变革。本文将就人工智能分别在心律失常诊断、挖掘疾病新特征、建立疾病预测模型、局限性及展望四个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评价Cockcroft-Gault、肾脏病膳食改良研究(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在评估肾功能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行GFR测定的非透析患者,以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推算GFR,以Cockcroft-Gauh公式推算肌酐清除率,比较各推算值与GFR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Cockcroft—Gauh公式推算值与GFR值差异有显著性。MDRD、简化MDRD和Martin公式推算值仅在GFR〈80ml·min^-1·(1.73m^2)^-1时与GFR差异无显著性,但只有在GFR〈50ml·min^-1·(1.73m^2)^-1时与GFR有相关性。结论Cockcroft-Gault公式不适用于评价中国人肾功能受损的情况。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仅在GFR〈50ml·min^-1·(1.73m^2)^-1时可用于粗略评价中国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9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结核感染及发病情况,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07例驻京部队入伍新兵,行胸部X线检查、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检测。PPD皮肤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7个月后抽查110例,再进行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检测。随访18个月了解结核病发病情况。结果 907例入伍新兵中,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的阳性率分别为50.2%和30.7%。452例PPD阴性和455例PPD阳性者中,分别有132例(29.2%)和146例(32.1%)ELISPOT阳性,两者的一致率为51.4%(466/907)。65.6%的PPD阳性者和27.8%的ELISPOT阳性者[斑点形成细胞(SFC)12.2±21.2]有卡介苗接种;21.3%的PPD阳性者和35.9%的ELISPOT阳性者(SFC 18.3±34.6)没有卡介苗接种。PPD皮肤试验阴性的新兵接种卡介苗7个月后抽查的110例中,85例(77.3%)PPD皮肤试验阳性、21例(19.1%)强阳性,21例(19.1%)ELISPOT阳性、13例(11.8%)强阳性;两者的一致率为38.2%(42/110)。12例新兵发现胸片异常,其中12例(100%)PPD皮肤试验阳性,6例(50%)ELISPOT阳性。随访18个月,均未发现发展为结核病。结论驻京部队入伍新兵的结核感染率低于既往报道,提示卡介苗接种能部分保护人群抵抗结核感染,ELISPOT技术能够更有效地筛查结核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