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资料患者,女,41岁。主因"四肢乏力,食欲不振1月,加重伴皮疹20余天"于2012年8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3℃,神清,全身皮肤散在红色皮疹,有融合成团,未见出血点及黄染;胸骨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白细胞(WBC)16.9×109/L,血红蛋白(Hb):94g/L,血小板(Plt)37×109/L,外周血涂片:原幼细胞50%;骨髓相:增生活跃,粒系异常增生,以原始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7岁.于2007年9月17日人院.患者于2007年8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进食量减少,伴恶心,无呕吐.8月3日来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34×109/L,Hb 100g/L,血小板65×109/L.外周血WBC分类:原始粒细胞6%,早幼粒细胞2%,中幼粒细胞7%,晚幼粒细胞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29%,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2%,单核细胞11%,淋巴细胞14%,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3.8 × 109/L.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岁.2006年1月20日因乏力、纳差月余,来我院就诊.血常规:Hb 10lg/L,RBC3.25×1012/L,WBC 12.1×109/L,PLT 113×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占44%,红系23.5%,淋系21%,瑞氏染色含Auer/小体的幼稚细胞占非红系细胞(NEC)的8%.同年5月29日患儿再次就诊,在头、面部可触及多枚包块,质软可波动、有压痛.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3岁.于2020年1月3日以"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2年半,多个周期化疗后"为主诉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6月因腹胀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WBC)3.48×109/L;血红蛋白(Hb)124 g/L;血小板(PLT)103× 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占55.2%.诊断:急...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3岁,因“乏力1个月余,加重伴发热半个月”入院。于2016年4月初无诱因出现乏力、伴头晕、气短而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5.32×109/L,HGB 69 g/L,PLT 114×109/L。依照贫血,治疗3周,无效。2016年5月就诊于兰州军区总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39.25×109/L,细胞不分类, HGB 40 g/L,PLT 65×109/L。胸片、心电图及腹部超声均无异常。骨髓细胞学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占89.6%。无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细胞未见Auer小体和细胞颗粒。骨髓细胞免疫分型示:异常细胞占71.3%,CD34、CD38、CD117、CD33、CD15、HLA-DR占17.5%,MPO阳性表达。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示:DEK/CAN为阳性,余BCR-ABL、MLL-AF9、NPM-RA?Ra、PML-RARa、AML-ETO等均为阴性。白血病预后基因示:FLT3-ITD、C-kit、NPM1、CEBPa均阴性。染色体核型示:46, XY,t(6;9)(p23;q34)[20/20]。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2a DEK/CAN(+),行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标准方案化疗,化疗后未缓解(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占78%),6月8日行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诱导缓解化疗,7月7日复查骨髓细胞学示: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占16.4%;遂于7月10日行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G-CSF)方案化疗14 d,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artical response,PR)(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占5.6%),8月10日再次给予CAG方案化疗,复查骨髓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目前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中。治疗中监测DEK/CAN均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性,发病年龄7岁,2017年10月因"牙龈肿胀2个月余"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入院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 5.84×109/L、红细胞(RBC)5.65×1012/L、血红蛋白(HGB)118 g/L、血小板(PLT)215×109/L,骨髓形态: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单核细胞11%+幼稚单核细胞60%,考虑...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主因发热、乏力1个月,咳嗽、咳痰1周于2003年3月7日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胸骨中下段压痛明显.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4.5×109/L Hb98G/L Plt 84×109/L原始细胞87%.肝肾功能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高度增生,占非红细胞92%,该细胞大小不一,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细致,大部分细胞可见1个~2个核仁,胞质量较丰富,染蓝色.粒系增生受抑,占3%.红系受抑.成熟淋巴细胞占5.5%.巨核细胞8只,血小板少见.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3岁,干部,于1986年因发现皮肤色泽变红而就诊,查血常规示血色素210g/L,血小板1000×109/L,白细胞14×109/L,超声示脾脏肿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20,行骨髓涂片示红系增生极度活跃,粒系以及巨核系增生活跃,骨髓活检示纤维组织轻度增生.患者无慢性心肺疾病史,无高原久居史,无烟酒嗜好,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7岁。主因头昏乏力纳差,月经增多2个月伴发热3d,于1997年6月11日首次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20次/min,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双下肢瘀斑,浅表淋巴结(-),咽部充血,扁桃体(-),胸骨中下段压痛( ),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20次/min,肝肋下刚触及,脾未触及。Hb58g/L,WBC4.8×109/L,BPC60×109/L;分类:幼稚细胞0.40,N0.08,L0.36,M0.16。骨髓:增生活跃,粒系0.19,幼粒—单核类细胞明显增多占0.35,单核系0.25,原幼单核细胞0.19,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POX:粒系强阳性,单核细胞弱阳性,部分细胞强阳性。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全髓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像特点.方法:报告我院2001年2月~2008年4月确诊的5例全髓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单一髓系白血病;血象Hb 54~72g/L,WBC 8.42~69.7×109/L,PLT 27~43×109/L;骨髓像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原粒细胞Ⅰ+Ⅱ型占10.14%~44.2%(NEC),原幼单核细胞占59.4%~89.5%(NEC).红系占24.0%~44.8%.巨核细胞计数86~152/环片计数,分类可见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占36.84%~92.10%.结论:全髓白血病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白血病,病变累及骨髓粒单、红、巨系统,有诊断困难,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16岁,以“血尿、齿龈出血2d”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颊黏膜可见血泡。各种穿刺部位均见出血斑,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淋巴结无肿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象:W BC13.7×109/L,H b126g/L,Plt8×109/L。骨髓象:粒系极度增生,异常早幼粒细胞0.872,原粒0.006,POX强阳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5岁,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腹部超声示巨脾.第1次确诊时间为2006年3月.血象:WBC 85×109/L,Plt65×109/L,RBC 3.5×102/L,Hb 108 g/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阴性.骨髓象:骨髓增生旱极度活跃,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0.20,早幼粒细胞0.04,中幼粒细胞0.20,晚幼粒细胞0.28,中性杆状核0.30,中性分叶核0.08,嗜酸性粒细胞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3.染色体检杳:Ph染色体阳性.按照1989年第二届全国血液病治疗讨论会分期标准[1]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性,52岁,于2010年11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以间断骨痛、腹胀、低热(最高体温38.5℃)1个月余,加重3d入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69×109/L,红细胞计数3.8×1012/L,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计数361×109/L,脾脏甲乙线16.9 cm,可入盆;骨髓检查: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12,早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02,中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23,晚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60,嗜碱性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32;基因检查bcr-abl基因阳性,无激酶区突变;费城染色体阳性.口服羟基脲1.0 g/次,3次/d,化疗20 d后脾脏恢复到正常大小.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3×109/L,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小板计数298×109/L,血红蛋白145 g/L,嗜碱性粒细胞0.020,复查骨髓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头昏、乏力、双下肢瘀点于2004年11月就诊。血常规:WBC2.4×109L-1,Hb67g/L,BPC13×109L-1,骨髓检查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阴性,免疫分型淋系表达。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标准剂量DCOLP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R),予CTX、6-MP、Ara-c、VCR、L-ASP强化治疗两疗程及EA方案化疗1个疗程,予标准剂量EBV预处理方案化疗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后1个月。血常规:WBC80.6×109L-1,Hb109g/L,BPC14×109L-1,原始淋巴细胞90%,血乳酸脱氢酶(LDH)3794IU/L,骨髓检查原始淋巴…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2岁.因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月余,左肘关节疼痛3周于2005年10月6日收入我院血液科.6个月前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不适,脾大,WBC 113.65×109/L,N 0.85,Hb 117 g/L,Plt 111×109/L就诊,骨髓穿刺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43.5:1,原粒及早幼粒0.003,中性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嗜碱性粒细胞0.005,ALP染色6%、积分6分,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粒系明显增生,以成熟阶段粒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可见,红系淋巴细胞减少.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1.67×104拷贝/2μgRNA,Ph染色体阳性.诊断:CML慢性期.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46岁,16年前因"反复皮肤青紫伴鼻出血,齿龈出血"就诊我科,当时无发热、骨痛等,体检:皮肤见多处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多次血常规:WBC(4.3~8.7)×109/L,Hb(126~153)g/L,Plt(3~26)×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大致正常,巨核细胞125个,幼稚巨核细胞0.06,颗粒巨核细胞0.94;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脾稍大,4.1 cm×11.0 cm.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1岁,20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双眼突出、发胀、视物模糊、头昏.无心悸、气促,无多汗、多食、多饮、多尿,无乏力及面色苍白,无皮肤瘀点、瘀斑.2002年10月4日,至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做血常规化验WBC 130.36×109/L、原始淋巴细胞88%,Hb 121g/L、PLT 135×109/L;骨髓穿刺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淋巴细胞70%,幼稚淋巴细胞19%,过氧化物酶(pox)阴性,糖原PAS反应阳性,非特异性酯酶(NSE)阴性,T3、T4、TSH、FT3、FT4两次检查均正常,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30例初发APL患者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并比较分析ITD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 30例初发APL患者中,8例(26.7%)FLT3-ITD突变阳性.与野生型患者相比,FLT3-ITD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WBC)高[20.48×109/L(0.74×109 ~74.3×109/L)比1.75×109/L(0.78×109 ~ 35.3×109/L)]、乳酸脱氢酶水平(LDH)高[447.5 U/L(191~1 533U/L)比205.0U/L(118~743U/L)]、血小板计数(Plt)低[14×109/L(6×109 ~59× 109/L)比30×109/L(9× 109~ 124× 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骨髓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比例及危险度分层等方面,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LT3-ITD突变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达CR的时间、维甲酸综合征(RA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FLT3-ITD突变患者与野生型患者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T3-ITD是APL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其发生与患者初诊时高WBC、高LDH及低Plt相关,而对近期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0岁,于2013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右侧疝气修补术时发现脾肿大、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波动在20×109/L左右,分叶核粒细胞约占85%,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正常,未见幼稚细胞.2014年1月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无骨髓纤维化(图1~3), NAP积分为310分,阳性率92%.无Ph染色体,BCR-ABL1融合基因(-),JAK2-V617F突变(-),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查正常,全身CT扫描排除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初步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未予治疗.2014年10月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初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遂行脾脏切除+贲门胃底静脉离断术.术中见肝脏轻度结节性肝硬化表现,脾脏大小为20 cm×20 cm×15 cm.术后2 d患者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白细胞升高至105×109/L,中性粒细胞占90%,血小板165× 109/L.考虑患者白细胞升高是术后感染和手术应激导致的类白血病反应,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继发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不典型CML继发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 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8岁女性, 因乏力伴食欲减退15 d就诊。白细胞计数115.21×109/L, 嗜碱粒细胞计数5.09×109/L, 嗜碱粒细胞比例4.4%。肝胆胰脾彩色超声提示轻度脾大。骨髓涂片示:原始粒细胞约占0.12, 嗜中性粒细胞占0.28, 嗜碱粒细胞占0.36, 嗜酸粒细胞占0.04。外周血涂片:粒细胞比例增高, 原始粒细胞占0.03, 嗜碱粒细胞约占0.33。骨髓及外周血甲苯胺蓝染色阳性。骨髓流式细胞术分析:7.72%的细胞(占有核细胞)表达CD34、HLA-DRdim、CD33、CD13、CD117、CD38dim, 部分表达CD7、CD64及胞质内MPO, 发育阶段粒细胞占有核细胞34.37%, 发育模式异常, 嗜碱粒细胞占有核细胞44.69%。诊断为不典型CML伴嗜碱粒细胞增多, 给予降细胞及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1个疗程后, 复查骨髓中嗜碱粒细胞占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