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例1,男,6岁,以尿频10d就诊,门诊化验血尿常规均正常,查心肺无异常。以神经性尿频给予硝苯吡啶每日3次,每次2.5mg口服,4d为1疗程。4d后患儿出现头痛,心慌,气短,心前区隐痛,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其后的QRS波群呈室上性,P’~R间期0.1~0.12秒,P’~P’及R~R间期匀齐,心率124次/min。心电图诊断为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速停硝苯吡啶,收住院观察,给极化液  相似文献   

2.
例1,女,50岁,因阵发性头晕、心悸半年,再发2天入院。血压18.0/11.0kPa,心率44次/min,律齐。血钾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44次/min),P—R间期0.18秒,ST_(I、avL、v_5)低平。即予阿托品1mg肌注,20min后心率80次/min,齐,心电图:窦性心律(82次/min),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距逐渐缩短,最后心室失跳);30min后心率98次/min,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未见对血压和ST—T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因高血压病住院.入院后给予硝苯吡啶10 mg,3次/d,服药3 d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7 d后发现患者双踝部浮肿,患者自觉乏力.10 d后,患者诉腹胀、纳差, 发现其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阴囊水肿,肺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查腹部B超示 :少量腹水.查尿常规、血生化(肝功、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心功能检测亦正常.当时考虑为硝苯砒啶的副作用,遂停用该药,改服开搏通(卡托普利)及利尿剂.5 d后症状、体征逐渐缓解.2周后,征得患者同意,再次口服硝苯吡啶,5 d后又出现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患者服用开搏通25 mg,3次/d,血压一直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药红花致可逆性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于2000年4月起突然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心电图检查发现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无心脏传导障碍表现。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异搏定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明显。于7月18日始用红花针剂治疗,每次2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用药前为窦性心律,有频发室性早搏,心率65次/min,P-R间期0.14s,QRS时限0.08s,Q-T间期0.42s。用药15d后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心率61次/min,P-R间期0.14s,QRS时限为0.12s,Q-T间期0.46s,嘱停药。于停药20d后再复查心电图,类似CLBBB消失,未见异位搏动,心率70次/min,P-R间期0.14s,QRS时限0.08s,Q-T间期0.40s。患者在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房颤动(AF)合并长RR间期的患者,通过射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后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探讨AF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射频消融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观察窦性心律心电图的PR间期,分析术前动态心电图各项参数与术后PR间期的关系。结果424例AF行射频消融的患者中,合并长RR间期者43例,其消融前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80.5±13.1)次/分、最快心率(133.2±27.7)次/分、最慢心率(52.7±9.7)次/分,≥1.5秒的长RR间期的中位数435次/24h。消融术后平均PR间期(0.18±0.04)秒,9例PR间期延长(0.24±0.03)秒,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合并≥1.5秒的长RR间期是心房颤动患者的常见临床现象,其产生机制主要是房室结的隐匿性传导和生理性干扰,而并非病理性的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6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于我院门诊治疗。给予甲氰咪胍0.2g,每日3次口服,睡前加服0.2g。1周后心电报告I°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至0.24秒。停用甲氰咪胍2天后P-R间期恢复正常。4个月后再次服用甲氰咪胍0.2g,6小时后P-R间期延长至0.38秒,18小时后P-R间期延长至0.24秒,36小时后P-R间期恢复正常。此后该患者停用甲氰咪胍,追踪1年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抗“O”、血沉、谷草转氨酸、乳酸脱氢酸、血脂、肝功,心脏彩超,频谱心电图均正常。讨论该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消失和甲氰咪胍应用与否有明确关系。口服甲氰…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性,56岁。因反复昏厥2年,再发1个月入院。患者近2年来曾发生3次昏厥,最后一次在1个月前发生。近1个月来反复头晕。体检:T36.3℃,P35次/分,R24次/分,BP16/7kPa,神清,头颅五官无异常,颈静脉无怒张,心界无扩大,心率36次/分,节律不整齐,各心瓣膜区未闻杂音,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为35次/分。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昏厥。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以1.0μg/分的速度静滴后出现心房扑动,停用异丙肾上腺素半小时后转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几天后,心电监护显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2:1传导,心室率38~40次/分,再次给予静滴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每分钟1.0μg用药10分钟后又出现心房扑动,心室率为52次/分,间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停用异丙肾上腺素30分钟后转为窦性心律,Ⅱ度  相似文献   

8.
法莫替丁致房室传导阻滞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 1:女性 ,6 5岁 ,因上腹部不适 ,柏油样便 2日入院。患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5年 ,长期服用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P -R间期 0 .18秒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 ,类风湿性关节炎。入院后给予口服奥美拉唑 4 0mg ,法莫替丁 2 0mg ,肌注 ,每天两次。用药至第 5天 ,在静注法莫替丁 30分钟后出现心前区不适 ,急查心电图示P -R间期延长至 0 .2 8秒 ,为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一度AVB) ,10小时后查心电P -R间期恢复正常 ,为 0 .18秒。于次日距上次静注法莫替丁后 2 0小时 ,再一次静注法莫替丁 2 0分钟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9岁,平素喜欢游泳、打球,剧烈活动时无任何不适症状。健康体检发现:血压120~80 mm Hg,脉搏45次/min,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叩诊心界不大,心率45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触诊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全天多为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运动时传导阻滞消失,运动后最快心率150次/min,PR间期为0.18 s。阿托品试验前为房室传导阻滞,静脉注射阿托品1mg后均为窦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示窦房结恢复时间、传导时间正常,房室结2∶1阻滞点为170次/min。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硝苯啶治疗伴精神心理异常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近期疗效。②方法将5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口服硝苯啶,每次10mg,3次/d,疗程8周;观察组2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帕罗西汀20mg,清晨顿服,疗程8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药物。③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④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硝苯啶治疗伴精神心理异常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做心电图检查并初步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102例患者,体表心电图卧位检测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再进行一次站立位心电图描记。结果发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中有67.6%延长的P-R间期在试验后呈现正常值范围,而伴有一些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延长的P-R间期在试验后大多数是变化不大的。结论体表心电图卧位检测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再进行一次站立位心电图描记,延长的P-R间期恢复到正常值范围者多属生理性,而持续不变或伴患有不同程度的器质性疾病者应考虑为病理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2岁,脑外伤入院,查体:BP105/75mmHg,心界不大,心率50次/分,律不齐,常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同步Ⅰ、Ⅱ、Ⅲ导联)示:P-R间期及R-R间期逐搏缩短,而后R-R间期突然延长,发生1次P-QRS-T波群的脱落,有时脱落后,出现一次房室交界性逸搏,心电图诊断:a.窦性心律;b.窦房、房室双重性文氏现象;c.房室交界性逸搏。讨论脑外伤病人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常可发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但像上述的同时合并窦房、房室双重性文氏现象却不多见。此类心电图异常的脑外伤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痊愈后其异…  相似文献   

13.
<正> 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风心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于1984年9月4日入院,经地高辛0.25mg/d等治疗46天后,心衰基本控制。11月20日心电图报告为窦性心律(窦律),左前分支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房性早搏(房早)二联律(附图上行),洋地黄中毒。21日查房前仍服地高辛0.25mg,当日心电图报告房早伴短阵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速)及文氏型AVB(附图中、下行)提示洋地黄中毒。即停地高辛,口服氯化钾及苯妥因钠。22日心电图示房早二联律,23日房早消失,继抗心衰治疗。心电图分析上行(11月20日)导联Ⅲ,窦律95次/分,  相似文献   

14.
硝苯啶口服组(28例)每日30~60mg,分3次服;复降片组28例,每日服6片,分3次。疗效评定按1979年郑州会议标准。结果:硝苯啶组/复降片组显效21/20例,有效5/0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93%/71%。治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与治前比较(P<0.01);获得最大降压效果所需时间分  相似文献   

15.
女性患者,47岁。出现持续性心动过缓两年余,数次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33--53次/分之间,静脉推注阿托品1.5mg后,最高窦性心率75次/分。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1987年10月5日因发作房颤而入院。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闻及奔马律。血清钾4.1mEq/L、钠132mEq/L。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平均心室率76次/分,Q-T间期0.34秒。10月14日起口服乙胺碘呋酮0.2g,3次/日。一周后房颤发作次数减少,T波增宽,Q-T间期逐渐延长达0.60s。12月25日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近年来的 4例慢频率依赖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I°A -VB)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 ,与广大同道共同探讨 ,现报道如下。1 资料本组 4例均为男性年龄在 4 6岁 5 8岁 ,3例在体检时发现、1例因服药引起 ,3例既往无心肺等疾患 ,1例为冠心病。心电图表现 ,前 3例心率均在 5 0次 /min5 6次 /min ,P R间期 0 .2 3s,嘱其适量活动后 ,心电图表现心率 71次 /min ,P R间期恢复至 0 .18s ,后者 1例因自觉心慌 ,胸前不适查心电图指示心率90次 /min ,P R间期 0 .16s,口服心得安 10mg ,3d后复查心电图其心率 6 2次 /min ,P R间期 0 .2 2s,停服心得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43名患有心房纤颤伴二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结果80例次服用洋地黄药物者,其中44例停用药物后长RR间期缩短或长RR间期消失,20例停用药物后长RR间期仍存在且≥1.50秒,16例未用洋地黄药物,5例用异搏定复律后,3例无房室阻滞2例有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65岁 ,因晕厥 1次入院。有精神分裂症史 ,长期服用氯丙嗪 15 0mg/d。入院后心电图 (EKG)示 Ⅲ°房室传导阻滞 (Ⅲ°AVB) ,心率 3 8次 /min ,予安装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 60次 /min) ,住院期间心电监护示成对室性早搏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后又出现扭转型室性心动速伴阿 斯综合征。EKG示Q T间期 0 .7s,即刻查血钾为 2 .9mmol/L ,经电复律及利多卡因治疗后转复为VVI起搏心律 (Q T间期为 0 .62s) ;后纠正低血钾至血钾 4.0mmol/L ,并停用利多卡因 ,再次出现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伴阿 斯综合征 ,发病时Q T间期为 0 .7s ,遂将起搏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孕妇产前产后心电图P-R间期的变化,探讨P-R间期变化可能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分娩的孕妇300例,产前进行1次心电图检查,产后1~2个月进行心电图复查,对比分析两次心电图P-R间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排除房室传导阻滞、游走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等其他原因引起P-R间期变短的可能,300例孕妇产前产后短P-R间期的发生率分别为17.0%(51/300)和1.3%(4/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产前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大部分会在分娩后自行消失,不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因此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山东泗水产东亚钳蝎对清醒家兔心电图的作用。结果表明静脉注射蝎毒溶液(0.75mg/kg)引起R—R间期显著延长(p<0.01),心率减慢,而对P—R间期和QRS波时程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静注蝎毒出现窦房结活动抑制,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和心室内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