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藻酸盐敷料应用于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创口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88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创口皮瓣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应用藻酸盐敷料自溶性清创结合保守性锐器清创方法促进创口愈合,对照组应用外科传统换药法用无菌纱布保护创口促进愈合,对比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25.2±5.5天,对照组38.4±6.2天;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为17.5±2.7次,对照组为43.8±3.6次,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需换药费用观察组较对照组则无显著增加,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植皮成活率100%。结论 藻酸盐敷料在治疗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创口皮瓣坏死上明显优于传统疗法,是目前治疗较理想的敷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皮瓣坏死的治疗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39例合并部分皮瓣坏死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21例、保守治疗组18例。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抗感染时间。结果:手术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7.86±5.20d,保守组为32.53±3.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拔管时间为11.93±1.81d,保守组为21.11±2.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抗感染时间为7.81±1.26d,保守组为13.11±2.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手术组均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皮瓣坏死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效果。因此对于乳腺癌改良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用蛋白胶在乳腺癌术后减少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作用。方法将12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在手术创面喷医用蛋白胶5m l,对照组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术后3d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情况,以确定医用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应用医用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皮下积液的防治效果。方法:21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临床试验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108例给予临床常规局部加压包扎法进行治疗,干预组107侧在上述传统治疗措施基础上合并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置引流管时间、平均日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切口Ⅰ期愈合率。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9.8和7-3d.平均日引流量分别为170ml和144ml,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13%,皮瓣坏死率分别为12%和4%.切口Ⅰ期愈合率分别为67%和82%,经统计学检验,以上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本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干预研究发现,较临床上传统的单纯局部加压包扎法这种治疗手段相比,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疗法在防治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方面表现出更佳的效果,能够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尽早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护理、加强营养,局部清创、换药,治疗组增加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照射时间为10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为46.6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轻度愈合不良痊愈率88.89% (32/36);中度愈合不良痊愈率60.87% (14/23);1例重度愈合不良疗效达到显效;3组比较,轻度愈合不良伤口的痊愈率较中、重度愈合不良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治疗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使愈合时间缩短,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Stewart横切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ewart横切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9例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中,横切口组124例采用Stewart横梭形切口行改良根治术,纵切口组145例采用传统的纵切梭形切口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横切口组患者术后1期愈合率为83.87%,皮瓣轻度坏死5例(4.0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5%、70.37%、65.00%;纵切口组患者术后切口1期愈合率为79.31%,皮瓣坏死12例(8.2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0%、69.6%、65.2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横切口皮瓣坏死率低于纵切口,切口类型的选择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取游离皮瓣移植术对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疗效及其对血清唾液酸(SA)和白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对4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分别采取游离组织皮瓣移植术修复治疗。观察术后皮瓣生长、伤口愈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术后患者复发、吞咽和张口功能恢复以及生存情况;检测血清SA和IL-2水平。结果43例缺损成功修复,成功率95.56%;术后4例因淤血发生皮瓣小面积坏死,3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抗炎治疗及局部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供区感染伴积液,给予切开引流后愈合;2例术后2d出现轻度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导致皮瓣血管危象,行移植皮瓣切除术;局部血肿3例,给予清创止血处理皮瓣愈合。随访时间2~4年,3年生存37例,生存率为82.22%。治疗前,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而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天和2周,患者血清SA水平均明显下降,而IL-2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恶件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疗效好、并发症较少,患者血清SA和IL-2水平测定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伽马刀联合热疗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已行TACE术治疗,治疗后4周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伽马刀联合热疗)和对照组(单纯伽马刀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卡氏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为4 000~6 600cGy/20~33f,每次200cGy,热疗为每周2次,每次间隔72小时,8次/疗程,热疗于放疗结束后即进行,观察KPS评分、近期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随访时间截止2012年8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70.59%(24/34),局部控制率(CR+PR+SD)91.18%,治疗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3%、79.41%、41.17%、17.64%;对照组有效率58.62%(17/29),局部控制率79.31%,对照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55%、62.06%、20.69%、6.90%,经比较两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3年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KPS评分、AFP方面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行伽马刀联合热疗较单纯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近期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功能评分KPS,降低AFP程度,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植皮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临床乳腺癌治疗提供一些思路。方法随机将4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在改良根治术的同时行自体腹部皮肤移植,对所有皮瓣坏死的患者行二次植皮,观察植皮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的有8例,占对照组40%,而治疗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的仅有2例,占治疗组10%,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手术时间长短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皮瓣坏死后二次植皮对患者的影响,发现对照组明显二次植皮例数多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5~8年的随访观察,评价植皮对患者的影响,两组在肿瘤复发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同时行自体植皮手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以及远期临床效果都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肿瘤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减少乳腺癌术后引流量的方法,评价“皮瓣种豆联合皮下放置中人氟安”法对减少乳腺癌术后引流量的作用。方法:回顾我院乳腺癌患者术后行“皮瓣种豆联合皮下放置中人氟安”53例(实验组),记录每日引流量、带管时间及拔管后是否存在皮瓣坏死、皮下积液,与前期60例乳腺癌术后单纯行皮肤全层缝合(对照组)的引流量、带管时间、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率进行比较[两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手术切口方向、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统计学分析二者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引流量、带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瓣坏死和/或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皮瓣种豆联合皮下放置中人氟安”法有助于减少术后引流量,具有促进皮瓣愈合、预防皮下积液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用蛋白胶在乳腺癌术后减少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作用。方法将12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在手术创面喷医用蛋白胶5m l,对照组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术后3d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情况,以确定医用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应用医用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3年生存28例,复发3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3.3%、10.0%;对照组3年生存27例、复发4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0.0%与13.3%,2组间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5.72±12.56)min,对照组为(81.29±11.1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平均为(15.32±1.58)枚,对照组为(14.87±1.9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98±28.62)ml、(4.81±1.52)d,对照组为(534.62±31.82)ml、(8.10±2.14)d,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乳房美容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均给予相关对症处理,在化疗停止后自行消失。结论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理想,可获得更好的乳房外观效果,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术后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2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两部位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将1998~2007年在我院行标准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的24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6例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120例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结果对照组中有25例(19.8%))发生皮下积液,13例(10.3%)发生皮瓣坏死;观察组中8例(6.7%)发生皮下积液,6例(5.0%)发生皮瓣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TPL)与热疗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MKN28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of Akt,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复苏和培养的胃癌细胞系MKN28分为四个组:对照组、TPL组、热疗组、TPL联合热疗组。其中TPL刺激浓度为20ng/ml,热疗采用43℃下加热150min。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asurement of trititaed thymidine incorporation,MTT)检测细胞增殖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kt水平。结果:热疗组,TPL组和TPL联合热疗组MKN28 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2%,28.5%和54.5%,联合组显著高于TPL组和热疗组。FCM结果显示热疗组G0/G1期减少至(62.7±3.8)%,G2/M期增多至(18.1±3.2)%。TPL组G0/G1期增多至(80.62±4.6)%,G2/M期增多至(16.18±2.2)%。联合组G0/G1期(77.72±8.1)%,G2/M期增多至(19.62±2.4)%。热疗组和TPL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不一样。与热疗组和TPL组相比,联合组G2/M期增多最明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kt蛋白表达均有降低,其中对照组(1.81±0.05),热疗组(1.28±0.01),TPL组(0.95±0.07),联合组(0.58±0.06),联合组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TPL联合热疗对MKN28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可能与二者对细胞周期的作用点不同,并能同时降低细胞内p-Ak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54例,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微波热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循环肿瘤细胞(CTCs)、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提高(P<0.05),CTCs数量下降(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及总生存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钱文康  金谷  夏李明 《肿瘤学杂志》2017,23(11):945-949
摘 要:[目的]评价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躯干及四肢皮肤和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浙江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了27例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和软组织肿瘤手术引起的组织缺损的病例。[结果] 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5cm×6cm~15cm×21cm。77.8%(21/27)患者愈合佳,无明显坏死,与周围皮肤无明显高度差。18.5%(5/27)患者出现小范围边缘坏死(坏死面积10%~30%),予以积极换药后2月左右愈合。3.7%(1/27)患者出现静脉性血管危险,术后第一天予以急诊手术探查,术后出现皮瓣边缘小范围坏死(面积约15%),予以积极换药后2月左右愈合。在随访期内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在躯干及四肢软组织和皮肤肿瘤的术后重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局部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N1~N4)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常规放疗,局部总剂量DT 60~70 Gy/6~7周;联合组除常规放疗外同时配合微波热疗每周3次,温度控制在(42±1)℃,每次30~40 min。结果 联合组在起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减少局部放疗剂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作用。方法:对31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消旋山莨菪碱20mg/kg 0.9%氯化钠注射液50m l微量每日泵静推,B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切口皮瓣愈合情况。结果:A组176例中皮瓣坏死22例(12.5%)B组136例皮瓣坏死36例(26.4%),横行切口和纵行手术切口均显示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可降低皮瓣坏死率。结论:手术是发生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纵切口发生皮瓣坏死的风险更大,应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可使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沈健美  吴倩  张文涛 《肿瘤学杂志》2014,20(10):866-86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热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104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研究组52例给予XT方案或者AT方案,同时给予病灶局部热疗,对照组的化疗方案与研究组相同。比较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CR+PR)为44.23%,对照组为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疗联合热疗相比单纯化疗可以提高乳腺癌肺转移治疗的有效率,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淋巴管结扎联合医用胶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医用胶的应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84例行改良根治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腋窝负压引流及切口加压包扎,实验组84例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创面喷洒医用胶;比较两组术后的引流情况,皮下积液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分别为(72.9±32.3)ml、(65.4±27.6)ml和(34.2±19.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8.5±35.1)ml、(92.8±30.8)ml和(47.6±27.4)ml](P〈0.01);实验组引流天数[(9.2±5.2)天]也较对照组[(13.8±6.7)天]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术后积液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P=0.03);而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管结扎联合医用胶,能进一步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