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21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检测结果发现,HBV感染率在各年龄组均呈高阳性率,表明HBV感染是PHC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值得注意的是,30~40岁年龄组PHC的HBV感染阳性率.尤其抗原明显高于60岁后老年组PHC.应重视30~40岁年龄组HBV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作者对三组不同人群血清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的五项指标,结果PHC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其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1。而PHC组的抗-HBs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三组不同人群的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HC组的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HC组和其它肝病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说明HBV感染是PHC和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初次确诊且从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PHC患者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HBV感染和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法)对HBV感染者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60例PHC患者中,单纯HBV感染者53例(占88.3%).53例单纯HBV感染的PHC患者中,45例(84.9%)合并肝硬化;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0.6%(48/53);HBV-DNA定量<102 copies/ml 5例(占9.4%),102~104 copies/ml者8例(占15.1%),>104copies/ml者40例(占75.5%).结论 大部分PHC患者存在HBV感染,且随着病毒载量的上升,PHC的构成比上升.可见,HBV感染与PHC发病有关,且PHC的发生与HBV-DNA活动性复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135例原发性肝癌血清HBV标志物与AFP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益忠  陈枝俏 《华夏医学》2006,19(3):394-39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感染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 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35例PHC患者HBV-M及AFP。结果:PHC患者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121例(89.6%),感染模式HB sA g、HB eA b、HB cA b 3项阳性(小三阳)为68例(50.4%)。135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P<0.01)。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甘雨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70-172
目的研究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BV/HCV混合感染率,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1年10月解放军302医院收治的青少年PHC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其他肝病患者为对照组,对HBV、HCV、HBV/HC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HBsAg、抗HBe、HBe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7.5%、55.0%、17.5%和40.0%,均高于对照组(25.0%、20.0%、5.0%和7.5%);抗HCV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5.0%,HBV/HCV混合感染率为12.5%,均高于对照组(5.0%、2.5%和2.5%)。结论 HBV感染、HBV/HCV混合感染对青少年PHC患者的发病具有一定作用,但HBV感染仍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HBVDNA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65例PHC患者(PHC组)和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血清中HBVDNA水平。结果 165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84.3%(139/165)。PHC组与对照组中HBeAg阳性率分别为15.1%(25/165)和32.0%(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HC组中HBVDNA阳性率为82.4%(136/165),平均含量的对数值为(4.62±1.24)IU/ml;对照组HBV DNA阳性率为88.0%(44/50),平均含量的对数值为(6.13±1.47)IU/ml。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关系密切,可能与HBV DNA的持续高水平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主要HBV感染模式及其与血清AFP的关系.方法 分析195例PHC患者HBV感染情况及血清AFP水平.结果 HBV感染到临床发生PHC中位时间12.5年,158例HBV-M阳性(81.03%)感染模式以HBsAg阳性(36.71%)及HBsAg、抗-HBe阳性(27.85%)居多.HBV-M阳性组AFP升高比例(73.42%)与阴性组(45.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AF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与HBV感染有关,应对HBsAg阳性及HBsAg、抗-HBe阳性者高度重视,HBV感染后12年是警惕PHC发生的重要时期.AFP水平受HBV感染影响,临床中应结合病因判断AFP在早期筛查及诊断PHC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贺立春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4):21-22,68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检测HBVX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结果:1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HBVX蛋白阳性51例(51%),34例肝硬化(LC)HBVX蛋白阳性12例(35.3%),28例慢性肝炎(CH)HBVX蛋白阳性7例(25%)。47例X蛋白阳性血清中HBV标志物HBsAg、HBeAg、HBcAb均阳性40例(85.1%),其中PHC患者占28例(59.6%)、LC患者占9例(19.1%)、CH患者占3例(6.3%)。HBV标志物均阴性的血清中,PHC患者50例HBVX蛋白阳性19例(38%)、LC患者29例HBVX蛋白阳性5例(17.3%)、CH患者11例HBVX心明眼亮白阳性2例(18%)。在51例HBVX蛋白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其中Ⅰ期46例(91.2%),Ⅱ期4例(7.8%),Ⅲ期1例(%),Ⅳ期0例(0),在46例HBVX蛋白阳性的原发性肝癌Ⅰ期患者中有9例在影像学发现之前出现。34例肝硬化(LC)HBVX蛋白阳性12例(35.3%),28例慢性肝炎(CH)HBVX蛋白阳性7例(25%)。经追踪调查,12例HBVX蛋白阳性的肝硬化患者有4例发展为肝癌,7例HBVX蛋白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中,有2例发展为肝癌。结论:HBVX蛋白是癌基因的启动因子,是导致PHC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6例PHC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AFP水平.结果 106例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95例,其中感染模式HBsAg、抗HBe、抗HBc 3项阳性(小三阳)为54例,HBsAg、HBeAg、抗HBc 3项阳性(大三阳)25例,单纯HBsAg阳性8例.106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P<0.01).结论 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HBV感染及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HBV-M)及AFP.结果:122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110例(90.2 %),阴性12例(9.8 %) ,HBsAg阳性者AFP中位数1 110 ng/mL,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HBsAg阳性的PHC患者AFP升高的高峰年龄与其发病高峰年龄大致相符.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117例,感染率为95.9 %,HBeAb及HBcAb各项感染率分别为90.2 %、0.8 %、7.4 %、71.3 %和89.3 %;感染模式"小三阳"77例(63.1 %),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16例(13.1 %),"大三阳"9例(7.4 %),HBsAg及HBeAb二项阳性5例(4.1 %),全阴5例(4.1 %),HBeAb及HBcAb二项阳性4例(3.3 %),HBsAg单项阳性3例(2.5 %),HBsAb、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1例(0.8 %),HBcAb单项阳性1例(0.8 %).PHC患者HBV-M及AFP结果对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 %)的比例明显高于AFP正常组(31.6 %)(P<0.005),而HBV-M阴性者AFP升高(20.0 %)的比例明显低于AFP正常组(80.0 %)(P<0.01),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 %)的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20.0 %)(P<0.025).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检测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HBV-M)及AFP。结果:100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88例(88%),阴性12例(12%),HBV-M阳性者AFP水平高于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的比例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31.6%)(P<0.01)。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V-DNA阳性最多,为56例(63.6%),其次为HBsAg、HBeAg、HBcAb和HBV-DNA阳性,为9例(10.2%)。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复制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五种指标的显示情况及既往罹患史.结果显示:PH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70%.显著高于阴性率及对照组.而抗HBs的缺乏,说明体内未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抗HBc-IgG的阳性率为73.33%,也显著高于阴性率,表明:HBV感染是PH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IgG型核心抗体在慢性感染过程可能存在的时间更长,与PHC的关系更具特异性.所以对有过乙型肝炎病史,而HBsAg、抗HBc—IgG长期阳性,缺乏抗HBs的患者,应予以重视,以期能早期诊断PHC,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陈漫霞  陈思东  陈漫容  姚振江  蔡旭玲 《重庆医学》2011,40(26):2625-2626,2628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的表达与P53和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PHC患者12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HC组织中TopoⅡα和P53的表达,分析TopoⅡα与临床特征和P53的关系。结果在PHC组织中,TopoⅡα和P53阳性率分别为48.00%(60/125)、32.80%(41/125),TopoⅡα阳性率高于P53(P<0.05)。血清AFP升高患者TopoⅡα阳性率高于AFP正常值患者(P<0.05)。TopoⅡα阳性率与年龄、肿瘤大小、肝癌细胞分化程度、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HBV感染、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等因素无关(P>0.05)。P53阳性组中TopoⅡα阳性率高于P53阴性组(P=0.000)。结论 TopoⅡα在PHC组织中有表达,TopoⅡα阳性率与患者血清AFP水平有关,TopoⅡα表达与P53表达有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病毒性乙型肝炎(HBV)的HBV DNA载量与肝纤维化四项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26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样本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样本肝纤维化四项。结果 266例HBV感染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7%。乙肝病毒载量(血清HBV DNA)与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载量与肝纤维化四项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720例乙肝病毒前S1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再阳  张德文 《重庆医学》2005,34(3):428-429
目的探讨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720份血清同时用ELISA法测定血清HBV标志5项,(HBsAg、HBeAg、HBeAb、HBcAb、HBsAb)及乙肝病毒PreS1.结果 1 720例标本中检出HBsAg阳性319例,占18.5%:乙肝病毒PreSl阳性154例,占9.0%;HBsAg( )319例中PreSl阳性152例(阳性率47.6%);血清HBV标志5项全阴性1 140例中PreSl无阳性.结论乙肝病毒PreSl可与HBsAg、HBeAg、HBV-DNA同时作为HBV在机体内存在的标志,可作为乙型肝炎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提高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的检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就985例病毒性肝炎全用 ELISA 检测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以913例应用RPHA 及 PHA 分别检测 HBsAg 及抗-HBs,ELISA 检测其余三项标志作为对照。结果 HBsAg 有574例阳性(58.3%),比对照组的492例(53.9%)有显著提高(P<0.05);抗-HBs 有85例阳性(8.6%),比对照组的21例(2.3%)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01)。各型肝炎的 HBV 五项标志阳性率,以慢活肝最高(93.7%),慢迁肝次之(88.4%),重肝占第三位(86.1%)。本文共有22种 HBV 标志的阳性模式,按 HBV 感染程度不同可归纳为五类。用 ELISA 检测 HBV 五项标志,有其各种优点,值得在一般临床实验室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月海 《西部医学》2013,25(7):1020-1022
目的探讨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医院进一步预防医患间HBV交叉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281名医务人员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HBV感染率53.38%,其中HBsAg阳性率11.39%,男性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0.92%,女性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1.7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临床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5.17%,非临床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4.8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临床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HBsAg阳性率,五项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者占46.62%,主动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免疫者(包括部份被动免疫者)占31.67%。结论积极改善精神病患者居住条件,加强预防与及时治疗HBV感染的精神病患者,大力宣传和提高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HBV在医患间和患者之间传播感染,是当前精神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抗-HBcIgM为HBV感染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检测抗-HBcIgM有以下临床意义:一、对急性HBV感染诊断及预后估计的价值血清抗-HBcIgM在急性HBV感染发病3日即可测得,阳性率为73.7~100%且抗体滴度高,故抗-HBcIgM为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HC患者HBV感染模式以及AFP、CA19-9、CA125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1例PHC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两对半;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A19-9和CA125。结果 81例PHC患者HBV感染率为96.29%,其中HBs-Ag阳性率为91.14%,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占61.73%,明显高于其它模式,HBs-Ag阳性病例HBV DN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差别有统计意义;HBs-Ag阳性组AFP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HBs-Ag阳性组AFP高水平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AFP升高组高水平升高比例明显高于中水平升高组、低水平升高组,差异有统计意义;HBs-Ag阳性AFP升高组CA19-9、CA125升高比例明显增多、CA19-9和CA125同时升高比例也明显增多;AFP中、高水平升高组CA19-9和CA125同时升高比例高于AFP低水平升高组。结论 PHC与HBV感染密切相关,联合多指标检测,可以提高PHC患者的早期诊断,也有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卵巢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 DNA的检测来观察HBV在卵巢组织中表达与定位情况.方法 对26例血清学HBV标志阳性的卵巢肿瘤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活检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应用PCR技术对免疫组化阳性病例进一步检测卵巢组织HBVDNA.结果 26例卵巢组织中HBsAg阳性9例,HBcAg阳性9例,阳性率均为34.6%.总阳性率为46.2%(12/26);其中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6人,占23.1%.阳性信号呈棕褐色细颗粒状弥漫分布.HBV血清学标志多项阳性者卵巢组织中HBsAg、HBcAg的检出率与HBV血清学标志单项阳性者差异无显著性.12例免疫组化阳性患者检出卵巢HBV DNA的有7例,阳性率为58.3%.结论 HBV感染者卵巢组织中可检出HB-sAg、HBcAg和HBV DNA,卵巢组织中HBsAg、HBcAg受血清HBV的变化影响小,与肝炎病变不呈平行关系.说明HBV可以感染与定位到卵巢组织,卵巢组织中检出HBV丰富和扩充了经典的母婴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