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炎及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2月我院1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其中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者14例,均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者21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6例;糖尿病史者7例,4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8例,4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克罗恩病4例,2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25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11例;肠易激惹综合征6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3例;胰腺炎3例,十二指肠壅滞症2例,2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不明原因者23例,2例伴反流性食管炎。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上消化道手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十二指肠壅滞症及结肠疾病相关。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前提和基础,胆汁反流性食管炎除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密切相关外,食管~胃抗反流机制的功能和解剖结构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粘膜瓣式食管-胃吻合术抗反流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食管-胃吻合术术式对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554例。其中207例行粘膜瓣式食管-胃吻合术(A组),186例用管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B组),161例行食管-胃一层吻合术(C组),结合临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548例手术中共发生反流性食管炎51列,占9.31%,在A组中有1例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占0.48%,未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率低。3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行粘膜瓣式食管-胃吻合术组病例较其他组并发症少,有明显抗反流作用,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此术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重建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了食管胃的压力测定,其中25例尚行了24h食管pH监测和内镜及病理检查,以及35例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食管胃压力测定,其中20例行24h食管pH监测,15例行内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测压结果显示:吻合口与吻合口下方的静息压相似,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吻合口上方静息压增高,食管癌组平均为4.28mmHg,贲门癌组平均为3.46mmHg,经比较食管癌组和贲门癌组吻合口上方和吻合口下方差异有显著性(P〈0.05)。值得注意的是食管癌组压力值(4.28mmHg)和贲门癌组压力值(3.46mmHg)远低于正常括约肌的静息压(10~45mmHg),因此其抗反流作用的程度是有限的。食管癌组和贲门癌组食管24hpH监测表明食管的酸暴露时间延长,食管酸暴露时间平均百分比分别为11.76%和13.88%,为正常人的9倍和11倍,反流次数增加,最长反流时间达32min和38min,说明手术后的胃食管反流是客观存在的。内镜和病理检查,80.0%的食管癌和86.7%的贲门癌有异常现象及食管炎征象,进一步证实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存在胃食管反流;反流的发生不因机械吻合或手工吻合而异;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的长短无关;24h食管pH监测是最敏感的观察方法;半卧位睡眠是预防反流的有效方法;反流的治疗主要应用促动力药和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症,是消化内科的多发病,占胃镜检查病例的5.8%。80%的胸痛的患者是因为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笔者应用自拟的旋覆代赭抑酸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院4年间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病例分析,探讨拉萨地区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胃镜检查诊断RE患者484例,根据洛杉矶分级法进行分级,对其民族、性别、年龄分布、伴发病及发病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年间RE占胃镜检查总人数的3.77%,汉族患者RE检出率为2.69%;藏族患者检出率5.51%,其中A、B两级占81.19%,病变发生在食管中、下段占90.08%,30~49岁为RE高发年龄段,伴发胃、十二指肠疾病占67.98%;男女比例为4.15:1。结论拉萨地区RE发病率高于内地城市,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藏族高于汉族,在中青年人群好发,病变位置好发于中下段,以轻中度RE为主,RE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及十二指肠液食管反流对食管内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与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制作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无反流对照组(C组)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不同时期食管上皮p53、p21、p16等基因的表达。结果:反流组食管组织中p53基因表达显著高于C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明显增强,胆汁反流组表达又强于胃液反流组;各组不同时期p16表达无明显差异;p21表达D组、DG组较C组为低。且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食管内胃及十二指肠反流物均可改变食管上皮p53、p21基因的表达,而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作用更明显。这些基因的改变可能参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存在争议。远端胃切除提供了一种评估低胃酸的十二指肠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中作用的模型。作者调查了胃十二指肠液反流和食管炎严重性之间的关系,尤其关注了远端胃切除毕Ⅰ式吻合重建后的胰岛素和胆汁酸。28例远端胃切除后发生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内镜检查时吸取食管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并检测其中胰岛素和胆汁酸的浓度。反流性食管炎等级由内镜检查评估并对症状进行评分。此外,对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和COX-2m RNA在食管上皮的表达进行评估。严重食管炎患者与轻度食管炎患者相比,仅在食管…  相似文献   

8.
马路  李成继  彭学锋 《吉林医学》2008,29(11):923-924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理想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手术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结果:单纯Heller肌层切开术15例,Heller手术附加Belsey MarkⅣ胃底折叠术i7例,自行设计的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34例。全组随访3年以上,失访3例按无效计算,疗效优、良者占91.2%(60/66)。单纯Heller手术病例术后复发3例,占20.0%(3/15),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占26.7%(4/15);Heller手术附加Belsey MarkⅣ胃底折叠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占11.8%(2/17),膈裂孔疝1例,占5.9%(1/17);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无复发及反流。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式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式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3种不同术式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意义.方法:雄性8周龄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0只)开腹后不做任何切除缝合,然后关腹.其余60只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和食管空肠吻合 胃切3种术式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术后12周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食管病变情况.结果:3个模型组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反流性食管炎,其中食管空肠吻合组、食管十二指肠吻合组殚食管病变较重,Barrett's食管发生率(6/14和5/13)高于食管空肠吻合 胃切组(0).结论:运用该3种手术方式均可成功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胃酸及十二指肠液混合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