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癌症学会2006年报道,美国每年有超过56 000名新发膀胱癌病例,位居男性癌症发病率中第四位、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九位.膀胱癌90%是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TCC),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但该手术术后5年内复发率高达70%,其中有25%的复发患者会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进一步侵及膀胱肌层[1].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临床评价联合检测尿液中尿膀胱癌抗原(urinary bladder cancer antigen,UBC)和survivin基因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膀胱癌患者、20例泌尿系其他良性疾病患者,在膀胱镜检查之前留尿将尿样分为3份,分别进行UBC、survivin和脱落细胞检测,分析比较三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UBC和survivin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5.9%(55/64)和93.8%(60/64),与脱落细胞学(40.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5.0%(17/20)、95%(19/20) 和95%(19/20).各分级和分期UBC和survivin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BC值和survivin检测的敏感度在各分级和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的分级越高,其敏感度越高(P<0.01),各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运用UBC和survivin,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结论 尿液中的UBC和survivin是早期诊断膀胱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上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提高异时性上尿路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22例浅表性膀胱癌(低危178例,中危136例,高危108例)和215例浸润性膀胱痛患者术后上尿路上皮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37例膀胱癌患者发生异时性上尿路肿瘤16例,其中浅表组10例,浸润组6例。浅表组和浸润组、浅表高危组和中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中危、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上尿路肿瘤患者均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3例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数目、原位癌等是发生异时性上尿路肿瘤的危险因子,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发生上尿路肿瘤的预后较浅表性者差。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女性的第10位[1].由于需要长期随访和容易复发等原因,因此是治疗费用最高的恶性肿瘤[2].约70%~80%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也称表浅性膀胱癌,其预后一般较好,复发后也多为局限性病变,约10%~20% 会发展为浸润膀胱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联合运用尿膀胱癌抗原(UBC)、透明质酸(HA)和存活素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膀胱癌患者、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在膀胱镜检查前留尿,分别进行UBC、HA、存活素和脱落细胞学检测,比较4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价值。膀胱癌患者肿瘤分级G_1 11例,G_2 38例,G_3 15例;病理分期pT_(is) 2例,pT_1 36例,pT_1 16例,≥pT_2 10例。结果UBC、HA和存活素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9%(55/64)、89.1%(57/64)、93.8%(60/64),与脱落细胞学(4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5.0%(17/20)、80.0%(16/20)、95.0%(19/20)和95.0%(19/20)。各分级和分期UBC、HA和存活素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BC值各分级和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检测值G_2、G_3组均明显高于G_1组(P<0.01),但G_2、G_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素检测各分级和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尿细胞学来说,肿瘤分级越高,敏感性越高(P<0.01),各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UBC、HA和存活素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尿中UBC、HA和存活素是早期诊断膀胱癌的较好肿瘤标记物,3项检测联合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尿脱落细胞Cox-2mRN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Cox-2基因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检测31例膀胱癌患者、42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和8例健康志愿者清晨中、后段尿脱落细胞Cox-2mRNA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对照.结果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Cox-2 mRNA用于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为72.1%,低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100%)(P <0.05),但敏感性为100%,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64.5%)(P<0.01).;表达Cox-2 mRNA的部分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其强度与G1膀胱癌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G2、G3膀胱癌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Cox-2mRNA的表达强度随膀胱癌分级的增高而升高(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表达Cox-2的强度高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P<0.01).结论采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Cox-2mRNA的表达可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复发监测的一项极其灵敏的方法,并有助于肿瘤分级分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l)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膀胱癌手术标本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24~88岁,平均68岁.初发28例,复发7例.病理分级:G1 12例,G2 14例,G3 9例.临床分期非浸润性膀胱癌(Tis~T1)11例,浸润性膀胱癌(T2~T4)24例.以SYBR green为信号标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5例膀胱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DNMT1 mRNA的表达.结果膀胱癌中DNMT1 mRNA的表达(3.25±0.74)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1.53±0.44,P<0.001).非浸润性膀胱癌标本DNMT1 mRNA表达值为3.14±0.67、浸润性膀胱癌为3.31±0.84(P>0.05).G1~G3膀胱癌组织DNMT1 mRNA表达值分别为3.13±0.59、3.25±0.64、3.43±0.5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患者表达值(3.34±0.50)高于≤40岁者(3.0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表达值(3.31±0.42)高于女性患者(3.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者表达值(3.45±0.33)高于初发者(3.21±0.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MT1过表达与膀胱癌关系密切,可能足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修饰频率大大提高的原因,导致基因失活,从而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美国每年有74 000例患者诊断为膀胱癌,全球有超过430 000例患者诊断为膀胱癌.在全球恶性肿瘤排名中,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居第四位,女性居第十一位[1].2014版CUA指南中,我国膀胱癌发病率在男性排在第七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以后[2].膀胱癌中有30%是浸润性膀胱癌[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雄激素受体(AR)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R蛋白在12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8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AR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其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3%,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率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P<0.05),而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AR表达率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AR在膀胱癌组织中有广泛表达,且与膀胱癌的分化和浸润性进展密切相关,提示AR蛋白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化疗对不同级别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影响.方法 对194例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后2年内各级别肿瘤患者中吡柔比星灌注组与未灌注组的膀胱癌复发率.结果 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2年后,灌注组复发率23.9%(28/117)明显低于未灌注组的39.0%(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1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为5.0%(1/20),未灌注患者复发率14.3%(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21.4%(12/56)明显低于未灌注组的43.9%(18/41)(P<0.05);G3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36.6%(15/41),未灌注患者复发率60.0%(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预防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癌的发生.尤其对G2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肿瘤的膀胱内复发;但其对G1及G3肿瘤患者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NMP 22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尿液NMP 22含量测定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诊断膀胱癌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健康人尿中NMP 22水平,以结果的95%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对照值(1.9~14.7)U/ml,NMP 22>10 U/ml为阳性界值.对镜下血尿者51例,有膀胱癌手术史者9例,肉眼血尿者8例的尿液NMP 22值进行测定.男52例,(60±10)岁,女16例,(41±12)岁.68例NMP 22检测后均进行尿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可疑处取材活检18例.统计学比较尿NMP 22和尿细胞学检测结果.结果68例患者中NMP 22阳性22例,其中经活检证实为膀胱癌11例(含术后复发者1例).NMP 22检测灵敏度为100%(11/11),特异度为81%(46/57).尿细胞学检查灵敏度为35%(4/11),特异度为93%(54/57).NMP 22诊断灵敏度高于尿细胞学检查(P<0.01).11例NMP 22假阳性结果患者随访12个月,确诊为膀胱癌1例(随访至11个月).结论尿NMP 22检测为早期诊断膀胱癌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染色体基因异常做出判断,从而探究其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为膀胱癌患者寻求一种无创的诊断膀胱癌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定位于p16基因的探针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的染色体基因变化,从而对膀胱癌作出诊断,同时将FISH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敏感性与尿细胞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ISH和尿细胞学诊断膀胱癌的总敏感性分别为85.5%和34.2%.FISH诊断膀胱癌的总敏感性高于尿细胞学(P<0.05).在肿瘤的各种分期分级中,FISH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也高于尿细胞学.且FISH敏感性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高(P<0.05),但不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FISH对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可能成为在中国人群中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上尿路肿瘤伴发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尿路肿瘤 (U U TT)伴发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 UU T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其中 35例伴发膀胱癌 ,分为膀胱癌先发于 UU TT6例 (第 1组 ) ,膀胱癌和 U UTT同时发现 12例 (第 2组 ) ,膀胱癌继发于 UU TT17例 (第 3组 )。结果 :多器官性 UU TT患者的膀胱癌发生率为 75 % ,高于单发性肿瘤者的 40 % (P <0 .0 5 ) ;其生存率与是否伴发膀胱癌无关。 UU TT的分期及分级在第 2组高于第 1、3组(P <0 .0 5 ) ,第 2组的生存率低于第 1、3组 (P <0 .0 5 )。结论 :UU TT伴发膀胱癌的生物学特征与膀胱癌发生的时间有关 ;UU TT同时伴发膀胱癌的患者预后较差 ,需密切随访 ,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p53蛋白表达及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膀胱癌组织和8例正常膀胱黏膜中FGFR3和p53的表达.膀胱癌患者中男60例,女48例.年龄29~87岁.TNM分期Ta~T164例、T2~T4 44例.病理分级G130例,G249例、G329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复发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108例膀胱癌组织FGFR3阳性表达59例(54.6%),其中Ta~T1肿瘤阳性表达率75.0%,T2~T425.0%;G1 70.0%、G2 57.1%、G334.5%;p53阳性表达48例(44.4%),其中Ta~T1 25.0%、T2~T4 72.7%;G1 36.7%、G2 34.7%、G369.0%.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GFR3、p53表达均为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FGFR3与p53表达不相关(P>0.05).Kaplan-Meier法结果表明FGFR3阳性表达组较阴性表达组、p53阴性表达组较阳性表达组有较长的复发间期(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GFR3表达缺失和p53过度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53表达是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9,P=0.04).结论膀胱肿瘤组织中FGFR3蛋白过度表达及p53蛋白表达缺失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膀胱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 ,检测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正常黏膜(共15例)和膀胱癌中(共70例)的相对表达量,以膀胱癌T24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在膀胱正常黏膜中,EZH2和Bmi-1基因的mRNA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基因在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UNLMP)组、低分级组和高分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1082±0.1880、0.0740±0.0984、0.1885±0.2144,与对照组(0.0158±0.0208)比较,P值分别为>0.05、<0.01和<0.01;在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0.2069±0.2241)高于表浅性膀胱癌(0.0868±0.12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1基因在PUNLMP组、低分级组和高分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6654±0.7668、0.4955±0.4553、0.7986±0.9259与对照组(0.1745±0.0973)比较,P值分别为>0.05、>0.05和<0.0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0.8368±1.0041)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组(0.5505±0.49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EZH2与膀胱癌的发生、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性别差异较大的肿瘤之一,男性恶性肿瘤中列第四位,女性列第六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5倍[1]。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学者发现膀胱癌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并提出除了吸烟和化学致癌物等环境因素外,性激素的影响可能与这种性别差异有关,并且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2]。在性激素中,雄激素及其受体(AR)对膀胱癌的作用较引人注目,A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miR-126与miR-152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评估二者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 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2例膀胱癌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尿液中miR-126、miR-152的表达,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 miR-126在早期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达显著升高(t=6.350,P<0.01),且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膀胱癌患者尿液中miR-152表达降低(t=3.996,P<0.05),但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miR-126联合miR-152能够很好地鉴别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83.6%.结论 尿液中的miR-126能够反映膀胱癌的恶性程度,miR-126联合miR-152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其中Ta占70%、Tl占20%、Tis占10%[1].不同组间的肿瘤生物学特性有显著不同,依据临床和病理学的指标,对此类肿瘤按照复发和进展的风险以及预后的不同又可分为低危、高危及中危组.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膀胱癌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国家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估计,2009年美国有70980例新发生病例,并有14330例死于膀胱癌 [2].膀胱癌是美国男性继前列腺癌、肺癌和直肠癌以后排名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排名第九[3].在中国膀胱癌是排名第十的常见恶性肿瘤,2005年有17365例患者死于膀胱癌,1991年至2005年膀胱癌死亡率稳定增长[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