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我国首例父子间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早期肠内营养对移植肠肠粘膜形态结构、粘膜屏障及移植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图像分析、D-木糖吸收试验和血培养等方法测定和评价移植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D-木糖吸收率和肠道细菌移位。结果:术后7天移植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显著缩短和缩小,但在第12天已开始恢复。在术后第38天完全脱离TPN时已恢复至移植前的近80%,D-木糖吸收率基本达正常水平,血培养始终为阴性。结论: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促进移植肠的运动,而且能显著改善移植肠粘膜结构和吸收功能,有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我国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及肠道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术后4d从空肠造口给予2%谷氨酰胺溶液;术后10d给予结晶氨基酸类肠道营养,并开始口服饮食;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我国首例同种异小肠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及肠道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术后4d从空肠造口给予2%的谷氨酰胺溶液,术后10d给予结晶氨基酸类肠道饮食并开始口服饮食,术后2个月改给肽类肠道饮食,术后4个月完全停止肠外营养,结果显示:术后移植肠功能逐步恢复,肠道耐受,在术后9个月中,病人体重和白蛋白得到很好维持。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肠内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不仅是满足机体营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维持了肠道的完整性,这对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病人的恢复,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何时开始肠内营养,如何选择理想的肠内营养制剂,关系到肠内营养的效果。本文就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开始的时间,制剂的选择及给予途径,对代谢的影响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肠内营养组)15例,于术后24 h应用赫力广(Harminic-M)肠内营养,共实施7天;对照组(普通输液组)15例,术后给予常规输液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与第8天检测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免疫指标IgG、IgM、IgA、CD3 、CD4 、CD8 、CD4 /CD8 ,并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G、IgM、IgA、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研究组IgG、IgM、IgA、CD3 、CD4 、CD8 、CD4 /CD8 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瓣膜置换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119例,随机分为EEN组(n=62)和常规EN组(n=57)。EEN组病人在进入ICU 24 h时进行EN支持,常规EN组在48 h后开始进行EN。比较两组病人入住ICU时和术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计算术后E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入住ICU时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天,EEN组病人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Ig A、Ig G、CD4+、CD8+水平均高于常规EN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Hb、ALB、PA、Ig A、Ig G、CD4+、CD4+/CD8+水平高于入住ICU时,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病人腹泻(9.7%,24.6%)和伤口感染(6.5%,21.1%)的发生率亦低于常规EN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N支持不仅能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瓣膜置换术后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而且还能保护肠道功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8.
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将21例胃手术病人(溃疡病9例、胃癌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研究组(Ⅱ组)。Ⅱ组术中将内径2~3mm硅胶管置入空肠,两组术后处理相同。Ⅱ组术后24h开始进行EN(nu-trison)共...  相似文献   

9.
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胃手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将进行胃手术的21例溃疡病和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共10例)和研究组(Ⅱ组,共11例),I组术后常规处理,Ⅱ组术后24h开始EN(Nutrison)共7d。结果Ⅱ组除1例因腹胀明显不耐受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II组明显短于I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I且明显延迟(P〈0.01);I组术后均为负氮平衡,II组  相似文献   

10.
全小肠移植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和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肠移植是治疗不可逆性肠衰竭的理想方法,合理安排与实施肠内与肠外营养,对移植肠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手术1-2d后血液动态学平稳,即可开始静脉营养。第3-4天后肠蠕动恢复,即可开始肠道营养,肠道灌注结晶氨基酸类或多肽类要素膳添加谷氨酰胺和中链脂肪酸,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完全口服饮食并停止静脉营养,是小肠移植治愈肠衰竭的真正目的。国内首例全小肠移植病人,术后100d肠功能恢复良好,表现为移植肠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2例重症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行EEN治疗,44例)和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8例).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和2周的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康复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恢复均较对照组快,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 结论:EEN可有效地改善重症脑卒中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营养支持更为重视,目前已成为临床对危重症病人生命支持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E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挽回病人的生命[1]。  相似文献   

13.
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切除术后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使机体处于高分解、负氮平衡状态。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给机体提供营养素;肠内营养还可以增加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的血流量,给肠粘膜提供营养素,保护肠粘膜,减少应激反应的程度[1,2]。本科2001年5月~2001年10月选择19例胃切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2001年5月~2001年10月,本科对19例胃切除患者于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98年10月20日为1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患,施行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存活已20个月,术后5个月开始参加轻体力工作,生活质量良好。植入的心脏功能正常。患术后进行积极的营养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胃癌术后早期低热量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2 3例可切除胃癌病人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成A、B两组。A组 6 7例术后第 2天开始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B组 5 6例术后第 2天开始早期接受低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 ,A组术后血IgA、IgG、IgM下降较少 (P <0 .0 5 ) ,而CD3 和CD4/CD8在A组更易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两组的血清CRP变化在术后第 4天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在术后第 8天 ,A组血清CRP下降明显 (P <0 .0 1)。结论 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加强的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营养、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6例阻塞性黄疸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三组,EN组病人术后肠道通气后给予EN液;EN+黄芪(EN+H)组病人术后给予黄芪,肠道通气后给予EN液; EEN+黄芪(EEN+H)组病人术后6 h即给予黄芪和EN液. 结果:术后第1天三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和淋巴细胞计数(LYM)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谷丙转氨酶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7天,EEN+H组血浆ALB、PA、IgG水平较EN+H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营养治疗费用有显著差异(P<0.05);EEN+H组血浆ALB、PA、肝功能指标、LYM、IgG和IgA水平均较E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营养治疗费用和术后第3天感染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黄芪加强的EEN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免疫功能和肝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将鼻肠营养管置入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术后12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通过输液泵滴注肠内营养剂(能全力),术后6d给予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的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而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8.
张德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99-2101,2103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术前1周及手术24h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3例,术后24h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前d1CD3+、CD4+、CD16+CD56+和CD4+/CD8+比值及IgA、IgG、IgM水平与对照组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CD8+比例明显下降;术后d9CD3+、CD4+、CD16+CD56+和CD4+/CD8+比值及I-gA、IgG、IgM水平与对照组术后d9比较均明显升高,CD8+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前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免疫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40例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按随机表进入免疫肠内营养组或标准肠内营养组,每组各20例。免疫肠内营养制剂为富含精氨酸、谷氨酰胺和ω-3脂肪酸的免疫肠内营养制剂。在手术后第2天,给予肠内营养,持续7d。术前、术后第5天以及术后第9天,各测免疫和营养指标1次。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第9天,免疫肠内营养组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经过7d的肠内营养支持,免疫肠内营养组IgG、IgA、IgM和CD4的含量,以及CD4/CD8比值均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另外,在术后第9天,免疫肠内营养组IL-2的水平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而IL-6和TNF的含量则低于标准肠内营养组。结论和标准肠内营养相比,免疫肠内营养能在提高患者的蛋白水平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