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科以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共14例14踝,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5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术中采用后侧入路,全镜下切除后距下关节软骨面及部分软骨下骨面。在骨面上微骨折后,透视引导下置入2枚直径7.0 mm的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术前及术后随访AOFA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1个月。术后8周X线片显示后距下关节均已获得骨性融合。AOFAS评分从术前53.8分改善至术后89.2分,VAS评分从术前7.8分降低至术后1.5分。结论全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金驰  杨磊  单忠林 《现代医学》2014,(8):869-87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距下关节炎患者15例,采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优良率、VAS评分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时间(22.3±3.8)个月。术前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5.6±4.5)分、(6.9±0.8)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分别为(88.7±4.2)分、(1.5±0.4)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26,P=0.00;t=23.383,P=0.00)。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麻木、皮肤坏死、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融合时间为(9.4±0.5)周。结论: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创伤小,对跟骨和距骨的血供破坏少,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临床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7年1月~2013年5月37例距下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VAS)、优良率及融合时间。行X线检查,观察距下关节融合情况及有无关节退变。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随访,平均(22.0±3.6)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坏死、退行性关节炎、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X线均提示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1±0.4)周;6例(16.22%)患者可见踝关节轻度退变。AOFAS评分由术前的(52.38±4.9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25±4.3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评分,良11例,优21例,优良率为86.49%。VAS评分由术前的(5.3±1.5)分变为末次随访的(1.1±0.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是微创治疗距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对跟骨距骨血管损伤小、骨性融合率高、效果确切、可适当早期负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无移位距下关节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下关节 (又称距跟关节 )不稳定常见于足外肌广泛瘫痪、先天性足部畸形、足部外伤后遗症等 ,引起距下关节骨间韧带松弛和关节外韧带失弛。偶见于先天性距下关节畸形。传统施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用骨刀切除距下关节 ,多数造成距舟关节移位 ,影响远期功能。笔者 1 993~ 1 998年间对距下关节融合术进行改进 ,采用无移位距下关节融合法 ,用环锯切骨锯芯植骨法 ,后期改用环锯锯芯骨旋转回植法 ,治疗 1 2例 ,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例中 ,男 9例 ,女 3例。右侧 8足 ,左侧 5足 (其中 1例为双侧 )。年龄 1 2~ 4 4岁 ,平均…  相似文献   

5.
距下关节 ,是足部的一个复杂关节 ,在人体站立和行走时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该关节的复杂性和检测方法学的限制 ,故至今对其运动范围、运动规律、与相邻关节的关系、以及在足 小腿复合体功能中所占的比重等都未得到充分认识。本文就近年来距下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1 距下关节运动轴距下关节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其运动的复杂性。距骨和跟骨之间有三个关节面 ,在功能上 ,这三个关节面以整体进行运动 ,并有共同的运动轴[1] 。Root在Isman、Inman、Manter、wright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固定轴线的概…  相似文献   

6.
测量40副距跟骨干骨标本和7只尸体足距下关节的运动,对距下关节的组成,关节面大小及角度和距下关节的运动有进一步认识。距下关节的运动是一种复杂的多元运动组合,距下关节的形态特点及跟距骨间韧带是控制距下关节运动的重要因素,距下关节的主运动轴与足同相交偏内成25 ̄30度角,跖倾5 ̄8度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5月,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5例5足,均为男性,年龄29~50岁,平均39.25岁,跟骨骨折后9~36个月,平均23.4个月。按Zwipp跟骨畸形愈合分型均为Ⅲ型。结果 5例5足皮肤切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7.4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3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为42分,术后为81分,平均改善39分。结论手术选择合适病例,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滑轮平衡问题中的配重改变为弹簧,讨论了滑轮的轮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2%,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距下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5%。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以前多采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晚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概率很高。近年来,随着对跟骨的生物力学的进一步认识及治疗结果的观察,目前多趋向手术治疗。但手术时机、内固定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上仍有争论,且在结果评价标准上亦存在较大差异。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4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比距下关节镜和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1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6例.给予对照组封闭治疗,给予观察组距下关节镜诊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和踝关节后足(...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Subtalar joint (STJ) neutral position is the position typically used by clinicians to obtain a cast representation of a patient's foot before fabrication of biomechanical functional orthosis. But no method for measuring STJ neutral position has been proven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by different tester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TJ neutral position in normal feet in cadavers.
Methods Twelve fresh-frozen specimens of amputated lower legs were used. Pressure-sensitive film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rticulation of STJ. The contact areas for various foot positions and under axial loads of 600 N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gray level of the digitized film. The STJ neutral 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the ankle-foot position where the maximum contact area was achieved, because the neutral position of a joint was defined as the position where the concave and convex surfaces were completely congruous.
Results In ankle-foot neutral position, the contact area of STJ was (2.79±0.24) cm^2. I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adduction-abduction (ADD-ABD), the maximum contact area was (3.00±0.26) cm^2 when the foot was positioned 10° of ABD (F=-221.361, P 〈0.05). I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dorsiflexion-plantarflexion (DF-PF), the maximum contact area was (3.61±0.25) cm^2 when the foot was positioned 20° of DF (F=-121.067, P 〈0.05). I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inversion-eversion (INV-EV), the maximum contact area was (3.14±0.26) cm^2 when the foot was positioned 10° of EV (F=-256.252, P〈0.05).
Conclusions Joints, such as STJ, therefore, are not necessarily in neutral position when the ankle-foot is placed i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neutral posi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ost approximate STJ neutral position was in the foot Dosition of 10° of abduction, 20° of dorsiflexion and 10° of evers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关节镜在化脓性膝关节炎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1999年2月至2002年11月诊断为化脓性膝关节炎的15例患者应用关节镜进行检查并同时进行关节滑膜切除,坏死组织清除;同时对l例半月板破裂患者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后经关节镜置管灌洗引流。结果 全部患者关节炎得到良好的控制,其中13例患者经过4~26个月随访,平均9.5个月;将治疗结果评定为优、良、中、差四级。13例中优6例、良3例。且3例术前原有膝关节疼痛,术后明显减轻。结论 关节镜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效果好,创伤小,并对术前原有关节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MRI对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冰冻断层切片技术,将30例侧踝、距下关节制成4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斜横断位)的薄层断层标本,观察各韧带在各方位上的出现范围及其附着、走行与毗邻关系。结果 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距腓前韧带在横断位,跟腓韧带在斜横断位,距腓后韧带在冠状位,颈韧带在冠状位,距跟骨间韧带在矢状位断面上,为最佳观测方位,并提出了各韧带在断面上的辨认标志。结论 依据辨认标志和选择合适的观测方位有助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在断面标本上的观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关节镜下有限和广泛清理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KOA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术中清理方式分为有限和广泛清理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各项体征积分和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结果:广泛清理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有限清理组;手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体征积分无明显差别,手术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体征积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广泛清理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广泛清理组增高更明显;广泛清理组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有限清理组.结论:关节镜下广泛清理对KOA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陈光兴  杨柳  唐康来  戴刚  段小军  郭林  王晓宇  王涛  傅强 《重庆医学》2006,35(13):1163-1165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对髋臼盂唇撕裂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髋臼孟唇撕裂5例。所有患者均有运动创伤史,表现屈髋或某一体位时髋周疼痛,其中2例存在“绞锁”伴弹响。术前查体:1例极度屈髋内旋、内收住伸髋痛;1例极度屈髋外旋、外展位伸髋痛;3例屈、伸髋轻度疼痛、不适。2例惠者MRI造影显示髋臼唇撕裂,1例髋臼唇可疑撕裂。5例均行髋关节镜检查,探查明确存在孟唇撕裂,并予以行关节清理、孟唇修整术。结果5例患者经髋关节镜探确诊,其中4例为前外孟唇撕裂,1例为后唇撕裂。镜下可见髋臼唇自髋臼关节面剥离,关节唇与髋臼周围透明软骨之间存在间隔带,并有滑膜覆盖于关节唇的周围沟中;3例可见关节囊滑膜明显充血、增生,2例可见股骨头表面软骨I度~Ⅱ度损伤。随访4~25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1周,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术后3周疼痛及弹响症状消失,无1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髋关节镜探查能准确诊断髋臼盂唇撕裂,髋关节镜下髋臼唇缘修整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本中心2 479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视频及病历资料,分析不同程度关节软骨损伤的病例构成比、性别比、平均年龄与分布、发生部位与数量及常见与高发疾病的分布。结果关节软骨损伤者占55.1%,与无软骨损伤者比较,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1.31±15.88)岁,30~59岁为高发年龄段;右膝多于左膝(P<0.05),好发部位为股骨滑车、胫骨外侧平台、髌骨;其常见疾病为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原发性OA,高发疾病为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僵直和粘连、髌骨轨迹异常。关节软骨损伤病例中Ⅰ~Ⅳ级者分别占27.45%、29.94%、14.71%、27.89%,各级别损伤者的性别比、平均年龄与分布、损伤部位与数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软骨损伤十分常见,患者年龄分布范围大,中青年为主要人群,性别构成比相近。不同程度、不同疾病关节软骨损伤病例性别构成比不同,不同程度软骨损伤病例年龄分布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7.
沈永强 《甘肃医药》2010,(6):610-611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I-II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布托啡诺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术毕关节腔内注射0.5%布比卡因5ml、生理盐水5mL;布托啡诺组则注射布比卡因5ml、布托啡诺2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观察术后4、8、12、24小时的VAS评分和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布托啡诺组的4、8、12、24小时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布托啡诺能够明显缓解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关节镜诊治的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按Sakakibara法分析其关节镜下形态,按Outerbridge法分析股骨内侧髁及股骨滑车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关节镜下行皱襞切除术,术后随访,按Lysholm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0例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中,术前正确诊断62例,14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4例为膝关节痛待查。镜下形态A型5例,B型21例,C型38例,D型16例。术后随访60例,随访时间8个月~8年,平均43个月,优良率86.7%。结论:术前根据临床症状诊断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比较困难,关节镜是诊断和治疗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术红  刘毅  熊华章 《重庆医学》2016,(24):3385-338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成形术治疗中期肘关节骨关节炎(OA)手术方法并总结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成形术原发性肘关节OA患者共42例,其中31例获得随访.比较术前、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的肘关节运动范围(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视觉疼痛评分(VAS),以评估其疗效.结果 31例获平均14.5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3个月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4例患者达到无痛状态.术后3个月ROM、MEPS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OM、MEPS相对于术后3个月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EPS评定优20倒,良8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成形术治疗中期原发性肘关节OA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