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3):269-27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5-12间在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将其分为A组(63例)和B组(6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10mg阿托伐他汀钙胶囊,B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20mg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HDL-C、hs-CRP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TC、LDL-C、HDL-C、hs-CR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TC、LDL-C、HDL-C、hs-CRP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20 mg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西方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12-16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药20 mg和60 mg,比较2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血脂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12个月后,2组患者的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是,治疗3个月后,小剂量组的TC、TG、LDL-C指数与大剂量组相似(P<0.05);12个月后,大剂量组的四项指标更优(P<0.05).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在短期内会收到和较大剂量类似的效果,但是长远来看,服用大剂量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不会导致更多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
徐桂华  夏辉 《安徽医学》2012,33(8):1016-1018
目的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100例ACS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组10 mg/d,口服用药时间为1年。观察2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3、6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浓度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后期随访中试验组心力衰竭、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张成燕 《吉林医学》2014,(6):1221-122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7 d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88.4%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较小剂量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低血脂水平,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孙波  韩纪平 《吉林医学》2012,33(7):1415-14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 mg,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20 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各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比10 mg/d的调脂效果好,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日分别给予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8周后均调整为20 mg,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心性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8周时hs-CRP、TC、LDL-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40 mg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0 mg组有16例发生心血管事件,40 mg组有5例(P<0.05)。40 mg组有2例因肌肉酸痛退出实验,停药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结论:40mg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改善血脂水平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袁安平  许海彬 《中外医疗》2009,28(23):65-65
目前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调节血脂,笔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抗血栓等作用。且本文就他丁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疗效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的意义.方法 将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每天分别给予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8周后均调整为20 mg.观察治疗前,治疗4、8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心性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在4、8周hs-CRP均较治疗前低,且40 mg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40 mg组4、8周时,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20mg组4周时血脂水平开始下降,8周开始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g组发生心性事件16例,40 mg组5例.40 mg组有2例因肌肉酸痛退出实验,6个月复查肝功能未见肝酶升高超过2倍.结论 4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hs-CRP、心性事件的收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蒋翎 《广西医学》2013,(9):1212-12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ACS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60mg/d)口服,对照组加用常规剂量(20mg/d)口服,均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7/30),对照组为10.0%(3/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较常规剂量更能改善ACS病人血脂、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安全性与常规剂量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机对比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小时内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确诊的ACS患者111例随机分为2组:服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mg组与20mg组,随访1年,观察调脂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2组甘油三酯(TG)则在治疗的第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仅在12个月后方有显著差异(P<0.05)。20mg组的调降脂作用明显优于10mg组(P<0.05)。在住院期间20mg组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20mg组AP、HF、心律失常、PTCACABG、因心肌缺血再住院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应用20mgd及1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的调脂,20mgd的阿托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效果。方法:将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0例。低剂量组给予0.3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诱导,高剂量组给予0.6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诱导。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血压、术后应激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患者手术开始后T1~T5各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P<0.01)。高剂量组患者手术后2 d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血浆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介入中使用0.6 μg/kg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效果更优,术后应激反应更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10 mg组和40 mg组,每晚服药1次,观察4周、12周后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周、12周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40 mg组比10 mg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降低炎症因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方法 拟行PCI的年龄≥60岁ACS患者342例,随机分为磺达肝癸钠组168(例)及依诺肝素组174(例).比较两组PCI术后24h、30 d和180 d的主要心脑不良事件(MAC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和依诺肝素组患者PCI术后24 h、30 d和180 d的MACCE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磺达肝癸钠组患者术后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依诺肝素组(P <0.001),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在老年ACS接受PCI治疗的人群中,明显减少轻微出血事件,且未增加MAC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月选择该院临床确诊为ACS的老年(〉60岁)患者,其总胆固醇(TC)≥4.6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年龄60~77岁。入院24h内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脂等生化指标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24h后即服辛伐他汀40mg,每晚服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周、12周测定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hsCKP,上述检查结果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定期随访6个月并观察上述指标变化,观察终点为辛伐他汀治疗后的6个月或开始治疗心脏事件发生后。结果 服药后4周、12周的TC、LDL—C、hsCK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12周后TC、LDL-C和hsCRP水平较4周下降更明显。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mg/d,能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对临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给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情况及对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确诊后即刻给予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服用维持量75 mg/d,B组于确诊后即刻给予负荷量600 mg,后服用维持量150 mg/d。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3 d采用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于介入手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3 d分别抽取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①B组的CR发生率低于A组(P<0.05)。②两组中发生CR者血小板抑制率均低于氯吡格雷反应正常者,而B组在氯吡格雷反应正常及发生CR的情况下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A组(P<0.05)。③两组中发生CR者术后24 h及术后3 d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药物反应正常者,而B组在药物反应正常及发生CR的情况下均较A组更有效降低血清hs-CRP、P-选择素水平(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相对于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d,给予负荷量600 mg+维持量150 mg/d的氯吡格雷可减少CR的发生率,并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血清Hcy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8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1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7例,其中7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冠脉病变一支、二支、三支及以上组。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5.40±5.51)μmol/L、AMI组(20.39±6.43)μmol/L,与对照组(10.21±3.61)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冠脉病变一支组(12.63±5.20)μmol/L、二支组(15.40±2.11)μmol/L和三支及以上组(21.56±5.89)μmol/L之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3.803,P〈0.01),且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提示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具有正相关性。对照组和一支组(P〈0.05)、一支组和二支组(P〈0.05)、二支组和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组(P〈0.01)之间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疾病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性。测定血清Hcy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73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n=37)和对照组(n=36).受试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安慰剂,所有患者均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和口服阿司匹林,疗程均为2.0~4.5 d.观察2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1 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 4例 ,单支病变 5 7例 ,双支病变 4 4例 ,三支病变 30例 ;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 :左主干 (LM) 3例 ,左前降支 (LAD) 1 0 1例 ,回旋支 (LCX) 5 4例 ,右冠状动脉 (RA) 74例 ;病变形态特征为 :A型病变 5 3例 ,B型病变 1 0 1例 ,C型病变 32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 ;病变狭窄程度为 :轻度狭窄 4 4例 ,中度狭窄 72例 ,重度狭窄 81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流行特点。方法:连续入选诊断为ACS住院患者387例,分析MetS及各组分在ACS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流行特点,同时进行MetS组分在MetS与非MetS组间流行特点比较。结果:387例ACS患者平均年龄(54.21±11.21)岁,228例(占58.9%)为Met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占52.6%,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占47.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合并MetS人群中最常见的代谢紊乱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占87.1%)和糖代谢异常(占81.2%)。91.3%的患者合并2种或以上的代谢紊乱,仅有8.0%合并1种代谢紊乱。最常见的组合形式为高甘油三酯+低HDL-c+糖代谢异常(占54.7%)和高甘油三酯+腹型肥胖+低HDL-c+高血压(占61.0%)。结论:ACS患者中MetS患病率极高。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低HDL-c均为ACS患者最常见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