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印晓玲 《重庆医学》2008,37(22):2610-261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轻度松动的单个后牙作全冠修复后发生垂直型食物嵌塞的预防方法.方法 选取120例132颗轻度松动的磨牙和前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70颗牙在全冠上设置食物防嵌器(防嵌器为全冠边缘伸展到邻牙铪面上的铸造金属翼片);对照组60例62颗牙作单纯佥冠,观察两组1、6、12个月后临床效果.结果 备时间段实验组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推移,差异愈发显著.结论 对于基牙或(和)邻牙有轻度松动、患者又不愿作联冠修复时,选择在全冠修复体上设置食物防嵌器是一种较好的防止垂直型食物嵌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牙体修复中应用玻璃纤维桩的效果。方法将牙体修复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n=35),偶数者归为实验组(n=35)。对照组患者接受铸造金属桩修复,实验组患者接受玻璃纤维桩修复。对比2组患者修复手术后12、18、24个月桩核折断、脱落、根折情况的差异性。结果修复手术6个月后2组患者均无发生桩核折断、脱落和根折的情况。修复手术12个月后对照组1例出现桩核折断,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手术18个月后实验组桩核完好,对照组2例出现桩核脱落,1例出现根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手术24个月后,实验组1例出现桩核折断,对照组1例出现桩核折断、3例出现桩核脱落、1例出现根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修复口腔具有不易脱落和折断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尹良胜  池韬  钟素苗 《四川医学》2019,40(5):487-490
目的探讨相邻后牙邻面龋的诊治及其树脂充填效果评价。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后牙邻面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100例后牙相邻邻面龋患牙作为研究组,同一患者对侧无邻面龋的同名牙作为对照组Ⅰ,另100例单牙邻面龋为对照组Ⅱ;研究组与对照组Ⅱ均采用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并于治疗时、治疗后6月复查时进行情况记录,对充填修复体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Ⅰ间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牙周指数逐渐升高,与对照组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填充成功率低于对照组Ⅱ(84. 00%/89. 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食物嵌塞率为17. 5%,对照组Ⅰ为10%,对照组Ⅱ为9%,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树脂球充填可有效改善牙周指数,降低食物嵌塞的发生率,提高填充成功率,可以在基层医院及牙科诊所中推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戴用与未戴用压膜保持器患者的种植单冠邻接触丧失率,探讨压膜保持器对预防或减缓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从临床收集46例(共92个邻接触位点)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25~66岁(平均49.0岁),分别在种植单冠戴用即刻和1、3、6、12个月时进行复查。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自种植单冠戴入当日起,每天夜间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照组(24例)仅定期复查,不佩戴压膜保持器。每次复查时均检测种植单冠与邻牙的接触松紧度。以金属咬合膜和测力计作为邻接触检查工具,分别在种植单冠近远中面与天然邻牙之间牙合向插入金属咬合膜,用测力计沿颊舌向缓慢水平拉出金属咬合膜,逐张增加金属咬合膜,直到拉力值F>0,并记录此时金属膜的张数(N)。复查时,若插入与戴牙即刻检测时同样张数的金属膜,而拉力值F降为0,则表示该位点的邻接触丧失。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病例近远中的邻接触丧失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每次复查时的种植体与天然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松动度(mobility, M)及有无食物嵌塞主诉等。 结果:种植单冠戴用1、3、6个月时,试验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18.2%、22.7%和27.3%,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20.8%、37.5%和4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 χ2 =0.000,P =1.000;3个月:χ2=1.183,P =0.277;6个月: χ2=1.697,P =0.193)。在种植单冠戴用12个月时,试验组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62.5%, χ2=4.330,P=0.037)。在种植单冠的远中邻面,整个随访周期内(1、3、6、12个月)两组间均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 =1.000)。 结论:对于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病例,佩戴压膜保持器1年时,可以观察到近中邻接触丧失率明显降低,研究未观察到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种植单冠远中邻接触丧失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晓红  曹腾腾  肖敏  梅笑寒 《海南医学》2022,(18):2392-2396
目的 观察磨牙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修复对食物嵌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西安高新医院口腔科经过根管治疗的98例(共154颗牙)患者为修复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嵌体组和全冠组各49例,其中高嵌体组74颗牙,全冠组80颗牙。高嵌体组患者进行铸瓷高嵌体修复治疗,全冠组患者进行钴铬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体情况、牙周健康状况、食物嵌塞状况、修复体边缘密合度状况及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龈乳头指数(PIS)、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结果 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诊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修复体外形完整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高嵌体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率分别为100.00%、91.89%,明显高于全冠组的83.75%、7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高嵌体组患者的食物嵌塞率分别为9.46%、21.62%,明显低于全冠组25.00%、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  相似文献   

6.
刘粉琴 《吉林医学》2012,33(33):7305
目的:探讨第二磨牙烤瓷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选择80例第二磨牙烤瓷冠修复后食物嵌塞患者,分析食物嵌塞的原因,并据此做出相应处理,记录1年后随访结果。结果:食物嵌塞的原因主要为:触点不良、全冠外形不良、邻牙邻面龋、全冠外形不良、对颌牙充填式牙尖以及邻牙与全冠边缘高度不一致6种;相应处理后1年的随访结果显效、有效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0.0%、15.0%和95.0%。结论:第二磨牙烤瓷冠修复后食物嵌塞存在多种致病因素,根据具体致病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可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复合树脂高强纤维修复牙周炎患者下前牙缺失及固定松动牙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柘城县人民医院94例牙周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复合树脂高强纤维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结扎丝牙周夹板固定治疗,6~12个月后随访。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标[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度(AL)、菌斑指数(PLI)]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牙齿松动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D、AL、PLI等牙周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PD、AL、PL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牙齿松动率(4.26%)与对照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牙齿松动率(10.64%)低于对照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树脂高强纤维修复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情况,修复下前牙缺失,固定松动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介苗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卡介苗素0.3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3个月。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COPD复发率及控制感染时间,检测两组患者0、3、6个月时血清中IFN-γ及IL-4水平及0、6个月时肺功能。结果0个月时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时实验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FN-γ/IL-4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实验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4比值及FEV1占预计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6个月内实验组COPD复发率及控制感染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20)。结论卡介苗素能增强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使用豆瓣成形片和传统汞合金成形片在上颌第一磨牙邻面充填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60岁患第一恒磨牙邻牙合面龋病患者72例,共72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颗患牙。试验组采用豆瓣成形片辅助邻面成形,对照组采用传统汞合金成形片辅助邻面成形,在充填后立即、1个月、6个月和1年对患牙充填后的食物嵌塞、舒适度、解剖外形、边缘嵴、邻接关系和牙龈炎症6项指标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充填后立即进行两组比较,两组在解剖外形和邻接关系这两个指标上满意度分别为97.2%、91.7%和58.3%、63.9%,充填后1个月两组在食物嵌塞、舒适度、解剖外形、邻接关系这4个指标上满意度分别为88.9%、91.7%、91.7%、86.1%和63.9%、66.7%、55.6%、61.1%,充填后6个月两组在食物嵌塞、舒适度、解剖外形、邻接关系和牙龈炎症这5个指标上满意度分别为88.6%、85.7%、82.9%、85.7%、85.7%和60%、60%、57.1%、60%、62.9%,充填后1年两组对比以上5个指标试验组满意度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颌第一磨牙邻牙合面洞的充填,使用豆瓣成形片优于传统汞合金成形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5-2013-08该中心接收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施行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及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折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科学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式打结法在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以铆钉铆于侧块,尾线打结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以新式打结方法将棘突根部固定维持开门状态。对照组37例以普通打结法固定,术后均以颈托固定3周。术后对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36个月),术后12个月实验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2.2%,对照组发生率32.4%。结论新式打结的方法对预防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后轴性疼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李宁 《甘肃医药》2014,33(9):666-667
目的:评价下颌智齿全冠修复的疗效。方法:通过对下颌智齿(包括各种阻生智齿)行冠周牙龈和牙槽骨修整,根管治疗,纤维桩和树脂修复冠外形,从而全冠修复,达到矫正智齿临床牙冠外形、治疗智齿冠周炎、减轻食物嵌塞、减轻咬颊等症状,并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咬颊充血、食物嵌塞、冠周炎症情况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下颌智齿(包括各种阻生智齿)行全冠修复,可以达到矫正智齿临床牙冠外形、治疗智齿冠周炎、减轻食物嵌塞、减轻咬颊等症状。从而减少智齿的拔除及由此带来的不适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金属嵌体冠在龈距不足的磨牙保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龈距为1~3 mm的磨牙残冠患者50例,共计50颗患牙,包括男性28例28颗患牙,女性22例22颗患牙,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42岁。所有患者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然后进行牙体预备,利用髓腔固位,制作纯钛金属嵌体冠。于修复体粘接后1、6、12、18个月时复查,参考美国公共卫生署对牙科修复体的评价标准,观察修复体有无松动脱落、修复体或牙体有无折裂、修复体边缘密合性、有无继发龋、牙龈情况、有无食物嵌塞等情况并记录。  结果  50例患者均未失访,随访1个月时各项观察指标均无异常,随访期内无牙体或修复体折裂发生,第5、9、16个月分别出现嵌体冠脱落病例。此外,6个月复查时出现1例边缘不密合、2例牙龈炎,其中1例牙龈炎伴发食物嵌塞;12个月时累计出现2例边缘不密合,其中1例边缘不密合伴发继发龋,3例牙龈炎,其中2例牙龈炎伴发食物嵌塞;18个月时累计出现3例边缘不密合,3例边缘不密合均伴发继发龋,4例牙龈炎,其中2例牙龈炎伴发食物嵌塞。  结论  金属嵌体冠在龈距不足的磨牙修复中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贺平  陈晓莉 《黑龙江医学》2005,29(10):736-738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影响金属烤瓷修复体固定修复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本科近2年以外加工形式制作的286例462颗牙位金属烤瓷修复体(包括冠和桥),随访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月以上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以及临床结果。结果462颗牙中,效果满意427颗,占92.42%;出现崩瓷6颗;烤瓷冠松脱6颗;基牙折断4颗;龈缘黑线3颗;发生牙龈炎12颗;食物嵌塞3颗;继发根面龋1例,计35颗为术后不满意的病例,占总烤瓷牙7.58%。结论金属烤瓷牙在临床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崩瓷,牙体松脱、基牙折断、食物嵌塞、牙颈部设计制备不当引起的牙周炎,牙龈变色等,但总的发生率较低,通过设计的改进,精细的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食物过敏婴儿其他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预防作用,为探讨阻断食物过敏婴儿其他过敏疾病发生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以2017年1—10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出生的新生儿5 712名作为研究对象,至2018年10月随访期间共确诊食物过敏患儿274例,根据是否进行规范干预以及规范干预同时是否添加益生菌分为规范干预组(n=134)、规范干预同时添加益生菌组(n=69)和不规范或无干预组(n=71),同时选取同期正常体检无食物过敏婴儿187名作为对照组。6和12个月后观察研究对象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4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和家庭环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和12个月后,4组研究对象湿疹、喘息或持续咳嗽和哮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不规范或无干预组患儿上述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 7)。随访6个月后,4组研究对象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12个月后不规范或无干预组患儿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7)。随访12个月后,4组研究对象外周血EOS百分率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患儿外周血EOS百分率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不规范或无干预组比较,规范干预组和规范干预同时添加益生菌组患儿外周血EOS百分率和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婴儿食物过敏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采取添加益生菌等在内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阻断食物过敏婴儿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孙建军 《中外医疗》2014,(29):98-99
目的探讨和研究全瓷修复体在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所收治牙体缺损患者共138例,依照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复合树脂体修复,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全瓷修复体进行修复,治疗6个月后,记录和观察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状况。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牙体颜色逼真率、正常咀嚼率、牙周正常率和邻接良好率分别为75.4%、92.8%、84.1%和81.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7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9.9%,62例)该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牙体缺损的患者,运用全瓷修复体进行修复,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后30min进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在消化内科住院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600例,单月检查的患者列入实验组(n=300),双月检查的患者列入对照组(n=300)。实验组给予术后30min进食,对照组给予术后2h进食。比较两组患者进食前焦虑、口渴及饥饿程度;进食前低血糖反应和低血容量发生率;检查前后大便隐血试验;进食后呛咳、误吸、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进食前焦虑、口渴、饥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00);实验组进食前低血糖反应低于对照组(P=0.0439);两组检查前后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191、0.5210);两组患者进食后呛咳、误吸、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37)。结论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后30min进食,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焦虑、口渴、饥饿程度,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且不增加因进食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消化道出血症状,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单牙种植患者在种植修复过程中采用粘接桥和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对软组织形态进行维持并成型的临床效果,探讨在种植修复的不同阶段采用临时修复体对软组织进行干预的可行性和技术细节。方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上颌前牙单牙种植修复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作为实验组,在拔牙窝愈合期使用粘接桥进行临时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则采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诱导牙龈,对软组织形态进行干预和诱导;同期符合相同入组条件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拔牙后戴压膜过渡义齿(或不戴义齿),直至永久修复完成。在拔牙前、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戴用结束时对软组织进行美学评价,计算粘接桥的存留率、再粘接率,种植体支持的过渡义齿完好率,并请患者对修复美学效果和治疗过程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粘接桥戴用时间为2.2~5.1个月,平均3.7个月;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戴用时间为6.2~13.1个月,平均8.3个月。至戴用期结束时,粘接桥存留100%,再粘接率为16.2%;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存留率为100%。在永久修复完成时,实验组的软组织美学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7.48±0.51 vs.5.69±0.71,P<0.000 1)。实验组患者在各治疗阶段对修复美学效果的评价满意率均为100%,粘接桥的再粘接率为16.2%。结论:采用粘接桥和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在上颌前牙单牙种植美学修复中对软组织的维持和成型技术临床可行、近期美学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度较高,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牙齿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以减少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难度,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的精准度。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牙齿重度磨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2例,实验组(6例)最终修复体制作时应用数字化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对照组(6例)应用传统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两种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时间、患者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患者对初戴修复体和戴用修复体3个月后的咬合舒适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种方法制作的最终修复体咬合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平均每个牙冠调牙合时间的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平均复诊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初戴时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戴冠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应用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有利于降低重度磨耗病例修复的调牙合难度并达到可预测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对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精准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排龈线和高频电针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临床需要进行龈下楔状缺损充填的35例患者(82颗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1颗患牙,对照组应用排龈线排龈,试验组应用高频电针进行龈切术后,两组均应用树脂充填缺损。分别对两组充填后1w和3个月出现悬突和充填体边缘不密合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结果试验组充填术后1w及3个月悬突和边缘不密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BI和PPD记录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电针龈切术后进行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