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8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在临床变态反应学科中属常见病、多发病。许多研究证实,细胞因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一8(IL-8)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IL-4和IL-8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水平,以对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变应性鼻炎组:25例,均符合1991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中的诊断标准。男15例,女10例;年龄(35.2±612)岁。鼻炎史1~30年不等,有家族过敏史考18例,个人过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的表达及两者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22例对照鼻黏膜组织中IL-12和IFN-γ的表达.结果在变应性鼻炎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PBMC)IL-12 mRNA杂交阳性率分别为0.13±0.03和0.77±0.15(t=11.1,P<0.05);血清IL-12的含量为(13.7±2.4)pg/L和(52.9±8.4)pg/L (t=6.2,P<0.05);血清IFN-γ的含量为(11.2±2.1)pg/L和(51.8±6.4)pg/L(t=7.9,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的病理过程与IL-12和IFN-γ的表达下调有关.Th细胞分化偏移,Th2功能亢进是导致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认为CD4 +T细胞即T辅助细胞 (Th)及相关的细胞因子产物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1〕。本研究通过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干扰素 γ(IFN γ)表达的检测 ,探索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1 对象与方法1.1 实验对象SD大鼠 32只 (近交系 ,清洁级动物 ) ,雌雄各半 ,体重 16 0~ 180 g ,由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和代养。1.2 主要仪器及试剂5 5 0酶标仪 (美国 ) ,15 75洗板机 (美国 ) ,可调移液器 (芬兰 ) ,恒温箱 (上海 ) ,离心机 (上海 )。rat IFN γ、IL 4 (ELISA)试剂盒 (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4及干扰素-γ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不同证型AR患者外周血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WN-γ)水平,对证型和检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四型AR患者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4/IFN-γ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肾阳不足组AR患者IL-4水平最高,其次为脾气虚弱组、肺经伏热组、肺气虚寒组;肾阳不足组AR患者IFN-γ水平最低,其次为脾气虚弱组、肺经伏热组、肺气虚寒组;肾阳不足组IL-4/IFN-7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其次为脾气虚弱组、肺经伏热组、肺气虚寒组。结论 血浆IL-4及IFN-γ水平的改变参与了AR的发病,并与AR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蒜新素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外周血中愀扇潘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辅以氢氧化铝和灭活百日咳杆菌佐剂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成功后连续腹腔注射大蒜新素10 d;对照组造模方法同实验组,成功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空白组除无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外,方法同对照组.颈内静脉取血,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4和INF-愕暮俊=峁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大鼠外周血浆中IL-4水平(-x±s,下同)分别为(22.81±8.79)pg/L、(41.43±4.93)pg/L和(9.93±2.07)pg/L;INF-愕乃椒直鹗.32±11.20)pg/L,(11.35±2.45)pg/L和(21.69±5.93)pg/L.实验组血浆中IL-4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2及4.17,P值均<0.05);实验组血浆中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t=3.84,P<0.05),而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结论 大蒜新素能降低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外周血中IL-4的水平,同时提高INF-γ的水平,对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白细胞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4例持续性AR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5、IL-16水平,并分析与A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IL-5、IL-16均明显升高(P <0.05)。持续性中重度组患者血清中IL-5、IL-16水平均明显高于持续性轻度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的IL-5与IL-16水平呈正相关(r =0.566,P <0.05)。结论 IL-5、IL-16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二者在AR的临床诊断、 治疗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IL-16具有较高特异性,对AR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3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19例慢性鼻炎患者和15例健康人血清及鼻分泌物SIL-2R水平。结果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慢性鼻炎患者及健康人(P<0.001)。提示SIL-2R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转录因子GATA-3和白细胞介素4(IL-4)、IL-5的表达及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1例对照鼻黏膜组织中GATA-3和IL4、IL-5的表达。结果 2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20例GATA-3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占86.9%;PCR反应后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对照鼻黏膜组织中GATA-3相对密度分别为0.602±0.117和0.134±0.025;IL-4和IL-5的含量分别为(135.5±66.4)pg/mg和(77.5±29.4)pg/mg。GATA-3与IL-4、IL-5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5和0.62,P均<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GATA-3表达增高与IL-4、IL-5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8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 (鼻炎组 )和 2 0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血清中IL 18的含量。结果 :鼻炎组血清IL 18含量 [(4 2 4 .12± 6 0 .4 7)ng/L]高于对照组 [(2 10 .71± 5 7.37)n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者 [(5 91.19± 4 6 .5 4 )ng/L]高于不伴哮喘者 [(35 2 .5 2± 6 4 .2 5 )ng/L],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 18表达增高 ,在变应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和恶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脱敏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AR患者(AR组)脱敏治疗(1年)前、后血清IL18水平。结果:AR组脱敏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88.33±35.95)ng/L低于对照组(149±47.37)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R组脱敏治疗后血清IL18水平(199.22±58.82)ng/L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在AR组中低表达,而在脱敏治疗后表达增高,提示IL18在变应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脱敏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IL-27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R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7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持续性AR患者IL-17蛋白水平升高(t=-5.654,P〈0.01),IL-27蛋白水平降低(Z=4.944,P〈0.01),IL-27蛋白水平在对照组、轻度持续性AR组、中重度持续性AR组比较,P均〈0.05。IL-17与IL-27在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呈负相关(r=-0.405,P=0.022)。结论 IL-17、IL-27在AR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免疫治疗可能成为AR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方法 :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模型组 )。取该模型和健康豚鼠鼻粘膜行常规HE染色 (对照组 ) ,并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方法 ,对两组动物鼻粘膜组织中IL 12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 :IL 12mR NA在两组鼻粘膜中均有表达 ,模型组的表达水平为 0 .6 6 7± 0 .10 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0 .84 7± 0 .0 71(P <0 .0 1)。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IL 12的表达下降 ,提示应用IL 12替代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3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的调控作用。 方法取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实验组),B组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30天取鼻腔灌洗液测定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浓度;黏膜切片观察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 结果B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L-5水平分别为(90.5±18.8)pg/mL和(59.6±11.4)pg/mL,明显高于A组(3.8±1.5)pg/mL、(10.8±2.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B组大鼠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并有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鼻腔黏膜中GATA3表达增加,且与细胞因子IL-4、IL-5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GATA3表达增高与IL-4、IL-5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12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rhinitis,AR)的发病机制复杂 ,新近的研究发现 ,激活的T细胞释放Th2 细胞因子是AR的一个特征。而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 1 2能诱导抗原特异性Th细胞向Th1 细胞亚群分化 ,并抑制Th2 细胞亚群的产生。IL 1 2还能抑制IgE的合成 ,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脱颗粒。IL 1 2在AR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对此作简要综述。1 IL 1 2诱导Th细胞向Th1 细胞亚群分化 ,并抑制Th2 细胞亚群的产生IL 1 …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3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19例慢性鼻炎患者和15例健康人血清及鼻分泌物SIL-2R水平。结果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慢性鼻炎患者及健康人(P〈0.001)。提示SIL-2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IL-4R)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探讨lL-4Rα链上Q576R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病例组)和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lL-4Rα链上Q576R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计算基因优势比(OR).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R576和Q57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9.12,P<0.01),病例组中R57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576携带者发生变应性鼻炎的相对危险度是Q576的4.66倍(OR=4.66,x2=9.98,P<0.01).结论IL-4Rα链上Q576R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有相关性,提示Q576R多态性可能在决定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是变应性鼻炎的一个易感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腔联合应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5受体α( soluble interleukin 5 receptor alpha,sIL-5 Rα)及sIL-13Rα2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和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5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AR组)、C组(sIL-5Rα治疗组)、D组(sIL-13Rα2治疗组)及E组(sIL-5Rα联合sIL-13Rα2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AR组及各治疗组用卵清蛋白( ovalbumin,OVA)和氢氧化铝致敏,用OVA激发,建立大鼠AR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其中sIL-5Rα治疗组、sIL-13Rα2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在第31 ~ 38天,于激发前30 min每只大鼠每日每侧鼻腔分别滴入100 μg sIL-5Rα、100 μg sIL-13Rα2、sIL-5 Rα及sIL-13Rα2各100 μg,AR组则于激发前30 min滴入磷酸盐缓冲液50μl.比较各组大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VCAM-1、IFN-γ水平的变化.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VCAM-1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而IFN-γ含量明显降低(P值均<0.01);C、D、E组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VCAM-1含量较B组明显降低(P值均<0.01),而IFN-γ的含量明显升高(P值均<0.01);E组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VCAM-1含量[分别为(283.5±5.7) μg/L、(101.8±4.8)μg/L]分别较C[分别为(311.5±12.6) μg/L、(133.9±5.8) μg/L]、D组[分别为(304.7±6.6) μg/L、(128.5±7.7) μg/L]明显降低(P值均<0.01),而IFN-γ的含量[E组分别为(874.7±9.6)、(349.2±12.1) pg/ml;C组分别为(600.2±16.1)、(195.5±16.1)pg/ml;D组分别为(577.9±9.6)、(196.7±9.9) pg/ml]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 联合应用sIL-5Rα及sIL-13 Rα2治疗大鼠AR,可明显降低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VCAM-1含量,同时升高IFN-γ含量,从而达到缓解和治疗A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最近发现的一个新的IL-1家族成员,具有细胞因子和核因子双重功能。作为细胞因子,IL-33与其特异性受体ST2结合,可诱导Th2细胞因子如IL-4、IL-5、IL-13的产生,从而参与变应性鼻炎、哮喘等Th2相关疾病;作为核因子,IL-33位于细胞核内,起转录调控作用。IL-33/ST2信号通路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是最近的研究热点,本文就IL-33及ST2的分子结构、表达、生物学活性及与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Th1/Th2平衡和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学说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较新的观点。虽然IL4被认为是生成Th2型细胞的主要介质之一,但IL-13也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IL4缺陷的转基因小鼠也能产生IgE反应,而IL-4/IL-13都缺陷的转基因小鼠不能产生IgE反应。IL—13缺陷小鼠的T细胞不能产生Th2型细胞因子。阻断IL-13可显著抑制抗原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本研究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细胞内IL4、IL-13、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13含量,以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