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与血清HBV DNA、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CHB患者(A组)和6例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规律抗病毒治疗48周CHB患者(B组)进行肝组织活检以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并应用real time-PCR检测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分析A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与肝纤维化程度以及两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与血清HBV DNA相关性,分析B组患者HBV ccc DNA变化。结果肝细胞cccDNA及血清DNA水平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但HBV ccc DNA相关性更强(r=-0.465,P=0.008)。肝细胞HBV ccc DNA与血清HBV DNA不存在相关性(r =0.057, P =0.418)。B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较对照组(自A组中选取性别、年龄及HBV DNA无差异患者共12例)显著下降,其中3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但肝细胞仍可检出HBV ccc DNA。结论肝细胞HBV ccc DNA与肝纤维程度呈负相关,而血清HBV DNA水平不能反映肝内病毒复制的程度。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进行才可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HBV ccc DN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内科收治入院的慢性HBV感染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5例)和慢性HBV携带组(33例).采集患者血清,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及肝穿刺活检,光镜下观察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并进行阳性表达评分及肝组织纤维化分级.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度CHB组和慢性HBV携带者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 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65,1.88和1.89,P>0.05).轻度CHB组肝组织中MMP-2和TIMP-2评分分别为(4.42±1 37)和(3.89±1.12)分,慢性HBV携带组分别为(3.61 ±1.23)和(3.3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和2.18,P<0.05).CHB组的MMP-2/TIMP-2比值为1.15±0.17,而慢性HBV携带组为1.0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MMP-2和TIMP-2评分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2(P =0.002)和0.439(P =0.000).结论 轻度CHB患者的肝组织中MMP-2和TIMP-2表达增加,且与纤维化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573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轻度患者107例、中度患者191例和重度患者132例,HBV相关的慢加急性和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50例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HLC)患者9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GP73表达,并对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血清GP73水平在轻度CHB、中度CHB、重度CHB、HLC和ACLF中持续升高,分别为(71.54±39.48)ng/ml、(143.70±70.16)ng/ml、(218.20±79.34)ng/ml、(244.67±83.36)ng/ml和(275.61±104.05)ng/ml,各组血清GP7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关系(r=0.723,P0.0001)。HBe Ag阳性与HBe Ag阴性CHB患者比较,血清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6,P0.05)。在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之间比较,患者血清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0,P0.05)。血清GP73水平随着血清白蛋白(ALB)含量的下降而逐渐升高,随着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血清GP73水平与ALB(r=-0.573,P0.0001)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TBil(r=0.623,P0.0001)、ALT(r=0.521,P0.0001)以及AST(r=0.542,P0.0001)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显示,GP73主要在肝细胞浆内表达,在肝组织内浸润的炎症细胞和纤维隔中无表达。肝组织GP73表达随着病情从轻度、中度、重度CHB到HLC的进展逐渐增强,与轻度CHB对比,重度CHB和HLC患者肝组织GP73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损伤密切相关,与HBV复制水平无关。血清GP73可作为评估肝脏炎症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DNA识别受体之一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表达分布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4例CHB患者肝组织活检标本、19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肝移植术后病肝组织标本及20例健康供体肝脏组织标本进行AIM-2检测,利用Image-Pro-Plus 6.0软件测定AIM-2积分吸光度值。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为G1~4和纤维化程度分为S0~4,并进行HAI评分。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各组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AIM-2表达定位于肝实质细胞的胞质内。正常肝组织中极少表达,HBV相关患肝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多。患者肝脏组织AIM-2积分吸光度值中位数在HBV-ACLF组为19 772.48,显著高于CHB组的4 996.88(Z=5.008,P0.001);CHB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 296.49(Z=-3.028,P=0.002);患肝组织AIM-2表达水平与肝脏炎症HAI评分正相关(r=0.707,P0.0001)。结论 AIM-2在正常肝组织极少表达;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表达显著增加,且随肝脏炎症的加重而表达增强,提示AIM-2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表达水平与HBV载量及肝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慢性HBV携带者,并选择2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V携带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的表达.对46例HBV携带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载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或Pearson直线相关.结果 46例HBV携带者的CD4+ CD25+ CD127low/-Treg水平为(5.11±1.47)%,健康对照组为(3.46±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29,P<0.01).HBV携带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为(6.21±1.98)lg拷贝/mL,CD4+ CD25+ CD127low/-Treg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405,P<0.01).46例HBV携带者肝穿刺病理显示,炎症分级≥G2者占45.65% (21/46),纤维化分期≥S2者占34.78% (16/46).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4和-0.452,P<0.05).结论 CD4+ CD25+ CD1271ow/-Treg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情的慢性化和肝组织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浙江省杭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基因型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90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指标和临床病理学资料.190例患者根据病理及相关检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62例)、肝硬化组(60例)和肝细胞癌组(68例).HBV基因型测定采用多重PCR扩增,基因亚型测定采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感染61例(32.1%),C基因型感染126例(66.3%),3例为B、C基因混合型感染.其中,B基因型全部为B2亚型,C基因型中C2亚型占绝对优势(97.6%,123/126).B基因型在CHB组的比例(46.8%,29/62)高于肝硬化组(20.0%,12/60)和肝细胞癌组(29.4%,20/68)(x2=8.73和4.16,P<0.01或<0.05);C基因型在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的比例高于CHB组(x2=9.54和4.17,P<0.01或<0.05).三组患者中感染C2基因亚型的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高于感染B2基因亚型的患者(t=2.685,2.433和2.015,P<0.01或<0.05).CHB患者中感染C2基因亚型者比感染B2基因亚型者有更高的肝纤维化分期(x2=6.726,P=0.010),而肝脏炎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1,P>0.05).肝细胞癌患者中,感染B2基因亚型者肿瘤直径≥5 cm的比例更高(x2=7.231,P<0.01),感染C2基因型者伴肝硬化更常见(x2 =4.910,P<0.05).结论 浙江省杭州地区CHB患者以C2和B2基因亚型为主.感染C2基因亚型的患者可能更易发展为严重肝纤维化,而感染B2基因亚型的患者和大肝癌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中IL-12的表达情况,并与HBeAg、HBV DNA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HBeAg阳性的携带者中IL-12阴性表达率高,HBeAg阴性者IL-12阳性表达率高(r=0.324,P=0.001);HBV DNA水平低者IL-12阳性表达率高,HBV DNA水平高者IL-12阴性表达率高(r=-0.445,P=0.000);免疫耐受者IL-12阴性表达率高,低或非复制期者IL-12阳性表达率高(r=0.569,P=0.000)。结论 IL-12参与HBV感染的慢性化进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2倍(2× ULN)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住院的ALT< 2× ULN、HBV DNA阳性、进行肝脏活体组织活检的CHB患者共91例,根据肝组织活检结果将G2以下者定为轻度炎症组(61例),G2及以上者定为中度炎症组(30例);S2以下者定为无明显纤维化组(69例),S2及以上者定为明显纤维化组(22例),分别将炎症两组、纤维化两组患者的血细胞、肝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HBV DNA进行对比分析(Wilcoxon W检验和χ2检验)与相关性研究(φ相关分析)。 结果91例患者肝组织轻度炎症组与中度炎症组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O)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095、P = 0.036,Z = 3.927、P < 0.001,Z = 2.900、P = 0.004,χ2 = 10.972、P = 0.001)。无明显纤维化组与明显纤维化组患者AST、GLO、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933、P = 0.003,Z = 3.064、P = 0.002,Z = 2.544、P = 0.011,Z = 2.231、P = 0.026,χ2 = 10.116、P = 0.001)。HBV DNA水平在肝组织轻度炎症组和中度炎症组、无明显纤维化组和明显纤维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 1.908、P = 0.056,Z = 1.729、P = 0.084)。ALT、AST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低度相关(rφ = 0.211、P = 0.044;rφ = 0.284、P = 0.007);AST、WBC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低度相关(rφ = 0.222、P = 0.035,rφ = 0.289、P = 0.006);GLO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中度相关(rφ = 0.457、P < 0.001)。 结论对于ALT< 2× ULN、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HBeAg阳性者较阴性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机率高;WBC、PLT、AST、GLO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关,其中GLO水平> 30 g/L的患者与肝组织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 ,D-亮5脑啡肽(D-Ala2 ,D-Leu5-enkephali,DADLE)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DADLE对肝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SD大鼠54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LP组(n=18)、DADLE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在不同时间点(2、4及6 h)处死大鼠,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CLP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较假手术组严重,DADLE组肝脏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 CLP组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以4 h最显著(P<0.01),DADLE 组各时相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 CLP组大鼠肝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强度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减弱(P<0.05); DADLE组肝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强度较CLP组明显减弱(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增强(P<0.05).肝组织caspase-3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3,P<0.01),bcl-2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5,P<0.01).结论 DADLE能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其作用机理可能与DADLE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7A的表达及其与HBV相关肝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3例HBV相关肝病患者(慢性肝炎21例,肝硬化21例,肝衰竭23例,原发性肝癌28例)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17A;分析IL-17A在不同类型HBV相关性肝病中的变化及其与ALT、AST、TBil、ALB、PT、HBsAg、HBeAg、HBV DNA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IL-17A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中IL-17A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及健康对照组(P< 0.05);肝衰竭组IL-17A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和健康对照组(P= 0.000);轻、中、重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7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期肝硬化组IL-17A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P= 0.000);死亡患者血清IL-17A显著高于病情好转患者(P= 0.036).IL-17A对死亡预测的C-statistic值为0.726;IL-17A与AST、TBil呈正相关;与ALT、PT、ALB无显著相关性;与HBsAg呈负相关,与HBeAg呈正相关;而与HBV DN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IL-17A在肝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患者中显著升高,与相关反映炎症程度的指标及HBsAg、HBeAg存在相关性.IL-17A可作为反映HBV相关性肝脏炎症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