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养在冬季     
每年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是一年四季中的冬季。这三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寒凉的天气,使流水结冰,大地冻裂。此时人们应该如何做才算顺应自然呢?其实我们的祖先对此早有论述。让我们来读一读《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一段话:"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  相似文献   

2.
《养生四要》卷四为《却疾》,即专论防治疾病。万全笃信《黄帝内经》有关“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十分注重预防疾病。他在本卷一开始就说:“吾闻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将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者十痊八九,治将病者十痊二三,治已病者十不救一。”认为医生如果注重治未病,也就是着重于预防疾病.其效果可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相似文献   

3.
祖国传统医学关于养生有着丰富的见解和实践经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明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主张预防为主,即把养生放在治病之前。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而养神是养生的关键。按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是由心所主宰的,因此养生必先养心。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日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比如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夏季养生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冬季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就是未雨绸缪 《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充分说明祖国医学早已认识到对疾病应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治未病”就是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6.
董绍军 《药物与人》2011,(12):52-53
冬季,即从立冬之日起,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因此,冬季养生的总体原则是敛阴护阳。  相似文献   

7.
冬季养生     
唐谭 《健康向导》2012,(6):48-49
冬季起居调养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以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若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就很容易外感。  相似文献   

8.
陈诚 《自我保健》2009,(10):44-44
从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就把“不治已病治未病”视为医道的最高体现。中医诊病的四字原则“望、闻、问、切”,凝聚了多少医患交流的人性内容。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此学说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随着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卫生》2008,(3):22-27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治未病”一词始见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治未病”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其思想价值奠定了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上工治未病”成为历代医学家追求的至高境界。 几年前,吴仪副总理提出了开展“治未病”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项目,正在试行一项简称KY3H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一个融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国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日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就“治未病”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健康大视野》2009,(10):126-126
性格活泼、开朗的叶蓝天女士,今年23岁,预防医学本科学历。刚走出校园的她就经常出现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等症状,虽然拥有一些医学相关知识,但仍然无法缓解。《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相似文献   

1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是一篇养生专论。该文提出,顺应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摄生保养的关键,绝对不容疏忽。倘若违背此一规律,就会招灾致病。该篇特别强调要注重疾病预防,做到"不治已病  相似文献   

13.
眼底保卫战     
陶勇 《健康世界》2012,(2):10-15
有一类眼科疾病,直接损害视力,治疗效果也不佳,这就是眼底疾病。《黄帝内经》中曾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策略;《格致余论》中也讲到“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意在告诫人们重视防患于未然,不赞成等到生病后再去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先贤的医学经典之作《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题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庄严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内经》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冬季是气候寒冷、万物收藏的季节,此时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因此,冬季的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注意防寒保暖,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从而与冬令收藏的气候相适应,正如《内经》强调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相似文献   

16.
李瑛 《社区卫生保健》2009,8(6):385-385,427
“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理论体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治未病”思想与实践一直贯穿始终。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而后历代医家对“治未病”不断丰富,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中医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未病先防”强调未雨绸缪,摄生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7.
梁日辰 《健康世界》2013,(12):64-67
施小墨教授:首先,我觉得古代医家的观点很有道理,特别是《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说的就是一个好医生不应专门治疗已经出现明显症状的疾病,预防疾病远比治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家养生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是中华养生智慧集大成之作,它所倡导的健康理念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早在几千年前,《皇帝内经》就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治未病”,告诉人们养生其实很简单:养生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艾远 《健康人生》2012,(6):42-42
《内经》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说的是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许多能量来御寒,此时性爱也应有所注意,在愉悦的同时用好"三宝",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第一宝:热空调 冬季气候寒冷,夫妻赤身裸体易受凉,同时精泄疲倦之时身体抵抗力降低,最易引起伤风感冒.尤其是高潮过后全身发热,此时会忽视保暖,有的人全身出汗后不注意及时穿衣,一旦受凉感冒病程会较长,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冬季夫妻过性生活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可在卧室内准备热空调或电暖气,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性爱前可以饮 盅热酒,享受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这些甚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应该说是种古老而又神奇的治疗方法。说其古老,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治未病”思想;说其神奇,是“冬病夏治”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或预防效果。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从而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经常有患者懊悔:很想试一下“冬病夏治”,但经常因没有准备(尤其是思想准备)而错过了治病时机。在此,我们及早提醒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