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明清时期的中医文献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明清时期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明清时期是针灸处方及其理论成熟完善时期。并且有四大原则及规律:配穴处方成为主流,针灸处方已近成熟;配穴理论极其丰富,配穴方法层出不穷;针灸处方配穴的“君臣佐使”;透穴刺法的提出与发展。指出:透穴刺法特点是,刺针数量少、刺激穴位多、疗效高。具有调和阴阳、协调表里、激发经气、改善症状之作用。认为,针灸处方经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积累和发展,历史各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但使针灸处方理论成熟是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2.
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灸处方 ,是针灸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直接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内容 ,是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从积累之丰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针灸处方都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为推动针灸处方向标准化、规范化、定性定量化发展 ,为全面掌握古代针灸处方理、法、方、穴的组成特点 ,本文就晋隋唐时期的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探求古代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1 针灸处方以单穴为主 ,多穴处方开始大量出现 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中 ,记载针灸处方 1 37首[4 ] ,其中摘自《伤寒论》的 1 0首 ,摘自《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3.
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并具有四大原则及规律:循经取穴为主;以单穴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出现了针灸处方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风病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全面地探讨了清代及清代以前 2 0 1部针灸及综合医籍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病方面的文献 ,对其用穴规律及刺灸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可知 :古代医家治疗本病取穴 ,多以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为主 ,配以全身取穴。病机取穴极少 ,多对症取穴。在刺灸法上 ,多采用艾炷灸 ,说明古人非常重视艾灸法 ,对于补泻法涉及较少。 相似文献
5.
古代针灸治疗失眠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寐这一单病,对目前国内现存的记载有针灸理论及治疗的119种古医籍(包括综合书目中的针灸部分)进行研究,总结规律,并探索针灸处方规范化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针灸处方是医者在分析疾病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针刺方法组合而成的,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关键步骤。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针灸配穴原则亦得到相应的发展。为更好地将古代针灸配穴原则运用于当代,笔者就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针灸著作及歌赋作一分析,以求归纳出古代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和规律。1针灸处方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至东汉末年,一些典籍中就出现了腧穴 相似文献
7.
以宋金元时期的中医文献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宋金元时期是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和处方大量积累的时期。并具有五大特点: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配穴处方大量出现;处方组成穴位手法并重;创立按时取穴法;出现了火针处方;首创了针灸处方的方义。 相似文献
8.
以宋金元时期的中医文献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宋金元时期是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和处方大量积累的时期.并具有五大特点: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配穴处方大量出现;处方组成穴位手法并重;创立按时取穴法;出现了火针处方;首创了针灸处方的方义. 相似文献
9.
针灸处方配穴规律初探郭玉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针灸教研室(厦门361005)针灸处方,即针灸临床治疗的用穴方案,包括单穴处方和配穴处方。单穴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只用1个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的用穴方案;配穴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 相似文献
10.
哮喘病古代针灸处方整理及配穴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文献中哮喘病针灸处方,总结出针灸治疗哮喘病的主要穴位,归纳出哮喘病针灸常用处方,及其配穴原则与规律。方法:检索清代以及清代以前的中医古籍,将收集的处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穴位出现频次的高低,总结出针灸治疗哮喘病的常用处方。结论:总结出以天交、膻中、肺俞等穴组成的常用处方,及治疗哮喘病应以局部配穴为主,结合远近、上下、前后配穴等的配穴原则;取穴以特定穴如多用背俞穴、气会穴为主,多取肺经、任脉及胃经穴;胸腹局部取穴重用任脉的天突、膻中、气海、中脘、璇玑穴的配穴原则与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查阅有关文献 ,整理发现明清时期对脑主神明的观点已逐渐公认。首先是明·李明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继之林琴、喻嘉言、汪昂、张锡纯、王清任等都强调证实了这一观点 ,并且发明了许多治疗脑病的著名方剂 ,至今仍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查阅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主要医家的医案专著,关于失眠症的医案有共72例.用频数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现代中医对失眠症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明清时期治疗失眠症的配伍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中药药性包括中药的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或无毒等多个方面,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药物作用的性质和特点,药物的这种"性—效相关性"也正是中药所具有的独特属性。明代诸多医家对药物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传统药性理论进一步阐释与发挥,并将药性理论广泛应用于释方和制方。明代医家在前代医家经验基础之上总结提出的药性组方理论是对传统药性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扩充,对不断完善组方配伍理论以及指导后世临证组方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吉林中医药》2016,(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鼻渊临床选穴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9—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鼻渊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3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鼻渊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渊有着以本经配穴法、局部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和三部配穴法为主的规律。结论针灸治疗鼻渊,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选取以位于鼻部周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为主进行配伍,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增强针灸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明代医家苍龟探穴针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明代医家徐凤、汪机和李梴苍龟探穴针法的操作要领及特色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对比分析,认为徐凤针法的主要特色是在穴位浅部进行"一退三进"的钻剔,汪机的一种操作是在穴位浅层进行各个方向的探刺,并结合大幅度的提插和捻转,另一种操作是在穴位各部"三进一退"后,重点在深部(地部)进行盘剔,而李梴是在穴位的浅部的每个方向均行"三进四剔",总结出苍龟探穴针法的操作关键点应为"钻"和"剔"的操作,而现代医家均缺少"剔"的操作,并没有保持古代针法的原貌。应该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古代针法的优点和精华,并紧密结合现代针灸临床实际,对古代针法进行规范化研究,增加可操作性,这是古代针法研究的正确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