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相关并发症、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并用单因素)(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受调查的2966例糖尿病患者中,1528例有应答,应答率为51.5%,应答者平均年龄(57.71±11.12)岁,应答者中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99例,患病率为13.0%。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较2006年全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病率低,早期规律的眼底检查及危险因素的预防对阻止DR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 ,在新疆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分布特征报道较少 ,给本地区 DR防治带来不便。为此 ,我们对 1995~ 1998年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并发 DR的维吾尔族、汉族糖尿病 (DM)患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1.对象 :自 1995年以来在我科住院确诊的 2型 DM患者5 6 5例 (按 1985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 2 5 5例 ,女310例 ,平均年龄 5 3.4± 9.3岁。汉族 36 2例 ,维吾尔族 (简称维族 ) 2 0 3例。2 .方法 :1眼科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新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337例,其中老年组109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患者血糖状况资料并采用免散瞳的眼底照相机(TRC-NW100 non-mydriatic camera,Topcon,日本)进行眼底病变筛查,计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 结果 受试者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4.7%,其中老年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8.3%,非老年组为4.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糖尿病组与非老年糖尿病组中视网膜病变比较,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11)mm Hg与(113±7)mm Hg,P<0.05],而血糖水平、血脂及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与其它年龄组人群相似,其危险性并没有因为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刘磊  陈蕾  胡悦东  柳力敏 《山东医药》2009,49(36):52-53
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自然人群为基础,对我省沈阳市大东地区随机抽样1 534例,调查其基本情况及生活方式,并进行糖尿病筛查,确诊糖尿病者进一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结果1 534例接受检查者中确诊糖尿病148例,接受眼科检查137例,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7例(12.41%),高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偏大、长病程、饮酒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呈显著相关。结论高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偏大、长病程、饮酒是糖尿病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接受糖尿病社区普查并完成免散瞳眼底照相的居民,按登记序列号顺序抽取糖耐量正常者499例、糖耐量异常者490例、糖尿病病程0.05);糖尿病病程<10年组DR检出率为7.21%,病程≥10年组为26.65%(P<0.05),其中糖尿病病程及HbA1c与D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最高。病程及HbA1c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DM组)138例,按眼底结果进行分组,对相关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病程、血压、血糖、尿蛋白排泄率、血脂等进行分析。结果:DR与病程、UAER、ApoB密切相关。结论:病程、UAER、ApoB是DR的三个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90例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等各生化指标并检测眼底,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无病变组)、无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无增殖期组)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3组,比较各组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指标。结果无病变组103例,无增殖期组59例,增殖期组28例。3组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21.1±93.3)(、149.6±112.1)及(182.2±8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7±2.3)、(9.7±2.1)及(9.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56.0±185.6)、(234.2±535.1)及(229.9±513.9)mg/L,(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04、1.002和1.143)。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DM组)138例,按眼底结果进行分组,对相关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病程、血压、血糖、尿蛋白排泄率、血脂等进行分析.结果DR与病程、UAER、ApoB密切相关.结论病程、UAER、ApoB是DR的三个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可能逆转,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甚微,而中重度 NPDR 及增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外周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0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和尿微量白蛋白、神经传导速度及相关指标测定,计算微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并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初诊糖尿病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为16.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18.7%;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37.3%。(2)收缩压和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4)初诊2型糖尿病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结论北京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占一定比例,微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控制血压、血糖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江苏省不同糖耐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内容包括体检、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血脂等,并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结果(1)NGT组、IGR组和T2DM组的MS的患病率分别为16.3%、47.6%及64.6%。(2)T2DM组女性MS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72.6%vs53.1%),而NGT组及IGR组MS患病率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IGR组:53.9%VS39.8%;NGT组:16.7%伽15.7%)。(3)从NGT→IGI→T2DM,MS患者中合并3种MS组分者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合并4种及5种MS组分者的比例逐渐增多。结论在T2DM前期IGR阶段,MS患病率已经显著升高;T2DM患者常合并多种代谢异常,是MS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210例)。分别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病程、血压、血糖、血脂、24h尿白蛋白排泄率等生化指标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胰岛素应用情况等,两两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DR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R组患者的腰围、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尿酸排泄率、纤维蛋白原、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肌酐、血黏度均明显高于NDR组[分别为(95±11)、(93±10)cm,(12-±7)、(7±7)年,(144±23)、(135±19)mmHg(1mmHg=0.133kPa),(83-±12)、(81±10)himHg,(316±87)、(300±86)μmol/L,(26±15)%、(23±11)%,(3.5±1.1)、(3.1±0.8)g/L,(125±122)、(51±45)mg/24h,(8±5)、(6±3)mmo]/L,(110±101)、(71±48)μmol/L,39/115/44、57/303/109,t值分另0为-2.069、-8.285、-4.807、-2.612、-2.104、-2.883、-4.186、-7.949、-5.132、-4.561、6.513,均P〈0.05],而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9-±2.2)、(8.1±2.1)g/L,(4.5±2.3)、(4.0±2.1)μmol/L,(13±6)、(12±6)μmol/L,(27±22)、(21±16)U/L,(117±43)、(88±50)ml/min,t值分别为-0.067、2.719、2.396、3.22、6.548,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N的严重程度与DR的发生发展呈显著正相关(r=0.513,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5年、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及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本院1254例2型糖尿病人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为23.6%,其中男性为19.9%,女性为26.4%,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R患病率为11.3%。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DR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p)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关系。方法418例T2DM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另选取100名性别构成、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NC)组。采用PCR技术扩增Hp1和Hp2特异目的片段,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Hp分型,分析Hp多态性及各项临床指标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NPDR组与PDR组两两组间,T2DM组与NC组间,H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SBP、TC、24h尿白蛋白(24h 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p与DR发病无关。结论Hp多态性与天津地区DR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3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均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与非DR(NDR)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相比,DR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风险呈U型关系;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中,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8~0.98,P<0.01);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9%(OR=0.91,95%CI 0.84~0.96,P<0.01)。在女性中,当总胆红素<12.8μ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17%(OR=0.83,95%CI 0.72~0.95,P<0.01);当总胆红素≥12.8μmol/L时,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0%(OR=1.10,95%CI 1.01~1.20,P<0.05)。当间接胆红素<9.8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20%(OR=0.80,95%CI 0.68~0.94,P<0.01);当间接胆红素≥9.8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3%(OR=1.13,95%CI 1.01~1.25,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患病风险存在U型关系,在男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江苏地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008年江苏地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行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身高、体质量、腰臀围、体质指数、血压检测。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MS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建议的诊断标准,分析患病率。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并对MS的危险因素做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江苏地区3436名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MS、高血糖、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0.9%、18.7%、23.0%、35.4%、39.8%、28.5%和13.3%,标化后患病率分别为8.56%、15.9%、18.9%、27.8%、35.8%、27.1%和13.2%,上述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MS患病率:农村(19.9%)〉城镇(15.8%)〉城市(14.6%),男性城镇(23.7%)〉农村(21.7%)〉城市(19.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为MS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苏地区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MS患病率分别为8.56%和15.9%,已成为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空腹血浆内脂素水平在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7.64±1.37,27.423±1.34和26.55±1.64)μg/L,P<0.05],但与肥胖无关.血浆内脂素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317,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空腹血糖是影响血浆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代谢状态有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