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65-1666
目的对比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一年复发率,以及手术前后的相关评分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组的术后1年复发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的GC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22)和B组(n=23).A组采用Lvis支架辅助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即刻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26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颅内Neuroform支架辅助Matrix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瘤完全填塞9例、大部分填塞13例、部分填塞4例,疗效满意。结论颅内支架和弹簧圈联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效果满意,在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选择好颅内支架的大小及恰当的植入位置,通过Matrix弹簧圈栓塞入瘤腔后,有效的促进血栓和结体组织形成,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疾病特点、治疗需求,对比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单纯开颅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2020年3月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患者(n=80),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采取随机法分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少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疾病近年来较为常见,需采取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与开颅手术比较,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确切等优势,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置入支架13枚,支架一次性到位12枚,通过调整后到位1枚,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2例,不全栓塞1例;出院时按改良Rankin评分0分12例,1分1例,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例经1个月~3年随访,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随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6例患者28个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28个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0个动脉瘤100%栓塞,6个动脉瘤95%栓塞,2个动脉瘤90%栓塞.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6个月,未见再出血发生.结论 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归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探寻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全面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综合评分)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及其并发症处理。方法25例患者采用Seld inger's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动脉鞘,沿动脉鞘置入导引管、微导丝导引微导管,用第三代水解脱铂金圈行动脉瘤栓塞。结果致密填塞动脉瘤22例,大部填塞3例。载瘤动脉通畅。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结论介入操作技术、铂金圈大小和数量以及辅助技术是提高栓塞效果,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后行介入栓塞治疗,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全部致密栓塞,其中有27例患者恢复良好,有2例中残,仅有1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后行介入栓塞治疗,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这种治疗方式有着手术风险小、微创、后遗症少、适应证广及疗效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方法.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其中9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47%,其中3例死亡,病死率3.49%.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有效预防并发症,术后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给予相关指导,可确保手术效果,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及操作技术。方法:选择并回顾性总结分析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共发现动脉瘤63例,前交通动脉瘤28例,后交通动脉瘤25例,颈内动脉岩段动脉瘤3例,在全麻下将可脱性微弹簧圈经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诱发血栓形成并最终使动脉瘤闭塞,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结果:1例因术中过度栓塞造成载瘤动脉血流略显受阻,1例略有神经功能障碍,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经继续栓塞止血成功;其余53例患者中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可脱性弹簧圈可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一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均进行CTA与DSA检查比较CTA与DSA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所测量瘤体大小,并观察CTA与DSA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CTA所测量的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对不同部位的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确诊,联合DSA可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患者的79个不同部位的动脉瘤,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提供的信息来指导栓塞治疗,并与常规DSA相比较。结果: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载瘤动脉、瘤体、瘤颈及载瘤动脉和毗邻血管的关系,比常规DSA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三维重建对动脉瘤治疗适应证的判断、弹簧圈的选择、假性动脉瘤的诊断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抢救急性动脉大出血中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动脉性大出血患者介入诊治资料。均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入路,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靶血管或注射血管收缩剂进行止血。结果:37例大出血患者(盆腔大出血2例。肾出血5例,胆道术后大出血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下消化道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1例,妇科大出血8例,支气管大咯血7例),30例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两次栓塞止血,1例栓塞止血失败,5例下消化道出血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明显。结论:介入放射学经皮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对动脉性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或注射血管收缩剂止血安全、高效,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具有无创型、安全以及避免了对比剂过敏、肾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以及Willis环形态改变的研究中。由于Willis环自然变异率高,并且通常伴有不同部位的颅内动脉瘤,为研究二者关系,回顾近年来用3D-TOF-MRA检查方法对Willis环形态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部位的研究行归纳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在产妇晚期产后大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将分娩晚期产后大出血的96例产妇,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对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选择髂内动脉为靶点,可较快控制症状、增加患者满意度,该方法快速、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MR-VWI)对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共58例(70个瘤体),依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其分为A组(破裂,10个瘤体)及B组(未破裂,60个瘤体),同时再将B组依据患者是否存在症状分为B1(有症状12个)及B2(无症状48个)。所有入组患者均经MR-VWI进行检查,对比观察各组间MR检查结果。结果 B组瘤体大小、瘤径宽度、子囊比例、高宽比及瘤径强化分级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1组患者高宽比及瘤壁强化分级明显高于B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使用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可有效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具有无创,高效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产后大出血产妇60例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栓塞治疗)和观察组(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对比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好,不良反应6.6%,对照组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建新  刘献志 《中国校医》2021,35(12):911-913
目的 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不同时期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7月收治的86例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于发病后72~96 h内实施,观察组于发病72 h内实施.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