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IUA)宫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复发提供临床理论指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且符合IUA临床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37例。比较两组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粘连程度、粘连范围、粘连性质、粘连部位、病程、节育环、人工周期治疗、人工流产、复发性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清宫、引产清宫、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史、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史及宫腔操作次数与IUA复发密切相关(均P<0.05)。IUA复发与粘连性质、粘连部位、病程、人工流产、复发性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清宫、宫腔操作次数相关(均P<0.05)。结论通过对IUA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法,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从而减少IUA复发。  相似文献   

2.
自然流产与既往孕产状况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既往孕产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兰州市某医院2004~2005年住院孕产妇住院病历共计5002份,摘录相关研究信息,计算有关率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既往人流史的一般流产和过期流产发生率均高于无人流史的,分别为6.70%、5.66%,既往人流次数越多,自然流产一般类型的发生率越高(χ2=6.69,P<0.05),自然流产一般类型的各个发展阶段和既往人流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2.68,P<0.05);有既往生育史的一般流产、过期流产和习惯性流产发生率均高于无既往生育史的(P<0.01),分别为7.20%、5.20%和0.76%,既往生育次数越多,自然流产一般类型的发生率越高(P<0.01),自然流产一般类型的各个发展阶段和既往生育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6.57,P<0.05)。结论自然流产的发生与既往人流和生育密切相关,真正做到有计划的生育,减少胎次和人流次数,可以降低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宫腔粘连患者中81例(72.31%)患者为轻、中度宫腔粘连,31例(27.69%)患者为重度宫腔粘连。吸宫时负压高、吸宫时间长、病因、既往宫腔操作次数多、二次清宫、前次宫腔操作与粘连分离术间隔时间短是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宫时负压高、吸宫时间长、病因、既往宫腔操作次数多、二次清宫、前次宫腔操作与粘连分离术间隔时间短是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当加强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IUA)的影响因素,为减少IUA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因流产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UA分为IUA组和对照组。分析发生IUA的相关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46例(15.33%)发生IUA。孕次、产次、吸宫时负压、吸宫时间、流产史是宫腔镜术后IU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术后IUA发生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孕次、产次、吸宫时负压、吸宫时间、流产史,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IUA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稽留流产清宫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因稽留流产在我院行宫腔镜清宫术80例(观察组),与同期稽留流产常规清宫术86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妊娠物残留发生少,术后流血时间短,子宫内膜创伤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宫腔镜下发现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双角子宫畸形、粘膜下子宫肌瘤等宫腔因素流产,而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无一例发生大于500 ml的阴道流血、子宫穿孔、水中毒、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稽留流产宫腔镜清宫术能有效减少妊娠物残留、降低多次清宫的创伤、缩短术后流血时间、减少子宫内膜创伤。并可发现宫腔粘连、子宫畸形、粘膜下肌瘤等流产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亲既往生育史对低出生体质量(LBW)儿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娩出的375例LBW儿为研究对象,纳入LBW儿组(n=375)。选择同期于本院产科娩出的5 157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为对照组(n=5 15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母亲既往生育史对LBW儿发生的影响。 结果①既往有怀孕史(孕次≥1时OR=1.46,95%CI:1.18~1.81;孕次≥2时OR=1.80,95%CI:1.40~2.32)、生产史(产次=1时OR=1.65,95%CI:1.29~2.11;产次≥2时OR=2.68,95%CI:1.71~4.20)、多次(≥2次)自然流产史(OR=2.70, 95%CI:1.67~4.35)、既往分娩早产儿(OR=6.32,95%CI:2.86~13.97)、分娩LBW儿史(OR=4.62,95%CI:1.48~14.40)及不良孕产史(OR=3.26,95%CI:2.07~5.14)均是LBW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既往多次自然流产史(aOR=1.08;95%CI:0.49~2.39)、分娩早产儿史(aOR=1.00,95%CI:0.31~3.19)与不良孕产史(aOR=1.51,95%CI:0.64~3.55)是LBW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孕次、产次、自然流产史、分娩早产儿史及不良孕产史均是早产LBW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2,95%CI:1.34~2.20;OR=1.99,95%CI:1.54~2.58;OR=1.80,95%CI:1.30~2.50;OR=8.32,95%CI:3.75~18.43;OR=3.57,95%CI:2.18~5.85)。既往分娩LBW儿是足月LBW儿的独立危险因素(aOR=7.93,95%CI:1.72~36.46)。 结论LBW儿的发生与母亲的孕次、产次、多次自然流产史、既往分娩LBW儿等生育史有密切关系,而与既往分娩早产儿史、不良孕产史等相关性较小。对上述妇女再次怀孕时,应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服务,以有效减少LBW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MA)患者在孕早期流产危险因素列线图。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因稽留流产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职工医院治疗的孕妇125例为研究组,随机纳入同时期正常孕妇12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年龄、环境因素、动物接触史、叶酸使用、文化程度、流产情况、疾病史、激素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孕早期发生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孕早期稽留流产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研究组孕妇年龄、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催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妇年龄(OR=1.809,P=0.003)、吸烟饮酒(OR=78.120、P=0.044)、职业暴露(OR=61.238,P=0.021)、T水平(OR=5.432,P=0.001)是孕早期发生MA的危险因素。PRL(OR=0.376,P=0.003)、E2(OR=0.258,P=0.016)、P(OR=0.396,P=0.005)是孕早期发生MA的保护因素。预测孕早期MA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的C-index为0.912(95%CI:0.874-0.943)。结论列线图中孕妇年龄、环境因素、激素水平能较准确的预测孕早期发生MA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发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ART术后妊娠晚期自然流产的患者111例及同期ART后足月分娩的183例妇女,分析与晚期自然流产有关的因素。结果:ART后晚期流产的相关因素有宫颈操作次数(OR=1.356)、胎膜早破(OR=13.881)、减胎术(OR=5.363)、双胎妊娠(OR=1.136)。结论:行ART治疗的不孕患者如有多次宫腔操作史,后天性的宫颈管机械损伤不容忽视;当伴多胎妊娠时应严密监测宫颈长度,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  相似文献   

9.
影响早孕药物流产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终止早孕结局的相关因素,为选择合适的终止早孕方法提供思路。方法:以药物流产后因不全流产或失败行手术干预者为病例组,以药物流产后完全流产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1:4比例匹配对照组,分析药物流产时手术干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药物流产后需手术干预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孕次(OR=2.051,P<0.001)、流产次数(OR=2.677,P<0.001)、有分娩史(OR=2.328,P<0.001)、孕囊直径(OR=2.115,P<0.001)、子宫前倾前屈位和后倾后屈位(OR=2.031,P<0.001;OR=2.384,P<0.001)。经多因素分析,药物流产后需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为孕次(OR=2.317,P<0.001)、流产次数(OR=1.897,P<0.001)、孕囊直径(OR=1.196,P<0.001)和子宫位置(OR=1.494,P>0.05)。结论:妊娠次数多(≥3次)、流产次数多(≥3次)、孕囊直径大(>25mm)、屈位子宫(前倾前屈或后倾后屈)的早孕妇女选择药物流产时需要手术干预的可能性较大,而剖宫产史与药物流产结局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亲既往生育史与早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单胎活产早产儿1 019名,与同期分娩的9 160名单胎活产足月儿进行病例对照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母亲既往生育史与早产及不同亚型早产的关系。结果母亲既往早产史是早产及不同亚型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既往自然流产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多,早产风险明显增高,且这一风险对于早期早产的影响较中度早产更高;既往死产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既往自然流产史与既往死产史是无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既往宫外孕史与既往妊娠史与早产及任一亚型早产的发生无相关性;既往分娩史是医源性早产的危险因素,但与自发性早产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早产的发生与既往早产史、自然流产史、死产史、分娩史密切相关,对于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育龄期妇女再次生育前应给予额外关注,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王瑞霞  王娜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06-2007
目的:探讨口服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流产与继后妊娠胚胎停育是否相关。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10年5月期间于廓坊市妇幼保健中心门诊手术室行人工流产术或清宫术,年龄为22~35岁,孕7~12周的健康妇女3 23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因胚胎停育而行清宫术者896例作为病例组,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胚胎无任何异常者2 337例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中有米非司酮服用史者284例,占31.7%,无米非司酮服用史者612例,占68.3%;对照组中有米非司酮服用史者657例,占28.1%,无米非司酮服用史者1 680例,占71.9%,米非司酮服用史与胚胎停育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米非司酮服用时间与此次妊娠间隔不足两年者73例,占25.7%,间隔时间在两年以上者211例,占74.3%;对照组中米非司酮服用时间与此次妊娠间隔不足两年者129例,占19.6%,间隔时间在两年以上者528例,占80.4%,米非司酮的服用与再次妊娠的间隔时间也与胚胎停育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会增加继后再次妊娠胚胎停育的风险,尤其是在间隔时间两年之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工周期或节育器留置治疗及预防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做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CRM)和子宫内膜多发性息肉电切术(TCRP)的患者,比较无处理组(A组)、置环组(B组)及置环加人工周期组(C组)的月经量恢复及宫腔镜下宫腔情况和妊娠情况。结果:置环及置环加人工周期A组出现不孕及月经量过少、单纯月经过少和闭经以及周期性腹痛的患者多于B组和C组,而C组最少(P<0.05);B组、C组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小于A组(P<0.05),而C组更低(P<0.05);术后半年随访A组妊娠率低于B组和C组(P<0.05),而C组高于B组(P<0.05)。结论:置环加人工周期对宫腔电切术后宫腔粘连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高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160例异位妊娠患者和随机抽取的320例宫内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结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所有统计资料用SPSS13.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480例,其中异位妊娠患者160例(33.3%),宫内妊娠320例(66.7%),患者平均年龄为(31.3±6.5)岁。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炎史(P=0.010)、人工流产史(P=0.023)、药物流产史(P=0.024)、宫内节育器避孕(P=0.011)、盆腔手术史(P=0.016)与异位妊娠的发病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炎(OR,2.442;95%CI,1.210-4.930;P=0.013)、人工流产史(OR,2.094;95%CI,1.188-3.691;P=0.011)、药物流产史(OR,2.011;95%CI,1.055-3.835;P=0.034)、宫内节育器避孕(OR,3.140;95%CI,1.161-8.496;P=0.024)、盆腔手术史(OR,2.789;95%CI,1.167-6.666;P=0.021)是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盆腔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宫内节育器避孕、盆腔手术是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些危险因素应给与积极的干预,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雌孕激素序贯用药治疗流产术后宫腔残留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站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刮宫治疗,观察组于人工流产术后第7 d行B超检查,观察宫腔残留情况后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雌孕激素序贯用药治疗能够有效清除宫腔残留,缩短出血时间,减轻腹痛,有利于重新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促进子宫功能修复,避免再次刮宫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及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身心应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妈富隆在预防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宫腔粘连中的作用,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稽留流产并自愿行清宫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相同剂量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其他促进子宫恢复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短效避孕药妈富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减少、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等恢复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应用妈富隆能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及促进月经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然  杨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895-389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3例因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大量出血急诊入院,术前均被误诊;2例以"不全流产"、"胎停育"收入院,清宫术中阴道大出血;另2例早孕,因术前诊断明确,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了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7例患者中,2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行子宫下段瘢痕病灶楔形切除术+子宫修补术,2例行甲氨蝶呤(MTX)介入+超声监护下刮宫,2例行MTX+米非司酮+超声监护下刮宫。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较少见,临床易误诊,对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应结合妇科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漏诊、误诊,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梁冬莲  林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95-2996,3004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产妇的清宫时机。方法为了解决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和失血量过多的问题,本研究对不同时机行清宫术的孕妇进行术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本文1210例接受药物流产的孕妇中完全流产者1015例,占83.88%(1015/1210),流产失败195例,占16.12%(195/1210);流产失败195例产妇均行清宫术,其中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即行清宫术,留院8d后仍然未能排出孕囊并于当天即行清宫术60例(I组);药物流产后d8复诊时行清宫术85例(Ⅱ组);药物流产后d15复诊时行清宫术50例(Ⅲ组)。I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明显低于Ⅱ组,而Ⅱ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则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5.68,P均﹤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P﹤0.05)。I组产妇清宫术后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d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Ⅱ组,而Ⅱ组的产妇清宫术后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d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4.11、6.94、4.57,P均﹤0.05)。各组间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d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不全流产率相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流产后根据出血量判断其中药物流产失败者,并应尽早行清宫手术,可以有效解除造成流血量过多和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并大大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帮助孕妇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子宫内膜中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ysyl oxidase like 2,LOXL 2)、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的表达,并分析上述因子的表达与IU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中、重度IUA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中获取IUA周围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组(增殖期9例,分泌期11例);选择同期因输卵管性不孕、子宫纵隔的患者20例,宫腔镜术中获取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LOX、LOXL 2及TGF-β_1的表达情况。结果 (1)研究组LOX的表达(7.00±3.15)低于对照组(10.20±2.42),而LOXL 2、TGF-β_1的表达(9.80±2.75、8.80±2.46)均高于对照组(6.60±2.68、5.00±1.77)(P0.05);(2)LOXL 2与TGF-β_1呈显著正相关(r=0.418,P0.05);(3)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与LOX、LOXL 2及TGF-β_1表达的相关性:残留内膜面积50%的患者子宫内膜中LOX的表达降低、LOXL 2和TGF-β_1的表达升高(P0.05);既往流产次数≥3次的患者子宫内膜中LOXL 2的表达升高(P0.05);年龄≥32岁、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中TGF-β_1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IUA子宫内膜中LOX、LOXL 2及TGF-β_1的异常表达与残留内膜面积、AFS评分严重程度、既往流产次数及年龄相关,可能在IUA发生发展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窥式负压吸宫术在非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自愿选择内窥式负压吸宫术的早孕妇女300例(可视人流组),选取同期要求实施传统负压吸宫术的非高危人流者300例(传统人流组),分析两组产妇的术中疼痛、术中出血、术后出血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满意度情况。结果:①可视人流组术中疼痛明显轻于传统人流组(P<0.05);②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视人流组术后出血天数明显少于传统人流组(P>0.05);③两组无子宫穿孔发生,两组人流综合征、人流不全、宫腔感染、宫颈粘连及月经失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可视人流组手术满意度明显好于传统人流组(P<0.05)。结论:内窥式负压吸宫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方法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1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发病年龄、孕周、剖宫产术至发病的间隔时间、首发症状、发病部位、诊疗过程、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及结局。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1岁,48例有1次剖宫产手术史,3例有2次剖宫产手术史,此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产术后8个月~10年。32例主诉有停经史及阴道少量出血。17例无症状者彩超直接确诊瘢痕妊娠,1例误诊为早孕外院行刮宫术发生阴道大出血。1例误诊为稽留流产,共有49例治疗前确诊。通过剖宫产病史,妇科检查和血HCG、超声及MRI等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是根据彩超及血HCG值予以个体化治疗,包括米非司酮联合MTX全身药物保守治疗,或经米非司酮联合MTX全身药物保守治疗后,B超监测下行宫腔镜直视下刮宫术,术后予以球囊压迫宫腔止血。除1例转入外院,其余病例保守治疗均获成功,保留了生育功能。平均住院9天。结论:CSP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临床易误诊,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个体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