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搜索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文献及处方,运用Excel 2016软件统计中药种类和频次。使用SPSS22.0和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70篇文献,其中符合条件的文献共48篇,涉及处方57首,中药19大类,共117味,用药频次达560次。对57首处方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高频药物为芍药、川芎、当归、地龙、红花、桃仁、黄芪等,同时得到389条关联规则和7个有效聚类群:瓜蒌-胆南星、白术-半夏-茯苓、郁金-水蛭、牛膝-钩藤、鸡血藤-全蝎-桂枝、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结论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以活血化瘀药为重点药,结合气虚血瘀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适当加用辅助药,兼顾整体。聚类分析可发现药物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整理和归纳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198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以上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文献中的方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中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挖掘、整理和分析方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40篇文献,显示PCI术后心绞痛的证型分布主要有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瘀血痹阻证;得到140首方剂,共132味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丹参、黄芪、川芎、甘草、当归、党参、红花、瓜蒌、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功效归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方。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用药以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所得新方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方法收集1956年—20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老中医著作,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利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证候要素、常用单药、对药、角药、药物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及新方发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02则,药物共178味。证候要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血瘀(64次,占62.3%)、气虚(44次,占43.1%)、痰浊(41次,占40.2%)。最常用的单药为丹参(64次,占62.7%)、川芎(50次,占49.0%)、赤芍(43次,占42.2%)。最常用的对药为川芎-丹参(36次,占35.1%),最常用的角药为红花-赤芍-川芎(25次,占24.5%)。关联度高的中药组合为红花+赤芍→川芎(置信度为0.961 5)。通过熵方法得出22组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为薤白-半夏-瓜蒌和黄芪-甘草-丹参等;得出11组治疗冠心病的新处方。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及开发治疗冠心病新药优先考虑以血瘀、气虚、痰浊等为主要适应证,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丹参、川芎、赤芍等;配伍规律优先考虑红花、赤芍配伍川芎等;核心药物组合多为瓜蒌薤白半夏汤、生脉饮等临床常用治疗冠心病方剂的药物组成,候选新处方治法除强调活血、益气、祛痰外,还兼顾安神、行气、健脾、疏肝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中药药性及症-证-法-方-药网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进行关联网络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症-证-法-方-药网络。结果:共纳入方剂145首,包含中药161味。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等组方;症-证-法-方-药网络提示本病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较为常见,症状以心悸、气短、乏力、水肿等的频次较高,治法以活血利水、益气活血、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核心,方剂以苓桂术甘汤、生脉散、真武汤、血府逐瘀汤为高频方剂,组方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茯苓、川芎、桂枝、人参、麦冬等。结论:构建了中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症-证-法-方-药网络,客观反映了本病的辨证分型和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中风病方剂用药、配伍规律及其病机。方法通过检索2006年—2016年期刊数据库,筛选出210首治疗中风病(发病6个月以内)的方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软件Excel、SPSS进行药物频数分析、相关系数与因子分析,探讨现代中医治疗中风病的用药配伍规律,分析中风病的病理因素及其病机。结果治疗中风病主选药物根据出现频次大小依次为地龙、川芎、丹参、黄芪、牛膝等;药物类别根据出现频次大小依次为活血化瘀药、息风止痉药、补气药等;常用药对依次为黄芪配伍地龙、桃仁配伍红花、当归配伍川芎等。因子分析显示,方剂用药主要有10大类:F1、F2、F3、F4、F5、F6、F7、F8、F9、F10,其重要性依次为F1F2F3F4F5F6F7F8F9F10。结论中风病的病位主要在心肝肾,涉及肺、脾胃、大肠等。中风病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气虚、阴血亏虚为本,标则以瘀血、肝风为主,涉及热、痰、湿、水、外风、气滞,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血亏虚、阴虚阳亢、水湿瘀热互阻、风痰上扰、肝风内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冠心病病人的中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1 986例病人中药应用情况进行临床横断面调查,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茯苓、赤芍、半夏、陈皮、桃仁、白术、瓜蒌、当归、炙甘草、党参、麦冬、黄芪、薤白、柴胡、枳壳、生甘草、五味子等;两味中药之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赤芍与川芎、赤芍与红花、红花与川芎、茯苓与丹参、红花与丹参、川芎与红花、川芎与丹参、赤芍与丹参、桃仁与红花之间关联度较高;常用口服中成药包括芪参益气滴丸、复方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常用中药静脉制剂为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结论冠心病病人应用的中药以活血化瘀类最为多见,益气及化痰类中药亦多见,调查结果与证候特点相吻合,以药测证,药证相应,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CNKI、VIP、万方中文期刊等数据库1980~2014年9月间收录的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并对各种证型糖尿病用药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03首方剂中共使用155味中药,总用药频次1082,其中补益药43味,总频次414。疗效突出的高频补益药依次为黄芪、山药、麦冬、当归、甘草、熟地黄、枸杞子、人参、白术、太子参;其中补气药居于首位,补阴药紧随其次。在与补益药配伍的其他中药中,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是与之配伍最为频繁的三类药。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可知,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常用麦冬、北沙参、黄芪;阴虚热盛型常用黄芪、西洋参、阿胶;阴阳两虚型常用熟地黄、巴戟天、益智仁;湿热困脾型常用甘草、黄芪、绞股蓝;血瘀脉络型常用当归、黄芪、鹿茸。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2型糖尿病治疗中补益药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和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探究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2月—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沈宝藩教授门诊以冠心病作为第一诊断病人的病例资料,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沈宝藩教授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方剂329首,共涉及中药110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中药依次为川芎、丹参、当归、陈皮、红花。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心、肺、肝、胃经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较高的前5位药对为:丹参-川芎,红花-川芎,当归-丹参,红花-丹参,当归-川芎。核心药物为川芎、丹参、陈皮、当归、红花、太子参、葛根、郁金、炙甘草。结论: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较好地反映了沈宝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与益气、养阴结合辨证施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有效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把握现代中医辨治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用药特点。方法 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有关中药汤剂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方药数据库,对中药应用频次、功效进行统计;利用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28首处方,涉及60味中药,所有中药在处方中累计应用255次,其中,应用频次≥10次的中药依次为黄芪、川芎、丹参、当归、桃仁、红花、枳壳、赤芍,通过关联规则得出黄芪-川芎、桃仁-红花-川芎、川芎-当归-黄芪等常用中药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得出2组具有益气活血、理气活血功效的中药。结论 中医辨治冠状动脉慢血流常用益气活血类中药。  相似文献   

11.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运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根据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要求,设计临床调查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2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中医临床信息分析提取的思维特点,运用SAS6.11软件对223例病人进行系统聚类和主要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初步结果显示为3类证型特点:第1类型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肝脾气虚共134例;第2类型为气阴两虚、气虚重于阴虚,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兼有血瘀共62例;第3类型为气阴两虚、阴虚重于气虚,瘀热内蕴,兼有湿邪内停共27例。其中第1类型表现为以实证为主兼见虚证,第2类型、第3类型表现为以虚证为主兼见邪实。3类证候特点显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气阴两虚为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结论:聚类分析及主要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在较大程度上能体现出肝炎肝硬化中医证侯的特点及规律性,肝炎肝硬化3类中医证候特点基本符合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治疗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该学院接受治疗的94例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则在西医治疗方案之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乏力、肢体疼痛和肢体麻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0.060、1.494,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乏力、肢体疼痛和肢体麻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3、5.371、26.319,P<0.05)。结论针对消渴病痹证气虚血瘀证可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的治疗方案,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瘀阻肾络证应用黄芩葛根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为该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瘀阻肾络证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常规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针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黄芩葛根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治愈率(60.00%)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瘀阻肾络证患者采用中药黄芩葛根汤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也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住院和(或)门诊的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  相似文献   

15.
心脏X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初步探讨中医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心脏X综合征病人证候进行分析,据此以理气宽胸活血法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心脏X综合征病因多为情志不遂,病机多为气滞痰阻血瘀导致心脉痹阻;理气宽胸活血法能减少心脏X综合征病人心绞痛的发生,改善病人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癌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型患者后,对证候、甲胎蛋白、肿瘤形态、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64位原发性肝癌患者(辨证属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人,治疗组患者在TACE治疗基础上口服抗癌方煎剂,对照组患者单纯行TACE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29/32)、65.63%(21/32),肿瘤初次复发率分别为9.40%(3/32)、34.38%(11/32),治疗组患者在血清AFP水平的降低及中医证候显著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型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肿瘤的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治疗老年肛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中文文献库,纳入相关文献。根据分层聚类、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高频用药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中,有31篇涉及口服方剂,24篇涉及外洗方剂,总共涉及处方107份。高频口服药19味,药对18对,聚类方4则;高频外洗药16味,药对7对,聚类方3则。结论老年肛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术后,中医内治与外治均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益气托毒、活血止痛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规范化治疗CHB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中医证候量表对594例轻度CHB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聚类,并结合变量频数分析对证型归属进行判定.结果:收集的轻度CHB病例均以肝郁脾虚为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合并有6个兼证,分别为肝郁脾虚兼湿热阴虚血瘀证型(62.80%)、肝郁脾虚兼肝肾阴虚证型(24.24%)、肝郁脾虚兼肝郁化火证型(5.05%)、肝郁脾虚兼肝胃不和证型(3.70%)、肝郁脾虚兼中气亏虚证型(2.53%)和肝郁脾虚兼瘀血阻络证型(1.68%).肝郁脾虚兼湿热阴虚血瘀证型又进一步分为5个亚型,分别为脾虚为主型(45.30%)、普通型(22.52%)、气滞为主型(17.70%)、湿热为主型(10.46%)、肾虚为主型(4.02%).结论:肝都脾虚证型为轻度CHB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心电图疗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21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建立慢性心力衰竭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的病性要素以气虚、阳虚、痰浊、血瘀为主,病位要素与心、脾、肺、肾、肝相关,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病性要素与病位的结合。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五脏相关,痰瘀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