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检索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术前放射治疗和直肠肿瘤"为关键词,检索1990-01-2009-10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文献1200条.纳入标准:1)关于直肠癌术前放疗的适应证、优缺点、放疗模式的研究;2)关于直肠癌术前放疗的意义、不良反应、术前放疗敏感性预测、术前放化疗方面的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最后分析34篇纳入.结果:直肠癌术前放疗能使肿瘤缩小,提高肿瘤切除率,提高保肛率,减少复发;并且术前放疗毒副反应轻.术前放化疗与术前放疗相比,可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率,降低分期.结论:术前放疗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关于术前精确分期、放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前放疗敏感性预测方面的问题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ANGPT-TIE信号通路与肿瘤之间关系的进展.方法:应用Pub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以“Angiopoietin、Tie2、实体瘤、炎症和转移”为检索词,检索2000-01-2011-10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87篇,中文文献122篇.文献纳入标准:1)Angiopoietin及Tie的生物学特征及作用机制;2)Angiopoietin、Tie与血管发生、炎症及肿瘤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将符合条件的24篇文献纳入分析,进行综述.结果:ANGPT-TIE信号系统在血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它不仅对血管内环境稳定和血管成熟至关重要,而且也是血管发生和炎症通路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结论:ANGPT-TIE信号系统在肿瘤诱导的血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通过阻断该信号通路也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是抗血管生成治疗最有效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DNA-PK作为放化疗增敏靶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作为放化疗增敏靶点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DNA-PK、放射敏感性和化疗敏感性"为关键词,检索1998-01-2008-03关于DNA-PK研究的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 660篇,中文文献115篇.纳入标准:1)DNA-PK的功能;2)DNA-PK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研究;3)DNA-PK抑制剂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精选82篇文献,最后纳入分析35篇文献.结果:放射线和类放射线药物均可导致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DSB),从而杀伤肿瘤细胞,DNA-PK具有包括促进DSB修复在内的诸多功能.抑制DNA-PK的功能和活性,就可抑制DSB的修复,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结论:DNA-PK可以成为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但在临床应用方面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74-77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国内外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肾癌标志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和HighWire press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肾癌和生物标志、蛋白质组学和肾癌”为关键词,检索2003-2011年蛋白质组学技术与肾癌标志研究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2)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及鉴定肾癌标志;3...  相似文献   

5.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起源和分类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关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研究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学起源、分类和预后"为关键词,检索1990-2010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 520篇和中文文献986篇.纳入标准:1)MFH的组织来源;2)MFH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小细胞肺癌(SCLC)主要分子分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SCLC治疗提供新的指导方向.方法 以“small cell lung cancer"和“molecular subtype”为检索词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26篇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SCL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68和CK20肿瘤标志检测在大肠癌微转移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Medline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CD68、CK20、微转移和直肠癌”等为关键词,检索2005-01-2011-03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542条,中文文献86篇.纳入标准:1) CD68和CK20的一般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导致腰动脉损伤的医源性操作并分析其原因和治疗.方法 在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0年12月.文献纳入标准:脊柱手术中或术后被证实为腰动脉损伤.文献排除标准:创伤、腰动脉自身血管疾病导致的腰动脉损伤.结果 纳入医源性腰动脉损伤文献28篇,从19...  相似文献   

9.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来肿瘤千细胞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1979-01-2008-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 760条.纳入标准:1)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耐药机制、信号传导通路;2)肿瘤干细胞来源;3)肿瘤干细胞与肿瘤临床诊治的联系.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精选33篇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肿瘤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具有特异的表面分子标志,对放化疗不敏感.肿瘤干细胞存在Wnt、Notch、Hedgehog、Bmi-1等调节细胞自我更新信号通路异常.肿瘤干细胞是维持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靶细胞.结论: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迅速,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干细胞理论将改变目前肿瘤的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靶向治疗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中晚期肝细胞肝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检索系统,以"肝细胞肝癌"和"治疗进展"为关键词检索2007-01-2009-11相关肝细胞肝癌中晚期治疗进展的文献.纳入标准:1)肝细胞肝癌的病因、分布及分子生物学形成机制;2)原发性肝癌的分期研究及对治疗的指导;3)肝细胞肝癌的靶向、化疗及免疫治疗理念进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24篇文献.结果:针对肝细胞肝癌肿瘤血管形成机制及多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靶向治疗被证实为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成为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治疗新方向.结论:靶向药物相互联合或联合化疗成为治疗趋势;探讨对索拉非尼等药物的相对特异的生物学标志可更好地筛选敏感治疗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KN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09月,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1 482名患者。这项研究终点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较EGFR-TKIs单药能有效改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比值比(odds ratio,OR)=1.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0,2.46),P<0.000 1]、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OR=1.90,95%CI(1.46,2.48),P<0.000 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风险比(hazard ratio,HR)=0.62,95%CI(0.54,0.71),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皮疹[OR=1.64,95%CI(1.20,2.24),P=0.002]、高血压[OR=6.50,95%CI(4.07,10.39),P<0.000 01]、蛋白尿[OR=9.87,95%CI(2.97,32.81),P=0.000 2]发生率高于EGFR-TKIs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泻[OR=1.09,95%CI(0.54,2.17),P=0.82]、出血事件[OR=1.74,95%CI(0.74,4.09),P=0.21]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转移性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时,第一代EGFR-TKIs联合贝伐珠单抗与EGFR-TKIs单药相比能有效改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高血压、蛋白尿,试验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VIP和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纳入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比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11月.对所检索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合计1 094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在疗效评价方面,含贝伐单抗治疗的观察组在客观有效率(OR=2.63,95%CI:2.04~3.38,P<0.000 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X2=15.976,P=0.016 17)方面与不含贝伐单抗的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疾病控制率、mOS及安全性方面,贝伐单抗组疾病控制率(OR=2.52,95%CI:1.88~3.38,P<0.000 01)、中位生存期(mOS)(X2 =5.316 2,P=0.050 02)、恶心、呕吐(OR=0.87,95%CI:0.64~1.19,P=0.38),血小板减低(OR=1.01,95%CI:0.61~1.68,P=0.96),中性粒细胞减低(OR=1.38,95%CI:0.90~2.12,P=0.14)及贫血(OR=0.99,95%CI:0.46~2.12,P=0.97)的发生率与不含贝伐单抗组相同.但是高血压(OR=3.92,95%CI:1.05~14.62,P=0.04)、出血(OR=5.29,95%CI:0.87~32.31,P=0.07)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不含贝伐单抗组.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比培美曲塞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以替吉奥(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EmBase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晚期胃癌一线接受以S-1为基础的化疗对比非S-1化疗方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mRCT),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和不良反应(adverse effects,AE)。结果:纳入5项mRCT,共2182例病例。Meta分析显示,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与非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相比,两组的ORR无显著性差异(33.67%vs 36.27%,RR=1.07,95%CI:0.91~1.26,P=0.42);S-1组较非S-1组TTP延长(5.1月vs 4.3月,P=0.006),但未显示出总生存优势(P>0.05)。S-1组的白细胞减少(Ⅰ-Ⅳ,P<0.0001;Ⅲ-Ⅳ,P<0.0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Ⅰ-Ⅳ,P<0.00001;Ⅲ-Ⅳ,P<0.00001)、血小板减少(Ⅰ-Ⅳ,P<0.0001;Ⅲ-Ⅳ,P=0.02)、食欲下降(Ⅲ-Ⅳ,P=0.002)、恶心(Ⅰ-Ⅳ,P=0.009;Ⅲ-Ⅳ,P=0.0002)、呕吐(Ⅰ-Ⅳ,P=0.01)和黏膜炎(Ⅰ-Ⅳ,P<0.00001;Ⅲ-Ⅳ,P<0.00001)均低于非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与非S-1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在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方面相当,但可延长TTP及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晚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一线及后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及生存情况,为指导AGC的系统治疗及全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GC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资料、治疗相关资料、疗效评估、疾病转归等相关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一线及后线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线数化疗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差异。结果:一线治疗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37.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83.9%;二线治疗ORR为9.5%,DCR为44.6%;三线及以上治疗ORR为0%,DCR为15.2%。总体人群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时间为7.0个月,中位总生存(median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为15.6个月;二线治疗mPFS时间为3.0个月,mOS时间为7.2个月。一线化疗采取含铂方案与含紫杉方案对比,mPFS分别为7.0个月、4.5个月(P=0.041),mOS分别为16.0个月、9.0个月(P=0.061);二线含紫杉方案与含伊立替康方案对比,mPFS分别为2.6个月、4.0个月(P=0.531),mOS分别为7.0个月、6.5个月(P=0.822)。仅进行一线治疗、一线+二线治疗、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治疗的AGC患者mOS分别为14.0个月、14.0个月及20.0个月,进行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mOS优于进行一线+二线治疗的患者(P=0.001)。一线方案中采用两药或三药及以上、有无免疫治疗对患者的mPFS及mOS无影响,且二线治疗中有无联合免疫治疗对患者的mPFS及mOS也无影响。结论:含铂双药方案疗效较佳,应作为AGC患者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二线及后线化疗有效率较低,二线化疗方案紫杉类与伊立替康疗效无差异;在非选择AGC人群中,一线及二线治疗中联合免疫治疗未见改善生存,化疗仍然是基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吡咯替尼或来那替尼联合卡培他滨(Pyrotinib/Neratinib+Capecitabine,P/N+C)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Lapatinib+Capecitabine,L+C)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选自2005年01月01日截至2021年02月20日的潜在临床研究,合格的研究是前瞻性和注册的临床试验。对无病进展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具有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的合并优势比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合并风险比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包括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 015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在P/N+C组,6个月PFS[OR=1.87,95%CI(1.44,2.43),P<0.000 01]、12个月PFS[OR=3.87,95%CI(1.95,7.70),P=0.000 1]及ORR[OR=1.70,95%CI(1.10,2.64),P=0.02]较L+C组延长;在常见的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中,除P/N+C组的腹泻发生率较L+C组高[RR=3.10,95%CI(1.80,5.35),P<0.000 1]以外,其余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使用吡咯替尼或来那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更好,并且是一种安全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国人mCRC的大样本资料,特别是安全性数据。为此,我们开展了上市后临床研究——REACT研究(REal world study of Avastin in ColorecTal cancer;注册号:NCT 01319877),系统观察和评价真实世界(real world)中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国人mCR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根据预设的入排标准,纳入mCRC一线或二线治疗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终点指标是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次要终点指标为评估总体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KRAS突变状态和贝伐珠单抗用药周期(<8或≥8周期)对疗效以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分别采用RECIST 1.1版和NCI-CTC AE 4.03版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24家研究中心共纳入606例mCRC,中位年龄56.6岁(22~81岁),ECOG PS 0~1占76.7%;其中,一线患者453例,二线患者153例。贝伐珠单抗中位用药周期为5.0个(3.0~8.0个)周期。安全性方面:有102例患者(16.8%)发生≥3级不良事件(AE);66例(10.9%)发生≥3级可能与贝伐珠单抗有关的AE。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为高血压(1.8%)、蛋白尿(0.8%)、胃肠穿孔(0.5%)、出血(3.3%)、动脉血栓栓塞(0.3%)、静脉血栓栓塞(1.0%)、肠瘘(0.8%)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0.2%)。有效性方面:ORR为18.3%(95%CI:15.3%~21.6%),一线患者和二线患者的ORR分别为21.0%(95%CI:17.3%~25.0%)和10.5%(95%CI:6.1%~16.4%)(P=0.003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9.1个月(95%CI:8.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1.9个月(95%CI:17.1~25.7个月)。一线患者与二线患者的mPFS和m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FS:P=0.6530;mOS:P=0.3695)。按治疗周期划分,应用贝伐珠单抗<8周期患者的mPFS和mOS分别为7.8个月(95%CI:6.2~8.9个月)和17.6个月(95%CI:14.9~24.8个月);用药≥8周期患者的mPFS和mOS分别为11.6个月(95%CI:10.9~14.4个月)和30.8个月(95%CI:21.3个月~未达)。用药≥8周期患者的生存获益明显优于<8周期患者(mPFS:P=0.0001;mOS:P=0.001)。按KRAS突变状态划分,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mPFS分别为9.8个月(95%CI:6.7~12.3个月)和8.6个月(95%CI:6.2~9.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4)。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mOS分别为25.7个月(95%CI:16.9个月~未达)和14.3个月(95%CI:10.3~2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5)。结论REACT研究结果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用于一线或二线治疗国人mCRC患者的总体安全性良好,临床获益明显;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使用时间长(≥8周期)的患者比使用时间短(<8周期)的患者,具有更佳生存获益。这与欧美国家和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情况类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胆囊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晚期胆囊癌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治疗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以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ve free survival,mPFS)及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主要研究终点,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DCR为46.7% vs 1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其ORR为30.0% vs 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6)。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PFS分别为2.5个月(95%CI:2.311~2.689) vs 1.6个月(95%CI:1.439~1.7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mOS分别为4.6个月(95%CI:4.406~4.794)和3.8个月(95%CI:3.438~4.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8例(26.7%)、蛋白尿6例(20.0%)及高血压12例(40.0%);对照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14例(46.7%)、腹泻7例(23.3%)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7例(56.7%)。治疗过程中,两组尚未出现Ⅳ级毒副反应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该研究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二线治疗晚期胆囊癌患者中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其毒副反应可控。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以期改善此类人群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替莫唑胺(TMZ)联合全脑放疗(WBRT)与单纯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脑转移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按检索策略在EMbase、Cochrane、PubMed、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检索 2018年2月前的中英文文献,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目标文献。3位研究者单独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及提取数据。RevMan 5.3及Stata 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和化疗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共计 11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WBRT+TMZ组较WBRT组客观反应率高(OR=2.54,95%CI为 1.93~3.36,P<0.001),PFS长(MSR=1.329,95%CI为 1.143~1.545,P<0.001),血液反应的发生率(OR=3.44,95%CI为 1.63~7.26,P<0.05)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OR=1.69,95%CI为 1.24~2.31,P<0.05)更多见,其异质性均在可接受范围内。OS结果因异质性较大而未能得到无争议结果。出现头痛反应相近(OR=1.05,95%CI为 0.72~1.55,P=0.79)。 结论 WBRT联合TMZ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与单纯WBRT相比,有利于提高近期疗效,但血液及消化道反应更加常见但可控,头痛发生无明显差异。对远期的生存获益不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RALOX-HAIC)联合免疫及靶向药物三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9例行RALOX-HAIC联合靶免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以首次HAIC治疗为起点,以患者疾病进展、死亡、不可耐受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0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及安全性。结果:ORR为41.0%,DCR达87.2%,m PFS为7.3个月(95%CI:5.0~9.6),mOS为14.6个月(95%CI:10.8~18.5),其中1例患者成功转化行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埃克替尼治疗复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一线或多线化疗进展的98例EGFR 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埃克替尼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资料。结果:98例既往化疗失败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中,达到完全缓解(CR)1例(1.0%),部分缓解(PR)66例(67.3%),疾病稳定(SD)20例(20.4%),疾病进展(PD)11例(11.2%);客观缓解率(ORR)为68.4%(67/98),疾病控制率(DCR)为88.8%(87/98),中位无进展时间(mPFS)为8.8个月(95%CI:7.1~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5.5个月(95%CI:11.8~19.2个月)。亚组分析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的ORR(82.0% vs 54.2%,P=0.003)、mPFS(11.0个月 vs 6.0个月,P=0.008)及mOS(20.0个月 vs 12.6个月,P=0.016)均优于21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非脑转移患者的mOS优于脑转移患者(16.0个月 vs 8.0个月,P=0.039);不吸烟患者的ORR 优于吸烟患者(76.7% vs 55.3%,P=0.023);不同性别、年龄、肺癌分期、治疗线数、转移器官数对预后的影响均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为主,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可明显缓解。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既往化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