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麻痹性痴呆12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GPI)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智能检测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2例患者曾误诊为精神分裂症4例,躁狂发作3例,老年性痴呆3例,多发性硬化和病毒性脑炎各1例。所有患者梅毒螺旋体血液检查及脑脊液检查均为阳性,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均≤20分。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一般精神症状控制,智力部分恢复,神经体征残留。结论:麻痹性痴呆极易被误诊,忽略了患者的认知障碍和未做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是误诊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麻痹性痴呆(GPI)误诊病例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为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以精神疾病住院,后更正诊断为GPI的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38 ~51岁,平均42.3岁;工人2例,个体1例,无业2例;均初中以下文化;未婚1例,离异3例;否认重大疾病史及冶游史,经多方求证有冶游史2例,职业不洁接触史1例.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为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0分;血清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阳性;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TPPA均阳性,白细胞数>5 000/L,蛋白定性(+~++).经性病科会诊后确诊.  相似文献   

3.
1病例患者男,89岁,文盲。于2004年初自觉头晕、头痛不适,注意力难以集中,整日感疲乏,夜眠差,多梦,易醒,伴听力下降,无恶心、呕吐现象。当时查头颅CT等未见异常,服中药后病情好转。于2006年初出现性格改变,常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行为表现轻浮,举止粗鲁,对家人漠不关心,并出现敏感、多疑,怀疑儿子要迫害他,情绪不稳,无故骂人,呈间隙性发作,家人未予重视。至2010年10月,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听力明显下降,敏感,坚信儿子要迫害他,情绪易激惹,  相似文献   

4.
曾被误诊的麻痹性痴呆2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麻痹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曾被误诊的23例麻痹性痴呆,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并予驱梅毒及抗精神病药治疗。结果:驱梅毒治疗后可显著提高疗效。结论:麻痹性痴呆应及早正确诊断,作驱梅毒及抗精神病治疗。  相似文献   

5.
麻痹性痴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年来随着梅毒的发病率的升高 ,神经梅毒的发病亦有增加 ,麻痹性痴呆作为其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麻痹性痴呆因是一种可治的痴呆 ,及早诊断 ,对其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麻痹性痴呆临床特征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精神病样症状及多种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头颅MRI有特征性改变;血液和脑脊液RPR和TPPA均阳性;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需临床医师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7.
麻痹性痴呆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脑电图特征以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12例GPI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GPI患者临床以智能障碍、精神异常、癫痫最常见。12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凝集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 ),脑脊液TPPA均( ),而TRUST( )9例。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大脑皮质萎缩。3例以肢体抽搐为表现者脑电图可见广泛中高幅尖慢波,余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波。经抗梅毒治疗,痊愈4例,显效5例,好转3例。结论GPI现已是我国神经梅毒分型中极常见类型,多见于中年男性,临床表现多变,早期误诊率高,早期发现、及时正规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1病例患者,男,48岁,大学文化,已婚。因乱语,记忆力下降2年,加重2个月,于2005年9月14日住本院。患者于1999年在单位出现重大差错而辞职回家,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自觉脸变胖、发麻,易激惹,讲一些莫名其妙的话。2个月前出现自语,说有小人附在自己身上,外出不认识回家的路。否认冶游史。体检面具样脸,走路姿势僵硬,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精神检查:接触差,呆滞,答不切题,重复言语,反复讲“北京艾滋病”;理解能力差,不能理解“坐井观天”等成语的意思;不能计算100连续减7;注意力不集中,有空间感知觉综合障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血清梅…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42岁,工人,汉族.因突发胡言乱语伴肢体震颤、行动迟缓1年加重15d入院.2008-05-15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胡言乱语,诉墙上有人影,对周围人的询问不予理睬,几天后出现肢体震颤,渐不能独立进食伴言语欠清,行动迟缓,经外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抗精神病治疗病情无好转,且震颤进行性加重来我院求治.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394例麻痹性痴呆病例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首发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汇总分析了1990~2010年期间83篇国内文献报道的394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首发症状较常见的是记忆下降239例(60.7%);情感障碍195例(49.5%);人格改变171例(43.4%)。200例(50.8%)初期被误诊。394例中接受驱梅治疗346例,其中319例(92.2%)精神症状改善或好转。结论麻痹性痴呆应及早正确诊断,并接受系统驱梅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误诊为颅内多发转移癌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Cpri mary angi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报告了2例初步诊断为"脑内多发转移癌"的病人,进行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分析及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为PACNS。并对PACNS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报道的2个病例符合PACNS的特点。PACNS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部分PAC-NS病人的病情都很严重,患者颅内病变累及整个皮层和白质,很快出现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减退等症状,病灶的不规则环形强化,环形强化表面可辨皮层的沟回影像是一些PACNS患者的特征性表现。脑及脑膜的活检仍是诊断PACNS的金指标。结论:当脑内多个病灶,出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症状,未检测到原发病灶,不要轻易诊断为"脑内多发转移癌",要进行脑组织的活检,以除外PACNS这种罕见疾病的诊断,否则就会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血清酶学、肌电图改变,进一步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DMD患者45例,平均年龄(7.14±2.92)岁,分别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等。并进行肌电图检测。结果所有DMD患者血清酶学均增高,平均CK(13109.38±3023.99)U/L,LDH(1258.99±331.5)U/L,CK—Mb(494.22士121.75)U/L,Mb(1417.07±461.47)U/L。共检测肌肉169块,发现肌源性损害肌肉73块,其中1DO%股四头肌存在肌源性损害。33.3%(15/45)存在肱二头肌肌源性损害,26.7%(12/45)三角肌存在肌源性损害。股四头肌时限下降百分比平均为(42.31±8.74)%。CK与Mb、CK—Mb、LDH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与CK—Mb、LDH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与LDH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四头肌时限下降百分比与CK、Mb、CK—Mb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股四头肌时限下降百分比等与病程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K、Mb是早期诊断DMD的特异性指标。联合肌电图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和评估病程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伏隔核毁损手术对阿片相关性障碍病人的人格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的男性病人26例,手术前后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施测,调查3个人格维度[内外向(E)、神经质(N)及精神质(P)]和1个效度量表(L)。结果术前E标准分平均为(55.96±12.89)分,N为(64.81±11.27)分,P为(62.50±8.51)分,L为(40.19±9,85)分;术前、术后粗分与常模比较,E、N、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自身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仅N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标准分下降16例,平均下降12.25分。结论手术前病人呈不稳定、偏外向人格。手术矫治了部分病人的病理性心理症状,使EPQ的N分下降,病人不稳定型人格特质改善。手术未使病人外倾、精神质高分、掩饰性偏低等人格特征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主观睡眠和客观睡眠情况,比较两种评估结果是否一致.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量表指数(PSQI)对PSD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主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并应用多道睡眠仪(PSG)对PSD组患者的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记录,比较PSD组主客观睡眠的各项指标.结果 PSD组与对照组比较,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值偏高,差异有显著性;PSD组患者主观睡眠比客观睡眠障碍更加严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SD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且PSD患者主观睡眠障碍比客观睡眠障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sRAGE)水平及其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98例AD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sRAGE的含量.结果 AD组血浆sRAGE水平(728±38)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068±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严重程度AD组间血浆sRA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血浆sRAG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其水平与AD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其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常不典型,误诊率较高。本文对我科收治的2例较为常见的误诊病例进行简要报告,并总结文献资料,结合2例误诊病例,对误诊原因和避免误诊的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4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麻痹性痴呆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门诊与入院诊断的误诊率高达100%,住院后均经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阳性而确诊。结论麻痹性痴呆易被误诊,诊断依据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阳性可确诊。作为一种可治性痴呆,早期的预防和观察识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延迟诊断原因。方法结合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阐述新时期神经梅毒的隐蔽性和造成延误诊断的原因。结果麻痹性痴呆中年人发病较多;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癫疒间发作等;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头颅MRI无特征性改变;通过驱梅治疗麻痹性痴呆患者MOCA评分提高。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误诊率高;建议梅毒血清抗体检测应作为青壮年卒中或痴呆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麻痹性痴呆是一种可治的痴呆,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