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脊索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残留组织,为先天性肿瘤,临床和病理均表现为低度恶性。本文分析了7例脊索瘤的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诊断。1材料与方法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12~57岁,其中颅内3例,腰骶尾部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检查采用岛津SCT-3000TE、GEAI型扫描机。平扫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3.
颅内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内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杜金梁解中福孙桂琴郝志杨光雯对我院1989~199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脊索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本病的检出率加以比较,对如F何提高颅内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一般资料15例中...  相似文献   

4.
巨大脊索瘤CT诊断一例孙国超,李焕义,刘洪霞,高国政患者男,39岁。大小便困难1年,加重5个月。查体:骶尾部隆起,外界大小9cm×8cm,质硬,有轻压痛,表面尚平整。直肠指诊骶前有一肿物,质较硬、压痛,下缘清楚,表面平整,直肠受压前移。CT检查:平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索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脊索瘤MRI、CT、病理及各种临床治疗手段及相关预后.结果 32例中,颅底19例,颈椎1例;骶尾部12例.23例行MRI检查,10例行CT检查,2例行DSA检查.MRI:肿块边界清、分叶,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T_2WI高信号为主,T_1WI低信号为主,增强后18例轻中度强化, 1例明显强化.CT:6例散点状钙化,等低密度为主7例,高密度为主2例,1例混杂密度,3例行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病理示大量黏液样基质成分及其中的液滴状细胞为特征,免疫组化CK、Vitmentin、EMA、S-100、Ki-67、PAS等阳性.共30例进行手术,3例无明显残留,6例2次或多次手术,3例X刀定位放疗,2例经皮注射化疗药.结论 脊索瘤的影像特点具有特征性,彻底的手术切除及辅以放化疗是治疗脊索瘤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颅内脊索瘤的CT诊断:附2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马长详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7,6(5):268-268,F003
脊索瘤为一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兹将我院经手术与病理检查证实的3例四个部位(1例为多发)的脊索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脊索瘤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脊索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 3 9例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 颅底部脊索瘤 16例 ,15例破坏颅底并有硬膜外软组织肿块 ,1例位于颅内右侧桥前池区 ,骨质无破坏。骶尾部脊索瘤 2 3例 ,椎体均有破坏 ,2 2例伴骶前较大软组织肿块。肿瘤边界清楚 ,T1WI呈低~等信号 ,T2 WI呈较高~高信号 ;3 6例信号不均匀 ,14例有条状低信号纤维间隔和高信号粘液基质。结论 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根据肿瘤侵犯特点和信号特征 ,多数肿瘤可以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脊索瘤起于胚胎脊索残余组织,生长缓慢,低度恶性,头颅脊索瘤占脊索瘤总数35-40%,占颅内肿瘤0.5-0.2%(1),国内有报道达0.58(2)。鉴于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差,易复发及转移,特就我;院1960年-198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加以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cervical chordom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OBJECTIVE: We attempted to defin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cervical spine chordoma. CONCLUSION: In this series of 10 patients, cervical spine chordomas tended to be large, multilevel destructive lesions of the midcervical region that caused pain and weakness in the neck and shoulder. Typically, these tumors primarily involved the vertebral body and extended into soft tissues of the perivertebral and epidural spaces. Surprisingly, almost a third of the tumors appeared on radiographs to predominantly occupy either the epidural or the intradural space, and nearly half resembled schwannomas. Although no imaging features were pathognomonic, CT and MR imaging were valuable in identifying the tumor, revealing its extent, and defining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intraspin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2.
13.
辅助性介入栓塞术在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辅助性供血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5年6月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17例,其中13例于外科手术前1~4 d行DSA检查及选择性颈外动脉供血支栓塞,4例因鼻腔大出血常规止血无效行急症栓塞治疗后根据病情择期手术,观察造影表现、止血效果及外科手术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范围及供血情况,16例表现为颈外动脉分支颌内动脉为主供血,1例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供血动脉多少与肿瘤分期有关.鼻腔大出血者表现为末梢血管增多紊乱及点片状对比剂外溢,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栓塞术无明显并发症,外科手术中出血量280~1 600 ml,平均(460±255.5)ml,肿瘤完整切除.结论 鼻咽纤维血管瘤行DSA检查及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能进一步明确肿瘤特征,有效治疗急性鼻腔大出血,减少外科术中出血并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咽癌鼻咽后部筋膜间隙受累的影像学表现,探讨椎前肌侵犯与颅底枕骨侵犯的相关性.方法:搜集行鼻咽及颈部MRI检查且未经治疗的新发鼻咽癌患者152例,总结其病变周围组织结构侵犯的规律,并结合文献分析鼻咽癌鼻咽后部筋膜间隙受累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鼻咽周围组织结构侵犯以椎前肌(62.50%,95/152)最常见,其...  相似文献   

15.
16.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及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放射治疗后随访期满1年以上的25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进行纯音听阈和声阻抗一导纳测试,并且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为12—94月(中位53月)。低频段和高频段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42%。对影响高频段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和随访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458;t=2.978,P=0.0045);而性别、确诊时是否主诉有听力下降和(或)耳鸣、鼻咽部照射剂量和是否联合应用含顺铂的化疗则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法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和随访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09)。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高频段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频段,影响高频段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和随访时间,而治疗前的听力水平、放疗剂量与是否联合应用含顺铂的化疗对其发生率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约占颈部恶性肿瘤的50%以上,居首位,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变向上可侵犯颅底,向下可转移至颈部,并随血运可转移到骨、肝、肺等组织器官。本文回顾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并经Co60放射治疗的鼻咽癌72例,现报告如下,供参考。1一般资料1.1本组72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18例。年龄15岁~73岁,平均48.3岁。临床上以鼻阻、血涕、耳鸣、头痛为主要表现,以鼻咽部肿块、颈部肿块为主要体征。所有病例均经局部活检、CT检查确诊。1.2放射治疗设备采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备制造厂生产的GWGP-80型远距离放射治疗机(Co60)及配套的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经外科手术或行介入治疗的37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均治愈出院且获得随访,随访期间均无复发,1例发生上肢缺血伴臂丛神经损伤,1例发生支架移位。结论对假性动脉瘤应针对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Chord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sacrococcygeal tumors in adults. They have a high recurrence rate, are locally aggressive, and are resistant to radiation therapy. Radio frequency is a relatively new therapeutic technique, used primarily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tumors; however, its application has widened to include other neoplasms. We report its use in th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chordomas in two patients for debulking and control of pain, with good results and low morbidity.  相似文献   

20.
5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介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50例颅内动脉瘤行显微手术(26例)、经血管内介入手术(8例)和非手术治疗(1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或信件随访方式来评价患者的预后,随访30例(其余失访),其中手术病例22例、非手术治疗8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结果全组有3例发生手术前住院死亡。全组手术34例,无手术后长期昏迷和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20.6%(7/34);其中,显微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1%(6/26),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5%(1/8)。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scales,GOS)分级,1级3例,2级0例,3级1例,4级6例,5级40例。在随访的30例中,手术组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组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和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瘤的致死、致残率,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而对颅内动脉瘤采用非手术治疗风险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