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且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近期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近期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致脑梗死近期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8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凝血功能、房颤、烟酒的摄入及体重指标,2年内定期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清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房颤、吸烟、酗酒和肥胖是脑梗死2年内再发显著相关因素。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清胆固醇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清胆固醇可作为脑梗死2年内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干预以降低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483例,依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成伴脑白质病变组和无白质病变两组,得出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以有无脑白质病变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53.8%,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5,P<0.05]、高血压病(OR=1.77,95%CI 1.07~2.91,P<0.05)、卒中病史(OR=1.71,95%CI 1.02~2.88,P<0.05)、高血糖(OR=1.07,95%CI 1.00~1.15,P<0.05)和腔隙性脑梗死(OR=1.89,95%CI 1.17~3.06,P<0.05)是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高龄、高血压病、卒中病史、高血糖和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3 102例脑卒中患者的个人疾病史、生活方式、临床检查及生化指标结果等资料,运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AS 9.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发病到入院时间、住院时间、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房颤史、脑卒中史,吸烟的OR值分别是3.36、4.953、3.375、2.224、2.394、2.362、3.573、2.076、2.885。脑出血组呼吸、体温、心率、血压、高血糖、Tbil、高血压史OR值分别是0.824、0.390、0.673、0.425、0.594、0.598、0.934。结论发病到入院时间、住院时间、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房颤史、脑卒中史、吸烟等对脑梗死的影响更大,而呼吸、体温、心率、高血压、高血糖、Tbil、高血压史对脑出血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广东地区不同病因轻型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发病3 d内的轻型卒中(minor stroke,MS)患者,根据CISS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穿支动脉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及病因未明(undetermined etiology,UE)五个亚组,分析它们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共纳入轻型卒中患者303例,在常见危险因素中,轻型卒中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所占比例相对最多,分别为72.3%、58.3%及39.9%;而不同病因中,LAA及PAD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1.9%、50.8%),且两组患者对比血甘油三酯(TG)(1.765±1.18)mg/L vs.(2.19±1.84)mg/L,P=0.03]、载脂蛋白B(Apo B)[(0.95±0.29)mg/L vs.(1.11±0.46)mg/L,P=0.009]、C反应蛋白(CRP)[(6.63±11.30)mg/L vs.(3.42±5.02)mg/L,P=0.042]及Apo B/Apo A1[(0.754±0.25)mg/L vs.(0.875±0.49)mg/L,P=0.019]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是轻型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广东地区轻型卒中发病机制最常见为PAD,其次为LAA;对轻型卒中患者进行TG、Apo B、Apo B/Apo A1、CRP等检测,也许能协助进行CISS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组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在卒中发病7?d内新发生肺炎将患者分为无卒中相关性肺炎组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入院NIHSS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CRP基因rs309306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和卒中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Ⅲ,CNSR-Ⅲ)队列中的遗传亚组数据库,连续纳入2015年8月-2018年3月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09-02—2016-08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AMI病例中选取AMI后6个月内再发脑梗死40例为观察组,另筛选同期收治的280例单纯AMI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临床资料,筛选单因素分析有差异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MI后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吸烟、心房颤动、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HDL-C、收缩压均为引发AMI后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高脂血症相关性最强。结论在AMI治疗过程中应严密关注高龄、长期吸烟、心房颤动、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HDL-C异常、收缩压异常患者病情变化,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AMI患者再发脑梗死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类型及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诊治的再发率中患者361例.患者的首发卒中类型必须为缺血性卒中,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吸烟、大量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头颅外伤、偏头痛、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相关药物使用史.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与再发卒中类型和部位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61例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321例复发卒中类型为缺血性卒中,其中前循环梗死234例,后循环梗死75例,其余12例为前后循环分水岭梗死或前后循环多发性梗死;余40例患者复发卒中类型为颅内出血.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发卒中年龄较大(OR=1.036,95% CI 1.006 ~1.067,P=0.02)及合并高脂血症(OR=2.253,95% CI 1.092 ~4.647,P=0.028)为复发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亚组分析中,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史(OR =4.217,95% CI 1.489~11.942,P=0.007)为复发梗死位于后循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及高脂血症是预测首发缺血性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这一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可能类型,从而适当调整二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41例SIP患者的入院时血压、血糖、体温、同型半胱氨酸、周围血白细胞、血脂、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梗死部位、动脉狭窄及既往病史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体温、白细胞计数、同型半胱氨酸及脑梗死部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P多与入院时体温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及分水岭区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1978例发病7 d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危险 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包括梗死灶的部位、数量、急 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及责任动脉、责任动脉有无严重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 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复发,通过多元Cox回归分析缺 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95例(4.8%)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缺血性卒中病 史、缺血性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反复TIA、责任脑动脉狭窄程度≥70%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1年内复发 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后循环梗死、有责任脑动脉严重狭窄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 发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
170例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观察各类型脑梗死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常见危险因素在各类型脑梗死中分布的差异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住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完成超声、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按照CISS进行病因和病理机制分型,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不同病因脑梗死的比例,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心脏病、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在不同脑梗死类型中分布差异性。结果 入组病例170例。经CISS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28例(75.3%),心源性脑梗死25例(14.7%),穿支动脉病变14例(8.2%),其他原因1例(0.6%),不明原因2例(1.2%)。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理机制分型:载体动脉阻塞穿支87例、动脉-动脉栓塞24例、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17例、多种机制0例。在病因分型中各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最高,平均为81.1%,但在各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脂代谢紊乱比例高于心源性卒中组(58.6% vs 32.0%,P=0.015)和穿支动脉疾病组(58.6% vs 28.6%,P=0.032),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 vs 28.6%,P=1.000);另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心源性卒中组(47.7% vs 20.0%,P=0.011)及其他各组;心源性脑梗死合并心脏病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100% vs 32.0%,P=0.000)及其他各组;穿支动脉病变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心源性卒中组(57.1% vs 12.0%,P=0.007),但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 vs 29.7%,P=0.067),而后二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8)。而上述危险因素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理机制分型各亚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类型,其中以载体动脉阻塞穿支为最常见的病理机制。脂代谢紊乱、吸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密切,而糖代谢异常与穿支动脉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白细胞(WBC)及分类计数的变化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6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65例),检测两组患者急性期血浆CRP、Fib和WBC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Fib水平、WBC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升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和进展相关,抗炎治疗可能是脑梗死治疗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与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7例,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卒中组发病后系列时间点血浆hs-CRP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按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组(n=15)和重型组(n=32),比较两组血浆hs-CRP和IL-6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预后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卒中组发病3h时血浆hs-CRP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h、12 h、24 h、48 h、3 d及7 d血浆hs-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 ≤0.01)。卒中组各时间点血浆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1)。重型组血浆hs-CRP水平在12 h、24 h、48 h、3 d及7 d时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 =0.046,0.012,0.030,0.007,0.041);重型组血浆I L-6水平在12 h、24 h、48 h、3 d及7 d时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 =0.002,0.001,0.006,0.026,0.043)。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浆hs-CRP和IL-6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hs-CRP和IL-6水平升高,且与临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与缺血 性卒中病因亚型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取791例7天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血管 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数量、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 度、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无症状性 腔隙性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296例患者(37.4%)伴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高血压、入院时血压 较高、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单发梗死灶、无小的皮层梗死灶、 无分水岭梗死和流域性梗死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病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高血压、 较高的舒张压、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 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患病率较高。伴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 的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有较重的脑白质疏松,并且所患缺血性卒中以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常见。  相似文献   

16.
刘佳  吴建维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0):1083-1087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性卒中院内并发症队列(inhospital medical complication after acute stroke,iMCAS)研究中AI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 GIB分为GIB组和无GI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发生GIB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129例AIS患者,平均年龄58.7±12.5岁,女性230例(20.4%)。47例住院期间发生GIB, 发生率为4.2%,卒中发作至GIB确诊时间为5(3~13)d。合并肝硬化(OR 10.06,95%CI 2.44~41.38)、 高入院NIHSS评分(OR 1.13,95%CI 1.08~1.19)、高白细胞计数(OR 1.25,95%CI 1.13~1.38)、住院时 间长(OR 1.05,95%CI 1.01~1.10)是AIS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单中心研究数据提示合并肝硬化、高入院NI HSS评分、高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长是AI S患 者住院期间发生GIB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吴建维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0):1083-1087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性卒中院内并发症队列(inhospital medical
complication after acute stroke,iMCAS)研究中AI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
GIB分为GIB组和无GI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发生GIB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129例AIS患者,平均年龄58.7±12.5岁,女性230例(20.4%)。47例住院期间发生GIB,
发生率为4.2%,卒中发作至GIB确诊时间为5(3~13)d。合并肝硬化(OR 10.06,95%CI 2.44~41.38)、
高入院NIHSS评分(OR 1.13,95%CI 1.08~1.19)、高白细胞计数(OR 1.25,95%CI 1.13~1.38)、住院时
间长(OR 1.05,95%CI 1.01~1.10)是AIS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单中心研究数据提示合并肝硬化、高入院NI HSS评分、高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长是AI S患
者住院期间发生GIB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卒中的发生风险存在性别差异,可能与某些生理因素及男女对同一危险因素体现的卒中 易感性不同有关。常用卒中风险评分多基于危险因素制定,但大多未纳入性别因素,可能造成其预测 效度出现性别偏倚。本文就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4种典型卒中风险评分[CHADS2(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Diabetes,Stroke)、CHA2DS2-VAS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 Age≥75,Diabetes,Stroke,Vascular disease,Age 65~74,Sex category)、艾森卒中风险(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评分、ABCD2(Age,Blood pressure,Clinical features,Duration,Diabetes)评分]预测效 度的性别差异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