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菲  张庆  张建中  马爱玲  于欣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089-1091,F0002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高血糖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研究正常血糖和高血糖大鼠脑缺血时JNK的表达。结果正常血糖缺血组和高血糖缺血组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JNK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在缺血再灌注相同时间点比较JNK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分析可见,正常血糖组再灌注后1h,JNK达到高峰;高血糖组再灌注后3h,JNK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在各缺血再灌注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NK参与了脑缺血性损伤的发生,但高血糖并不能明显增加脑缺血性损伤时JNK的表达,故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中JNK可能不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荣  徐超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17(3):309-311,254,F0003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黏附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小时和22dx时组,应用微夹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半暗带组织内IL-1β、IL-6和ICAM-Ⅰ的表达以及缺血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神经元坏死程度。结果 IL-1β、IL-6的表达在再灌注早期和晚期均增加;ICAM-Ⅰ的表达在早期增加不明显,晚期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早期缺血半暗带组织内微血管可见有中性白细胞黏附和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人脑实质以及少量的神经元坏死;再灌注后期半暗带组织内有大量的中性白细胞浸润,同时神经元坏死程度严重。结论 炎症反应以及炎性因子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的分布和表达,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脑组织内的浓度.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LR4蛋白在皮质缺血半影区及邻近纹状体区有表达,且在再灌注后1 h即达高峰;IL-1β在再灌注后3 h明显升高[(4.47±2.13) ng/ml],表达高峰在再灌注后12 h [(14.39±2.58) ng/ml].结论 脑组织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LR4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作为重要炎性受体介导脑缺血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观察高血糖条件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情况,探索高血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葡萄糖建立高血糖模型,用Longa——Zea氏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2%红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不同再灌注时间点ICAM-1阳性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ICAM—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计数。结果:(1)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2)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3)高血糖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高峰提前。(4)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呈现明显相关性。结论:ICAM-1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向脑缺血区浸润过程,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参与了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周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1型糖尿病高血糖C57BL/6小鼠模型,以线栓法为基础使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使用行为学、组织化学、q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对比观察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高糖并缺血组)大脑皮质区周细胞数量改变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及TTC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组缺血1h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中α-SM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梗死脑组织水肿明显(P<0.05);高糖并缺血组再灌注24 h,α-SMA阳性细胞数目较同期缺血组更多,梗死区域水肿极严重(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显示高糖并缺血组α-SMA蛋白对应基因、α-SM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糖与缺血再灌注两种损伤机制同时作用于脑组织时,使脑组织损伤更严重,损伤区域α-SMA的表达增强,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0只。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用酶标仪检测伊文思蓝(EB)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及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皮质区和海马区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增加,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大鼠皮质区及海马区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的增加,增加BBB的通透性。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干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将会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谭华  李小刚  邓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8):2205-2207,2210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苯妥英(PHT)对其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PHT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HT低剂量治疗组和PHT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12和24h3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IL-1β和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各时点IL-1β、TNF-α水平与PHT低剂量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IL-1β和TNF-α的水平升高,说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PHT可降低IL-1β和TNF-α的水平,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高血糖对脑糖水平及脑卒中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诱发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在再灌注前5 min单次腹腔注射50%葡萄糖溶液(6 mL•kg-1)诱导再灌注早期高血糖。在再灌注30 min和24 h时检测脑糖水平,并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的统计评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给予葡萄糖后,血糖显著增加,并持续至再灌注后120 min (P < 0.05)。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脑糖水平的增加,再灌注早期血糖的升高会进一步加重再灌注24 h时脑糖水平的增加,并显著增加再灌注24 h时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面积(P < 0.05)。结论:脑缺血后,再灌注早期高血糖可加重再灌注后脑糖水平和脑损伤的增加,脑糖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高血糖介导的脑卒中损伤加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麝香和冰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早期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冰片50 mg/kg,25 mg/kg剂量组,醒脑静10 mL/kg组。各组预防给药4 d后,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72 h后,考察麝香和冰片对缺血再灌注后对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脑组织环氧化物酶(COX-2)及5脂氧酶(5-LOX)活性的影响。结果麝香与冰片能改善大鼠行为学异常,降低缺血再灌注后恢复早期脑内COX-2和5-LOX的活力。结论麝香和冰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早期炎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生在实践工作中 ,很早就发现脑缺血伴发炎症反应 ,但直到近几年才对其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脑缺血时白细胞浸润发生在缺血后 6~ 2 4小时内 ,促使白细胞向血管外迁移的细胞因子产生在脑缺血的初始部位。脑动脉阻断后即使立即再通 ,脑组织的缺血损伤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而且不能完全挽救由继发损伤造成的脑缺血组织的继续扩大。缺血后脑死亡的机制可能与组织酸中毒、细胞内钙聚集、氧化应激(蛋白氧化、脂质过氧化、DNA氧化 )、一氧化氮合成、微循环损害及弥散性去极化抑制等有关。目前 ,较多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暂时性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对细胞间粘分子-1(ICAM-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AM-1在正常大鼠脑血内皮有向量表达,经缺血1h,再灌3h、6h、9h、12h后其表达量呈时间领事性增加,于再灌6h后达到高峰,病理切片再灌9h后缺血区白细胞渗出明显并见局灶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结果说明ICAM-1表达量的增加与脑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抗呆合剂对小鼠脑血管性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反复脑缺血再灌合并低血压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以跳台法、水迷宫法观察抗呆合剂对小鼠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抗呆合剂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损伤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 (BYHWD)中生物碱、多糖、苷、苷元 4类有效成分部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ACO)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多形核细胞 (PMNL)浸润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模型 ,以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判定脑组织中多形核细胞的浸润。结果脑缺血 2h再灌注 46h后 ,脑组织MPO活性升高 (P <0 .0 5 ) ,多糖组和生物碱组脑组织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 5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 ,白细胞浸润到损伤区 ,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补阳还五汤 4类有效成分部位中多糖、生物碱能降低脑组织MPO活性 ,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脑组织中多形核细胞的浸润 ,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大鼠行为学结果优于I/R组,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大脑皮层神经元、髓鞘损伤均轻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巯丙磺钠(Na-DMP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测试其被动回避能力及脑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icv Na-DMPS可延长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避暗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并降低脑内MDA的含量。结论:Na-DMPS可通过抑制脑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记录大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光镜和电镜观察,研究了I-65对实验性鼠脑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流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①对照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大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明显抑制或完全抑制,光镜下皮质神经元胞体明显肿胀,细胞间隙增宽,尼氏体减少;电镜下神经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RER)明显减少.RER膜间隙扩张,严重者呈空泡状,线粒体肿胀明显,部分组粒体结构断裂,嵴消失,形成空泡.②给药组经I-65处理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大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抑制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光镜下神经细胞轻度肿胀,尼氏体减少不明显;电镜下神经细胞浆内RER丰富,排列整齐,线粒体轻度肿胀和嵴皱缩,未见明显的断裂现象.表明1-65对实验性鼠脑缺血和再灌流后的脑细胞机能与形态的完整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尼莫地平干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1、治疗组2,采用线拴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72h断头取脑,石蜡切片行GABA、TUNEL染色,计算凋亡细胞数及GABA阳性反应数。结果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减少,γ-氨基丁酸(GABA)阳性反应数增多(P<0.01)。结论人参总皂甙能明显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氟西汀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n=24)和氟西汀组(n=24),对照组与氟西汀组均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14 d胃内灌注生理盐水和氟西汀。各组按缺血2 h再灌注2 h、6 h、24 h再分为3个亚组(n=8)。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缺血侧海马区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 结果 相同再灌注时间点,氟西汀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降低,其中再灌注2 h及6 h,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4 h,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氟西汀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减小,其中再灌注2 h及6 h,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4 h,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氟西汀组缺血侧海马区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在相同再灌注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氟西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预防性应用氟西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即起显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Himori法暂时性阻断小鼠两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避暗实验、穿梭实验、常压耐缺氧实验、断头耐缺氧实验和亚硝酸钠中毒耐缺氧实验,观察大黄素(10.0,1.0,0.1 mg·kg-1,i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记忆功能和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并对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和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大黄素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记忆功能障碍,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生存时间,增加GSH-PX和SOD活力.结论: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记忆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GSH-PX和SOD活力,提高脑组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耐缺氧能力,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