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原加工提呈、抗原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而成,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就近年DC与CIK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育下获得的一种异质细胞。该细胞增殖速度快,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强,杀瘤谱广,不良反应小。CIK细胞输注治疗开启了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篇章,尤其在血液肿瘤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述CIK细胞在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和CD4+/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化疗与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后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治疗结肠癌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代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荷自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混合培养后对原代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制备肿瘤抗原(Ag),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制备DC 和CIK细胞;用负荷Ag的DC 和CIK细胞共培养,诱导Ag-DC-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分离的单个核细胞(CBMC)、CIK、Ag-CIK和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外周血CBMC、CIK、Ag-CIK和Ag-DC-CIK对乳腺癌原代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分别是(34.35±3.28)%、(45.91±2.78)%、(50.88±3.22)%、(62.10±5.94)%,实验组细胞(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62.10±5.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肿瘤抗原负荷的DC 能增强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DC 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IK用于杀伤肿瘤被认为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树突状细胞(DC)在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到桥梁和枢纽作用.二者共同培养后,不仅提高了CIK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并且治疗范围广泛,对多个系统的肿瘤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从健康供者外周血中提取出单个核细胞, 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出DC及CIK细胞, 待DC成熟后将DC与CIK混合培养。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效应细胞表面FasL表达。结果 DC细胞对CIK细胞具有很强的促增殖作用, 且DC-CIK细胞共培养组在各效靶比的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独CIK细胞培养组(P<0.01)。DC可以促进CIK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且DC-CIK、CIK细胞均大量表达FasL。结论 DC细胞可以显著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 其共培养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晚期消化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C-CIK联合化疗,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其体外培养产生DC-CIK细胞,化疗结束后,输回新产生的合格的DC-CIK细胞。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用化疗,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1、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0%和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和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一群体外诱导的以CD3+ 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具有效应CD8+T细胞的T细胞受体特异性和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抗肿瘤活性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CIK细胞对恶性淋巴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且有很好的耐受性.提示CIK细胞治疗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不同阶段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组(肿瘤晚期临终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B组(存在远处转移或局部晚期肿瘤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和C组(根治术后患者),另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对照组(D组)。检测治疗前后A、B、C 3组患者及D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包括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监测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自体CIK细胞治疗前,A、B、C组患者CD3+、CD3+CD4+T细胞亚群水平低于D组,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次自体CIK细胞治疗后,A组患者CD3+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CD3+、CD3+CD56+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D3+、CD3+CD4+、CD3+CD8+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CD3+、CD3+CD4+、CD3+CD56+T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CD4/CD8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因回输CIK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纠正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状态,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且不良反应与肿瘤所处阶段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共培养对人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DC和CIK,并以5:1比例混合培养.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共培养... 相似文献
13.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cells therap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 adjuvant treatm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immunocytes will change if patients with cancer accept the treatment of CIK cells. The changes of T cell subsets, regulatory T cells are relatively obvious,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standards that can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IK cells.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抗原嵌合受体T细胞(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记忆性干性T细胞(Tb)和中心记忆性T细胞(TCM)是T细胞免疫治疗强有力的载体,如何在体内及体外调控该类细胞的分化、如何利用其构建强效的治疗系统而避免潜在的毒副作用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文章主要总结了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TSCM和TCM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和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基因治疗是一种带有生物学标志的靶向治疗,可以作为难治复发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另一种选择。合理的选择病毒载体是治疗的关键,现就载体的特性、基因插入突变、机体的免疫屏障、提高载体的靶向性、转基因的维持和表达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体CIK、DC-CIK与半合子DC-CIK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7.
18.
共培养的树突细胞和CIK细胞对肺癌的体内外抑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是高效的肿瘤杀伤细胞。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体内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并且能够提高效应细胞的抗瘤活性。本实验将DCs和CIK细胞共培养观察DCs对CIK细胞的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体内外的抗肺癌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出DCs、CIK细胞后,将DCs和CIK细胞按1∶10比例共培养5天获得DC-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测DC-CIK细胞表型变化,3H-TdR掺入法测定其体外的细胞毒活性,并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鼠模型观察DC-CIK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在培养第14天,DC-CIK细胞与单独CIK细胞培养组相比,增殖速率提高[(17.0±1.8)倍vs.(10.9±2.0)倍,P<0.05],CD3 CD56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36.0±4.2)%vs.(25.7±2.9)%,P<0.05],同时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P<0.05)。裸鼠体内实验表明,接种肺癌细胞51天后DC-CIK组、CIK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2.9%、41.5%,与对照组相比DC-CIK组及CIK组均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1),且DC-CIK组与CIK组抑瘤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与CIK细胞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活性和更强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树突状细胞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治疗情况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20例含铂方案化疗4~6个周期后疾病稳定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55),仅研究组化疗后接受DC/CIK维持治疗。对两组进行生存随访并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中位PFS为5.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位OS为8.5个月,与对照组(8.0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获不同疗效亚组中位PFS和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乏力和关节酸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维持治疗可延长化疗后疾病稳定晚期NSCLC患者的进展时间,且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