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入住机构养老的意愿现状,为探索农村老年人适宜的养老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农村籍41名老年人就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农村老年人对进入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认同感较差,80%左有表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其原因主要有农村老年人的家庭观念较重、经济条件不支持等。结论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老人的亲人、养老机构以及各地政府都应多关心农村老年人,树立养老机构在农村老年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各地政府要加强农村老年人养老政策的实施,以此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省养老现状及对机构养老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在全省九个地区选择43个县,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调查的2004名老人中,与家人同住者67%,独居25.5%,社区养老4.8%,机构养老2.6%。老年人中愿意入住养老院者37.27%,不愿意者40.22%。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健康状况、子女数、对家人赡养满意度及有无医保。影响入住养老院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子女数、收入、职业、有无医保、对家人赡养满意度等。结论:贵州省老年人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程度低,应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通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应对老龄化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南通市区6个街道12个居委会中729名6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8%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年龄、子女数、收入、自评健康状况、与子女一起生活意愿程度、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对老人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居家养老仍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而随着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及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机构养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政府应加大投入,调整床位结构,解决养老床位供需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苏娅  黄志萍  陈秀红  梁培日 《海南医学》2016,(14):2388-2389
目的:了解海南省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需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选择海口周边地区70岁以上的357名机构养老老人及402名居家养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养老模式人群的性别、年龄、工作类型、收入、家庭平均收入以及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看法和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同时还比较老年人子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与老人的相处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组间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养老模式人群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养老人群的脑力劳动者占57.4%(205/357),明显高于居家养老人群的48.5%(195/402),机构养老人群中有退休金者251名(70.3%),明显高于居家养老人群的164名(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老模式人群中老人退休收入超过3000元群体的居家养老者的子女健康状况较好,老人与子女及孙辈的关系比较融洽。本次调查的759名老人中仅有59名(7.8%)老人表示愿意享受机构养老生活。结论老年人文化程度及工作类型决定了老人的个人收入,子女的健康状况及人均家庭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养老去处,而老人的性格特点及与子女的相处情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绝大部分海南老年人群希望居家养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专业护理人员介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长沙市养老机构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养老事业提供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随机抽取的长沙市28家养老机构500名入住的老年人和14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对其居住的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养老机构内医护人员的配备情况等,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长沙市28家养老机构中9家是公办的,占32.1.0%;500名老年人中255名老人对其居住的养老机构较为满意,满意度达51.0%;28家养老机构中平均每15个老年人中配有1名从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年限以5年以内的居多,占61.4%;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占17.9%;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医生和护士为9.3%。结论: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医生和护士极少,从业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知识不扎实,居住老人对养老环境满意度较低。政府应积极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韩杨  李红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
目的 调查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锦州市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4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以评定失能程度)、养老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以及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机构类型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95.1%。168名(39.2%)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260名(60.8%)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子女数量、就医方便度、医养结合认知度、失能程度是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260名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127名(48.8%)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81名(31.2%)选择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2名(20.0%)选择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锦州市老年人中,60.0%以上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影响其选择的因素较多。在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近半数愿意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形式,且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其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存在的安全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 对江汉油田养老机构入住的92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查阅病历资料.结果 入住老人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硬件设施不能达到安全标准;老年人安全认知率较低.结论 加强对养老机构环境、设施的适老工程改造;规范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加强对入住老人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革命老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其养老意愿。方法 2017年8月至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延安市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58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状况调查表、养老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革命老区老年人生活的现状以及老年人养老的意愿。结果 554名革命老区老年人中,476名(85.92%)老年人意愿选择家庭养老,452名(81.59%)老年人不愿去机构养老,究其原因:不愿离开家人、养老院费用太高、目前生活能自理、养老院照顾不好、怕别人讲子女不孝顺、养老院不自由等分别占58.66%、34.48%、33.39%、29.06%、26.53%、21.12%。而生活状况方面,456名(82.31%)老年人为空巢老人,406名(73.29%)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334名(60.29%)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养老金,其中184名(33.21%)老年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468名(84.48%)老人患一种以上慢性疾病,且居前三位的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占41.52%、25.27%、13.35%,其中296名(53.43%)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结论 家庭养老是革命老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意愿,建议结合其空巢化严重、子女多不在身边、经济收入偏低、慢性病患病率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主客观原因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并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路径管理模式在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料中应用,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选择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60名,按照设计的路径管理图表对其实施照料护理。6个月后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以焦虑、抑郁及皮肤、营养状况和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干预前后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按照路径管理模式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实施照料护理6个月后,GDS、HAMA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皮肤和营养状况、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路径管理模式对失能老人进行照料,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及皮肤、营养状况,提高了老年人的满意度,使失能老年人获得最佳照护服务,同时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养老机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寻找增进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对策。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度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九江两所养老机构中80岁以上的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86名老年人幸福感均分(29.88±12.76)分,生活满意度得分(22.26±8.46)分。日常生活能力、睡眠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等是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养老机构高龄老年人主观幸福惑和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在工作中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保定市养老机构进行现况调查,了解机构养老的供需现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保定市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13家养老机构中的362位老人,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工具,了解其医疗与养老需求;通过访谈养老机构负责人,了解老年人养老和医疗需求供给状况。结果 保定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调查结果中,老年人对于日常照料需求中的“护理人员协助床椅/床与床转移”的需求最强烈(45.58%),对“护理人员协助进食”需求最弱(8.01%);医疗保健需求中,老人对“护理人员定期测量血压”的需求度最高,为55.52%;在心理需求中,高达95.58%的老人表达了希望儿女来探望,而对此条目的满意度却较低,为74.27%。在养老机构供给状况中,受访的13家养老机构中获得医疗经营许可的只有3家(23.08%);在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上,53.84%的养老机构可提供“常规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38.46%可提供“医疗诊断”,而能够提供“康复治疗”和“临终关怀”的机构最少,只占30.76%。结论 保定市养老机构需要加快建立医养机构合作机制、努力建设优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现状及对策,提高贫困山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对辖区1 794例农村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和对500例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现状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山区农村老年人患病率达86.8%,患两种及以上疾病的占67.9%;②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得不到规范系统的护理服务;③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属护理知识缺失。结论应积极加强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贫困山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A large random sample of people in the long-term institutions (homes for the aged, nursing homes and continuing care hospitals) of London, Ont. was studied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these people, according to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us, for the institution in which each resid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relative need for beds in homes for the aged and nursing homes. A high proportion (29% to 54%) of people in the three types of institutions were unsuitably placed. Greater flexibility is needed i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be examined for their potential to provide support in maintaining the elderly at hom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dd some weight to the arguments of those calling for more and better home care programs for the disabl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个性化、系统性、适宜的基于社会支持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东部某省辖市选取失独家庭父母10名、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人员8名作为关键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主要访谈内容包括:失独家庭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况、服务需求、帮扶现状、养老意愿等。采用MAXQDA 12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前期调研结果,构建出基于社会支持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失独家庭父母很少主动寻求帮助,区政府部门和社区相关机构人员依政策为其提供了一定帮扶;失独家庭父母的心理状态较差,固定、熟悉慰问者(如社区相关机构人员)的慰问效果较好;随着年龄增长,失独家庭父母的身体健康不容忽视;失独家庭父母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及偏好不同,养老意愿存在差异;需要抚养第三代、疾病负担重的失独家庭父母,经济压力较大。在构建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中,服务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相关机构、非政府机构、亲朋邻里等;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照料、养生养老、经济支持、心理慰藉、参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结论 对于失独家庭父母的养老帮扶,应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满足其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养结合服务,从而实现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从生存性养老到发展性养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滨州市农村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进一步探索影响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相关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居家老人的照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滨州市 465 名农村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滨州市农村居家老人自理能力较好,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自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需求中主要的是测量血压、健康讲座与咨询、静脉注射。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收入水平、医保类型、自理能力以及社会支持情况对护理需求存在差异。结论 滨州市农村居家老年人有护理服务需求者比例较高,收入偏低,政府应针对居家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建立合适的护理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贫困地区农村老人就诊行为的决策模式,为精准医疗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属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凉城县共4个贫困旗县的1 271名老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学特征、日常消费水平、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 EQ 5D)和直观式健康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遴选其中在过去30 d内存在身体不舒适情况的1 039名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两种方法对贫困农村老人在身体不舒适时的就诊行为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索老人就诊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71.8±7.1)岁,52.2%为文盲,85.8%具有中等社会支持,58.5%与配偶同住,多居于15 min医疗圈内,不能从子女处获得经济支持。30 d内身体不舒适时的就诊率为31.0%。卡方检验显示,就诊率在年龄、民族、居住模式、日常消费指数、住房类型、社会支持得分、有无子女补贴、前往医疗机构交通时间、健康自评得分水平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影响老人就诊行为的因素判别上,决策树模型比Logistic回归模型有更低的分类错误率。Logistic回归模型错误分类率为31.4%,显示年龄、民族、居住模式、日常消费指数、社会支持总得分、前往医疗机构交通时间和健康自评得分的差异对就诊决策有统计学意义。决策树模型错误分类率为28.6%,显示前往医疗机构交通时间、居住模式、文化程度、年龄、是否有子女补贴、社会支持总得分依次构成老人就诊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变量重要性分别为0.42、0.21、0.13、0.11、0.07和0.06。结论:在贫困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经济承受能力、家人,以及个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是影响老人身体不舒适时的就诊决策的关键因素,应当将改善老人的医疗状况融入社会整体发展,通过综合干预改善贫困地区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and degree of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impair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in institutions providing different levels of care. DESIGN: Prevalence study. SETTING: A nursing home, a home for the aged and psychogeriatric wards in a provincial psychiatric hospital. PATIENTS: Only subjects 65 years of age or older were eligible for inclusion. A random sample was selected comprising 25%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nursing home and the home for the aged; of the 119 asked to participate 95 agreed (44 in the nursing home and 51 in the home for the aged). All 50 on the psychogeriatric wards agreed to participate.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and the Kingston Dementia Rating Scale (KDRS). RESULTS: An MMSE score of less than 24 (cognitive impairment) was given to 37 (84%)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nursing home, 43 (84%) of those in the home for the aged and 48 (96%) of the patients in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s for a KDRS score of more than 0 (cognitive impairment) were 41 (93%), 48 (94%) and 50 (100%). The seven patients receiving the highest level of care at the home for the aged (special care) had more behavioural problems than those in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did (p less than 0.001). CONCLUSIONS: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impairment was widespread in the three institutions regardless of the level of care. When planning services and allocating resources government funding agencies should consider the degree and prevalence of such impairment among elderly people in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8.
Geriatric centres complete with day-hospital facilities are essential for good care of the elderly. Institutions for the ill elderly should be upgraded to provide these people with the full range of services required as their diseases wax and wane. Within this community the resident could move as his needs altered, from minimal support in lodge-style accomodation, to continual "heavy" nursing in a hospital setting providing long-term care. Such a concept accepts that, in the elderly, as they age, new diseases develop that are often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that they requir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ervices of much greater range than is presently considered adequate in most institutions providing long-term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