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使用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10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方法:将患者过敏原检出,并将过敏原生物波采集、逆转、放大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脱敏治疗。结果:生物共振治疗仪脱敏治疗有效率96.4%,痊愈率89.1%。结论: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过敏性紫癜有特效,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包括荨麻疹62例,湿疹43例,接触性皮炎36例,过敏性鼻炎30例,支气管哮喘30例)采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13﹪;其中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与支气管哮喘组、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仪为临床上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长,容易复发,患者主感瘙痒,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常规的药物治疗有效,但是停药后也易复发。作者科室采用摩拉(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慢性荨麻疹进行检测、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用百康( BICOM)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78例,治疗前无需服用抗过敏药及糖皮质激素。结果:7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总有效率为81%,结论:百康生物共振检测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过敏性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生物共振系统对其治疗。结果270例患者脱敏治疗的有效率为77.41%,痊愈率46.67%。结论生物共振脱敏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无痛苦、无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系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属免疫性血管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科应用甘利欣注射液(连云港正大天睛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过敏性紫癜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随机将住院的7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两组。Ⅰ组用西米替丁 钙剂 维生素C。Ⅱ组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扑尔敏 钙剂 维生素C。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情况,判断临床疗效。根据随访情况判断两组的复发率。结果:Ⅰ组显效33例,有效5例。无效为零。复发为零。Ⅱ组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4例,复发7例。用X^2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论: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青紫合剂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40例HSP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青紫合剂,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测定HSP患儿血常规、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免疫功能等,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57% VS 77.14%)(P <0.05);而皮疹消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及关节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ESR、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计数、血小板、D-二聚体及CRP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青紫合剂联合西医治疗HSP患儿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常见综合治疗、激素治疗同肝素钠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预后效果的不同。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钠治疗,混合型加用激素治疗:对照组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皮疹、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关节症状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摩拉生物共振物理治疗系统(MORA bioresonance therapy system,MORA)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了解常见的引发荨麻疹的物质及评估盐酸依匹斯汀联合MORA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5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盐酸依匹斯汀口服联合MORA治疗的方法;对照组单用盐酸依匹斯汀口服,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病情进行评分.结果 (1)MORA检测过敏原以尘螨(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39.3%~50.0%),其次依次为霉菌和食物添加剂(均为35.7%),纺织洗涤剂染料(32.2%),鱼类和细菌类(均为28.6%).(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依匹斯汀联合MORA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不同临床病理表现的患者在治疗反应和预后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治疗时,应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给予分型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应积极治疗。作者对目前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强的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紫癜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的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给予强的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24周,观察指标为皮疹、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电解质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皮疹、血尿、蛋白尿完全缓解12例(37.5%),部分缓解16例(50%),总有效率87.5%;治疗24周后皮疹、血尿、蛋白尿完全缓解16例(50.0%),部分缓解13例(40.6%),总有效率90.6%;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强的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但病情完全缓解可能需要较长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抗原。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癜肾,IgA型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及正常对照组,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IgA型ANC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异性抗原PR3、MPO,均为阴性。结论:IgA型ANCA定性检测可反映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情况,其特异性抗原与其它类型血管炎IgG型ANCA特异性抗原 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紫癜性肾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片剂,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儿的皮疹消失时间,血清胱异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65%)明显优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皮疹消失时间,血清胱异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6~8个月,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过敏紫癜性肾炎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初发HSP息儿206例,分为尿检正常组(128例)及紫癜肾组(78例);紫癜肾组分为一过性尿异常组(40例)及持续性尿异常组(38例).检测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尿检正常组及紫癜肾组患者,以疾病分类为应变量,以有显著性差异的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逐步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40项指标中,尿检正常组及紫癜肾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有11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白蛋白、血总胆固醇对疾病分类有显著影响(P<0.05).一过性尿异常组及持续性尿异常组在年龄、皮疹持续时间等8项指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白蛋白降低、血总胆固醇升高是儿童HSP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皮疹持续、血尿合并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总蛋白、白蛋白、IgG降低,可能与肾脏持续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甜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集血样进行免疫功能检查。结果①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腹痛消退时间及关节痛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HS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后治疗组IgGI、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HSP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的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8及CD+4/CD+8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甜素能改善HSP患儿免疫功能,对HSP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HSP患儿,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诱因、临床症状、皮疹持续时间和复发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①204例HSP患儿合并肾损害者92例,发生率为45.1%;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a,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a,P<0.01);②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的感染诱因分别占65.13%和40.18%,皮疹持续时间分别是12.4±3.18d和8.6±2.43d,复发者分别占52.17%和16.0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是12.46±4.32(×10 9/L)和10.75±2.54(×10 9/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单纯皮肤紫癜者、紫癜加关节症状者、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以及同时有紫癜、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是20.0%,41.7%,55.9%和6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HSP患儿中男性,和发病年龄大者容易发生肾损害;②发病诱因为感染者,皮疹持续时间长及皮疹反复者,和白细胞计数升高者易发生肾损害;③除紫癜外其他伴随症状越多,尤其是合并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90例紫癜性肾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临床特点和提示活跃的临床指标。方法:对90例确诊HSPN患者的临床及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并按照尿蛋白定量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就诊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g/天的患者占64.44%,肾病综合征占27.78%,持续性肉眼血尿常伴更严重的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随尿蛋白的增加,伴白细胞尿的比例增加。结论:青少年和成人HSPN临床表现多样,伴消化道症出血比例较高;随着尿蛋白增加,临床表现也逐渐加重。持续性肉眼血尿和白细胞尿提示HSPN病变严重且具有活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