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2-4)和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2-4)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股骨(total)骨密度较对照组下降(P<0.05),股骨颈(neck)骨密度较对照组下降(P<0.01);50岁以上男性2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L2-4)骨密度与对照照比较升高,而股骨及股骨颈骨密度较对照组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BMD依性别不同而不同,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骨密度下降,特别是股骨颈部位骨密度下降更明显,应引起重视以防病理性骨折;5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较政党人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振动感觉阈值(VPT)与骨质疏松(O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230例,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 组,n=56)和非神经病变组(NDPN 组, n=174),测定两组患者腰椎1-4(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和 wards 三角骨矿密度(BMD),并比较分析 VPT 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s 三角 BMD 以及血钙(Ca2+)﹑踝肱指数(ABI)等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根据 BMD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单纯 T2DM 组(non-OP 组,n=142)和 T2DM 合并 OP 组(OP 组,n=88例),比较各组 DPN的患病率及 VPT 变化趋势。采用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 T2DM 患者发生 OP 的危险因素。结果DPN 组 VPT 明显高于 NDPN 组,L1 BMD、L2 BMD、L3 BMD、L4 BMD、L1-4 BMD、股骨颈 BMD、股骨大转子 BMD 和 wards 三角BMD 明显低于 NDPN 组(P <0.05或 P <0.01)。相关分析显示,DPN 组患者 VPT 与年龄、收缩压(SB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P <0.05或 P <0.01),与 Ca2+、L1 BMD、L2 BMD、L3 BMD、L4 BMD、L1-4 BMD、股骨颈 BMD、股骨大转子 BMD 和 wards 三角 BMD 呈负相关(P <0.05或 P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 和 Ca2+是影响 T2DM 患者 VPT 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OP 组 DPN 的患病率和 VPT 水平明显高于non-OP组(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 VPT 是预测 T2DM 患者 OP 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DPN患者 VPT 水平与腰椎、髋部 BMD 密切相关,Ca2+代谢紊乱、增龄、高血糖、高血压可能是 DPN 和 OP 之间共同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早期测定 T2DM 患者 VPT 水平并采取措施干预,有利于早期防治或延缓 DPN 和 OP 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正常女性腰椎,左股骨上端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DEXA测定445例20~83岁正常女性腰椎(L2~L4)正住,左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按每10岁一个年龄组,分为7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40岁以后逐渐降低,50岁以后降低明显加快,骨质疏松患病率从40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以Ward氏三角区检出率最高。结论女性机体BMD随年龄而变化,骨峰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骨质疏松从40岁起已开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勤  李力  谭燮文  冯柳娴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95-3697
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股骨颈上部1/2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值,分析其各性别年龄组BMD值的分布规律,并与腰椎、双侧股骨上端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测量285例正常汉族人群的正位腰椎(L2~L4)、双侧股骨近端以及股骨颈中段上部1/2的骨密度BMD值,统计出各年龄组BMD值,比较股骨颈上部1/2区域与传统的测量部位相关性差异。结果:股骨颈上部区域BMD峰值男、女均出现在21岁~29岁年龄组,女性55岁、男性70岁以后BMD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结论:股骨颈上部区域与腰椎正位、双侧股骨近端的BM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及良好的年龄相关性,股骨颈上部区域BMD的测量研究,是对OP筛查的新的敏感方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去势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去势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 49例完成骨密度测定的前列腺癌患者分两组.拟去势组21例,在开始去势治疗前即已完成骨密度测定.去势组28例,均为去势治疗1年以上患者.所有患者骨密度测定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法),骨密度测定部位为腰椎(L2~4)、股骨颈.结果 拟去势组62%、去势组82%均存在不同程度的BMD水平下降.拟去势组中,腰椎(L2~4)Z评分为-0.9±0.7,股骨颈Z评分为-0.6±0.5;而去势组中,腰椎(L2~4)Z评分为-1.8±1.1,股骨颈Z评分为-1.6±1.0.可见,与拟去势组相比,去势组患者BMD水平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BMD比较t=3.33,P<0.01).股骨颈BMD比较t=4.17,P<0.01).结论 去势治疗与前列腺癌患者BMD水平下降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40例55~70yr的RA绝经女性患者和60例正常健康绝经女性进行腰椎(L1-4)、左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BMD测定,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RA组无论腰椎或股骨上端的骨量丢失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A患者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OP患病率达85%。 结论RA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骨质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并为防治OP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窒检测的就诊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准确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采用法国DMS公司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腰椎(L2~4)和髋部各部位BMD均与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低BMI组(BMI%18)与超BMI组(BMI〉25)比较,髋部各部位的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者为腰椎,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中老年妇女是OP的高危人群,女性在40岁之后应监测BMD的变化,中老年人群应普及预防知识,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相关因素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矿物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测量部位的骨质疏松症(OP)检出率,为本市诊断和预防OP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室检测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L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尤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低体重指数组与超体重指数组比较,髋部各部位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L2-L4)BMD与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髋部各部位BMD值均与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腰椎为中老年妇女OP检出率最高部位,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各部位骨密度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髋部BMD与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腰椎和Ward’s三角可能为诊断OP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9.
主诉腰痛女性患者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主诉腰痛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测量的临床意义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扇形束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主诉为腰痛的女性患者的腰椎和髋部BMD,并与对照组的BMD比较,同时比较其相应骨质疏松(OP)患病率。结果临床主诉以腰痛为主的女性病人腰椎及髋部BMD比以关节痛或全身痛为主诉者的低,(P<0.05);主诉腰痛者各骨骼部位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关节痛或全身痛者,且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女性腰痛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腰痛患者OP患病率较高;腰椎BMD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及左股骨上端骨密度(BMD)的变化.并探讨不同部位测量点骨密度结果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方法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reng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656例年龄在40~83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随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下降。但骨量丢失的起始时间及丢失速度不同。各组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髋部骨密度值.各部位骨丢失以ward’s三角区最高。结论骨质疏松的栓出率取决于受栓部位。捡出率最高的部位是股骨上端ward’s三角区.最低的部位是腰椎(L2~L4),提示ward’s三角区是诊断骨质疏松较敏感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64例RA 患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并予60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RA 组在腰椎(L2~ L4)、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 s 三角区、大转子)的BMD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 患者普遍发生BMD下降,骨量减少和O P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发病机制可能与 RA 本身及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郭佳  黄际远  郑洪银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712-2715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丢失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年龄≥40岁女性RA患者543例为RA组,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年龄≥40岁女性健康体检者1 7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受试者腰椎正位L1-4、左侧股骨颈(NECK)、华氏区(WARDS)、大转子(TROCH)、股骨干(SHAFT)、全髋骨(TOTAL)部位的骨密度(BMD)及腰椎、股骨部位骨质疏松(OP)情况。结果 RA组40~49、50~59岁受试者L1、L2、L3、L4及L1-4部位B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0~69、70~79、≥80岁受试者L1、L2、L3、L4及L1-4部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40~49、50~59、60~69岁受试者NECK、WARDS、TROCH、SHAFT、TOTAL部位B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岁受试者NECK、WARDS、TROCH、SHAFT、TOTAL部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40~49、50~59岁受试者腰椎、股骨的OP发生率以及60~69岁受试者股骨的O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0~69岁受试者腰椎的OP发生率以及70~79、≥80岁受试者腰椎、股骨的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可以增加患者的骨丢失和OP发生风险,且其对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中老年RA患者应注意OP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患者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检测仪对125例Ⅱ型DM患者进行腰椎(L1~L4)正位、左髋和全身BMD检测及身体成分检测,按体重指数(BMI)将DM患者分为非肥胖(BMI〈25 kg/m2)组(DMNO组)和肥胖(BMI≥25 kg/m2)组(DMO组),分析各组身体成分与BMD的相关性。结果①DMO组所测部位BMD和身体成分质量及脂肪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DMNO组,但其所测部位肌肉量百分比显著低于DMNO组。②在DMNO组,左大腿肌肉质量分别与左髋各部(Wards三角除外)BMD,L1、L2、L3BMD等呈显著正相关。全身肌肉质量分别与股骨颈、股骨干、股骨全部、L2 BMD等呈显著正相关。躯干肌肉质量分别与大粗隆和L2 BMD等呈显著正相关。仅全身和躯干脂肪质量均分别与L1 BMD呈显著正相关。③在DMO组,左大腿肌肉质量分别与股骨颈、股骨干和股骨全部BMD等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腰椎BMD无显著正相关。全身脂肪质量分别与L3BMD和L4BMD呈显著正相关,躯干脂肪质量仅与L4BMD呈显著正相关。余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男性2型DM患者,无论肥胖与否,肌肉质量主要与髋部BMD有明显相关性,脂肪质量只与腰椎BMD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绝经前后女性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LunaProdigy双能X线BMD检测仪对健康体检的绝经前女性22例、绝经后女性62例进行腰椎正位,左髋和全身BMD检测和身体成分检测。结果①绝经前组股骨各部位、腰椎(L1—L4)和全身BMD,以及全身和躯干肌肉显著高于绝经后组(P〈0.05,或P〈0.01);②绝经前组全身、躯干和左大腿肌肉均与全身BMD呈显著正相关,身棒成分与腰椎和股骨BMD无显著相关性(P〉0.05);③绝经后组全身和躯干的脂肪、肌肉分别与L3、L4、股骨大粗隆、股骨干和全身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全身脂肪、肌肉,躯干脂肪分别与L1、L2和股骨颈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躯干肌肉与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左大腿成份与上述部位骨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前女性全身BMD与肌肉成分密切相关。绝经后女性全身和躯干脂肪、肌肉与腰椎、股骨和全身BMD密切相关,但脂肪成分似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强化生活方式联合药物干预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65岁的210名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联合药物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措施包括有氧运动(快走或慢跑30min~1h,舒展体操10min,每周4~5次),每天补充钙尔奇D1片(含元素钙600mg,维生素D125IU);对照组对生活方式无特殊要求。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时测量腰椎(L1~4)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干预组1年后腰椎BMD有显著升高,而股骨颈BMD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腰椎BMD和股骨颈BMD均明显下降。结论强化生活方式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延缓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的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潜在联系。方法分别测定DOP患者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肠源性5-HT的浓度,并进行差异对比。1本研究所有受试者为2011-05/2012-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患者。年龄均为50岁以上,DOP患者61例,OP患者60例。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3000r/min即时离心5 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DOP患者肠源性5-HT浓度为(67.48±71.76)ng/ml,OP患者肠源性5-HT浓度为(44.53±34.05)ng/ml,DOP患者的肠源性5-HT浓度明显高于OP患者(t=-2.2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源性5-羟色胺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或加重DOP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妇女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骨代谢、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后汉族妇女354例,其中骨质疏松组(A组)90例、2型糖尿病组(B组)96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组(C组)90例、健康老年对照组(D组)78例。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检测骨代谢指标:BALP、TRACP-5b;糖代谢指标:Hb A1c、FINS。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LRP5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后比较LRP5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LRP5基因A1330V位点CC型与CT/TT型相比腰椎骨密度增高(P〈0.05),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仍有显著差异(P〈0.01);D组LRP5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与HbA1c相关(P〈0.05),CC型较CT/TT型HbA1c高,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LRP5基因型与腰椎骨密度相关,提示LRP5基因可能是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易感基因。2型糖尿病患者BMD增高,可能与BMI、胰岛素水平增高有关。LRP5基因可能不是上海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和无肾病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L1~L4和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2型糖尿病分为肾病组(24h尿白蛋白〉30mg)和无肾病组(24h尿白蛋白〈30mg),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无肾病组女性各部位BD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L2、股骨、股骨颈BM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密盖息)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通过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确诊为骨质疏松且有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第1-4周,隔天1次,50U肌肉注射;第5~12周,每周1次,50U肌肉注射。同时口服钙尔奇-D,每次1片,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VI服同等钙尔奇-D片,每次1片,2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比较,予以鲑鱼降钙索的观察组较对照组骨痛症缓解(两组缓解率分别为97.2%和42.8%)效果明显(P〈0.01)。观察组BMD(0.948±0.261)g/cm^2较治疗前(0.834±0.223)加n12有所升高(P〈0.05);对照组BMD无明显变化。结论:鲑鱼降钙素(密盖息)与钙剂联合应用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有缓解临床症状及增加腰椎B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55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作为COPD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所有105例老年男性的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血液中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的含量;测定血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COPD组的腰椎L2~L4、左股骨颈、大转子、股骨颈小梁三角的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骨形成指标骨钙素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不明显,而β-CTx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TX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的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密度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在COPD患者中IL-6、TNF-α等促进破骨细胞性因子增多,骨吸收增加,从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