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女,57岁,主因间断腹胀10 d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上腹部为著,阵发性加重,弯腰屈膝位无缓解,无恶心,伴呕吐,吐出物为胃内黏液,吐后腹胀无缓解。来我院门诊行腹部B型超声示:右侧腹巨大包块(13.3 cm×8.0 cm×8.2 cm)性质待定、脂肪肝、肝右叶囊肿。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入院后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2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上腹部膨隆,有压痛,无反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72岁。主因1月前体检时超声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进一步做肝增强CT扫描及核磁共振检查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癌。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食量均正常,无恶心、呕吐及腹胀、腹痛等不适,大便量、色均正常。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史。查体:面色红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规整,心音清晰,各瓣膜听诊区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73岁,2001年2月因前列腺增生在合肥某医院住院治疗时发现腹部包块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示小肠平滑肌肉瘤,分别于2001年3月、4月、5月化疗3次,前2次方案为ADM+IFO,第3次为IFO+DTIC+VP-16,化疗结束后无特殊不  相似文献   

4.
5.
报告1例小肠间质瘤术后长达18年出现肝转移的病人及其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小肠间质瘤是发生在患者小肠肌层基质中的一间叶性肿瘤,其主要成分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临床统计显示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以往的病例绝大部分出现被误诊的为平滑肌源肿瘤或者是神经源性肿瘤。现在对1例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间质瘤的情况进行相关报道。患者,男,56岁,因"恶心、呕吐伴黑便2天"就诊。患者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小肠间质瘤,提高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小肠间质瘤良、恶性之比1:5.4。恶性间质瘤的直径大于良性间质瘤。隐性失血、隐匿消瘦、脐周隐痛、腹部肿物是小肠间质瘤的最常见表现。术前确诊为小肠肿瘤59.4%。27例恶性间质瘤中66.7%(18/2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25.9%(7/27)行小肠肿瘤切除的减瘤荷手术,7.4%(2/27)行姑息手术。27例恶性间质瘤切除标本中6例发生淋巴转移,4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小肠问质瘤是较少见消化道肿瘤。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对判断性质困难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反复黑便2年,复发3d就诊。入院前2年,患者反复解柏油样黑便1~2次/d,同时感脐周阵性隐痛不适。曾于院外住院诊治,行胃镜、肠镜、小肠钡餐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小肠出血?3d前,患者再次解黑便,为行胶囊内镜检查来我院。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主诉:黑便10 d,晕厥3 d.患者面色苍白,未触及腹部包块,无腹痛及其他症状、体征.全血细胞计数显示,红细胞比容31%,平均血细胞体积75 fl(正常范围80~98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4.6 Pg(正常范围26~34 Pg).铁分布显示一个低水平的血清铁28 g/dl(正常范围31~144 g/dl).铁传递蛋白饱和度7.9%(正常范围15%~50%).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无异常.口服、静脉内给予比剂后,行腹盆腔增强CT:800 ml泛影葡胺和泛影酸钠口服,100 ml碘海醇(每毫升含300 mg碘)静脉内注射,速率3 ml/s.注射至扫描开始有70 s的延迟.扫描参数:120 kVp,180 mAs,螺距1,层厚3 mm.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因“反复解暗红色血便3年”多次入院,出血量大,经内科治疗有效,血CEA、凝血四项正常,多次行胃、结肠镜检查,全消化道造影和全腹部CT未见病灶,行胶囊内镜检查提示空肠黄色瘤。本次便血1h入院,腹部体检无特殊。急诊行肠系膜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出血征象,转外科手术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术中见回肠距回盲瓣约150cm处直径约3.0cm肿块,突出浆膜层外生长,质硬,表面结节样,切开肠壁见肠道腔内约1.2cm溃疡,表面见血痂,予以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交界性间质瘤,免疫组化:CDll7(+),CD34(+),S100(-),Actin(-),PCNA50%(+),ToPoⅡ10%(+),P53(-)。  相似文献   

11.
<正>异位胰腺是位于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胰腺组织,其患病率约为0.25%,而其发生在空肠则更为少见,多数由外科手术、内镜检查或尸检偶然发现。异位胰腺可引起高淀粉酶血症、胃肠道出血、腹痛、梗阻和癌变等。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空肠异位胰腺误诊为小肠间质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IST形态、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肿瘤位于胃部36例,小肠20例,大肠6例,肠系膜8例.单发66例,多发4例全部位于胃部.结论 CT对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和术前定位诊断有帮助,但特异性不大,故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定性诊断要依赖病理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进行探讨分析,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将病理证实或经过手术确诊的2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在治疗时,对临床表现、病理结果和手术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其他患者出现了小肠梗阻及腹部肿块,其中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4例,空肠12例,回肠7例.在诊断治疗后随访5个月~2年,24例患者均健在且未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小肠间质瘤术前各项检查阳性率低,但对于出现反复大量消化道出血而原因不明,同时又被怀疑其表现来源于小肠者需及时对其采取剖腹探查,以避免长期误诊延误病情的治疗.针对空、回肠间质瘤治疗,行根治性小肠切除术;十二指肠间质瘤且小者则行局部切除.根据情况不同,应采取的切除措施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病人均行手术及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病理诊断为良性4例,交界性3例,恶性22例.淋巴结转移2例.免疫组化CD117(+)92%(26/29),CD34(+)78%(22/29).结论 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结合影像检查,病理可确诊.手术加药物辅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黄海魂 《广西医学》2010,32(10):1307-1308
目的总结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1例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确诊为SIST。结论 SIST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术前诊断率低。早期诊断对改善SIST预后十分重要,手术整块切除肿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2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肿瘤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21例,恶性3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1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 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可发现肿瘤的明确部位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估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07年8月本院普外科治疗的14例SIST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56.8±11.4)岁。SISTs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胃肠道出血及体重下降;血清肿瘤学指标均正常。术前9例行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4例检出病变,均未提示间质瘤可能。14例行CT检查,全部检出肿瘤,定性诊断准确8例;1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SISTs,其中良性间质瘤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9例。结论:SISTs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率低,CT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两种检查互相配合,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早期诊断对改善SISTs的预后十分重要,积极手术切除和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年间收治的小肠间质瘤52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瘤3例,平滑肌瘤28例,平滑肌肉瘤19例,神经鞘瘤2例.低度恶性8例,中度恶性5例,重度恶性8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26.9%.结论小肠间质瘤是1种具有恶变倾向的肿瘤,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合免疫组化病理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最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7±9.5岁。小肠间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好发于空肠和十二指肠,胃镜、超声内镜、增强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57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93.0%(53/5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7.0%(4/57)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小肠间质瘤,其中,极低危5例(8.8%),低危18例(31.6%),中危16例(28.1%),高危(Ⅳ级)18例(31.6%)。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2例死亡。结论小肠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检出率,其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1 985年以前 ,由于病理技术的限制 ,许多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由于残留有平滑肌或神经束 ,而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来 ,GIST成为消化道临床病理学的研究热点。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