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方法。方法 实验于2005—03/05在泰山医学院基础研究所及天津神经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20只,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于大鼠头部正中矢状线旁3mm,前囟前1mm处,利用微量注射器将100万个C6细胞(10μL)注入硬脑膜下5mm处。注射时间为5min,留针3min。术后1,2周对存活的大鼠行MRI检查。对术后2周检查肿瘤阳性的大鼠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对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 1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17只大鼠2次MRI检查见肿瘤所在部位一致,但第二次检查时肿瘤体积更大。双侧长有肿瘤的大鼠有15只,单侧长有肿瘤的2只,总的肿瘤阳性率为100%。②经病理检查证实17只大鼠脑内肿瘤均为胶质瘤。结论 大鼠硬脑膜下注入100万个C6细胞能成功建立脑胶质瘤模型,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泰山医学院基础研究所及天津神经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20只,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于大鼠头部正中矢状线旁3mm,前囟前1mm处,利用微量注射器将100万个C6细胞(10μL)注入硬脑膜下5mm处。注射时间为5min,留针3min。术后1,2周对存活的大鼠行MRI检查。对术后2周检查肿瘤阳性的大鼠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对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1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17只大鼠2次MRI检查见肿瘤所在部位一致,但第二次检查时肿瘤体积更大。双侧长有肿瘤的大鼠有15只,单侧长有肿瘤的2只,总的肿瘤阳性率为100%。②经病理检查证实17只大鼠脑内肿瘤均为胶质瘤。结论大鼠硬脑膜下注入100万个C6细胞能成功建立脑胶质瘤模型,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微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标记的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在大鼠脑原位胶质瘤内的动态归巢特点,为利用磁性标记的EPCs作为MRI示踪细胞载体提供可行性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肿瘤组、肿瘤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6只,肿瘤组和对照组在脑组织内移植C6胶质瘤细胞,而假肿瘤组仅刺破脑组织不移植胶质瘤细胞。待肿瘤组和假肿瘤组模型建立后第8天从尾静脉内注射2×106 USPIO-EPCs,分别在EPCs移植前、移植后1、3、5 d和7 d进行MRI扫描,观察病变区域在T2WI、SWI上信号和T2值的变化情况。在相对应时间点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用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有无阳性结果,并观察CD34+、SDF-1、MMP-9、VEGF等蛋白的表达以及与普鲁士蓝阳性细胞分布的关系。结果假肿瘤组在MRI上各时间点均无变化,T2值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但其内信号无明显变化,肿瘤组在移植USPIO-EPCs第1天后外周区在SWI上出现低信号,随着瘤龄的增长低信号逐渐增多并向肿瘤内部迁移,兴趣区T2值随时间逐渐下降。假肿瘤组普鲁士蓝染色见零星阳性细胞,肿瘤组移植USPIO-EPCs第1天见蓝染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外周区,之后逐渐向内迁移分布于肿瘤内部。同时,USPIO-EPCs移植后早期发现CD34+、SDF-1和MMP-9在肿瘤外周区表达较多,在USPIO-EPCs移植后第7天在肿瘤中央区域表达增多,且与肿瘤外周区并无明显差异,VEGF随着瘤龄的增长表达逐渐增多,但各时间点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外周区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MRI可以动态观察USPIO-EPCs在大鼠原位脑胶质瘤内归巢的变化过程,肿瘤组织不同区域SDF-1和MMP-9表达变化与USPIO标记的EPCs在肿瘤内的分布变化有相似性,这一发现表明SDF-1和MMP-9可能是促使移植的外源性EPCs由肿瘤周边向肿瘤中央区域迁  相似文献   

4.
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是一种新兴的MR灌注加权成像方法,可通过测量Ktrans、Kep、Ve、Vp及iAUC值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评价组织的血流灌注、血管分布及微血管的通透性。本文旨在对DCE-MRI的基本原理、脑胶质瘤DCE-MRI的生物学基础及DCE-MRI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胶质瘤(MCG)的MRI特点.方法 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CG患者的MRI特点及病理学类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共检出50个病灶,其MRI特点如下;①病灶数目不一,累及部位不同,以海马(海马旁回)最常受累(11/15,73.33%);②同一病例不同病灶的MRI信号特点及强化程度不同;③随访观察3例患者,各病灶进展程度亦各不相同;④病理类型以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最多见(10/15,66.67%).结论 MCG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病灶的信号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组织分化程度,分析其MRI特点对诊断该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人源性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探讨临床型3.0T MR对其进行成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方法 以U87MG细胞混悬液注入17只裸鼠脑实质,建立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各时间点以临床型3.0T MR T1W、T2W及增强T1W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荷瘤裸鼠,并行HE染色观察。于MRI及HE片上分别测量肿瘤最大截面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只裸鼠建模成功,T2WI及增强T1WI均可见明显肿瘤形成。接种后30天T2WI及增强T1WI测得的肿瘤最大截面积分别为(27.62±5.56)mm3、(28.80±5.42)mm3,均与HE测得结果 成正相关(r=0.975、0.972,P均<0.01)。结论 临床型3.0T MR能无创检测裸鼠的脑内成瘤情况,T2WI及增强T1WI均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且能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胶质瘤,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磁共振检查对胶质瘤的分级是非特异性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逐渐用于胶质瘤的分级,本文对这种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表现为向外浸润性生长,具有侵袭性且容易复发,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及分级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就几项磁共振新技术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17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病灶全部为单发。幕上15例,幕下2例。颞叶6例,额叶5例,顶叶2例,胼胝体压部、额颢叶、左侧小脑半球及延颈髓各1例。其中15例为原发性肿瘤,2例为复发。CT检查3例,2例呈低密度影,1例等密度影,瘤周轻度水肿。1例邻近骨吸收,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MRI检查16例,7例肿瘤脑回样分布,5例呈椭圆形或类圆形,余呈不规则生长。17例肿瘤中6例内有壁结节。肿瘤呈完全囊性、均匀实性,还可以囊性变。T1为均匀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水抑制像上肿瘤边缘和实性呈高信号,其他部分呈等偏低信号,扩散加权像(DWI)上呈低或等偏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升高。瘤周境界较清,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不强化、轻度强化,也有不规则强化。结论:节细胞胶质瘤影像学较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人源性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探讨临床型3.OT MR对其进行成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方法 以U87MG细胞混悬液注入17只裸鼠脑实质,建立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各时间点以临床型3.OT MR TlW、T2W及增强TlW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荷瘤裸鼠,并行HE染色观察.于MRI及HE片上分别测量肿瘤最大截面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只裸鼠建模成功,T2WI及增强T1WI均可见明显肿瘤形成.接种后30天T2WI及增强TlWI测得的肿瘤最大截面积分别为(27.62±5.56)mm3、(28.80±5.42)mm3,均与HE测得结果[(25.65±4.95)mm3]成正相关(r=0.975、0.972,P均<0.01).结论 临床型3.0T MR能无创检测裸鼠的脑内成瘤情况,T2WI及增强T1WI均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且能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胶质瘤瘤周代谢物。材料与方法:回顾和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脑胶质瘤MR图像及1H-MRS资料,对瘤体水肿内外带和正常脑组织行1H-MRS分析,比较不同区域代谢物Cho、NAA、Cr的浓度和Cho/Cr、NAA/Cr、NAA/Cho的比值差异性。结果:正常脑组织、瘤周外带和内带的NAA/Cho比值分别为1.67±0.64、1.32±1.13和0.84±0.62,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脑组织、瘤周外带和内带的Cho分别为13.28±3.49,15.66±8.13和16.38±7.77,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脑组织、瘤周外带和内带的NAA分别为20.67±5.52,14.25±5.52和10.48±4.82,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脑组织、瘤周外带和内带的Cr分别为11.82±3.77,10.10±3.49和10.51±5.1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MRS分析可以反映脑胶质瘤瘤周的NAA和NAA/Cho比值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动态观察大鼠C6胶质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使用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时间段大鼠C6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 30只荷瘤大鼠按种植周数分成1、2、3周组,分别行对比剂稳态磁化率对比MR成像,测量肿瘤周边区、中央区及对侧相应正常脑实质区的BV和VSIMRI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随种植周数增加,肿瘤中心区的BV先升后降,与组织学上肿瘤中央区宿主血管退缩、血管密度下降及出现明显坏死区有关;周边区BV持续上升,与周边区具有活跃的血管生成有关;肿瘤中心区及周边区的VSIMRI值均逐渐增大,以中心区增大更为明显,且同时间段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时间段、相同ROI内MR与组织学测量的VSI均明显相关(P<0.01).结论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所测量的BV和VSIMRI值能准确地反映胶质瘤生长、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生成的形态学和功能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DWI以及ADC值测量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10例)或临床随访(2例)证实的脑脓肿和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坏死囊变性胶质瘤,在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弥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b=0 s/mm2及b=1000 s/mm2),测量了脑脓肿、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以及脑脊液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脓腔于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而胶质瘤坏死囊变区表现为低信号.脑脓肿、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以及脑脊液的ADC平均值分别为(0.53±0.15)×10-3mm2/s、(2.92±0.22)×10-3mm2/s、(0.75±0.05)×10-3mm2/s以及(3.16±0.30)×10-3mm2/s,脑脓肿与胶质瘤坏死囊变区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T=78.0,P<0.001).结论 DWI以及 ADC值测量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技术评估大鼠C6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17只荷瘤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n=8)和对照组(n=9).治疗组腹腔注射人重组内皮抑素(1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共7天.治疗前、后分别行MR检查,测量肿瘤周边区、肿瘤中央区及对侧相应正常脑实质区的血容量(BV)和血管管径指数(VSI_(MRI))值,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5).治疗后肿瘤中心区及周边区BV和VSI_(MRI)值均有下降,以肿瘤周边区下降更为明显(t=4.14、3.66,P均<0.01).结论 对比剂稳态磁化率MR成像技术评估人重组内皮抑素治疗鼠C6脑胶质瘤具有可行性,能够准确反映治疗前后肿瘤BV和VSI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内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特别是MRI功能分子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估、疗效评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MRI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BRAF、PIK3CA及ALK基因等。获得准确分子表型是指导靶向治疗的前提。由于NSCLC的不均质性,活检获得的小块组织难以准确反映肿瘤基因突变情况。CT作为NSCLC的常规检查方法可全面反映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影像基因组学致力于揭示肿瘤的影像特征(影像表型)和分子标志物(分子表型)之间的关系,在NSCLC驱动基因突变预测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NSCLC的CT特征与驱动基因突变相关性的影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27岁。2014年5月主因发作性愣神10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病,发作表现为愣神、吞咽动作、双手摸索、来回走动,有时伴尿失禁,有时继发双上肢发紧,双手握拳,有时摔倒,未有继发四肢抽搐,数十秒钟缓解,缓解后对发作不能回忆,1个月发作数次或1d发作数次不等。服用卡马西平,0.15 g,每日三次,丙戊酸钠0.2 g,每日三次,服药后发作无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SC-MR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在术后、放化疗前、放化疗后定期行DSC及DCE检查,得到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并将灌注成像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各灌注参数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1例为胶质瘤复发,8例为放射性脑损伤。胶质瘤复发患者的rCBF、rCBV、Ktrans、Ve及riAUC值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P均<0.05);而Kep、Vp值在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22)。Ktrans联合rCBV共同诊断,并、串联试验中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0.9%、72.7%;特异度分别为62.5%、100%。结论 DCE及DSC均可鉴别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Ktrans、riAUC及rCBV诊断效能略高于Ve及rCBF,联合应用rCBV及Ktrans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