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男,34岁,已婚。因进行性四肢痛觉减退13年,毛发脱落5年,四肢硬结2年,于2009年1月7日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于1996年左右无意中发现左肩部皮肤泛白,挤压时无痛觉,随后双上肢及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痛觉减退,进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2岁。因右足下垂且肌萎缩 12年 ,面、颈、背、下肢出现淡红色皮损 2年。曾到某综合医院、某中医院就诊 ,均按“脉管炎”、“骨髓炎”等治疗 ,经过较长时间 ,多种方法治疗 ,效果欠佳 ,病情有发展趋势 ,皮损增多 ,行走困难 ,于 1996年 5月前来省皮肤病医院就诊。2 结果皮肤科检查 :面、颈、背等处皮损、淡红色 ,有些融合成斑块 ,稍高出皮面 ;双腿内侧有淡红色皮损 ,边缘不清 ,双小腿皮损呈鱼鳞样改变 ,皮损处知觉迟钝或消失 ;神经检查 :双侧眶上神经粗大压痛 ,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均明显粗大 ,质软压痛 ,呈对… 相似文献
3.
我科曾确诊1例瘤型麻风病例,多年来,在辽阳地区未有发现及报道,在临床中易被忽视及误诊。现将诊断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患者 ,男 ,34岁。颜面及右下肢出现红斑 4月余 ,于 2 0 0 2年 6月 1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 2 0 0 2年 2月起颜面及右下肢部出现大小不等红色斑块 ,略痒 ,曾去外院就诊 ,拟诊为丹毒、接触性皮炎等 ,给予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近 2月自感颜面部皮损增大 ,右小腿及内踝部肿胀 ,不痛微痒伴轻度麻木感。患者无家族史、传染源不明 (患者系四川人 ,在嘉兴打工已 1年余 ) ,否认有麻风患者接触史。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 ,体温、血压正常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心肺、腹部未发现异常。皮肤情况 :上额、鼻根部、两上眼睑及右面部见大片… 相似文献
6.
BT型麻风误诊致畸残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患者女 ,35岁。 1997年 10月不明诱因于双上肢出现钱币大小浅红色斑 ,无自觉症状 ;曾在当地医院拟“体癣”治疗 (具体用药名称不详 ) ,疗效欠佳 ,皮损有增多及增大趋势 ,并向躯干部蔓延 ,自觉皮损区域出汗不良 ,表面干燥伴有细薄鳞屑。在来本所就诊前 ,半年来双上肢末端出现麻木 ,右拇指、食指及中指出现红肿及水疱 ,并有破溃及渗出 ,到多家医院求医 ,拟“末梢神经炎”、“脉管炎”、“肢端皮炎”等 ,反复治疗未愈 ,继而出现右拇指、食指及中指反复糜烂、溃疡致局部明显吸收变短 ,于 2 0 0 1年 9月 12日来我所门诊就诊。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麻风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发病率低,病例少见,现将我科误诊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田××,男性,29岁,湖南永顺人。因颜面,四肢,躯干结节2年,反复溃烂10个月;1996年3月15日入院。患者两年前开始于颜面,四肢及躯干处出现红色或棕褐色突起之结节;表面光滑,散在分布,微庠;其后颜面陆续出现新结节或浸润斑块。1995年5月始,颜面皮损破溃,渗液。在外院多次以“神经纤维瘤,湿疹”治疗;疗效不 相似文献
8.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5岁 ,因右下肢起红斑 2年 ,于 2 0 0 2年 4月就诊。患者 2年前不明原因的于右下肢髋部发现大小不等的片状红斑。皮损逐渐向周围扩延。近 1年来 ,右腿腓侧也出现同样斑疹。皮疹迁延不愈 ,夏季加重。早期红色皮疹消退后形成浅褐色斑 ,不痛 ,患处逐渐感觉麻木 ,触觉、痛觉较发病前反应迟钝。曾在本地及市内多家医院诊断为 :多形红斑、环状红斑 ,并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 ,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治疗 ,效果不佳。遂往临沂市皮肤病医院就诊。患者无明显麻风接触史 ,丈夫及一子一女皆健康。检查 :体温 37.2 0 ,五官正常 ,右…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正> 患者男,47岁,工人。主诉面部及四肢起疙瘩 1年而入院治疗。患者于1年前先于左颞部起一如板栗大小结节,并于前额、双面颊、下颏部也相继起小结节。曾在当地服中药治疗,有两个结节自行破溃,挤压后有淡黄色液流出,破溃处愈合后留有小瘢痕。而后于双侧上、下肢也先后出现斑疹、斑块,有轻度痒感,搔抓后有疼痛感。曾先后在三家 相似文献
13.
麻风病误诊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风病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传染病 ,我国已于1998年国际麻风会议上宣布基本消灭了麻风病[1] 。但近年来多有散发病例出现 ,由于临床医师思想上对此病的疏忽 ,常常导致误诊误治。本文介绍 2例麻风病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 ,旨在引起医疗工作者对麻风病的重视 ,达到早防早治的目的。1 临床资料例 1,男性 ,32岁 ,出现全身丘疹、红斑、结节 10月 ,以“慢性皮炎”治疗无效、且皮疹数量增多而入院。体查 :躯干、四肢及面部皮肤见大量散在丘疹、红斑、结节 ,约针头至蚕豆大小 ,表面光滑 ,边界清 ,部分结节表面有结痂 ,心肺 (一 ) ,腹部 (… 相似文献
14.
15.
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因双下肢进行性无力4个月来院门诊。病初患者感全身无力,昏昏欲睡,继尔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而不能行走,卧床不起,嗜睡,表情淡漠,懒言少语,无头痛、呕吐及运动性失语、失写,曾到几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癔症性运动障碍”,给予针灸、理疗等治疗,症状有时见好转,可行走300~500m左右,有时无力则卧床不起。查体:神清,表情呆板,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瞳孔等大等圆,视力左0.6、右0.6,眼球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58岁。主因间断咳嗽6个月,加重伴喘憋3个月于2008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白色黏痰,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在外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纹理 相似文献
17.
胃泌素瘤长期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兆通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1)
胃泌素瘤长期误诊1例贾兆通病人,女,47岁。因上腹痛7年,发现腹部包块30d,黑便1d入院。7年前病人感上腹部烧灼样疼痛,饭前及夜间明显,进食后缓解,伴泛酸、嗳气,有时腹泻,多为水样便。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制酸药及甲氰咪...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造成麻风病人误诊的影响因素,从而寻求解决办法减少误诊。方法:抽取2001年8月--2014年7月在我县误诊的28例麻风病人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和问卷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归纳总结误诊影响因素。结果:经整理研究,造成麻风病患者误诊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健康意识淡薄未能及时就诊,延误时间;麻风症状不同,误诊率也不同;诊断医生的自身素质及自身知识,基层医疗机构未接受麻风病系统化、规范化专业知识培训。结论:降低麻风病误诊率可通过提高人们和医生对麻风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判断不同麻风症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胡铁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1,14(3):165-165
患者女,43岁,农民。劳累后心悸、胸闷、气促半年,伴双下肢水肿、腹胀、紫绀、尿少及阵发性晕厥,近3个月来共发生晕厥10次左右。病后曾在三所医院就诊,均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强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疗后疗效不佳。遂入我院治疗。既往体健,无风湿病史及其他病史。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麻风复发病例的护理体会.患者左侧胸、腰手掌大小淡红色斑,表面稍发亮,无鳞屑,中央见免疫区,且局部伴有闭汗、麻木;双足短缩呈马蹄足,并出现单纯性足底溃疡,伴大量黄色腐肉.治疗上予多菌型联合化疗.通过实施足底溃疡护理、假肢安装后残端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