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壶揭盖法是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根据生活现象总结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在下焦闭塞性疾病中应用较广。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难治病,而对于肺失宣降之便秘,该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在于肺主治节,主一身之气,全身气机升降协调,则肠中糟粕自下;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宣降正常,则肠腑自通;且上焦与下焦相辅相成,启上焦之塞,则下焦自开。通过探讨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可为临床上便秘的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提壶揭盖法为通过开宣肺气而通利水道的一种治疗方法。提壶揭盖之"盖"不单是"华盖"之肺,其定位可以冠名为"上焦",即气机的问题,此气机具体到脏腑当然肺脏首当其冲,但不能局限于肺脏,毕竟周身之气为一整体,故乃有启上焦之塞而下焦自开的道理。启上焦不止于宣肺,还可以探吐,可以搐鼻取嚏,开下焦不止于利小便,还可以通大便,临证可治疗癃闭、水肿、淋证、便秘等疾病,这种方法属于异病同治,究其原因,是都有上焦气机郁滞、壅塞不通而致下焦气机不畅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3.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湿滞下焦,需淡渗通阳,因势利导。治湿之“开上、宣中、导下”三法均寓有“气化湿亦化”之机理,而轻宣、开泄、芳化、淡渗等诸法也应随证而用。“气化则湿亦化”学术思想的挖掘可为中医湿证的基础研究与治湿法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疏和少阳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肺气不利。肺主气,主宣发清肃,宜降;肝主少阳升发之气,主疏泄通调,宜升。肺与肝在生理上相互协作,使少阳枢机和顺,人体气机调和,升降畅达。若肝胆气机郁滞,少阳枢机不利,上逆于肺,影响肺之宣降功能的正常发挥,可引起咳嗽频作。治疗当用小柴胡汤宣透疏散,清解郁火,以和解少阳之郁结。咳嗽日久,外邪逐步深入,加上情志久郁不遂,往往病及少阳,郁结不散,气机失畅。此时以小柴胡汤疏和之,半表半里之邪得解,使其气通畅,则“上焦得通”;上焦郁滞得通,则肺气能宣能降,咳嗽自止。例:患者,男,38岁,农民。…  相似文献   

5.
从气候、环境论岭南外感热病的证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岭南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湿润多雨,人群体质以“阳热质”、“湿热质”、“气阴两虚质”居多,故岭南外感热病表现出阳热郁结、气机不畅,多挟湿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须重视清解透热、宣畅气机和化解湿邪。外感热病初起,治宜透表汇热和疏表化湿。外邪入里,以疏理宣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为治疗关键。病温热者,宜用寒凉宣汇之品或用寒凉宣热和辛温开通之品合用,疏畅气机,使温热之邪由里向外透达;病湿热或温病挟湿者,须注意分消湿热,万应重视化湿。宣通三焦是疏理气机,分消湿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宣痹汤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吴氏鞠通云:“太阴湿温,气分闭郁而哕者,宣痹汤主之”。其方由枇杷叶、郁金、射干、淡豆豉、通草组成。以其轻宣肺痹为法,不特为湿蕴上焦,清阳膹郁致哕者而设,实可为临床常用之方。因临床尚少报导,故不揣谫陋,将学习运用之粗浅体会简述如下,以  相似文献   

7.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后世金元及明清温病学家将其拓展应用于内伤杂病及温病治疗之中.“火郁”为火热之邪被郁闭于体内不可往外透发而成的病理改变,病机在于气机壅滞、升降失常;“发之”指发其郁滞,疏泄气机,使怫郁之火得以透达发越而解的治疗原则.栀子豉汤首见于《伤寒论》,由栀子和豆豉构成,共奏清宣郁热之功,用...  相似文献   

8.
提壶揭盖法是中医援物比类形象思维的具体运用,乃开宣肺气、调畅上焦气机之法。气秘乃临床常见病,古今医家对气秘的证机多概以肝脾气滞,腑气不通,治疗以调肝理脾,通便导滞为主;然而治病必求于本,若气秘因肺气郁滞,肠腑不通所致,则治法当以宣肺理气,通腑降浊为主。针刺治疗便秘疗效可靠,但从提壶揭盖入手,探讨针刺治疗肺气郁闭型气秘的文献甚少。故本文通过对肺气郁闭型气秘病因病机的分析,结合临床医案以提壶揭盖立法,对其针灸治疗进行深度探析,重视以宣肺理气,开窍启闭之穴揭其上焦闭塞之盖,则下焦腑气自通。以期从提壶揭盖法的角度,为针灸治疗肺气郁闭型气秘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9.
塞因塞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因塞用”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其“虚”乃为“气”虚而致气机不畅,气化不行,因虚致塞。本文广例诸窍、皮毛、腠理闭阻不通;脏腑虚损闭阻不通的证型与治疗,以开拓“塞因塞用”的应用思路。并指出塞法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耳聋一症,昔贤医家习责之于肝胆火热、肝肾亏损所致,故有“肝气逆则耳聋不聪”,“精脱者耳聋”之说,其治疗亦不外虚则益精补肾;实则清肝泻胆为法,多起沉疴,确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然仅知治肝、胆、肾而愈耳聋,未完以编概全,亦不能尽愈诸恙。《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故亦有“耳者宗脉之所聚”,“金肺受邪……咽燥、耳聋”之说。验之临床,由于肺气不宣、气道不清、壅闭耳窍而致耳聋失聪者,屡见不鲜。推求其因,盖肺主一身之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空窍为之通利;肺气宣通、代降宣肃得宜,贝耳窍自然轻灵。尚若肺经不清、宣发肃降失司,涕浊蕴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限流孔板作为安全仪表在管路系统中的运用,举例说明了安全仪表规格书的填写,通过对限流孔板两种工况的计算,反应了对安全阀排量的影响,从而表明了安装限流孔板后必须用限流孔板的最大流量来决定安全阀的尺寸。  相似文献   

12.
在内径0.14 m的浅层鼓泡塔内采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研究了孔口气速和孔径大小对鼓泡塔气含率行为的影响。实验选用空气-去离子水体系,在轴向高度4.75、17.75 cm处同时测定气含率曲线,孔口气速范围为4~186 m/s。以单管为气体分布器,开孔率和孔径范围分别为0.14%~1.31%和5.3~16.0 mm。实验结果表明:气含率随气速的增大而增大; 当孔径d0=10.5 mm,孔口气速 大于19 m/s时,气含率曲线斜率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表明此时的流型由鼓泡流开始向射流转变;在相同孔口气速下,气含率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且能谱图主频大小和谱宽也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得到了鼓泡过程中流型转变孔口气速uN,trans,发现uN,trans随孔径增大而减小,并对比文献认为对于空气-水体系,d0=10 mm可能是区分大小孔径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外口狭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尿道外口狭窄的原因。方法对300例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随访。结果本组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9例,发生率6.33%。结论正确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尿道外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运用小波能谱分析中的能量最大准则,对双头电导探针前针在单孔鼓泡口测得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用最大尺度强度考察了液体性质和鼓泡口直径对鼓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孔鼓泡过程,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分为低频鼓泡、过渡鼓泡和高频鼓泡3个过程;最大尺度强度随雷诺数增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调递减,在雷诺数约为1600左右时出现了一极值点;液体粘度增加会使最大尺度强度相应增加而鼓泡口直径主要影响高雷诺数下的最大尺度强度。  相似文献   

15.
输尿管口旁浅表性膀胱肿瘤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输尿管口附近膀胱肿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7例术前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年龄45~80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肿瘤,且均位于输尿管口20mm以内(其中1例肿瘤覆盖输尿管口).术前IVP造影均无肾积水.经尿道电切肿瘤及周围组织,切至肌层,在榆尿管口处采取"只切不凝"的原则.术后4h内膀胱灌化疗药,定期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未中转开放,且无副损伤,膀胱肿瘤电切时间控制在15min内.术后拔管时间3-5 d(平均4d).拔导尿管后超声示患侧轻度肾积水5例,2-3个月后复查超声肾积水消失.27例全部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6个月IVP检查上尿路未发现异常,且榆尿管口喷尿正常.结论 榆尿管口旁浅表性膀胱肿瘤行TURBT手术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减少留置气囊导尿管病人尿道外口细茵生长,预防尿路感染.方法:将6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的病人在给予气囊导尿管后用胶布固定,而对照组在插入尿管后不固定.结果:实验组30例病人中,2例尿道外口有细菌生长;对照组30例病人中,10例尿道外口有细菌生长.结论:对留置气囊导尿管后给与胶布外固定,可有效减少尿道外口细菌生长,预防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的指征及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应用例“U”形切开尿道口成形增加尿道口与阴道口间距,使其大于0.5cm;并处理尿道外口之新生物,使尿道末端和尿道外口直顺平滑。结果 应用倒“U”切开尿道口成形术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及所致之尿道综合征21例;获随访18例,时间1年-13年;16例效果良好,2例无效,治愈好转率88.8%。其中与性生活有关的12例获随访1例,10例痊愈,治愈率90%。结论 认为本术式简便,疗效可靠,不失为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及所致之尿道综合征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研究目的是评价因诊断或监测结肠疾病而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阑尾口非连续性炎症的发生率。材料与方法:在3年内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连续非选择性患纳入该项前瞻性研究。分别从距阑尾口2cm范围内、盲肠及预定的结肠段获取活检标本。阑尾口非连续性炎症根据肉眼可见的与升结肠正常盲肠黏膜明显不同的炎症改变来确定。由1位设盲的病理医师对活检组织是否存在炎症以及炎症的严重程度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共有271例患纳入该研究。最终诊断结果为:溃疡性结肠炎(UC)83例,克罗恩病(CD)54例,不确定性结肠炎12例,肠易激综合征(IBS)54例,镜下结肠炎15例及其他5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诊断输尿管口囊肿的价值。方法对1999年12月 ̄2004年12月收治的25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首先经B超检查提出诊断的有23例,经膀胱镜检查确诊的有25例,其中有24例经手术证实。结合文献对输尿管口囊肿的病因学及B超断层检查对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结论采用B超断层检查诊断输尿管口囊肿与IVU及膀胱镜检查同样准确,且简单易行,费用低,患者无痛苦。  相似文献   

20.
A+K平衡流量计采用7孔~63孔的多孔孔板使流体平衡节流,极大缩短了直管段,从而比标准孔板大大减少误差,提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