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分析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失血量及肝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来我院行肝切除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的方法,对照组则采取传统Pringle肝血流阻断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肝功能情况展开统计与比较。结果经肝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5天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切除术中采取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可对患者的肝脏功能进行有效保护,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及不阻断肝血流3种不同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半肝血流阻断(HVC)组30例,缺血预处理(IP)组33例,不阻断组39例,采用相应肝血流阻断方法切肝.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术中平均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例数(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第1、3、7、10天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结果 3组患者平均阻断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第1、10天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VC组、IP组、不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1±29)、(312±25)、(421±33) mL,不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最多,HVC组次之,IP组最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18.2%、17.9%,HVC组大于IP组及不阻断组(P<0.05).术后第3天ALT分别为(454.4±156.1)、(401±123.9)、(312±99.7) U/L,第7天为(145.2±91.7)、(101.5±66.3)、(68.1±28.7)U/L;术后第3天AST分别为(475.4±144.7)、(401±111.9)、(324±91.1) U/L,第7天为(139.2±96.6)、(103.5±60.3)、(95.2±22.7) U/L;术后第3天TBil分别为(36.4±23.1)、(34.05±21.0)、(25.1±17.5) μmol/L,第7天为(31.1±14.6)、(23.1±17.9)、(21.0±13.7) μmol/L.不阻断组肝功能恢复情况优于IP组,IP组优于HVC组.结论 预缺血处理及不阻断肝血流方法切肝可减少对肝脏功能的损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流阻断是肝肿瘤切除术中减少及控制出血的重要手段,但血流阻断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因此,在肝切除手术中必须合理、灵活地运用肝血流控制方法。Pringle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是目前肝脏切除中最常用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肿瘤巨大需行半肝切除术、合并严重肝硬化或肝储备功能严重不足者可考虑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以避免残留肝脏因血流阻断缺血和再灌注受到伤害;对位于肝静脉主干,如肝、腔静脉结合部病变切除,各种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因对血流动力学的严重影响而被逐渐慎用,目前以选择性血流性出入血流阻断法为首选。SHVE方法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以往因害怕损伤肝、腔静脉而放弃手术切除的消极局面。笔者认为只要熟练掌握肝静脉和腔静脉的解剖特点,分离阻断右肝静脉及左、中静脉干并非难事,采用SHVE血流阻断技术对于第二、三肝门部肝肿瘤的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肝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半肝血流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肝脏部分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肝血流阻断,研究组采用切除侧半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连续阻断时间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连续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AST、ALT、CHE及PA水平无显著差异,患者术后1d及7d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CHE、PA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能够延长肝脏切除术中连续阻断时间,减少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应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照组应用入肝血流阻断( Pringle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及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各时间段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清蛋白( ALB)、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阻断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各时间段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半肝切除术中的出血控制效果佳,患者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平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全肝血流阻断法在无血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常规方法不能切除的巨大肝肿瘤、中央型肝肿瘤和尾状肿瘤病例,采用或预置全肝血流阻断法切肝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顺利切除肿瘤,手术切肝及肝创面的处理时间12~23min,7例术后出现右胸腔积液,2例需胸腔穿刺引流,10例均恢复出院。结论: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对减少术中出血有明显帮助,使特别困难的肝肿瘤得到切除,明显提高了病人切除率及安全性,但术后肝功能损害重,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安全易行且能够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肝门阻断方法。方法本组46例,分为A、B两组,各23例,A组为常温下保留健侧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B组为传统Pringle肝血流阻断法,总结分析两种不同肝门阻断方法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B两组肝门阻断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肝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温下保留健侧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肝门阻断方法,对防治术后肝功能衰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和Pringle术式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5d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其他手术基本情况。结果术后15d,观察组肝功能基本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但对照组与正常值存在较显著的差距;另外,两组手术时间和阻断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整体比较,观察组治疗方式更具优势(P<0.05)。结论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治疗肝肿瘤中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下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是目前在肝切除术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控制肝出血的方法,长时间的入肝血流阻断易引起术后严重的肝功能不全甚至肝功能衰竭。如何合理选择肝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我科自2006年3月以来,对28例肝癌伴有肝硬变的病例采取半肝血流阻断行肝癌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肝癌切除术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阻断入肝血流和不阻断入肝血流两种方法行肝切除术.80例患者包含两组:A组为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37例),B组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恢复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B组[(169.46±31.44)min vs.(150.23±20.38)min(P<0.05);(530.27±195.54)ml vs.(443.72±147.97)ml(P<0.05)];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水平,两组分别为62.2%(23/37)、90.1%(39/43)(P<0.05).结论 ①不阻断入肝血流比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切除术时间短,失血少.②不阻断入肝血流比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切除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采用不阻断肝门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随机分为肝门阻断组(阻断组)21例和不阻断肝门组(不阻断组)20例,阻断组术中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不阻断组术中不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不阻断组明显少于阻断组(P0.05)。两组术前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d及7d阻断组TBIL、ALT均显著高于不阻断组,ALB显著低于不阻断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1%,而不阻断组为5%,明显低于阻断组(P0.05)。结论采用不阻断肝门肝切除治疗肝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减少了对肝功能的影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8年4月~2004年6月,采用肝门血流阻断(portal triad clamping,PTC)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totalhepatic vascular isolation,THVI)分步结合使用的方法,成功切除了16例体积巨大、邻近第一、二肝门的复杂肝肿瘤,现就此术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8年4月~2004年6月,采用肝门血流阻断(portal triad clamping,PTC) 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totalhepatic vascular isolation,THVI) 分步结合使用的方法,成功切除了16例体积巨大、邻近第一、二肝门的复杂肝肿瘤,现就此术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一种新的局部肝血流阻断技术——肝脏血流阻断仪的断肝止血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应用肝脏血流阻断仪阻断局部肝血流,施行多种术式肝叶切除术,观察手术径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腹腔积液、腹腔感染、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51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中出血50~400ml,平均280ml。术后渗出少,无腹腔积液和腹腔感染,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肝脏血流阻断仪适用于大多数肝切除术式,较其他断肝止血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就诊并被诊断有肝肿瘤的患者27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4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阻断入肝动脉血流,对照组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手术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手术中出血量为(426.5±19.8)ml,手术时间为(38.2±9.0)min,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幅度为(8.44±1.6)%,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为(6.9±1.4)d,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为(519.8±21.6)ml,手术时间为(41.7±10.5)min,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幅度为(20.1±2.5)%,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0.2±1.9)d,以上各项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莫一我 《云南医药》2000,21(2):163-165
肝脏肿瘤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治疗 ,目前仍是公认的疗效最好的方法。肝切除术中最大的危险是术中大出血和空气栓塞 ,是术后发生并发症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同时也是许多位于大血管附近的肿瘤无法切除的重要原因。为此 ,围绕着如何控制术中出血的问题 ,医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此 ,临床上各种控制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技术应运而生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肝血流阻断术 (TotalHepaticVascularExclu sion ,THVE)是在阻断第一肝门的入肝血流的同时阻断出肝血流。它是控制切肝手术中和严重肝外伤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合并有肝静脉和/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Ⅴ级以上严重肝损伤患者施行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本组11例患者,成功救治8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达72.73%。结论全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严重肝损伤的出血量,使创伤部位得以充分暴露,迅速修复,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德亮  李勇军 《云南医药》1997,18(6):528-529
常温下阻断肝血流行肝癌肝叶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李德亮李勇军吴迎宪唐天云李艳华我院于1993年4月~1997年4月收治原发性肝癌56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与常温下阻断肝血流行肝叶切除22例。其中3例全肝血流阻断行扩大右三肝叶切除,1例术后第14天因肝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前,肝癌的治疗方式虽较多,但肝切除术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肝血流阻断是行肝切除的前提和基础,但肝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其丰富的血供和复杂的血管分布造成血流阻断较为困难。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和半肝血流阻断两种方式对照观察,探讨肝血流有效的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将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30例肝切除术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