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疗程24h。结果 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受试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4h:2.5%与17.5%;30d:5.0%与32.5%,均P〈0.01)。受试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及24h平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出血并发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ACS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桔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ABC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加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h,后者只给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30d内心脏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比例。结果:替罗非班组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的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替罗非班用于ACS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近中期疗效。方法98例ACS患者分为2组,A组为常规抗ACS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替罗非班,疗程为48 h,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在出院后随访6~12 mo。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B组胸痛缓解时间明显快于A组[(41±8.3)min vs(63±11.5)min,P<0.01],7 d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少于A组(6次vs 12次,P<0.05)。B组用药后48 h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明显低于A组,96 h时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治疗ACS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取得进一步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一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征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堵塞,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近年来,随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以及多联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明显降低了AMI患者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近年来,替罗非班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本文就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型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盐酸替罗非斑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本文综述了盐酸替罗非班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张胜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97-98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围手术期转归的影响。方法40例PCI术前具有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或PCI术时发现慢血流或血栓的ACS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相关血管的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血流)、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40例ACS患者术中即刻造影均未见有明显的新发血栓形成,原有新鲜血栓消失,靶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术后40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MACE与出血并发症。结论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存有靶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明显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减少PCI治疗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PCI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PCI治疗组,95例),疗程24 h。结果替罗非班组9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和6.3%,两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郑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55-5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出血事件。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是安全有效的,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期间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 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341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征患者中,发生5例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1.47%。5例患者中,4例为男性,年龄45~78岁。1例为女性,年龄为72岁。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 5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2~12 h,血小板最低值在(10~81)×109之间,其中重度1例,极重度1例。停用替罗非班24~144 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其中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无需要输血小板和输红细胞的病例,未发生再梗死及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可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替罗非班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燕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8):32-33
目的 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心肌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科冠心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其中替罗非班组70例,对照组66例,给予冠脉造影、PTCA、置入支架,其中替罗非班组术后给予替罗非班以8ml/h静脉滴注24~36h,并给予阿司匹林、波利维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检测患者术后及术后12h、24h心电图、心肌酶、血小板聚集率检查;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波利维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进行同样检查,并观察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皮肤、牙龈及内脏出血。结果 两组相比年龄、病变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相似,两组心肌酶、心电图(ECG)ST段最大偏移、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结论 替罗非班对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降低出血率并降低介入治疗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同时观察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测定88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02名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与服用后第5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按照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分为无反应、低反应和正常反应组。同时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服用氯吡格雷前,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4±7.8)%US(56.2±12.1)%,P〈0.05]。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过程中,无反应患者、低反应患者的发生率分别是21.6%、27.4%。结论:ACS患者呈现出血小板高聚集状态。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呈现明显个体差异。氯吡格雷无反应和低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正常反应患者(P〈0.05)。联合支架置入术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P〈0.05)。 相似文献
13.
14.
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影响其临床进展。本文就其常见的机制及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影响。方法符合STEMI入选取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等治疗,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级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2组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联合应用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和SumSTR(Sum ST-segment resolution)方法对心肌组织的灌注进行评价。结果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治疗组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灌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青中年患者51例为对照组,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左主干、回旋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单支病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2支病变例数、3支病变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的病变部位和支数较多,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用药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ST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试验组下降更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②试验组发生心绞痛恶化、急性心肌梗死,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源性猝死也较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ACS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盐酸替岁罗班(欣维宁)在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0d内可使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死亡+脑出血)的发生率降低19.4%(分别为9.7%和29.1%,P〈0.01);两组在用药后的30d内单项终点的发生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而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30d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其作用是安全而有效的.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加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恢复血流TIMIⅢ级比例为95.0%,而对照组为8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2周心肌灌注显像(ECT)显示存活心肌面积为(88.0±6.4)%,高于对照组的(79.0±5.8)%(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改善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微循环、减少其心肌坏死,最大程度上保护心脏功能,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林敏瑜刘菁余碧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6):7-8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性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血糖、血乳酸、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