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5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邢维平  李再学 《中国骨伤》2008,21(8):634-635
自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及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前后侧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35例,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8岁,平均59.3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53个月。  相似文献   

2.
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以颈椎退行性变或发育性椎管狭窄为基础,因颈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导致脊髓功能障碍,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脊髓的腹侧、背侧同时受压,单纯采用前方或后方手术,脊髓不能获得彻底减压,影响术后效果。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9例,其中16例脊髓腹、背侧均受压者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后路Ⅰ期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 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69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获得1.5~6年的随访,22例症状完全消失,4例尚留有轻度手臂麻木.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结论:采用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不但使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减少,而且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前联合手术入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后前联合手术入路Ⅰ期或分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8年10月应用Ⅰ期或分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及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病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53岁.均先后路再前路,Ⅰ期联合5例,分期联合40例.均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前路减压植骨后均行钛板固定.术后3个月、1年采用JOA评分对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4例获随访,时间13~62个月,平均30个月;1例术后21 d死于肺部感染.C5神经麻痹3例,发音嘶哑1例,轴性症状14例,髂骨供区并发症2例.钛板螺钉均无断裂、退出,无骨块、钛网移位及沉陷,无"再关门"及颈椎畸形发生.44例前路植骨及后方门轴均获骨性愈合.按JOA评分标准:术前平均(9.36±2.24)分,术后3个月平均(12.34±2.64)分,术后1年平均(12.77±2.61)分;术后3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4例中,优16例,良19例,好转6例,无效3例.结论:后前联合手术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及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病的安全有效方法,应依据患者及手术条件选择一期或分期联合,前路钛板固定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及预防植骨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1年 8月以来对同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明显间盘后突压迫颈髓的 12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病人采用前、后路分期联合手术 ,提高了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7~ 6 9岁。病程 2月~ 4年。均为无明显诱因发病 ,表现为四肢不完全性瘫痪 ,下肢无有效功能 ,不能离床活动 2例 ;可离床活动、步态不稳、双手握力差、生活不能自理 3例 ;可离床活动、步态不稳、但生活可自理6例 ;可独立活动、手部功能稍差、可参加劳动 1例。根据 40分法评定 :13~ 2 0分 2例 ,2 1~ 2 5分 3例 ,2 6~ 30分 7例。术前X线正侧位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内皮素值的测定,探讨其在该病病因学的病理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0例正常人,43例2和手术病人做了术后的血浆ET值测定。结果:CSM患者血浆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1例术后患者血浆ET值明显低于术前,经统计学t检验有显著性意义。结论:ET参与了CSM发病过程,ET可能是CSM的致损伤因子之一,寻找ET拮抗剂将为非手术治疗C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的方法。方法对16例颈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患者Ⅰ期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PCB)置入术。于术后3、6、12、24个月,通过JOA评分、颈椎MRI检查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术后3、6、12、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9.3%、67.2%、78.4%、81.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该手术方法减压彻底,治疗周期短,固定安全可靠,对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有关问题探讨马如龙1张华1李世和1李盛林1黄河1邹云鹏1我们对1983年5月~1997年5月资料完整的158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就手术入路、术式选择、再手术原因、鉴别诊断、并发症防治等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9.
郝永强 《颈腰痛杂志》1995,16(4):243-245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现状郝永强综述施杞,赵光复审校颈椎的退变过程,可引致脊髓的功能障碍或脊髓病,称做脊髓型颈椎病。它是55岁以上脊髓功能障碍病人中最常见的病因[1.2]。本病1952年Brain[3]等首先报道,其后才开始被充分认识,因其致瘫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前后路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109例多节段CSM资料,前路组67例行分节段减压,钢板固定+(MC+(R))固定,后路组42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ARCH)微型钛板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及远期轴性颈椎痛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随访32个月,手术时间前路组(127.01±33.44) min,后路组(118.61±22.28)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前路组(316.42±150.35)ml,后路组(676.60±300.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前路组术前(9.34+2.03)分,术后(14.08±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组术前(9.17±2.03)分,术后(13.86+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轴性颈椎痛前路组7例,后路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多节段CSM前后不同入路的分析,认为对多数患者应采用前路手术效果更加理想,远期随访轴性颈椎痛的发生率前路明显少于后路组,前路手术还可以减少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2~63岁,平均51.3岁,病程平均5.6年。术前病变节段:3节段16例,4节段12例。其中累及C2/3节段5例次、C3/4 21例次、C4/5 26例次、C5/6 28例次、C6/7 16例次。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5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改良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时采用10秒握拳试验、双手握力、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后前路联合手术时间平均6.5h,出血量平均375ml。患者均得到1年及以上有效随访。1年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的9.8±2.1分提高到15.9±1.2分(P<0.05),平均改善率(84.7±9.2)%。术前、术后10秒试验:左手由11.2±3.1次提高到18.2±2.6次,右手由10.8±1.0次提高到17.8±3.9次(P均<0.05)。平均握力:左手由18.7±7.1kg提高到33.2±6.3kg,右手由19.2±3.6kg提高到35.8±2.5kg(P均<0.05)。颈部轴性疼痛VAS评分为2.1±1.1分。颈椎前凸角由21.5°±5.7°减少到19.60°±4.10°(P>0.05)。影像学随访示颈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融合满意,未见相邻节段不稳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可有效改善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在后路手术基础上,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2.
显微镜下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2~71岁,平均51.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2.5个月。手术操作:在显微镜下应用高速磨钻等工具进行减压操作,脊髓充分减压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对手术前后JOA颈椎病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价其疗效。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JOA评分由术前9.26±1.72增加至术后的13.64±1.38(t=2.452,P=0.000)。根据JOA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7例,一般2例。结论: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具有操作精细、减压充分等优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OPLL 12例 ,连续型 6例 ,节段型 2例 ,混合型 4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 10例 ,OPLL累及节段为 2~ 5节 ,平均 3.5节。前路采用Orion带锁钢板 6例 ,Zephir带锁钢板 6例 ,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骨移植 5例 ,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植 7例 ,后路均采用Axis钛板螺钉 ,其中采用侧块螺钉 4例 ,颈椎椎弓根螺钉 8例。结果 疗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 10例患者术后第 2天诉双上肢痛感明显好转 ,手握力增加 ,术后 1周四肢肌力和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膝踝阵挛明显减轻 ,评分提高 3~ 6分。术后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 5 5 .6 % ,1例术后出现双上肢肌力减弱 ,3周后肌力增强并超过术前水平 ,另 1例术后出现右上肢C5,6神经不全瘫 ,随访 2年恢复 ,2例术后伤口感染 ,经二次清创换药愈合。随访 3月~ 3年 ,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 75 .6 %。无钢板松动 ,植骨块脱出并发症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术后经斜位及CT检查发现 1例颈7椎弓根螺钉位置稍差 ,但无神经血管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后做了MRI检查 ,显示颈椎管截面积显著扩大 ,脊髓或硬膜前、后方均得到充分减压。结论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颈椎OPLL是一较好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 0 0年 4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脊柱外科共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6 2例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6 2例 ,男 4 2例 ,女 2 0例 ,年龄 31~ 70岁。病程 3~ 36个月 ,平均 14个月。发育性椎管狭窄16例 ,发育性椎管狭窄合并间盘退变以及椎体后缘骨赘 9例 ,间盘退变和 (或 )椎体后缘骨赘 2 7例 ,多节段间盘退变、黄韧带肥厚或骨化 4例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 6例。其中合并椎间不稳定 2 3例。椎管狭窄和增生多发生在C5~ 6、C4~ 5和C6~ 7。1.2 术式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 4 4例 ,其中包括发育性…  相似文献   

15.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尽早进行外科干预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3节段病变39例,4节段9例;术中采用1个椎体次全切除加1或2个椎间隙减压,同时行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颈椎正侧位及屈伸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0~220min,平均87min,术中出血量120~800 ml,平均210 ml。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3±3.2)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3.2±3.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率为72.8%±16.2%,优良率为89.6%。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可靠术式,可获得理想的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减压黄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16例以黄韧带退变增生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减压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81.4%,未出现脊髓损伤、颈椎不稳及术后鹅颈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板间减压黄韧带切除术是治疗以黄韧带退变增生为主要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颈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19.
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 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例132例,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 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体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 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