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病人的麻醉(附2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996年12月~2003年3月20例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方法、循环功能维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该组病人麻醉前心功能分级(NYHAl)心功能Ⅲ级8例,Ⅳ级12例,心源性休克4例,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芬太尼、万可松多次给药,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作麻醉诱导,术中用GIK溶液或二磷酸果糖作心肌保护。结果 该组病人麻醉诱导基本平稳、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低心排4例(20.0%,4/20),1例肾功能不全(5.0%,1/20),2例呼吸功能不全(10.0%,2/20),3例死亡(15.0%,3/20)。结论 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麻醉应着重强调麻醉前心血管功能的维护、对循环干扰小的麻醉诱导、术中心肌和重要脏器功能保护以及术后的呼吸、循环支持。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26例在体外循环下得到救治的体会。方法:常温下股动脉-静脉(A-V)转流用于气管肿瘤6例,肺移植1例,布加氏综合症根治术1例。一侧肺A-V转流13例,股V,门V-腋V转流5例。结果:26例中除1例布加氏综合症术后第2天因凝血功能障碍死亡外,其余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为某些疑难、重症病人提供了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分析王素霞景新爱薛瑞美贾惠敏驻马店市人民医院(463000)我院自1985年1月~1996的10月共对108例心脏病患者施行了非心脏手术,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108例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32~89岁,50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arcotrend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4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传统方法给药组,B组为Narcotrend指导下给药组.记录A,B两组患者患者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2 min(T2),CPB前(T3),主动脉阻断后10 min(T4),停机后10 min (T5)的血压,心率,CVP和Narcotrend指数.统计患者的异丙酚,七氟醚用量,及术后72 h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A组Narcotrend指数在T2,T3,T4,T5明显低于B组(P<0.05),尤其是在体外循环期间A组的Narcotrend指数下降幅度显著大于B组.A,B两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丙酚,七氟醚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5),术后72 h随访,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和精神异常.结论 Narcotrend能安全的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Narcotrend的应用能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和防止过深的麻醉,指导心脏麻醉过程中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笔者进修期间连续实施OPCAB麻醉40例及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30例,共计70例。多数病人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氯胺酮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以异氟醚复合小剂量异丙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调控基本稳定。本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2.3±0.8)小时,拔管时间术后(3.2±1.2)小时。ICU停留时间0.5天~1.0天,术后(7.0±1.6)天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用芬太尼、潘可罗宁分次给药复合麻醉,辅以异氟醚、安氟醚间歇吸入法,对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21例患者施行了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过程顺利,无1例因麻醉引起后遗症。结果表明,该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是可行的,同时也表明严格的呼吸管理、心肌保护以及严密的术中监测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医学手术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及麻醉效果.方法 实验用小型猪34例,分为CPB下停跳组手术组(停跳组,18例)及CPB下并行手术组(并行组,16例),行自体心包片三尖瓣置换术.记录实验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用量,基础麻醉、麻醉维持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天、一周存活状况等,并评价基础麻醉及全麻效果.结果 34例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各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仅停跳组一例术后3天内死亡,存活率97.1%,麻醉效果良好.结论 合理的麻醉药物与血管活性药物的联合应用,仔细的临床观察与正确而迅速的处理是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脑部并发症的防治: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恕  李木泉 《广东医学》1997,18(1):40-41
我院自1992年1月~1996年3月共对249例心脏病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并发脑部损害8例,占3.2%,其山死亡2例,现就诊治经过及防治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6~50岁,平均32岁,本前1例有夜游史,其余均无神经或精神系统疾患。1.2手术及体外循环方法:全组都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中度血液稀释,降温至26-34℃,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采用美国。。m700o型人工心肺机,7例用鼓泡式氧合器(广东11型),l例用膜式氧合器(ne小ronlC)、全组采用微栓过滤器,水…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9~ 2 0 0 2年行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搭桥手术 (OPCAB) 96例 ,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施行该术式 96例患者中男 6 5例 ,女 31例。年龄 38~ 78岁。心功能Ⅱ~Ⅲ级。心电图示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手术方式 :在全麻常温下行OPCAB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 2~ 6支。1 2 麻醉方式及管理 术前吗啡 10mg、东莨菪碱 0 3mg,肌肉注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输入林格液 ,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在局麻或全麻诱导后行右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三腔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麻醉诱导 :咪唑安定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胎羊体外循环研究中的麻醉方法。方法5头孕羊(孕120~140d)氯胺酮基础麻醉,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补充容量和硫酸镁。维持孕羊平均动脉压(MAP)大于70mmHg。经子宫壁肌肉注射胎羊麻醉药物(芬太尼25~50μg/kg,维库溴铵0.1~0.2mg/kg),建立胎羊腋动脉通路。胎羊肺动脉、右房分别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流30min,停机后观察2h。监测孕羊、胎羊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气。B超机监测胎羊脐动脉和孕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结果实验过程中胎羊MAP和HR没有显著变化。转流结束后胎羊脐动脉PI值明显增高,出现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P〈0.05)。孕羊MAP和HR没有明显变化,血液氧合充分。子宫动脉PI值在转流期间低于转流前(P〈0.05),转流结束后PI值与转流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维持母体高循环动力状态,使用抑制宫缩药物,加强胎羊麻醉期间的监护,有利于胎羊体外循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手术应用鱼精蛋白所致严重循环抑制病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我中心自1995年4月-2005年8月间,心脏直视手术中输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出现严重循环抑制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7例病人在术中出现了严重的循环抑制,都发生于输注鱼精蛋白后3-7min(平均4min);其中3例经心脏按摩和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后好转,4例重新全量肝素化后建立体外转流(时间分别为258、173、155、97min)。全组7例病人全部抢救成功。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7h(36-84h);平均ICU留置时间82h(64-112h)。结论鱼精蛋白过敏反应所导致的严重循环抑制为突发事件且往往危及生命,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心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方法,未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涉及弓部的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顺行脑灌注方法。结果:3例死于术后顽固性出血,2例术后心跳复苏时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后死亡,7例患者术后有神经系统症状,2例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早期(术后3~10天内)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式,体外循环中维持内环境稳定,重视器官保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与方法.方法回顾该院1996年3月~2003年4月20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中体外循环情况,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灌注,灌注流量80~150ml/kg·min,10 kg以下高达200mi/kg·min.预充液以胶体为主,晶胶比为0.06~0.6.重症婴幼儿应用超滤技术.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30~80mmHg,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为主,结合其它方式,主要采用4:1含氧血灌注,部分采用冷晶体灌注.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0~216min,平均(59.9±3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39min,平均(34.6±22.9)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6.5%.转流中尿量平均240ml,超滤量平均430ml,全组均顺利停机,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5.2%.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根据惠儿的病情制定周密的灌注计划,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肺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分析133例心脏病患借助于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Ebstein畸形矫治.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体外循环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1例患停体外循环后因血氧饱和度偏低,延长第4肋间切口探查;1例因手术操作导致出血而延长切口再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例患因残余漏再次手术,其余129例患手术过程顺利。133例患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辉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04,32(3):180-18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胸外科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0月期间全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按照是否应用乌司他丁分成两组 :乌司他丁组(U组 ,n =11)和对照组 (C组 ,n =15 )。乌司他丁用法 :3 0万U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前静脉给药 ,3 0万U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中。比较两组术后 4、2 4h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 4、2 4hU组血尿素氮值均较C组低 (均P <0 .0 5 ) ;血肌酐值在两组间无差异性 ,但U组血肌酐平均值比C组低 ,而术前U组平均值比C组高。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可以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与管理办法.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06年6月的35例择期OPCABG患者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咪唑安定、依托米酯、芬太尼、哌库溴铵、异丙酚、异氟烷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ECG、IBP、SpO2、HR、CVP及PA、PCWP、CCO、SvO2等,应用硝酸甘油、多巴胺、艾司络尔、乌拉地尔、去氧肾上腺素、山莨菪碱等控制MAP在60~90mmHg范围,HR在50~70次/min范围,保持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结果 3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1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中循环稳定,无麻醉并发症,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 OPCABG因要求心脏不停跳,其麻醉与管理比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CABG)要求更高,关键是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避免加重心肌氧耗,造成围术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8.
陈怡霏  陈伟  谢燕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3,(6):22-22,24
目的通过分析916例胸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术中连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有创动脉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间断血气分析,并记录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胸科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大于72%,其诱发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心脏原发病、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低、手术操作、电解质异常相关合并症等,麻醉期间应予重视。结论胸科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发生心律失常发生概率较高,术前应积极纠正病因,术中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诱发因素等是防止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喆妍  骆璇  马正良 《现代医学》2013,(10):735-738
目的:总结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经验,探讨该类手术的麻醉策略。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对55例StanfordA型AD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全部病例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脉氧,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以及内环境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2~493(255.3l±42.3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6~282(170.61±43.58)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3~55(36.23±18.14)min。55例患者术后均返回监护室,住院死亡8例,其中1例于次日因出血过多及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于术后8~10d死于低心排,4例术后死于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l例术后64d死于脑梗、肝肾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术中重要脏器及血液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