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0.5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持续至第10周。秋水仙碱治疗组剂量0.05 mg/kg,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6.3 g/kg剂量组HYP(557.32±3.21 vs 376.32±3.32,P0.01)、IL-1(0.98±0.51 vs 0.35±0.54,P0.05)和TNF-α(5.31±0.52 vs 4.23±0.38,P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10.51±1.79 vs 5.56±2.43,P0.01)和α-SMA mRNA(14.31±2.31 vs 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结论: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和TNF-α释放,阻遏TGF-β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膈下逐瘀汤与柴胡疏肝散对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膈下逐瘀汤和柴胡疏肝散两个方剂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经病变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作用不够明显,膈下逐瘀汤效果明显,其中水提取液尤为明显,初步证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法优于疏肝行气,和血止痛法。  相似文献   

3.
柴胡疏肝散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肝病、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柴胡疏肝散加成汤剂。对照组服用益肝灵:护肝片均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空服采血测定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等有关指标。结果:治疗组ALT、SB、γ-G、HA、CⅣ及AF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分。结论:柴胡疏散对侵性肝病肝纤维化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柴胡疏肝散对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型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休息、病因治疗(抗病毒、戒酒、驱虫等)并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组加服柴胡疏肝散,1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结果: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对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166-16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纤维化患者3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15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患者均测定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及检测肝、脾超声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70.6%vs 90.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90.52±21.29 vs 82.39±41.59)、血清谷丙转氨酶(65.15±23.29 vs 61.38±35.11)、γ-谷氨酰转肽酶(62.71±4.25 vs 54.70±4.57)均显著下降,白/球蛋白比值(1.03±0.12 vs 1.33±0.11)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213.22±23.51 vs 116.54±13.79)、III型前胶原(81.32±9.71 vs 63.96±14.42)、IV型胶原(85.31±12.32 vs 62.49±13.87)、层粘连蛋白(157.63±24.16 vs 126.09±12.85)含量均显著减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肝门静脉直径(1.36±0.52 vs 1.27±0.51)、脾脏指数(38.76±15.29 vs 25.49±12.63)均显著减小。结论:柴胡疏肝散协同常规保肝治疗,可显著提高对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服用柴胡疏肝散,对照组服用东宝肝泰片,比较两组疗效、B超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B超分级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明显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沉积和肝纤维化程度,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性脑病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肝性脑病抑郁症患者,以柴胡疏肝散干预治疗,用干化学直接显色测定法测量静脉血氨值,通过临床症状量表、静脉血氨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总积分、静脉血氨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肝性脑病抑郁症病人临床症状、恢复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1998年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住院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恶性肿瘤患者40例,有效率达92.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无肝炎史,排除肝脏转移者。经4个周期化疗,分别在第二至第四周期出现...  相似文献   

9.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川芎、陈皮、芍药、香附、炙甘草、炒枳壳7味中药组成,其主要功效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两胁肋部疼痛,胸闷善太息,情绪急躁易怒,反酸嗳气,脘腹胀满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组方主要包含皂苷类、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四种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护肝、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应用于各种肝脏疾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脂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从柴胡疏肝散近年来在肝纤维化、肝癌、肝硬化、脂肪肝、慢性胆囊炎等肝脏疾病中的相关应用,对柴胡疏肝散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对慢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纤维化病变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肝组织Notch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养50只成年SD大鼠建立慢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对建模成功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及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另取8只成年SD大鼠记为正常组。阳性组予以罗格列酮2 mg/kg灌胃,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3.15、6.30、12.60 g/kg柴胡疏肝散药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每100 g大鼠体质量予以1 mL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持续10周。HE染色观察建模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羟脯氨酸(Hyp)含量;改良氯胺-T法检测肝组织Hyp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干预后肝组织病变,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病变;采用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干预后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Notch1、Notch3、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α-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干预后模型组血清肝功能和肝...  相似文献   

11.
柴胡疏肝散治疗高原地区亚急性甲状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高原地区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16例患者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随访半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游离T3(FT3),FT4,C反应蛋白(CRP),血沉下降明显,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后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8.62%,对照组复发26例,复发率44.83%,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胡疏肝散配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复发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焦虑综合征疗效.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筛查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为调查工具,对42例中医科焦虑综合征住院患者服用柴胡疏肝散.结果:42例患者不同程度症状改善.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焦虑综合征患者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四逆散对照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g·kg-1),连续10周.全自动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 U·L-1(138.88±21.52),(75.20±3.80),(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U·L-1,(375.25±10.95),(227.10±19.08),(P<0.05)]、碱性磷酸酶(ALP,P<0.05)、透明质酸[ HA,μg·L-1(258.10±32),(135.26±34.09),(P<0.05)]、Ⅲ型胶原[μg· L-1(105.28±15.31),(85.32±9.53),(P<0.05)]、Ⅳ型胶原[μ g·L-1(109.10±8.31),(86.48±19.17),(P<0.05)]、层黏连蛋白(LN,P<0.05)含量均显著下降,肝组织HYP,(P<0.01)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柴胡疏肝散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记忆功能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AD)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大鼠随机分6组,其中模型组(C),柴胡疏肝散低剂量和高剂量组(D,E),补肾组(F)均采用D-半乳糖(ip)和β-淀粉样蛋白(Aβ)双侧海马注射联合造模,Aβ造模成功后的第9d,D,E组分别ig给予柴胡疏肝散10,20 g·kg-1,F组给予脑力宝20 g·kg-1.各组均在每天上午9:00按10 mL·kg-1的容积ig给药,连续ig 28 d.ig前后分别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最后处死动物取海马进行相关指标信使RNA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测定.结果: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ig前后迷宫寻找平台时间分别为(17.34±3.35),( 12.78±2.54)s,补肾组分别为(17.79±2.25),(14.11±2.66)s,2组ig前后比较及ig后与同期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给药后,2组海马蛋白质磷酸酶-2A(PP-2A) mRNA的表达值分别为(0.230 4 ±0.035),(0.199 4±0.022 2),与模型组(0.099±0.028 8)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 mRNA的表达高剂量组,补肾组比较及高剂量,低剂量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通过抑制动物海马GSK-3β,CDK-5表达而增强PP-2A的表达,可以逆转Aβ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对记忆、认知障碍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为力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对符合观察标准的3组135例患者,采用单用为力苏、中药汤剂及中药汤剂联合为力苏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为力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属中医肝胃气滞者效果较单用为力苏或单用中药汤剂为佳。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为力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属肝胃气滞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胃不和证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吗丁啉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病变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对肝胃不和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胃动素(MOT)以及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深肌丛(ICC-DMP)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21.0,10.5 g·kg-1,ig)、吗丁啉组(10 mg·kg-1,i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余4组均采用慢性应激刺激造模法进行为期3周的造模。造模后,按各组剂量每天10 m L·kg-1ig给药2周,空白组及造模组均ig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体重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MOT的水平,并在电镜下观察ICC-DM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减轻;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MOT分泌明显减少(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能显著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显著升高血清MOT水平(P0.05),电镜观察ICC-DMP,其结构和功能也有明显改善。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肠道动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郁大鼠血浆MOT的水平以及调节ICC-DMP数量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s,同时观察中药柴胡疏肝散对海马内micro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敞箱试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观察大鼠行为改变;采用microRNA芯片检测海马内microRNA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模型组海马内差异达2倍以上的特异性miRNA共计有13个,其中下调的miRNA包括miR-298,miR-130b,miR-135a,miR-323,miR-503,miR-15b,miR-532,miR-125a,上调的miRNA包括miR-7a,miR-212,miR-124,miR-139,miR-182;在这13个特异性miRNA中有2个(即miR-125a和miR-182)在柴胡疏肝散组中予柴胡疏肝散干预后又恢复正常.结论:该研究初步发现与抑郁症发病相关的海马内13个特异性microRNAs,其中miR-125a和miR-182在中药柴胡疏肝散干预后恢复正常,这2个microRNAs可能是中药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应进一步分析其靶基因以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四逆散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4周.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 g·kg-1).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 478.32±42.35)vs(327.09±39.41)μg·L-1,P<0.01;IL-1(0.58±0.89) vs(0.35±0.47) μg· L-1(P<0.05);TNF-α (4.82±0.49) vs (4.21±0.45)μg·L-1(P< 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9.92±2.57)vs(5.27±1.39),(P<0.01)和α-SMA mRNA(12.87±0.39)vs(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均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