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青紫原因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107例青紫新生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及心血管造形、心导管和CT、胸片等对照.结果生理性青紫15例,占14.02%;病理性青紫92例,占85.98%.病理性青紫中,中央性青紫85例,其中心源性青紫21例,由各种复合心肌畸形所致;肺源性青紫64例,主要由肺部疾病及新生儿窒息引起,周围性青紫6例,主要由心力衰竭、硬肿症和寒冷所致.其他原因青紫1例,为低血糖症引起的呼吸暂停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作为新生儿青紫原因分析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类型分布,探讨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CHD的早期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有口唇或甲床发绀、呼吸急促、新生儿肺炎、听诊发现有心脏杂音以及胸片提示心影增大等疑似有新生儿CHD的381例新生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回顾性分析产前胎儿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情况。结果本组疑似新生儿CHD患儿381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异常患儿324例,检出率为85.04%,其中以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最多见,其次分别为室间隔及房间隔缺损,复杂及严重CHD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在381例受检者中,行过产前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者201例,占总人数的52.76%,CHD发生率8.96%,未行产前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者CHD发生率42.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胎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并不普及。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异常者主要以预后较好的单纯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常见,复杂及严重CHD占有一定的比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项目筛查和随访是非常必要的,需认识导致新生儿CHD的原因,尽早发现CHD患儿,为及时进行干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M)确诊先心痛116例。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窒息、青紫、心脏杂音、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先天性心脏病非青紫型87例,青紫型29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心脏杂音、青紫、气促最常见。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多见,与以往报导不同。高海拔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瘤患者下肢肿胀原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月因下肢肿胀进行超声检查的86例肿瘤患者,对其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肿瘤引起下肢肿胀各种原因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明显;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发现,引起下肢肿胀的主要原因中,静脉性水肿65例,占75.58%;淋巴性水肿9例,占10.46%;超声未发现异常12例,占13.9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肿胀原因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作为肿瘤患者下肢肿胀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心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5年6月对患有心脏疾病 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152例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的临床资料。结果:152例病例中,心脏瓣膜病69例,占45.39%:心肌病27例,占17.76%;肺心病22例,占14.47%;先心病18例,占11.84%;心肌炎16例,占10.5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心脏疾病应用中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期青紫型先心病病情发展迅速,症状较重,甚至危害生命,需要及时诊断并早期治疗.为了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新生儿青紫型先心病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我们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形态学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彬  刘卓华  龙振荣 《华夏医学》2002,15(6):747-749
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2001年61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特点进行分析,并随访4例紫绀型先心病,12例非青紫型先心病患儿3个月至7年。结果:非青紫型先心病40例(65.6%)最常见类型为室间隔缺损(31.1%),动脉导管未闭(18.0%),房间隔缺损(6.6%),肺动脉瓣狭窄(1.6%);青紫型21例(34.4%)中大动脉转位位居第一(11.5%),第二位为法乐氏四联征(8.2%),单心室(6.6%),居第三位。经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先心病2例,1例为室间隔缺损,1例为单心室,新生儿先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杂音(82.0%),气促(62.3%),持续性青紫(34.4%)。随访紫绀型先心4例,均手术治疗,2例术后死亡;非青紫型患儿12例,自愈7例,3例手术矫正,2例未愈无并发症。结论:为控制先心病胎儿的出生,降低婴幼儿的死亡率,应重视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并对重症患者终止妊娠,先后宜尽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8.
王亮卿 《中原医刊》2007,34(4):38-3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7例手术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单纯性急性阑尾炎6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9例占58.2%,漏诊28例占41.8%;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4例占88.9%,漏诊3例占11.1%;急性坏疽性阑尾炎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例占100%;阑尾穿孔及周围脓肿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5例占100%。结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阑尾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可为阑尾炎的分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下肢深静脉彩超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倒肺栓塞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彩超表现,并与其相关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例肺栓塞患者中,9例与临床诊断相符,其中1例右肺动脉内发现血栓,为直接诊断征像;另8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为间接诊断。12例中7例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5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方便、灵活、安全、可靠,对提示肺栓塞诊断和排除其它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证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一个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吕兴  蔡定邦 《广东医学》1998,19(1):61-62
新生儿先心病,占活产婴儿的7‰-8‰,重症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大多夭亡,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极其重要。我院1994年10月-1996年12月在住院的1277例新生儿中采用彩色多港勒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先心病者33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85%,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而疑有新生儿先心病的患儿,日龄为7小时-27天,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体重1.8-3.gkg。1.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心杂音者最常见,为对例,占85%(28/3),其次为青紫及气促,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青紫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7年1月-2008年12月病因明确的129例青紫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29例青紫新生儿中,中心性青紫101例(78.3%),其中以原发肺部疾病为首要病因,即肺源性青紫92例(71.3%),心源性青紫仅9例(7%);周围性青紫13例(10.1%);其他原因青紫15例(11.6%)。(2)129例青紫新生儿入院时连续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continuous 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TcSO2)并完善相关检查,根据病情给予不同方式的氧疗。氧疗前101例中心性青紫患儿TcSO2均低于85%,氧疗后76例肺源性青紫消失,TcSO2升至85%以上,余25例皮肤青紫未消失,TcSO2仍低于85%;氧疗效果不佳的25例中心性青紫新生儿中,13例为肺部疾患合并持续胎儿循环,9例为复合型先心病,3例为先天性膈肌发育异常。氧疗前13例周围性青紫患儿TcSO2均大于85%,8例氧疗后青紫略有减轻,5例为局部挤压伤停用氧疗。在15例其他原因青紫患儿中,氧疗对青紫发作现象无改善作用。结论:新生儿青紫的病因以原发肺部疾病为首位。氧疗是青紫治疗的基本方法,但氧疗的效果因病因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对新生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9例青紫的新生儿进行彩超检查.诊断紫绀型先心病25例并分析其疾病类型。结果25例紫绀型先心病中存在大动脉转位、法乐四联症、单心室、永存动脉干等复杂畸形,其中大动脉转位最多见,其次为法乐四联症,单心室位居第3。结论彩超可作为青紫新生儿先心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超对新生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9例青紫的新生儿进行彩超检查,诊断紫绀型先心病25例并分析其疾病类型。结果 25例紫绀型先心病中存在大动脉转位、法乐四联症、单心室、永存动脉干等复杂畸形,其中大动脉转位最多见,其次为法乐四联症,单心室位居第3。结论 彩超可作为青紫新生儿先心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青紫型先心病的临床症候、治疗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新生儿科近7年收治的1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住院临床资料。结果①主要畸形类型非青紫型先心病前二位为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青紫型先心病前二位中以肺动脉瓣狭窄(PS)、法洛氏四联症(TOF)最多。②临床表现主要为青紫、呼吸急促、心脏杂音。辅助检查中心脏彩超、血气分析的诊断价值较高。③内科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和前列腺素E1(PCEI)的运用。结论新生儿出生后即刻青紫和呼吸困难,经给氧治疗症状不消失,但对刺激反应仍较强,血气示严重低二氧化碳血症与严重低氧血症并存,高度提示紫绀型先心病的可能。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内外科治疗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5月使用美国GE—vivid—i便携式床旁彩超诊断仪对NICU新生儿中临床疑似先天性心脏病(CHD)的341例患儿进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及胸骨上窝等多切面反复探查,CHD按心脏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作出诊断。结果:床旁超声心动图检出CHD患儿256例,其中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96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82例,卵圆孔未闭31例。动脉导管未闭26例,二者并存12例,瓣膜反流2例,假腱索7例。NICU多为早产儿及新生儿,较为常见的心内分流为卵圆孔未闭,其与动脉导管未闭在未来均有闭合的可能,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为患儿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肺动脉造影或核磁共振证实确诊肺栓塞患者18例,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右心及肺动脉血栓回声及右心结构和功能状况、三尖瓣返流程度及肺动脉压以及下肢深静脉有无血栓栓塞.结果:18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直接检出肺动脉内血栓回声4例(22.2%);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12例,右室壁运动幅度减低8例,频谱多普勒显示三尖瓣返流峰值速度明显增大10例,肺动脉高压10例.溶栓后48h多数患者右心功能即有明显改善,一周即恢复正常;18例患者中检查出有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72.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动脉内血栓直接检出率较低,但多数患者能检查到右心系统功能异常,在肺栓塞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出现迟发性紫绀与艾森门格综合征的鉴别,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免判断失误,丧失治疗机会.[方法]复习2例曾在外院诊断为艾森门格综合征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的原因及危害.其临床表现均有口唇、指甲轻~中度紫绀,并伴有胸闷气促、乏力及明显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房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M)示双期双向分流,肺动脉瓣轻度,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心导管检查证实肺动脉高压仅为轻~中度.[结果]2例患者均经术中探查进一步排除艾森门格综合征,1例为下腔型巨大房间隔缺损,另1例为心房间隔缺损合并原发性重度三尖瓣环扩大,两例均顺利施行手术矫治,并康复良好出院.[结论]某些迟发性紫绀的先天性心脏病与艾森门格综合征较难鉴别,诊断务必谨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测量心脏各个腔室内径、左右室壁厚度、主动脉窦部及肺动脉主干内径,与同期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儿对比。结果共发现房间隔缺损患儿36例,室间隔缺损患儿1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8例,法洛四联症患儿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新生儿的右心房、右心室各内径和肺动脉主干内径显著大于正常新生儿,P<0.01;室间隔缺损新生儿的左心房、左心室各内径和肺动脉主干内径显著大于正常新生儿,P<0.01;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的左心房、左心室各内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和肺动脉主干内径显著大于正常新生儿,P<0.05;法洛四联症新生儿的左心房、左心室各内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和主动脉窦部内径显著大于正常新生儿,但肺动脉主干内径显著小于正常新生儿,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通过测量心脏腔室和大动脉内径进而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新生儿心脏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o elucidate the origin of transient heart murmur during the late neonatal period, we examined 50 neonates with this type of heart murmur and compared them with 50 controls. We serially examined the morphology of and blood flow in the main pulmonary artery (MPA), the right pulmonary artery (RPA), and the left pulmonary arteries (LPA) using two-dimensional and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The heart murmurs were first noticed at 6 to 60 days after birth (mean 33 +/- 14). At that time, the diameters of both the RPA and the LPA in the heart murmu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elocities of blood flow in the right and left pulmonary arteries in the heart murmu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he heart murmur disappeared, the diameters and the flow velocities of both the RPA and the LPA were not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wo cases in the heart murmur group continued to have a heart murmur and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intrinsic congenital peripheral pulmonary artery stenosis. In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transient heart murmur in the late neonatal period is caused by transient branch pulmonary arteries stenosi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circulation from fetus to neon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