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揭示畸形中央尖在朝鲜族人前磨牙中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吉林通化市部分朝鲜族中学生人群(3819人)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畸形中央尖在前磨牙上的发生情况。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侧同名牙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检验,计算相关系数tau及双侧共同发生率。结果:畸形中央尖的个体发生率为3.82%,女性组(4.47%)显著高于男性组(3.15%)(P〈0.05)。畸形中央尖在下颌第一磨牙的构成比(1.45%)高于上颌第一前磨牙(0.41%),在下颌第二前磨牙(1.88%)要高于上颌第一前磨牙(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中央尖在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双侧共同发生率依次为93.75%(15/16)、55.17%(16/29)、63.24%(43/68)和47.42%(46/97),双侧相关系数tau依次为0.968、0.710、0.771和0.640。结论:掌握掌畸形中央尖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发生率约为2%,常为双侧对称发生,磨牙畸形中央尖极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中发现1例上颌第二磨牙畸形中央尖,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2岁,主诉牙龈出血,临床检查:右侧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窝一畸形中央尖,呈锥形突起,尖端有少量磨损(图1),  相似文献   

3.
畸形中央尖常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发生率约为2%,常为双侧同时出现.而发生在上颌第二磨牙的畸形中央尖非常罕见,作者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人群恒牙牙根变异的锥束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汉族人恒牙牙根变异的规律。方法:调取在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接受锥束CT扫描病人的CT图像资料,病人共500人(男性246例,女性254)。观察并计算各类牙根变异的牙齿发生率和个体发生率。男女组间、双侧同名牙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左右侧不对称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双根型下颌尖牙的发生率为0.63%(3/474人)。上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的发生率为30.28%(132/436人),下颌第一前磨牙Tomes根为13.45%(60/446人)。双侧上颌第二磨牙3根的发生率为57.48%(219/381人),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变异为31.98%(134/419人),下颌第二磨牙融合根为41.77%(165/395人)。除3根型下颌第一磨牙外,上述其他各项牙根变异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悉掌握汉人恒牙的牙根变异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畸形中央尖是较常见的牙齿形态异常,是指在前磨牙的中央窝或颊尖三角嵴上,突起一个圆锥形的牙尖。其多出现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其次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中央尖的高低不等,构造不一,大部分为釉质组成,中央部为薄层牙本质,并有髓角突入。细而高的中央尖常在牙齿萌出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10岁。因上颌前磨牙扎舌就诊。检查 14 ,15 ,34,4 4 ,4 5位置正常 ,色泽正常 ,牙不松动 ,叩诊不痛 ,牙合面畸形中央尖高 2mm ,没有磨耗 ,无牙合接触 ,15 ,34,4 4 ,4 5畸形中央尖高 1mm。X线片均见有畸形中央尖 ,根尖为喇叭口形。畸形中央尖一般多见于下颌前磨牙 ,尤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常见 ,上颌少见多枚前磨牙畸形中央尖1例@段守英$北京总参测绘局门诊部口腔科!北京100088  相似文献   

7.
畸形中央尖(abnorm al central cusp)多发于下颌前磨牙,尤以第二前磨牙多见,上颌前磨牙较少见,常为对称性发生。笔者在临床发现7个前磨牙同时发生畸形中央尖患者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因右上后牙肿痛3 d就诊。临床检查:面部对称无肿胀,5│牙合面畸形中央尖,已磨  相似文献   

8.
畸形中央尖折断的预防性充填及根尖诱导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畸形中央尖是一种牙齿形态异常。其发生率约为2%~10%[1],且多发于下颌前磨牙,多呈对称性分布。牙齿萌出不久,在咬合过程中,中央尖的磨损或折断,导致牙髓感染坏死,造成牙根发育中断。畸形中央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防性充填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0~2005年以来对46例92颗畸形中央尖患牙进行治疗,追踪观察1~4年,大多数牙根能钙化封闭,根尖继续发育完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46例92颗畸形中央尖患牙,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8.5~12岁。所选病例均为双侧对称发生的畸形中央尖患牙,下颌第一前磨牙20例,下颌第二前磨牙26…  相似文献   

9.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尤以第二前磨牙最常见,偶见于上颌前磨牙,常为对称性发生:有些畸形中央尖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甚至形成皮瘘,影响牙根正常发育。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发现左下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影响牙根发育,引起牙根替代性吸收及牙折和皮瘘l例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1例因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严重根尖周感染的患者,其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前磨牙共6颗牙均患畸形中央尖,而且患牙处于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经对症处理,治疗效果良好。结合该罕见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畸形中央尖患牙的临床表现、分类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为畸形中央尖患牙的早期诊疗和其继发病变的预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2014,(7):547-548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儿童乳牙反的患病情况。方法以个别正常为标准,对1 750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结果本区乳牙反的患病率为12.46%,5岁组男女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年龄组男女间及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乳牙反的主要表现是多个乳前牙反。结论乳牙反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应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正>细胞内多基因表达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关键基因的探索,近年来发现的Numb蛋白在肿瘤形成、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14.
15.
辛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生长代谢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假手术组(Sham)-A,单纯去势组(OVX)-B,去势雌激素治疗组-C;去势辛伐他汀治疗组-D。术后第30天,C组以体质量每100g每天给0.1mg尼尔雌醇灌胃,每周1次,持续12周。D组以辛伐他汀5mg/(kg·d)灌胃,连续服用1周,停2周,再服用1周,间断持续12周。用药12周后,所有大鼠被处死采取胫骨标本,处死前第12和第4天进行四环素双标记。标本行不脱钙骨切片,硝酸银和VonKossa染色,骨形态计量学方法检测各治疗方法对胫骨近心端干骺的作用效果。结果:单纯去势组(OVX)-B与对照假手术组(Sham)-A相比,其胫骨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表现。与OVX相比,雌激素组、辛伐他汀组去势大鼠胫骨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Tb.Ar、Tb.N,Tb.Sp有明显差异(P<0.01)。辛伐他汀组的动态骨形成参数%L.Pm、MAR、BFR/BV、%O.Pm及荧光双标间隔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骨吸收参数Oc.N、%E.Pm低于单纯去势组,但高于雌激素组和假手术组(P<0.01),雌激素组骨吸收参数Oc.N、%E.Pm相对单纯去势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大鼠去势后骨转换,促进骨的生长,并能抑制骨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Comparison of in vitro and in vivo wear of compo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vitro wear data were determined for nine experimental composites and compared with two-year clinical data. The in vitro tests included single-pass wear and two-body abrasion. The in vivo data were obtained between 1978 and 1980 for 54 class 2 posterior composite restorations in 25 patients.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data were found with values of alpha less than 0.08.  相似文献   

18.
19.
氟在釉质牙磷灰石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化物在口腔预防医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促进牙体硬组织生物矿化、减少龋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过多的氟化物摄取则会引起牙体组织的病理改变。本文对氟在牙釉质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对釉质牙磷灰石晶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小喜 《口腔医学》2007,27(5):275-276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银行系统职工的龋病流行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627名银行职工的患龋情况,并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30岁年龄组患龋率为29.79%,龋均为0.79;30~40岁组患龋率为30.87%,龋均为1.23;40~50岁组患龋率为60.75%,龋均为1.43;经统计学分析,40~50岁年龄组患龋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龋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结论应重视中老年人的龋病并尽早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