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膝下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动脉球囊扩张术(PTA)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 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插管,对25例患者32条患肢行下肢步径模式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对膝以下动脉病变行PTA术.结果 糖尿病足病变血管范围广,膝以下血管以中重度甚至完全闭塞为主,同时累及2支及3支血管者28条,32条患肢膝以下血管动脉成形术总成功率87.50%.所有介入手术成功者下肢疼痛、麻木感缓解,血流均明显改善,皮温及ABI指数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加快.结论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微创、安全、有效,对糖尿病足膝以下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肢血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许学明  黄鹏 《当代医学》2010,16(35):655-657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足下肢的DSA改变及治疗方法,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9例12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行介入治疗(7例10支血管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2例2支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到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 9例患者中10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2条患肢术后截肢。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的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供,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鹏  谢春明  杨敏玲  庞宁东 《当代医学》2009,15(35):650-651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13倒患者,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胭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7例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6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同时结合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结论DSA血营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抗凝溶栓和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造影,同时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101例节段性狭窄行下肢动脉灌注抗凝溶栓,19例行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抗凝治疗,68例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复查.结果:120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20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腘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动脉血管造影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行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创伤性小,对糖尿病足治疗的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溃疡的愈合时间缩短,是微创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血栓消融术配合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配合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及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共60条肢体在内科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血管、改善循环、抗凝的前提下行超声血栓消融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结果:47例60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3.3%;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MRI、超声、踝/肱指数(AB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合并足坏疽的患者,在传统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将先进的超声血栓消融技术与小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的手段相结合,可以使闭塞的大血管再通,明显改善血供,为糖尿病足坏疽的治愈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暨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13例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术,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6月血管造影复查。结果19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者下肢动脉血供均得到良好改善,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糖尿病足部溃疡愈合较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血管阻塞部位及程度,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长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内长球囊扩张术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下肢血管造影+长球囊扩张术。结果治疗组18例24条患肢,靶病变共33处成功达标26处,术中通畅率为78.8%;治疗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情况及截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传统的药物治疗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可以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郑里  谢春明 《当代医学》2009,3(5):32-34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足下肢的DSA改变及治疗方法,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5例7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行介入治疗(5例5支血管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6支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到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5例患者中6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1条患肢在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和材料8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诊断患糖尿病足11肢体(Wagner分级0-V),CTA提示有2条以上小腿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伴有股、动脉闭塞;所有病例经下肢动脉DSA造影明确病变血管的部位和长度后,利用"路途"技术将再通导线穿过动脉狭窄或闭塞段,沿导丝送入专用的高顺应性小球囊导管(deep,INVAtec)进行扩张成形,对伴有股、动脉病变同时行扩张成形或投放支架。结果 8例患者共11支糖尿病足经10次介入治疗,其中9个肢体血流恢复,症状改善,3个月内有效率(90.91%);1例无效(9.09%);并发足背动脉急性血栓形成1例并在3月后因足背动脉复发性闭塞行截肢(9.09%),保肢率81.8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保肢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3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与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13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腘动脉以上的慢性损伤,术后11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2条患肢在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影像特征及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其中19例患者分别或同时采用经导管局部尿激酶溶栓术、经导管血栓抽吸术、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尤其是膝下动脉的狭窄、闭塞;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供,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CTA检查可以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对选择合适介入治疗方案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对糖尿病足的综合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CTA的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术前采用CTA初步诊断后采用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例(20条肢体)。结果20条肢体均成功进行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1例治疗效果欠佳而行截肢治疗,另1例股动脉支架5月后再次出现支架远端狭窄而再次置入支架。所有病例随访6~12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经皮介入治疗技术进展和介入器械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动脉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重建血运已逐渐成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PTA治疗主要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引导完成,我科于2011年2月起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TA治疗2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症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同时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比跟踪治疗效果。结果共32例45条患肢,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肢体血流恢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微创、安全、有效,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水平.方法:对8例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解剖性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术后所有病人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肢皮肤溃疡坏疽得到修复.结论:对髂股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采用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2型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CTA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5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其中8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3例运用溶栓导管插管溶栓)。术后3~6个月后血管超声复查。结果术后1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溃疡坏死创面在1~2个月愈合。1例无改善,于3月后截肢。获得随访8例患者中7例治疗部位血管彩超示保持通畅。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对缺血性糖尿病足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重症下肢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2006年5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重症下肢缺血24例共29条肢体,主要临床症状均为静息痛,其中合并溃疡或肢端坏疽12例(50%)。本组29条肢体均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其中有4条肢体行单纯球囊扩张,4条肢体术中同时行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联合膝下胭胫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21条肢体行支架植入。结果股胭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功率为88%,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静息痛消失,溃疡愈合。围手术期膝下截肢1例,截肢率为3.4%。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5例(30条肢体)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A结果对病变肢体行下肢动脉造影,行球囊扩张和(或)置管溶栓术。结果本组25例患者(30条肢体)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患肢皮温明显升高,下肢疼痛减轻或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延长,溃疡伤口经清创换药2~3个月后愈合。8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1例行大腿截肢术。术后随访22例,随访率88%,随访时间1~24个月,无溃疡复发及肢体坏死。结论腔内治疗可改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肢血供,促进溃疡及创面的愈合,增加保肢率,降低截肢平面。腔内介入技术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中短期效果令人鼓舞,长期疗效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DSA影像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行DSA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患肢的供血动脉显示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U)∶肝素钠(mg)∶NS(ml)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用量为2.0ml/h,用微量泵维持7天左右。结果靶血管周围侧支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100%,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张占70.3%,闭塞段血管重新开通占60.5%。0~Ⅱ级病足溃疡面愈合,Ⅲ~Ⅳ级病足溃疡面干燥、缩小、周围炎症消退。结论DSA血管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髂股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经腘静脉插管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的髂股静脉并支架置入术治疗,伴下肢浅静脉曲张5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同时行患肢大隐静脉及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3例下肢溃疡患者通过换药后点状植皮。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治疗2周后,治愈和显效14例,有效6例。5例伴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经腔内激光治疗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3例伴下肢溃疡的患者溃疡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经清创后行溃疡点状植皮痊愈。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见效快等优点,其近期效果较好,但需长期抗凝治疗,并穿循序减压弹力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