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锁矫治器和传统矫治器对牙齿加力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比较两种类型托槽引起的牙周组织改建的情况。方法 选择16例上颌前突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上牙列一侧使用自锁矫治器作为试验组,一侧使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对两侧尖牙加力后取不同时间点的龈沟液,检测其中IL-1β和PGE2水平,分析其变化与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 在对尖牙加力后,龈沟液中IL-1β和PGE2水平均升高,均在加力后24 h达到最高值,各检测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龈沟液中IL-1β和PGE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矫治器在正畸牙移动的初期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自锁托槽及传统托槽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指数及龈沟液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成人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自锁组及隐形组(n=30),分别佩戴传统MBT托槽、Damon Q自锁托槽及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观察矫治前、矫治后1、3、6个月及矫治结束时患者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及龈沟液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1~6个月,传统组及自锁组患者牙周指数及龈沟液内炎性因子水平持续升高(P<0.05),6个月达最高峰,矫治后1个月自锁组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矫治后3个月至矫治结束自锁组牙周指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隐形组患者PLI、IL-1β及TNF-α在矫治后6个月较矫治前升高(P<0.05),但矫治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及自锁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在正畸矫治中后期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小于传统托槽,隐形矫治器及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相比,在正畸矫治后各个时期均更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错畸形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矫治器,各52例,评估两组粘戴托槽前及粘戴托槽24 h后的口腔咬合功能[去皮花生仁的咀嚼次数(MT),并计算咀嚼效能(ME)、最大咬合力(MF)、最大合力时间(MFT)、咬合速率(SO)],对比两组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的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 两组粘戴托槽24 h后的ME、MT、MF及SO值较粘戴托槽前有显著性降低(P<.05),MFT值较粘戴托槽前有显著性升高(P<.05),无托槽组矫治6个月后的GI、SPD、SBI及PLI值较矫治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自锁托槽组较矫治前有显著提高(P<.05),无托槽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自锁托槽组(P<.05);两组矫治6个月后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AST及ALP含量水平较矫治前有显著提升(P<.05),但无托槽组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正畸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粘戴托槽后的咬合功能,改善牙周组织健康状态,并有效减少龈沟液中IL-1β、TNF-α、AST及ALP过量分泌,以缓解牙周组织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35岁正畸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收集患者龈沟液,检测AST、ALP水平。结果:矫治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牙周指数、AST、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期内,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更有利于维护患者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正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及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隐形组和自锁托槽组。跟踪检查患者的牙周指数,包括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VAS法评价矫治前、后牙周疼痛情况和矫治效果,PCR分析矫治后患者龈下菌斑中常见致病菌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12个月及矫治结束后,自锁托槽组PLI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PD、GI、SBI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矫治后,隐形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矫治后1 d,隐形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隐形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自锁托槽组(89.10% vs 76.36%)。矫治后,自锁托槽组龈下致病菌检出率及含量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结论: 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及龈下致病菌增殖,更有利于牙周健康及口腔卫生维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用自锁托槽矫治器与普通直丝托槽矫治器矫治中尖牙向远中移动的速度。方法:选取需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1错颌患者40例,同一患者双侧上颌尖牙随机粘自锁托槽或普通直丝托槽,牙列排齐整平后,上颌换0.018英寸的不锈钢圆丝,用镍钛拉簧以150 g的力量,使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患者每隔28 d复诊1次。计算出使用不同托槽后尖牙向远中移动的速度。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普通直丝托槽矫治器尖牙向远中移动的速度明显快于自锁托槽矫治器(P﹤0.01)。结论:很多因素可以影响自锁托槽矫治器的摩擦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美国正畸专科医师委员会OG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客观评分系统,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矫正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60例20~25岁非拔牙矫治的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用ABO测量尺对矫治完成后的石膏牙模型和全景片分别进行测量,测量参数包括:牙齿排列整齐程度、邻牙边缘嵴高度差值、颊舌向倾斜度差值、矢状向咬合关系差值、咬合接触紧密度、覆盖异常程度、邻面接触紧密度及牙根成角。评分结果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除上下后牙颊舌向倾斜角及咬合接触两项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错殆畸形非拔牙矫治病例临床矫治效果可达到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锁托槽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8例12~16岁错畸形患者,分为自锁托槽组和传统结扎式托槽组,前者使用3M公司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器,后者使用GeminiMBT金属托槽矫治器。分别在戴矫治器后1、3、6个月检测下切牙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自锁托槽组牙周指数明显低于统结扎式托槽组。结论与传统结扎式托槽矫治器相比,自锁托槽矫治器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及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口腔科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53例)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2组疗效以及患者生活质量、龈沟液AST、OPN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25.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龈沟液AST、O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OHIP-14评分中,功能受限、生理性疼痛、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社会障碍、残疾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可明显改善牙列缺失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龈沟液AST和OPN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对照组尖牙不加力。分别在戴矫治器前,戴矫治器后1、24、48、72和168 h时收集两组尖牙远中颊面龈沟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在加力24 h后IL-1β和TNF-α水平开始升高,72 h达到最高,168 h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保持在基线水平。48 h和72 h实验组IL-1β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实验组 TNF-α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牙齿正畸过程中受机械力的作用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水平发生动态变化,表明这两种生物活性因子早期即参与牙齿移动和牙槽骨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