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Paraquat posisoning,PQ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抗氧化能力相关性。方法检测PQ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并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QP患者血清IL-2、IL-8及TNF-α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QP患者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而血清MD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QP患者IL-2、IL-8和TNF-α含量与SOD、GSH-px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与MDA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PQP患者细胞因子水平随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APP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第1、3、7天空腹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检测,两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第1天ALT、AST、DBIL、ALB,第3、7天ALT、AST、TBIL、DBI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3、7天ALT逐渐升高(P〈0.05),ALB逐渐降低(P〈0.05),而AsT未见明显变化(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A1月、AST、TBIL、DBIL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入院第3天ALB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AP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是判断APP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江亚 《当代医学》2014,(29):16-17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提升临床抢救水平。方法以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存活8例,死亡14例。服毒量与致死量具有关联。结论百草枯中毒可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较差,及时洗胃并进行血液灌流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李春荣 《吉林医学》2009,30(13):1376-1378
百草枯(俗名克无踪、对草快paraquat,PQ)为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易溶于水,国内商品为20%的浅绿色液体。因其良好的除草效果而被广泛应用,毒性极强。世界各国报道的PQ中毒死亡率在25%-76%之间,个别报道死亡率高达80%以上。百草枯对皮肤、肝脏、肺脏、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肺部细胞对其有主动摄取和蓄积作用,使得肺受损最为严重,常导致肺间质水肿及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5例APP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浆百草枯质量浓度分为低浓度组(<0.5μg/mL) 15例、中浓度组(0.5~2.0μg/mL 15例,高浓度组(>2.0μg/mL)25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血尿素、血肌酐最高水平。结果:高、中浓度组血肌酐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高、中浓度组血尿素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而中浓度组血尿素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1);高浓度组病死率均高于中、低浓度组(P<0.05和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可以作为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方法 结论口服中毒者一经确诊,洗胃是重要的措施.本品有腐蚀性,洗胃时需小心,以免引起食管或胃穿孔.以碱性液体洗胃效果较佳,可中和部分百草枯,洗胃后全肠灌洗并口服吸附剂漂白土(Fuller's earth)及膨润土(bentonite).漂白土,每100g可吸附百草枯6g,每升剂量15%;膨润土,每100 g可吸附百草枯6g,使用剂量每升7%.随后使用活性炭吸附和泻剂导泻,常用甘露醇、硫酸镁或硫酸钠.2~3小时交替使用一次.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在原大剂量激素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与未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1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死因及死亡率对比。结果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2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例存活,存活率37.50%;死亡15例,死亡率62.50%;而未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1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仅6例存活,存活率33.33%;死亡12例,死亡率66.67%。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有一定的效果,可延长生存期,但没有明显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器官损伤与分型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19例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器官损伤程度为分型标准,探讨其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中,轻度中毒6例,无死亡病例;中度中毒者7例,死亡4例;重度中毒6例,死亡5例.轻度与中度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与重度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与重度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机制及临床特征很复杂,本临床分型方法能较好的区分各型疾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救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急救方法包括洗胃、血液灌流、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及免疫抑制剂等。结果 70例中死亡29例,死亡率41.43%,存活41例。其中轻、中度中毒组死亡16例,重度中毒组13例均死亡。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洗胃及综合救治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向小卫  韩继媛 《医学综述》2012,(21):3635-3636
除草剂百草枯中毒目前仍是一个主要的医学问题,由于固有的毒性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很高。百草枯产生活性氧类,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激活核因子κB、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在许多器官造成细胞损伤。百草枯中毒的抢救主要是常规和对症治疗,包括减少毒物的吸收(洗胃、活性炭吸附)、加快毒物的排泄(导泻、利尿、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以及药物治疗(维生素C/E、谷胱甘肽等),总体疗效仍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值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5月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入院时和入院后24 h的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30 d后统计45例中毒患者死亡和存活例数。分别计算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异常作为判断中毒患者预后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后随访,死亡28例,生存17例,存活率为37.8%。死亡组入院后24 h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较存活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值的检查结果作为对中毒的预后判断指标其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35.7%、32.1%和7.1%,入院后24 h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的敏感性也较低(67.8%),入院后24 h的总胆红素结果的敏感性虽高(96.4%),但特异性较低(70.5%),入院后24 h血肌酐值和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有较好的依从性,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入院后24 h的血清肌酐值是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聂书伟  王伯良  许昌泰 《医学综述》2012,18(9):1427-1429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的类型和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4例的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中毒类型及救治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34例急性中毒患者中,男384例(44.79%),女350例(55.21%),年龄0.5~86岁,其中21~40岁306例(48.26%);中毒类型以一氧化碳中毒[160例(25.24%)],药物中毒[88例(13.92%)]和农药中毒[68例(10.73%)]为主。经过积极有效救治,住院1~92 d,治愈206例(32.49%),好转404例(63.72%),自动出院8例(1.26%),死亡6例(0.95%),转院10例(1.58%),总有效率为96.21%。结论诊断明确和积极有效的救治方案是成功治疗急性中毒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40例。结果 :病人的清醒时间 ,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对急性百草桔中毒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孟鲁斯特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洗胃、导泻、补液及0.5g甲强龙冲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孟鲁斯特钠片治疗(每次10 mmg/d),观察患者入院当天以及给予治疗后第7天血清CRP与IL-6水平,同时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P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可更有效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CRP与IL-6水平,CRP与IL-6与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百草枯中毒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急救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方法。方法选取蚌医附院2007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67例(均为非生产性自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男性67例,女性100例,年龄10—80岁,平均31.89岁。对该16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中毒者存活52例,死亡115例,病死率为68.9%。其中口服量〈20ml 39例,死亡19例;口服量20—50ml51例,死亡34例;口服量50~100ml 43例,死亡30例;口服量〉100ml34例,死亡32例。在服毒3h内和3h后经洗胃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4.3%和78.2%;服毒12h内血液灌流治疗58例,死亡39例,病死率67.2%。结论百草枯中毒预后与中毒剂量的大小、初始洗胃时间关系密切;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和探讨急诊内科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4年6月—2016年6月之间,在该院急诊内科进行抢救治疗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30例.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两组进行治疗,分别采用常规方法以及醒脑静进行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 临床统计显示,观察组的平均催醒时间(1.55±0.31)h、痊愈时间(4.26±1.10)h均显著少于对照组(4.06±0.52),(7.20±1.09)h,且临床总有效率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81.54%,不良反应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12.31%),组间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醒脑静进行抢救治疗,其起效时间短,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百草枯作为一种特效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进入人体后可使肺、肾、肝、心、脑、消化道等多脏器出现损伤或衰竭,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尚无特效解毒剂,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仍以综合性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除了常用的基础治疗外,还可以使用血液净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纤维化等药物治疗。而对于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肺移植则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未来,需进一步探究百草枯的中毒机制,寻找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张兴国  谷燕  刘尊齐  王海石  周志俊 《河北医学》2010,16(11):1319-132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1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血清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和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且C反应蛋白浓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